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分布 求 “中国农作物分布图”

作者&投稿:闾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

东北林区: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人参、貂皮、鹿茸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

黄河流域:葡萄、梨、桃、杏、柿、枣、栗、核桃

南方地区: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

蚕桑

南部沿海:香蕉、荔枝、桂圆、菠萝

海南:椰子

西北:新疆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

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

宁夏的滩羊

青藏高原: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台湾:樟树(樟脑)、甘蔗、茶叶、香蕉、菠萝

世界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

朝鲜:高丽人参、棉花、烟草、苹果

韩国:棉花、烟草、麻类、海洋渔业

东南亚: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胡椒等的最大产地,世界重要的稻米产区

其中:天然橡胶(马、印尼、泰)、油棕(马)、椰子(菲)、蕉麻(菲)、金鸡纳(印尼)、胡椒(印尼)贵重木材(如柚木)(缅、泰)

印度:棉花、黄麻、茶叶、花生、甘蔗

中亚:第三大产棉区(中、美)(其中乌兹别克被称为“白金之国”)、放牧细毛羊和羔皮羊。

西亚:枣椰树是本区绿洲农业的代表性植物,椰枣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伊拉克等国的出口特产;地中海沿岸是油橄榄、柑橘、葡萄等水果产区;土耳其的安卡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伊朗等国的羊毛地毯都很有名。

非洲:是咖啡、枣椰、油棕、香蕉的故乡,现在可可、棕油、剑麻、丁香、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及其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猩猩、河马、非洲象、斑马、长颈鹿是特有珍奇动物。

埃及: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可可最多的国家(被称为“可可王国”),咖啡和木材产量居世界第一。

法国:葡萄、葡萄酒

美国:棉花、烟草、大豆

南美洲:是天然橡胶、可可、金鸡纳的故乡,咖啡、香蕉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巴西:咖啡、蔗糖、可可、大豆是主要农产品,咖啡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香蕉、蔗糖产量世界最大,大豆产量仅次于美国。

澳大利亚: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农业是人类利用植物或动物生长、繁殖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以解决人们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又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农业单指种植业(或耕作业),全面而言,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一、粮食作物中国立国几千年来的一条根本治国经验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各地粮食生产不平衡,中低产面积广,问题较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因此,我国粮食生产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狠、抓得紧。充分调动广大粮农的积极性,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投资环境,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基本途径。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中一直占重要地位。我国粮食作物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异,但主要作物仍然大体类似,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薯类。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1.稻谷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为两大产区,见图5-1。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小麦是我国仅次于稻谷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也是小麦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约有4500年的历史。在我国平均粮食消费构成中,小麦约占1/4以上,其中北方居民的消费比重要高得多。小麦是温带性旱地作物,品种较多,耐旱、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大类,我国以冬小麦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3.玉米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4.其他作物(1)高粱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2)谷子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克山地区。(3)薯类我国以甘薯为主,其次是马铃薯。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纬42°以南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为主要产区,其中以四川和山东产量最大。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地区,以东北、内蒙古产量最多。

(二)主要商品粮基地商品粮基地,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以产粮为主,并能够稳定地提供数量较多的商品粮的农业地区。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划分为四种类型。1.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包括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这些地区人多地少,但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集约化水平高,粮食单产和商品率较高,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各基地商品粮的6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本区土地辽阔,土质肥沃,人少地多,粗放经营,粮食单产水平低,但总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达35%,每年能向国家提供20%的商品粮,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基地。3.西北干旱区商品粮基地包括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本区气候干旱,历来是依*河流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旱涝保收的商品粮基地。4.淮河平原商品粮基地该商品粮基地,地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虽然单产不高,但粮食商品率已高达20%,能为国家提供相当数量的商品粮。二、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和人民生活吃、穿、用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一)纤维作物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有棉花、麻类和蚕茧等。1.棉花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国之一。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居经济作物之首,约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左右。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国防、化工、医药等工业也离不开棉花,棉杆可造纸,棉籽可榨油,棉籽饼是优质饲料。所以棉花生产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国棉花产地分布广泛,按照自然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和种植的历史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三个主要棉区。见图5-3。1)黄河流域棉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平坦,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2。(2)长江流域棉区本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充足,区内纺织业发达,运输条件便利,使该区成为全国棉花单产和商品率最高的棉区,也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但秋天雨多,湿度大,日照较少,影响棉花吐絮,棉花质量不如黄河流域棉区。(3)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本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条件优越,温差大,病虫害少,棉花品质好,是我国第三大产棉区,也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2.麻麻类是一种古老的纤维作物。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麻国之一,也是麻类品种最多的国家,主要品种有黄麻、红麻、苎麻、亚麻等。(1)黄麻。喜温湿多雨,要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浙江等地。黄麻纤维吸湿性强,结构疏松,是织麻袋的优质材料。(2)红麻。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对气候、土壤适应性较强,用途与黄麻类似。分布十分广泛,南自广东,北到辽宁,东起浙江,西达新疆,都有栽培。(3)苎麻。是我国的特产。有“中国草”之称。性喜温湿,是多年生的宿根作物,主要产于江南各省,以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省为最多。(4)亚麻。主要产于东北,以黑龙江产量最多,集中于哈尔滨附近,其次是吉林,集中于延边地区。3.蚕茧我国是世界上养蚕最早的国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东方丝国”之称。(1)桑蚕茧。我国有三大桑蚕茧基地,即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其中太湖流域为我国最大的桑蚕茧基地。(2)柞蚕茧。我国柞蚕茧也有三大产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豫西山地。其中辽宁省产量最多。

(二)油料作物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胡麻、大豆、向日葵等。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1.花生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2.油菜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3.芝麻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4.大豆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扎根于华夏沃土,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历史,却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2000年产量达7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而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达1400万吨。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因而大豆在农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大豆是喜温作物,生长旺季需要高温,收获季节以干燥为宜,很适宜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最为集中。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松花江、辽河沿岸和哈大线沿线。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其单产和商品率居全国

我国的农作物分布~

我国经济作物的分布区及影响产量条件

中国粮食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地域差异大。生产水平不平衡而发展潜力大。中国栽培较普遍的粮食作物共有20余种,其中有些还有春播、夏播、秋种和冬种之分,而每种作物又有不同的品种,世界各种主要粮食作物几乎都见于中国。
中国是世界重要产粮国之一,1990年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22.8%,稻谷、甘薯产量均占世界第1位,小麦和玉米、谷子居第2位,大豆和高粱居第3位。
中国粮食作物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6.5%,产值约占种植业的70%,粮食使用劳力和投资亦均占种植业的70%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90年比1949年粮食总产增长了3.9倍,比同期世界粮食年产量递增为快,但产量不稳定。



扩展资料:地区分布
除少数纯牧区县外,中国各县均有粮食栽培,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粮食组合又各具特色。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审旗一线以东及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5%和96%;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不足全国的5%,粮食产量仅及全国的4%。不同的粮食作物分布相对集中:
①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同冬作(小麦、油菜、蚕豆、豌豆)进行复种轮作,实行一年两熟或三熟制,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95%。
②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在其偏南的冬麦区主要和夏作(玉米、谷子、大豆、绿肥)轮作,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 150%,在其偏北的春麦区主要同糜子、谷子、马铃薯、玉米、豌豆等轮作,以一年一熟为主,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1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生物的分布
答:如热带雨林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生长着终年常绿的茂密森林,雨林中的植物浓密,种类繁多,树木高低参差,有明显的垂直分层,树干上缠绕着许多藤蔓,树叶经常滴水成雨;热带雨林中的动物很多,如猿猴、大象、犀牛、河马等,还有鳄鱼等多种爬行类动物(图2-17)。图2-17 热带...

我国最珍贵的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哪里
答:2、朱鹮: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朱鹮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3、金丝猴: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滇金丝猴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

现代生物的分布特征
答:1. 全球动物分布特征 根据现今的动物组成、亲缘关系、气候及动物扩散的阻碍,将全球分为七个动物界(区)(animal kingdom)(图 9-1)。图 9-1 现今全球动物地理分区(据 Vaunghan,1978)古北界(palearctic region)包括除印度大陆、东南亚和中国横断山-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以外的欧亚大陆,以及非洲北部、...

中华猫科动物的分布现状如何?
答:从猫科动物在世界上的分布来看,豹亚科的成员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中南部、亚洲,猫亚科则分布在世界各地。 从格局上看,被称之为大猫的猛兽,好像约好似的,各自的栖息地没有交集,比如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老虎则在亚洲、美洲虎仅分布于中南美洲,不过也幸好这些猛兽的栖息地不一样,否则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老虎、狮子、...

影响环境化学物在动物体内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环境化学物分布的因素:①血流量:肝脏、肾脏 ②亲和力:铅染毒, 2h 50%分布在肝脏;1个月后,90 %分布在骨中 TCDD 5min 15%肺,1% 脂肪;24h,20%分 布在脂肪组织 ③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宇宙物质的分布是怎样的?
答:分布图还显示暗物质是聚成一簇簇地密集存在。研究人员据此认为,这验证了暗物质粒子是“非碰撞粒子”的假设,即暗物质粒子如果碰到一起,不会像分子、原子等经典粒子那样发生反弹,而会“若无其事”地继续原先的运动。他们解释说,如果暗物质粒子彼此发生碰撞,那么它们在频繁碰撞后就会分布比较均衡,而不...

外源化学物在人体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外源化学物在人体的分布规律是均匀分布。外源化学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distribution)。不同的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也不一样。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和对外源化学物的亲和力是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最关键的因素。

微生物的分布是怎样的?
答: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虽然我们不借助显微镜就无法看到微生物,可是它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有,无孔不入,就连我们人体的皮肤上,口腔里,甚至肠胃道里,都有许多微生物。人类生活在微生物的汪洋大海之中。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是土壤,土壤是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大本营,任意取一把土或一粒土,就是一...

微生物生态的微生物的分布
答: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土壤中最多,但在高达2万米的高空,深至1万米的深海都曾发现微生物。空气中存在微生物,但它不是微生物的增殖环境。水和土壤都具备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是自然界中微生物生活的基本环境。动植物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中也含有很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生活于动、植物体内或...

软体动物一般分布在哪里
答:软体动物一般分布在水中,少量分布在陆地上(如蜗牛)。体制的差异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伸成外套膜,外套膜分泌包在体外的石灰质壳(有的退化成内壳或无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