与古人求学相关的成语 写出三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

作者&投稿:伯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程门立雪
杨时精通史学,能文善诗,人称龟山先生。他年轻时就考中了进士,为了继续求学,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奔赴河南拜二程为师,钻研学问。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又不放弃求教的机会,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醒来。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这时,杨时和游酢才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走进去。后来杨时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也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成语“程门立雪”。

关于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

1.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2.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3.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4.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囊萤映雪”这个成语,比喻人勤学好问。

悬梁刺股——汉语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和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刻苦读书学习。
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出自《西京杂记》。 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手不释卷——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指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的原义是手中总是拿着书卷,比喻勤奋好学。
另外还有:积雪囊萤、折节读书、钝学累功、程门立雪······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人求学的成语至少写一个
答:1、成语: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 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2:成语:凿壁借光 同 凿壁偷光。3成语:囊萤映雪,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欧阳询等撰《艺文类聚·续晋阳秋》和唐·徐坚撰《初学...

古人求学的成语
答:古人求学的成语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钝学累功、攻苦食淡。1、悬梁刺股 成语拼音:xuán liáng cì gǔ。成语解释:悬:悬挂,吊挂。梁:房梁。股:大腿。把头发吊在房梁上,用锥子扎大腿。形容勤学苦读。出处:“悬梁”,出自《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

古人刻苦求学的成语
答: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牛角挂书,持之以恒,艰苦卓绝,夏热握火,冬寒抱冰,学以致用。

表示古人刻苦学习演变而来的成语
答:孜孜不倦、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好学不倦、韦编三绝、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

10个古人求学的故事成语
答:10个古人求学的故事成语列举如下:1、卧薪尝胆:杜甫为学习而读书至深夜,以至于书页上的灰尘落入口中,也甘之如饴,不觉苦恼。2、锲而舍之:孔子学习时,对不理解的问题会反复琢磨,就像匠人制造器物,需要锲而不舍。3、削发易服:为了追随真知,曹丕甘作仆从,削发易服远涉千里。以表达学习的决心。

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
答:有关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如下:1、精卫填海 jing wei tian hai:比喻不怕艰苦困难,一心扑在学问事业上。2、塞翁失马 sai weng shi ma:比喻在不幸中可能会得到幸福,在幸福中也可能会遭到不幸的遭遇,因此要不忘初心,继续努力。3、坚苦卓绝 jian ku zhuo jue:比喻学习十分刻苦,努力超越别人。4、...

和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
答:和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详细介绍如下:1、不知不觉:知意思是知道,觉意思是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出处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2、穿壁引光:穿意思是凿通,引意思是引进,凿通...

表示古人刻苦求学的成语有哪些
答: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负薪挂角 凿壁偷光 秉烛夜读 程门立雪

与古人求学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答:与古人求求学有关的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囊萤映雪:形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勤学苦读。囊萤: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用练囊装萤火虫数十只来照明。映雪:晋代孙康聪明...

关于古人刻苦好学的成语
答:关于古人刻苦好学的成语有:夙夜匪懈、朝乾夕惕、勤勤恳恳、分秒必争、牛角挂书、囊萤映雪、艰苦卓绝、勤学苦练、临池学书、力学不倦、绝甘分少、学如登山、力学笃行、照萤映雪、群起效尤。1、夙夜匪懈:解释: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2、朝乾夕惕: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