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单起因经过结果

作者&投稿:訾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个说起来可能要打很多话,我高中的时候历史很好,是课代表,我觉得要从新航路地开辟说起,直道华盛顿会议结束。要是让我打起来可能会很长,我再百科上找了下,你先看看吧。http://baike.baidu.com/view/26747.html?tp=0_01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47.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47.htm
很详细

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大战根源和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经济和政治根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已达到很高程度。各国金融寡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力量,实际上成为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各国政府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各资本主义强国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世界领土被瓜分殆尽。但帝国主义列强占有的殖民地很不均衡。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去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德国、美国、日本三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还没有殖民地。德、美、日不满意这种状况,要求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1898~1905年间连续发生美西战争、英布战争和日俄战争。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为了转嫁危机,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扩军备战,企图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解决国内危机。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与法、英,俄国与奥匈矛盾加剧。1873年,德、奥、俄三国建立三皇同盟。俄土战争后,德国宰相O.von俾斯麦于1878年主持召开柏林会议,使俄国在巴尔干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引起俄国对德国的怨恨,三皇同盟破裂。1879年,德国与奥匈正式订立军事盟约。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建立后,俄、德两国在贸易上的竞争加剧,俄、奥两国在巴尔干的矛盾日益尖锐。1891~1894年法、俄订立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建立。1902年英国同日本签订盟约,企图利用日本对付法、俄两国,以保护自己的远东利益。1904年英、法签订协定,承认各自的势力范围,英法协约关系建立。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见三国协约)。从此,以德、奥匈为主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各国加紧扩军备战步伐。1893~1913年,德国陆军和海军舰艇数量增加1倍多。奥匈帝国追随德国也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对俄国和塞尔维亚作战的军事计划。英国为了保持其海上霸主地位加速建设海军。1906年,英国第一艘1.8万吨级巨型装甲舰无畏号下水。英国也扩充陆军,建立一支10万人的远征军部队,准备开赴欧洲作战。英国军费开支总数达8600万英镑。1913年法国常备军扩充到80万人,1914年军费开支增加到15亿法郎,占法国全部国家预算的38%。1913年,沙皇俄国现役军人达130万人,同时加速修建通往德国的战略铁路和海军建设。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得战争危险日益增加。
局部战争 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并引起局部战争。1905和1911年,德、法两国为争夺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咽喉要地,引起两次摩洛哥危机。1908~1909年,俄、奥、德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战略要地而引起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反对。1911~1912年,发生了意土战争。1912年,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等4个王国结成同盟,发动共同反对土耳其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巴尔干同盟各国发生内讧,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俄、奥、德、英等列强利用巴尔干各国的民族矛盾,相互展开激列的斗争。英、法、德各自为争夺在土耳其的政治、经济优势,居间渔利。
萨拉热窝事件与大战爆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G.普林西普刺杀。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根据密约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同时,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法国拒绝接受这一最后通牒。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在此前一日,即8月2日德军已进入卢森堡。3日夜间,德军侵入比利时。英国曾对比利时中立承担保证义务,于4日对德宣战。5日,奥匈对俄国宣战。随后,英、法先后对奥匈宣战。塞尔维亚和黑山(门的内哥罗)对德、对奥匈宣战。
战争进程 大战爆发后,奥匈军队向塞尔维亚进攻,德军迅速绕道比利时向法国进攻。主要战场在欧洲,欧洲有西线战场、东线战场以及巴尔干战场、意大利战场。欧洲西线的法国战场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英、德、俄、法、日还进行了多次海战,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空军在大战中第一次用于实战。整个战争大体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 ①西线战场。战争爆发后,德军总参谋长H.J.L.von毛奇(或称小毛奇)于8月4日命令德军进攻比利时列日要塞,从北部突入法国,企图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以达到用速决战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在激烈的边境之战中,德国与英法双方投入350万大军搏斗。英法军一度被迫南撤,德军侵入法国。9月5~9日,在马恩河战役中,法军反击,迫使德军撤退到马恩河以北至凡尔登一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速决战略破产,总参谋长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职,改由E.von法金汉担任。马恩河战役后,11月中旬,双方进入相持状态,开始进行阵地战。

②巴尔干战场和东线战场。7月28日奥匈帝国军队炮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炸死5000多名和平居民。塞尔维亚奋起抵抗,迫使奥匈军队全线退却,俘敌5万余众。奥匈军于9月再次对塞军发动进攻。塞军一度退入中部高原地带。12月中旬,塞军得到协约国提供的武器、弹药和粮食,迅速收复贝尔格莱德并将奥匈军赶出国境。在东线,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罗马尼亚边境形成另一个主要战场。德国在东线仅有一个第八集团军放在东普鲁士,加上柯尼斯堡要塞警备部队,共30万兵力。俄军最高统帅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为最高统帅)决定以其西北方面军进攻东普鲁士德军。1914年8月17日,俄军以优势兵力进攻德军。德军任命P.von兴登 堡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加强东线兵力,于8月26日对俄军两翼展开攻击。经20多天的激战,俄军惨败,损失兵力25万人。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河一带。在波兰与奥匈帝国接壤的加里西亚地区,俄军西南方面军同奥匈军发生激战,双方兵力超过100个师。经过卢布林�赫尔姆战役、加利奇�莱姆堡战役和哥罗多克战役,奥匈军损失40万兵力,退守喀尔巴阡山脉一线。德军为了支援奥匈军,于9月下旬及11月对俄军发动进攻,双方均未突破对方防线。
③日本、土耳其参战和英、法、德在非洲的争夺。1914年8月6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告中立,并准备收回德国在山东胶州湾和青岛的租借地。日本帝国主义8月23日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德宣战,趁火打劫,进攻中国青岛,夺取德国在华权益。青岛遂沦于日本之手。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先后占领南太平洋德属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诸群岛。1914年11月2日,土耳其在德国拉拢下,宣布同英、法、俄断交,12日宣布“圣战”。俄、土军队立即展开作战,土军第九集团军被围歼,损失7万多人。战前德国在非洲占有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多哥、喀麦隆、德属东非等地。第一次大战爆发后,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皆为协约国集团所占有。多哥和喀麦隆为英、法瓜分。德属西南非划为英国势力范围。德属东非大部分划归英国,小部分划给比利时。
第二阶段(1915~1916) ①东线战场。1915年2月,德奥军队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对俄军展开全面进攻。交战8个多月,俄军丢失大片土地,退到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条直线的战线上。俄军伤亡、被俘达170多万人。这是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重的一次败仗。
②西线战场。1915年德军在西线处于战略防御状态,部署着200万军队。法英联军共有300万人,以法军为主。1915年春,法英联军先后在香槟、阿杜瓦等地区对德军发动进攻,联军伤亡巨大,收效甚微 。4月下旬,德军反击法英联军,发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德军不择手段,在伊普尔以北英法军结合部放置6000个毒气罐,借助西北风向英军阵地施放大量氯气,英军1.5万人中毒,其中约5000人死亡。伊普尔战役后,双方都使用化学武器。因军队配备了防毒面具,杀伤力不大。9~11月,法英联军在法国将领F.福煦统一指挥下连续发动进攻,但仅向前推进2~4千米,损失巨大,被迫停止攻击,双方凭阵地对峙,再次处于僵持状态。
③意大利、保加利亚参战。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正式向奥匈帝国宣战,开辟了意奥战线。为了配合俄军在东线作战,1915年6月,意军集结39个师的兵力向伊松佐河沿岸和特兰提诺一带奥匈军发动进攻。意军多次进攻未获重大战果。到1915年底,意奥战线转入阵地对峙。1915年9月,保加利亚以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为条件,分别与德、奥、土签订了军事条约,形成德、奥、土、保四国军事同盟。10月14日,保加利亚正式宣战,立即大举进攻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仅以20万装备不良的军队抵抗德、奥、保三国60多万大军的夹击。10月下旬塞军被击溃,塞尔维亚全境被保军和德奥军占领。
④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将这一小块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夷为平地,随后以6个师兵力向前推进。法军总司令霞飞增派援军,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组织法军拼死抵抗。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和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弹,杀伤大量法军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胜。法英联军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带对德军阵地发动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新发明的36辆坦克,德军顽强抵抗,守住了防线。10~12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终于失败。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

⑤罗马尼亚、希腊参战。1916年8月27日,罗马尼亚经过长时间观望后向奥匈宣战。罗军统帅部以收复被匈牙利占据的特兰西瓦尼亚为主要目标,发动进攻。在德奥土保联军两线夹击下,罗军溃败,伤亡25万人。罗马尼亚大部分领土包括首都布加勒斯特为同盟国占领。1917年6月底,希腊向同盟国宣战。
⑥海上战役和空军的出战。1914年8月28日,英国舰队进入北海同德国舰队进行海战。德国3艘巡洋舰被击沉,几艘驱逐舰受重创。随后,英国海军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英德两国舰队还在安的列斯群岛水域、印度洋、太平洋、南大西洋多次发生海战。1916年5月31日,英国舰艇150多艘在日德兰海面同德国公海舰队主力激战,英国损失大小舰只14艘,德国被击沉11艘。针对英国海军的封锁,1915和1917年德国两度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它的潜艇在北海和大西洋到处攻击协约国以及中立国的舰船,击沉英、美等国许多商船,给协约国造成一定威胁,但未能扭转海上被动局面。大战中,空军发展迅速并用于实战。1916年7~11月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德双方不断出动飞机空战,争夺制空权。大战结束时,德奥方面拥有3300架飞机,协约国方面拥有8000多架飞机。
第三阶段(1917) ①战场形势。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严重。军事实力大大削弱,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1917年初,协约国西线总兵力近400万人。德国在西线仅有250万兵力。德军为避免决战,撤退到兴登堡防线设防。1917年法军英军分别发动进攻,但未能扩大战果。西线战局仍陷入僵持状态。
1917年8月意军在伊松佐河向奥匈军发动几次进攻,均无进展。10月,德奥军在卡波雷托突破意军防线。意军全线溃退,被俘33.5万人,伤亡13万人。
②俄国退出战争。在东线战场,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定继续进行战争,7月初在西南战线对德、奥发动进攻。德奥联军反击,俄军全线溃退。9月,德军在里加湾对俄军西北防线发动强大攻势,占领里加。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取得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政府决定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并于1918年3月同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俄国完全退出战争。
③美国参战。1914年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物资,大发横财。1917年3月,美国政府借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联盟反美,在国内掀起反德浪潮。同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1917年随美国之后对德宣战的有巴西、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利比里亚、暹罗(泰国)、汉志(今沙特阿拉伯西部)等国家。到大战结束时,陆续派往前线的美国军队达200万人。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美国成了协约国的支柱和主要基地。大战期间,美国供给协约国集团的军火和各种物资及直接贷款总额将近100亿美元。
④中国参战。1917年2月,美国与德国断交后,建议中国采取一致行动。英法两国也鼓励中国参战。日本取得欧洲几个大国对其承袭德国原在华权益的承诺后,也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
大战结束 1918年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将兵力集中于西线。1918年3~7月,德军发动5次大规模进攻,均未取得重要的进展。此时几十万美军抵达欧洲参战,德军已再无力组织进攻。从7月下旬至8月底,协约国联军对德军连续发动进攻,德军退守兴登堡防线,处于被动局面。
1918年9月26日协约国联军对德军发动总攻。德军无力抵抗,兴登堡防线全面崩溃。9月29日,德皇威廉二世召开御前会议,德军统帅兴登堡和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承认已无力继续战争。德皇改组内阁,任命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为总理,向协约国提出停战谈判要求。与此同时,从9月底至11月初,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奥匈帝国在协约国军队的攻击下先后投降。奥匈帝国境内被压迫民族要求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18年10月11日,波兰国会宣布波兰属地脱离奥匈帝国,10月28日,捷克和斯洛伐克合并成立独立的共和国。11月2日匈牙利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10月28日,维也纳爆发工人总罢工和士兵游行示威,迫使奥皇退位。11月12日成立奥地利共和国。德国已处于完全孤立境地。11月初 ,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9月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
11月11日清晨,德国政府代表M.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道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德国投降。根据协定,德国必须在15天内从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阿尔萨斯�洛林及莱茵河左岸地区全部撤出其军队。同时须从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匈帝国及非洲撤出军队。还必须交出5000门大炮、25000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1700架飞机、5000台火车机车、15万节车皮和5000辆卡车。《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的签订宣告了德、奥、土、保同盟国集团彻底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大战根源和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经济和政治根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已达到很高程度。各国金融寡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力量,实际上成为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各国政府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各资本主义强国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世界领土被瓜分殆尽。但帝国主义列强占有的殖民地很不均衡。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去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德国、美国、日本三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还没有殖民地。德、美、日不满意这种状况,要求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1898~1905年间连续发生美西战争、英布战争和日俄战争。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为了转嫁危机,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扩军备战,企图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解决国内危机。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与法、英,俄国与奥匈矛盾加剧。1873年,德、奥、俄三国建立三皇同盟。俄土战争后,德国宰相O.von俾斯麦于1878年主持召开柏林会议,使俄国在巴尔干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引起俄国对德国的怨恨,三皇同盟破裂。1879年,德国与奥匈正式订立军事盟约。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建立后,俄、德两国在贸易上的竞争加剧,俄、奥两国在巴尔干的矛盾日益尖锐。1891~1894年法、俄订立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建立。1902年英国同日本签订盟约,企图利用日本对付法、俄两国,以保护自己的远东利益。1904年英、法签订协定,承认各自的势力范围,英法协约关系建立。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见三国协约)。从此,以德、奥匈为主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各国加紧扩军备战步伐。1893~1913年,德国陆军和海军舰艇数量增加1倍多。奥匈帝国追随德国也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对俄国和塞尔维亚作战的军事计划。英国为了保持其海上霸主地位加速建设海军。1906年,英国第一艘1.8万吨级巨型装甲舰无畏号下水。英国也扩充陆军,建立一支10万人的远征军部队,准备开赴欧洲作战。英国军费开支总数达8600万英镑。1913年法国常备军扩充到80万人,1914年军费开支增加到15亿法郎,占法国全部国家预算的38%。1913年,沙皇俄国现役军人达130万人,同时加速修建通往德国的战略铁路和海军建设。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得战争危险日益增加。
局部战争 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并引起局部战争。1905和1911年,德、法两国为争夺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咽喉要地,引起两次摩洛哥危机。1908~1909年,俄、奥、德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战略要地而引起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反对。1911~1912年,发生了意土战争。1912年,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等4个王国结成同盟,发动共同反对土耳其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巴尔干同盟各国发生内讧,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俄、奥、德、英等列强利用巴尔干各国的民族矛盾,相互展开激列的斗争。英、法、德各自为争夺在土耳其的政治、经济优势,居间渔利。
萨拉热窝事件与大战爆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G.普林西普刺杀。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根据密约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同时,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法国拒绝接受这一最后通牒。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在此前一日,即8月2日德军已进入卢森堡。3日夜间,德军侵入比利时。英国曾对比利时中立承担保证义务,于4日对德宣战。5日,奥匈对俄国宣战。随后,英、法先后对奥匈宣战。塞尔维亚和黑山(门的内哥罗)对德、对奥匈宣战。
战争进程 大战爆发后,奥匈军队向塞尔维亚进攻,德军迅速绕道比利时向法国进攻。主要战场在欧洲,欧洲有西线战场、东线战场以及巴尔干战场、意大利战场。欧洲西线的法国战场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英、德、俄、法、日还进行了多次海战,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空军在大战中第一次用于实战。整个战争大体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 ①西线战场。战争爆发后,德军总参谋长H.J.L.von毛奇(或称小毛奇)于8月4日命令德军进攻比利时列日要塞,从北部突入法国,企图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以达到用速决战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在激烈的边境之战中,德国与英法双方投入350万大军搏斗。英法军一度被迫南撤,德军侵入法国。9月5~9日,在马恩河战役中,法军反击,迫使德军撤退到马恩河以北至凡尔登一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速决战略破产,总参谋长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职,改由E.von法金汉担任。马恩河战役后,11月中旬,双方进入相持状态,开始进行阵地战。

②巴尔干战场和东线战场。7月28日奥匈帝国军队炮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炸死5000多名和平居民。塞尔维亚奋起抵抗,迫使奥匈军队全线退却,俘敌5万余众。奥匈军于9月再次对塞军发动进攻。塞军一度退入中部高原地带。12月中旬,塞军得到协约国提供的武器、弹药和粮食,迅速收复贝尔格莱德并将奥匈军赶出国境。在东线,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罗马尼亚边境形成另一个主要战场。德国在东线仅有一个第八集团军放在东普鲁士,加上柯尼斯堡要塞警备部队,共30万兵力。俄军最高统帅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为最高统帅)决定以其西北方面军进攻东普鲁士德军。1914年8月17日,俄军以优势兵力进攻德军。德军任命P.von兴登 堡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加强东线兵力,于8月26日对俄军两翼展开攻击。经20多天的激战,俄军惨败,损失兵力25万人。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河一带。在波兰与奥匈帝国接壤的加里西亚地区,俄军西南方面军同奥匈军发生激战,双方兵力超过100个师。经过卢布林�赫尔姆战役、加利奇�莱姆堡战役和哥罗多克战役,奥匈军损失40万兵力,退守喀尔巴阡山脉一线。德军为了支援奥匈军,于9月下旬及11月对俄军发动进攻,双方均未突破对方防线。
③日本、土耳其参战和英、法、德在非洲的争夺。1914年8月6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告中立,并准备收回德国在山东胶州湾和青岛的租借地。日本帝国主义8月23日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德宣战,趁火打劫,进攻中国青岛,夺取德国在华权益。青岛遂沦于日本之手。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先后占领南太平洋德属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诸群岛。1914年11月2日,土耳其在德国拉拢下,宣布同英、法、俄断交,12日宣布“圣战”。俄、土军队立即展开作战,土军第九集团军被围歼,损失7万多人。战前德国在非洲占有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多哥、喀麦隆、德属东非等地。第一次大战爆发后,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皆为协约国集团所占有。多哥和喀麦隆为英、法瓜分。德属西南非划为英国势力范围。德属东非大部分划归英国,小部分划给比利时。
第二阶段(1915~1916) ①东线战场。1915年2月,德奥军队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对俄军展开全面进攻。交战8个多月,俄军丢失大片土地,退到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条直线的战线上。俄军伤亡、被俘达170多万人。这是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重的一次败仗。
②西线战场。1915年德军在西线处于战略防御状态,部署着200万军队。法英联军共有300万人,以法军为主。1915年春,法英联军先后在香槟、阿杜瓦等地区对德军发动进攻,联军伤亡巨大,收效甚微 。4月下旬,德军反击法英联军,发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德军不择手段,在伊普尔以北英法军结合部放置6000个毒气罐,借助西北风向英军阵地施放大量氯气,英军1.5万人中毒,其中约5000人死亡。伊普尔战役后,双方都使用化学武器。因军队配备了防毒面具,杀伤力不大。9~11月,法英联军在法国将领F.福煦统一指挥下连续发动进攻,但仅向前推进2~4千米,损失巨大,被迫停止攻击,双方凭阵地对峙,再次处于僵持状态。
③意大利、保加利亚参战。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正式向奥匈帝国宣战,开辟了意奥战线。为了配合俄军在东线作战,1915年6月,意军集结39个师的兵力向伊松佐河沿岸和特兰提诺一带奥匈军发动进攻。意军多次进攻未获重大战果。到1915年底,意奥战线转入阵地对峙。1915年9月,保加利亚以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为条件,分别与德、奥、土签订了军事条约,形成德、奥、土、保四国军事同盟。10月14日,保加利亚正式宣战,立即大举进攻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仅以20万装备不良的军队抵抗德、奥、保三国60多万大军的夹击。10月下旬塞军被击溃,塞尔维亚全境被保军和德奥军占领。
④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将这一小块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夷为平地,随后以6个师兵力向前推进。法军总司令霞飞增派援军,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组织法军拼死抵抗。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和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弹,杀伤大量法军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胜。法英联军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带对德军阵地发动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新发明的36辆坦克,德军顽强抵抗,守住了防线。10~12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终于失败。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

⑤罗马尼亚、希腊参战。1916年8月27日,罗马尼亚经过长时间观望后向奥匈宣战。罗军统帅部以收复被匈牙利占据的特兰西瓦尼亚为主要目标,发动进攻。在德奥土保联军两线夹击下,罗军溃败,伤亡25万人。罗马尼亚大部分领土包括首都布加勒斯特为同盟国占领。1917年6月底,希腊向同盟国宣战。
⑥海上战役和空军的出战。1914年8月28日,英国舰队进入北海同德国舰队进行海战。德国3艘巡洋舰被击沉,几艘驱逐舰受重创。随后,英国海军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英德两国舰队还在安的列斯群岛水域、印度洋、太平洋、南大西洋多次发生海战。1916年5月31日,英国舰艇150多艘在日德兰海面同德国公海舰队主力激战,英国损失大小舰只14艘,德国被击沉11艘。针对英国海军的封锁,1915和1917年德国两度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它的潜艇在北海和大西洋到处攻击协约国以及中立国的舰船,击沉英、美等国许多商船,给协约国造成一定威胁,但未能扭转海上被动局面。大战中,空军发展迅速并用于实战。1916年7~11月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德双方不断出动飞机空战,争夺制空权。大战结束时,德奥方面拥有3300架飞机,协约国方面拥有8000多架飞机。
第三阶段(1917) ①战场形势。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严重。军事实力大大削弱,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1917年初,协约国西线总兵力近400万人。德国在西线仅有250万兵力。德军为避免决战,撤退到兴登堡防线设防。1917年法军英军分别发动进攻,但未能扩大战果。西线战局仍陷入僵持状态。
1917年8月意军在伊松佐河向奥匈军发动几次进攻,均无进展。10月,德奥军在卡波雷托突破意军防线。意军全线溃退,被俘33.5万人,伤亡13万人。
②俄国退出战争。在东线战场,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定继续进行战争,7月初在西南战线对德、奥发动进攻。德奥联军反击,俄军全线溃退。9月,德军在里加湾对俄军西北防线发动强大攻势,占领里加。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取得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政府决定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并于1918年3月同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俄国完全退出战争。
③美国参战。1914年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物资,大发横财。1917年3月,美国政府借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联盟反美,在国内掀起反德浪潮。同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1917年随美国之后对德宣战的有巴西、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利比里亚、暹罗(泰国)、汉志(今沙特阿拉伯西部)等国家。到大战结束时,陆续派往前线的美国军队达200万人。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美国成了协约国的支柱和主要基地。大战期间,美国供给协约国集团的军火和各种物资及直接贷款总额将近100亿美元。
④中国参战。1917年2月,美国与德国断交后,建议中国采取一致行动。英法两国也鼓励中国参战。日本取得欧洲几个大国对其承袭德国原在华权益的承诺后,也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
大战结束 1918年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将兵力集中于西线。1918年3~7月,德军发动5次大规模进攻,均未取得重要的进展。此时几十万美军抵达欧洲参战,德军已再无力组织进攻。从7月下旬至8月底,协约国联军对德军连续发动进攻,德军退守兴登堡防线,处于被动局面。
1918年9月26日协约国联军对德军发动总攻。德军无力抵抗,兴登堡防线全面崩溃。9月29日,德皇威廉二世召开御前会议,德军统帅兴登堡和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承认已无力继续战争。德皇改组内阁,任命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为总理,向协约国提出停战谈判要求。与此同时,从9月底至11月初,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奥匈帝国在协约国军队的攻击下先后投降。奥匈帝国境内被压迫民族要求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18年10月11日,波兰国会宣布波兰属地脱离奥匈帝国,10月28日,捷克和斯洛伐克合并成立独立的共和国。11月2日匈牙利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10月28日,维也纳爆发工人总罢工和士兵游行示威,迫使奥皇退位。11月12日成立奥地利共和国。德国已处于完全孤立境地。11月初 ,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9月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
11月11日清晨,德国政府代表M.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道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德国投降。根据协定,德国必须在15天内从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阿尔萨斯�洛林及莱茵河左岸地区全部撤出其军队。同时须从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匈帝国及非洲撤出军队。还必须交出5000门大炮、25000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1700架飞机、5000台火车机车、15万节车皮和5000辆卡车。《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的签订宣告了德、奥、土、保同盟国集团彻底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参考资料:http://info.yqie.com/D/D1045.HTM

“一战”的起因、经过、结果~

1、起因: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经过: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一战的开始。1916年2月21日,德法军队在次激战,长达十个月,双方伤亡近百万,激烈程度为开战以来所未有,德国战败,标志一战的转折点。
1917年,4月4日和6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宣战案。12月7日,美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约翰 潘兴将军率领美国军队开赴欧洲战场。标志协约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扩展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
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最根本原因是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
答:分类: 娱乐休闲 问题描述:如题。解析:一战: 主要是因为欧洲各国矛盾激化的结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欧洲各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新兴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急需市场劳动力 但当时世界大部分市场等资源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手里 新兴国家为了发展只有和老牌国家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斗争 二战: 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

第1次世界大战和第2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国家?以及最后的结束?
答:第1次世界大战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役、结果等
答:一战:起因: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战役:陆上战役:西线:第一次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东线:东普鲁士战役;加里西亚战役; 南线:加里波利战役。海上:日德兰大海战。结果:以英法俄为首协约国的战胜了级德奥(奥匈帝国)为首...

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至1918年期间,由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引发的全球性战争。这场战争首先在8个欧洲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爆发,随后有38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其中。战争的起因主要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情(起因 地点 人物等等)越详细越好
答:地点: 主战场为欧洲,波及全世界 时间:1914年8月 参战方: 同盟国、协约国 结果: 协约国获胜 参战方兵力: 6500万左右 伤亡情况: 死亡1000万左右 受伤2000万左右 造成损失: 1700亿美元 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等少...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述(含起因、过程、结果、影响)
答: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很多人也都非常的想了解,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学习看看,话说其实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虽然看起来简单吧,但是真正的去探寻的话会发现内容其实很多很多的,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分析了。 一、战争背景 1、三对矛盾 19世纪末20年代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胜利者,参与国家,各国损失,后果各是怎样的?
答:1、战争起因: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军事、经济国力大大增强,一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原有“均势”遭到破坏,于是他们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影响到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终酿成战争。”...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役、结果
答:直接原因(导火索):1914年6月,啥布斯堡王室大公(太子)斐迪南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时,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加弗里洛.普林西普)开枪打死。因为各国的联盟关系,事越闹越大。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为代表的协约国获胜。ps:奥匈帝国(啥布斯堡)背后是德国,意大利(同盟国)。塞尔维亚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