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集「 ”王侯将相”于一身的人共有三位,看看他们都是谁

作者&投稿:铎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能出将,文可入相,是古代无数读书、习武之人的夙愿。其中,历史上一人全任「 ”王侯将相”四个位置的人,只有三人,可谓是人中龙凤,在当时也必然是叱吒风云的人物。 一、韩信 韩信为汉初三杰,由于其用兵如神,被后世尊为「 ”兵仙”。萧何月下追韩信后,令刘邦开始意识到到韩信是一位了不起的将才,刘邦斋戒沐浴,择选吉日,拜韩信为大将。韩信果然不负众望,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为汉王攻下了大片领土。 公元前206年,韩信被封为左丞相,率兵伐魏。但是刘邦手下,汉初时,百官之长并不是左、右丞相,而是「 ”相国”。相国这一职位原称「 ”相邦”,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此职位,比如吕不韦。后来秦始皇认为相邦权力过大便废除,刘邦为汉王时再次设立,因避刘邦名讳改「 ”相邦”为「 ”相国”。丞相一职本来的作用就是辅佐相国处理公务,相当于副手。汉初时,同期相国只能有一位,丞相可以有多个。公元前204年井陉之战,韩信率3万汉军击败赵军20万,但由于「 ”信任危机”,刘邦夺了韩信兵权,拜韩信为「 ”相国”,韩信成了西汉的第一位相国。 尽管韩信被夺了兵权,那也是暂时的,仗还是得多仰望这位兵仙来打。韩信一连灭了魏、赵、代、齐等诸侯王,立下汗马功劳,但开始「 ”膨胀”起来,他上书给刘邦,认为齐国很乱,刚刚平定,希望有个人能做「 ”代理齐王”来暂时统领此地,而他举荐的代理齐王便是他自己。这当然令刘邦不爽,因为刘邦此时正被项羽围困于荥阳,他急须各路将军前来支援,而韩信此时却想的是称王的事情。幸亏张良、陈平劝导:此时汉军不利,无法阻止韩信称王,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封他为王,以防叛乱。刘邦想想确实说的没错,便假装地对使者说道:「 ”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刘邦派遣张良去立韩信为齐王,并让韩信调兵攻楚。后来垓下之围,韩信再次立下大功,给了项羽最后一击。刘邦对韩信的不信任再一次攀升,第二次入营夺了他的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将韩信调离了自己的发迹地。 刘邦击败相遇后,尽管夺了韩信兵权,但是对他还是不放心,假借「 ”天子外巡”的名义来到楚国,实际上是想讨伐韩信。韩信本来就不是很想谋反,又觉得自己无罪,便亲自去拜谒刘邦,刘邦便趁机把韩信给绑了,韩信无奈地道出了「 ”狡兔死走狗烹”的感慨。回到洛阳后,刘邦赦免了韩信,降其为「 ”淮阴侯”,于此,韩信成了历史上第一位「 ”王侯将相”集一身的人物。后来,陈豨谋反,韩信由于托病未随高祖亲征,被怀疑有通敌之嫌。萧何于是设计将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将韩信杀害。一代神将、国士无双的英杰就此陨落,终究是「 ”成也萧何败萧何”。 二、曹操 曹操在众人的印象中,常常是魏王和丞相两个身份令人影响深刻,其实他也有将军和侯爵两个身份。 在十八路诸侯伐董时,曹操代理奋武将军,这是个高级的杂号将军。建安元年,曹操迎回汉献帝,曹操被拜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当时袁绍是曹操的最大对手,袁绍十分不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曹操当时兵马,完全不是袁绍的对手,为了平息袁绍的不满,便索性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自己则做了个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高级的正牌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建安十八年,一统北方的曹操功勋卓著,但野心渐起。汉献帝畏其权势,不得不封曹操为魏公,并加九锡。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由公爵进位为魏王,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帝诏可不拜,行天子仪仗,名为魏王,实权同皇帝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曹操害怕留下千古骂名,始终没有敢走出代汉自立的那一步,而由其子曹丕完成了称帝的大业。 三、司马昭 司马昭虽然均任「 ”王侯将相”四职,但相比韩信和曹操的话,还是略逊一筹,毕竟韩信和曹操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司马昭则多依赖于父亲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二人的基业。魏帝曹叡时期,司马昭子凭父贵,被封为新城乡侯。大将军曹爽伐蜀时,司马昭随同一起,被任命为「 ”征蜀将军”,虽然是个杂号将军,但位居三品。司马懿病逝后,司马师以大将军的职位抚政,权势之大比司马懿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司马师病逝,司马昭则接任了兄长大将军这一职位。 公元263年8月,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国。10月,魏军捷报频传,魏帝曹奂将春秋时期晋国故地方圆七百里加封给司马昭,进位魏公,加九锡,并拜司马昭为相国。公元264年,曹奂加封司马昭为晋王,这时的司马昭和当年的曹操一样,权力和皇帝相当,但始终未能篡位,都是由儿子完成。 如果广义上的「 ”王侯将相”,那么人数就不止三位了。比如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他官至「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然不是「 ”宰相”之称,但是位同宰相。安史之乱时,郭子仪被封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大元帅一般由皇子担任,当时由唐肃宗长子李豫担任)收复了洛阳和长安后,被封为代国公,比侯爵还高一级,后来又再次加封为汾阳郡王。再比如另一位平定安史之乱、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名将李光弼,也曾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官至中书令(位同宰相),被封为魏国公(后改封郑国公)、临淮郡王。二人都称得上是「 ”王公将相”,但唐朝削相权,采用「 ”群相制”,很多职位都相当于宰相,不像秦汉时期,丞相(相国)为百官之长。而郡王不是一等爵,其上还有亲王,唐朝亲王则多由皇室成员担任,二人爵位等级上相比韩信、曹操、司马昭应该是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评说,能集「 ”王公将相”于一身的人,绝对是人中之俊杰,当世之楷模。 作者:清风来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