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授勋时让毛主席无奈,三次抗命林总,彭德怀临终不停念叨他

作者&投稿:可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75年解放军总参政部放映内部译制片 《巴顿将军》 的时候,大家纷纷说道: “有什么稀奇,这样的人物我们也有,少将钟伟算一个!”

确实, 钟伟将军 军事天赋极高,说他是带兵打仗的天才也不为过,但同时钟伟将军的“ 暴脾气 ”也是出了名的,2005年上映的抗战剧 《亮剑》 火爆以后,很多人就猜测剧中主角 李云龙 的原型就是钟伟,虽然剧组否认了这一点,但不得不承认,剧中李云龙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确实和钟伟将军有些相似!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礼堂举行了授勋大典,钟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从勋章等级上就可以看出钟伟的战功主要都是集中在解放战争时期。

授勋仪式后,钟伟对自己的军衔感到不满,大喊着要把勋章挂在狗尾巴上,还发誓一辈子都不穿少将军服,不会佩戴少将军衔,对此毛主席的回应耐人寻味。

毛主席 说道:

一旁的朱老总回应说:

其实钟伟有怨言是可以理解的,当年他在东野12纵队当司令员的时候, 黄永胜 也是纵队司令员,后来钟伟在四野当军长, 梁兴初 也是军长,但是到了授勋的时候,黄永胜被评为上将,梁兴初被评为中将,钟伟难免心里有些不平衡。

毛主席当时也知道钟伟的评衔有些低了,但毕竟是第一次评衔,而且有这么多人都要评衔,要想让每个人都满意,显然有些不现实。

宋任穷 罗荣桓 就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了评衔两个人是忙得连轴转,整天东奔西跑,搜寻资料,尽可能地做到让大家都满意。毛主席也知道大家的不容易,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钟伟。

毛主席不仅亲自点名钟伟出任北京军区参谋长,还给钟伟提高了待遇,钟伟自然也明白主席的好意,便再也没有提起此事,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努力奉献。

钟伟将军一生经历非常传奇,他三次抗命林总打了大胜仗,后来又为 彭德怀 仗义执言,结果受到牵连,彭德怀去世前都始终念叨着钟伟的名字。

钟伟出生于1911年的湖南平江县甲山村的一个农户家庭,平江县是个出英雄的地方,先后涌现出了六十多位将军,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六十多位将军里,钟伟的名气最大!

平江人每每提到钟伟都感觉十分骄傲自豪,亲切地称钟伟为“ 猛子 ”,意思就是说钟伟将军性格刚烈、能征善战。

钟伟出生的时候,中国正在一片动荡之中,辛亥革命爆发带给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革命浪潮迅速蔓延到了全国,开启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年代。

1928年, 彭德怀 滕代远 等革命战士发动了 平江起义 ,枪声响彻平江城,惊慌失措的百姓纷纷向着城外逃窜,在人潮之中,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逆流而上,匆匆向着城内跑去。

这个少年就是钟伟,钟伟此行是为了帮隐藏在自己家中的地下党 袁克歧 去了解城内情况,这也是钟伟第一次听到枪声。

正是因为人类会恐惧,勇敢才有了意义,钟伟听着满城的枪炮声害怕极了,他非常清楚,一颗普通的流弹就可以夺取自己的生命,但钟伟最后还是选择了勇敢前行,完成自己的任务。

1928年,钟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便参加了红军,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钟伟参加红军的时候只有19岁,虽然不是最小的红军,但也算是非常年轻的一批了。由于钟伟文化水平比别人高一些,进入部队后直接来到了政治部当起了宣传员。

虽然官不大,但是钟伟干得比谁都起劲,很快他就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拔,先后担任了连政委、团政委,一路干到了七十二师政治部主任。

钟伟这个人其貌不扬,但是性格十分火爆,执行起任务来也是雷厉风,效率极高,战友们都这样评价钟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钟伟的身材是属于瘦小精干的类型,长相比较普通,一般人看到他都不会对他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是钟伟只要一张嘴说话,气势就全出来了,胸有成竹,口若悬河。

但同样,这样的人如果不给他派一个性格同样强势猛烈、说话做事水平更高的人来领导他,确实很容易捅出篓( lǒu )子。

1939年钟伟来到了 李先念 领导的豫鄂独立游击队,钟伟出任了政委,但是由于他和支队领导合不来,一气之下竟然带着老婆孩子和警卫班“ 离家出走 ”,钟伟这次出行也没有考虑代价,一路上带着老婆孩子风餐露宿、历尽艰辛。

为了躲避敌人,钟伟一行人只能昼伏夜出,一路从湖北跑到了苏北,投靠自己的老领导 黄克诚 ,钟伟对于黄克诚是非常尊敬和信任的,黄克诚了解了前因后果后训斥了钟伟一顿,但还是收留了他一家人,还让钟伟当了新四军第3师10旅28团的团长。

当时钟伟如果被李先念带回去,后果可大可小,严重的话可能会被李先念当逃兵给枪毙掉。

来到黄克诚这里后,钟伟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伯乐,其作战指挥天赋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攻占苏北的高沟一战,钟伟就打得十分漂亮,此战更是成为了攻坚战术的典型例子,在辽沈战役中发挥到了极致。

那个时期的我军其实并不擅长攻坚战,高沟地形特殊,易守难攻,敌人在城内靠着五米高的城墙严防死守,城墙之下还挖了深深的壕沟,敌人利用地形优势躲在城墙后面射击,严重缺乏重武器的我军,在此种情况下对敌人束手无策。

除此以外,敌人还修建了大量的炮楼、地堡、铁丝网等防御工事,四支队警卫连接连三次攻击,均以失败而告终,连长让战士们顶着桌子蒙上棉被,当作移动碉堡来抵挡敌人的炮火,但仍旧于事无补。

警卫连连长下令准备第四次强攻,钟伟连忙拦住了他,说道: “光拼命不行,打仗还是要动脑筋!”

说罢钟伟让战士们撤了下来,召开了紧急会议,根据当前的局势,钟伟决定以坑道作业和炮击为主要进攻手段,尽最大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钟伟这种战术又被称为“ 挖沟近敌 ”,专门就是为了攻坚战而制定的,先由战士们将坑道挖到城墙下面,再放置炸药炸毁城墙,这种战术后来也被解放军运用得炉火纯青,在许多著名战役上都使用了这个“ 挖沟近敌 ”战术,尤其是在解放锦州的时候,运用了这一战术的我军成功拿下了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

在攻克淮阴城的战斗中,钟伟再一次大放异彩。淮阴城自古以来便是有名的易守难攻之地,清朝同治年间漕运总督 吴棠 ,为了防御敌人,就用石块建造了坚固的城墙,城墙高度可达五米多,还设置了二十多座炮台。

日本投降以后,淮阴城内的伪军28师就依靠着坚固的城墙负隅( )顽抗,不肯投降,28师师长 潘干臣 占据了此等地利,那是嚣张得不得了。为了让这座城更加难以攻破,他下令将四个城门全部修建成瓮( wèng )城门,城墙再一次拔高到8米,还在城墙上设置了隐蔽的射击孔。

在我们常人看来,此时的淮阴城固若金汤,基本没有攻破的可能,不过钟伟偏偏就是个喜欢挑战不可能的人,看着眼前高达八米的城墙,钟伟又生一计。

既然敌人这么喜欢往高了修,那咱们就跟他们“ 比比个头 ”,钟伟在城外修筑出了比敌人城墙还要高的射击台,从高地给予敌人重击。

此战过后,钟伟带领的29团彻底出了名,被誉为“ 清江部队 ”,钟伟更是被提拔为旅长,没多久钟伟就跟着黄克诚进了东北,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5师,钟伟担任师长。

钟伟对自己一向是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的下级更是如此。在苏北打日军的时候,遇到了敌人的两座炮楼,一座很快就打下来了,另一座却死活都打不下来,连长是新调来的,摸不准钟伟的脾气,不知道该怎么继续打。

钟伟二话不说,叫来了警卫连长,说道: “你去告诉他,一个小时内打不下来,提头来见!”

警卫连长赶紧跑着去通知,对新来的连长说道: “赶紧打吧,打不下来,要枪毙你!”

连长一听这话,明白了钟伟的风格,当即带着队伍奋勇冲锋,果真把另一座炮楼也打下来了,钟伟的部队一向能打胜仗,更能打硬仗,但作风也相当“ 霸蛮 ”!

解放战争中,钟伟每每遇到攻城作战,胜券在握的时候就会写下一大堆“ 五师缴获 ”的封条,然后下发到自己的各部队中,每当一座敌城沦陷,钟伟手底下的战士们就会往自己遇到的物资、粮食上贴封条。

一同参与作战的兄弟部队不服气,去东野总部告状,钟伟总是振振有词地回答: “有封条为证!” 弄得别人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后来东野总部有两辆弹药车路过钟伟部队驻地,当时钟伟正为了弹药发愁,部队里缺弹药缺得不行,一看到弹药车,钟伟赶紧跑过去招手拦了下来,直接叫来了一个连的战士,将车上的弹药全都卸下来了,押车的干部一边拦人一边抱怨: “你这叫我怎么回去交代!”

钟伟也是怕干部为难,给他写了个收条,笑嘻嘻地对押车的干部说道: “你回去就说我钟伟收下了,都是八路,都打国民党,分什么你的我的!”

钟伟做的这些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亮剑》中的李云龙不就是这样“ 霸道 ”的行事风格么?但不得不承认,人家也确实打了不少的胜仗!

当时也有不少人向黄克诚告状,黄克诚每次都要狠狠批评一顿钟伟,但是到了战场上,还得重用钟伟,打仗这方面,钟伟确实有很高的天赋。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过钟伟却和大家有些不同,他经常这样说: “军人的天职就是要打胜仗,出了问题我负责!” 这也就导致钟伟在战场上屡屡“ 抗命 ”,但事实证明钟伟根据战场随机应变所做出的战术改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胜利。

1947年的“ 三下江南 ”战役中,钟伟率部南渡松花江,主要任务就是配合一纵和六纵围歼新国军新一军一部。

钟伟一路急行,抵达靠山屯的时候,突然发现西南方向的姜家屯乱哄哄的,人来人往,十分繁忙,钟伟当即察觉到不对劲,派出部队侦察,结果发现敌人的两个营驻扎在这里。

此时的钟伟身上有作战任务,而且上级也没有命令要他去打这两个营,但是钟伟却认为这是个吃掉敌人的大好机会,政委当即出面阻拦,痛斥钟伟这是公然违抗上级命令!

政委更顾全大局,认为钟伟应该严格遵从上级命令,即使眼前的两个营被我们吃掉了,但很有可能贻误战机,耽误了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钟伟不甘心地观察了很久,他认为在这里打比东进更好,胜算更大,最终钟伟拍案说道: “就这么定下来!留在这里打!砍头掉脑袋我担着,必须打!”

说干就干,钟伟当即围住了敌人,林总连发三封电报让钟伟东进,钟伟全部忽视,林总知道钟伟留在这里围攻敌人的时候颇为不满,但是对钟伟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的做法也能理解,林总在电报中说道:

钟伟包围了敌人后,敌87师赶来增援,战斗进行得越来越激烈,钟伟直接向上级报告请求支援,换成旁人,公然抗命,根本不敢再提这些要求,钟伟却不一样,他心知林总一向执着,下达的军令极难更改,更别说钟伟一连三次抗命。

但让人意外的是,林总竟然破例听从了钟伟的意见,钟伟确实有两把刷子。此次战斗结束后,钟伟整整歼灭敌人一个团,并成功拖住了前来增援的87师,林彪趁机下令要求一纵、六纵火速西进,拿下敌87师,“ 三下江南 ”战役大获全胜。

这一次钟伟公然抗命,虽然打了胜仗,但顶多也就是功过相抵,没想到林总居然通电嘉奖了五师,还称赞钟伟“ 战斗的积极性和机动性值得发扬与称赞 ”,钟伟从此名震四野。

钟伟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其中最令他自豪的就是 闻家台歼灭战 ,又被称为“ 公主屯战役 ”,钟伟称自己这一仗是: “一生打得最干脆利落、最漂亮的一仗。”

1947年11月,东北野战军发动了冬季攻势,各部队都行动了起来。东北的冬天非常寒冷,又赶上连日大雪,恶劣的作战条件下,七纵十七师五十七团和二纵六师十七团等部队在闻家台遭到了敌人的反击,伤亡惨重。

当时的敌人军备武器比我们先进得多,飞机、大炮、坦克数不胜数,和我军形成了明显的差距,不少人建议撤退,但是钟伟却站出来主动请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钟伟非常清楚此战之风险,但他不是一般的莽夫,打了这么多年仗的钟伟,经验非常丰富,他想出了一招在雪地里作战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压制敌人,哪怕敌人有飞机大炮也没用。

请战的时候,钟伟提出两个要求,一个是由他来全权指挥,一个是大炮必须给够,军委思考了很久,最终同意了钟伟的请求,和之前的淮阴、高沟战役一样,钟伟这一次也召开了一次战前会议。

钟伟在会议中说道:

钟伟在这里用的是“ 挖沟近敌 ”战术的2.0版本,升级到了雪地中,除此以外,充分利用了大炮猛烈的攻击能力,最大可能地将自己的伤亡降到了最低。

战斗开始后,战士们成功将战壕挖到了敌人的前沿阵地,利用大炮将敌人的工事炸了个稀巴烂,几波冲锋下来,敌人就被打得溃不成军,钟伟率部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结束了战斗。

闻家台战役,我军消灭了国民党中央主力军的第一个军,也是东野第一次由四个纵队和强大炮兵共同参与的大规模歼灭战,为我军后续的大兵团作战积攒了经验,提供了优良案例。

战斗结束后开始清点战俘,敌人的军官都伪装成了士兵,穿上了士兵的衣服,混在士兵之中,我军审问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 大鱼 ”,钟伟知道后,下令所有的战俘集合起来跑步,掉队的统统抓起来审问,果然,掉队的大多数都是军官,包括敌人军长 陈林达 也在其中。

钟伟这一招真是又妙又损,国民党军官一向养尊处优,疏于训练,集合起来跑步,体力自然不如普通的士兵,钟伟这一招确实有效!

闻家台一战给予了嚣张的国民党军极大的打击,在此之前,国民党军依托着先进的装备和飞机大炮,狂妄至极,闻家台战役后我军接连取得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战略防御计划, 蒋介石 大为震惊,赶紧飞到了沈阳督战。

1948年,东野组建了第十二纵队,钟伟从一个师长直接提拔成了十二纵队司令员,从师长直接升到司令员,在四野钟伟算是独一份!

钟伟这个人很有趣,很多跟着钟伟很多年的老兵回忆起钟伟,都是既敬佩又无奈。曾有一个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针对,钟伟站出来仗义执言,痛骂在场的人是“ 别有用心 ”,为此钟伟直接被带出了会场,被下放到了安徽省农业厅,当了副厅长。

钟伟的仗义执言让彭德怀深受感动,直到彭德怀临终时都对钟伟念念不忘,念叨着钟伟的名字。

1984年6月24日,钟伟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3岁。

钟伟将军虽然逝去,但是英魂永垂不朽, 历史 会一直铭记着这位能打胜仗、敢打硬仗、正直可爱的人民英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