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分布 求 “中国农作物分布图”

作者&投稿:上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

东北林区: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人参、貂皮、鹿茸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

黄河流域:葡萄、梨、桃、杏、柿、枣、栗、核桃

南方地区: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

蚕桑

南部沿海:香蕉、荔枝、桂圆、菠萝

海南:椰子

西北:新疆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

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

宁夏的滩羊

青藏高原: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台湾:樟树(樟脑)、甘蔗、茶叶、香蕉、菠萝

世界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

朝鲜:高丽人参、棉花、烟草、苹果

韩国:棉花、烟草、麻类、海洋渔业

东南亚: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胡椒等的最大产地,世界重要的稻米产区

其中:天然橡胶(马、印尼、泰)、油棕(马)、椰子(菲)、蕉麻(菲)、金鸡纳(印尼)、胡椒(印尼)贵重木材(如柚木)(缅、泰)

印度:棉花、黄麻、茶叶、花生、甘蔗

中亚:第三大产棉区(中、美)(其中乌兹别克被称为“白金之国”)、放牧细毛羊和羔皮羊。

西亚:枣椰树是本区绿洲农业的代表性植物,椰枣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伊拉克等国的出口特产;地中海沿岸是油橄榄、柑橘、葡萄等水果产区;土耳其的安卡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伊朗等国的羊毛地毯都很有名。

非洲:是咖啡、枣椰、油棕、香蕉的故乡,现在可可、棕油、剑麻、丁香、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及其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猩猩、河马、非洲象、斑马、长颈鹿是特有珍奇动物。

埃及: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可可最多的国家(被称为“可可王国”),咖啡和木材产量居世界第一。

法国:葡萄、葡萄酒

美国:棉花、烟草、大豆

南美洲:是天然橡胶、可可、金鸡纳的故乡,咖啡、香蕉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巴西:咖啡、蔗糖、可可、大豆是主要农产品,咖啡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香蕉、蔗糖产量世界最大,大豆产量仅次于美国。

澳大利亚: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农业是人类利用植物或动物生长、繁殖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以解决人们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又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农业单指种植业(或耕作业),全面而言,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一、粮食作物中国立国几千年来的一条根本治国经验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各地粮食生产不平衡,中低产面积广,问题较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因此,我国粮食生产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狠、抓得紧。充分调动广大粮农的积极性,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投资环境,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基本途径。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中一直占重要地位。我国粮食作物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异,但主要作物仍然大体类似,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薯类。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1.稻谷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为两大产区,见图5-1。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小麦是我国仅次于稻谷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也是小麦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约有4500年的历史。在我国平均粮食消费构成中,小麦约占1/4以上,其中北方居民的消费比重要高得多。小麦是温带性旱地作物,品种较多,耐旱、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大类,我国以冬小麦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3.玉米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4.其他作物(1)高粱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2)谷子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克山地区。(3)薯类我国以甘薯为主,其次是马铃薯。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纬42°以南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为主要产区,其中以四川和山东产量最大。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地区,以东北、内蒙古产量最多。

(二)主要商品粮基地商品粮基地,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以产粮为主,并能够稳定地提供数量较多的商品粮的农业地区。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划分为四种类型。1.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包括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这些地区人多地少,但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集约化水平高,粮食单产和商品率较高,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各基地商品粮的6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本区土地辽阔,土质肥沃,人少地多,粗放经营,粮食单产水平低,但总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达35%,每年能向国家提供20%的商品粮,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基地。3.西北干旱区商品粮基地包括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本区气候干旱,历来是依*河流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旱涝保收的商品粮基地。4.淮河平原商品粮基地该商品粮基地,地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虽然单产不高,但粮食商品率已高达20%,能为国家提供相当数量的商品粮。二、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和人民生活吃、穿、用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一)纤维作物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有棉花、麻类和蚕茧等。1.棉花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国之一。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居经济作物之首,约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左右。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国防、化工、医药等工业也离不开棉花,棉杆可造纸,棉籽可榨油,棉籽饼是优质饲料。所以棉花生产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国棉花产地分布广泛,按照自然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和种植的历史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三个主要棉区。见图5-3。1)黄河流域棉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平坦,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2。(2)长江流域棉区本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充足,区内纺织业发达,运输条件便利,使该区成为全国棉花单产和商品率最高的棉区,也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但秋天雨多,湿度大,日照较少,影响棉花吐絮,棉花质量不如黄河流域棉区。(3)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本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条件优越,温差大,病虫害少,棉花品质好,是我国第三大产棉区,也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2.麻麻类是一种古老的纤维作物。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麻国之一,也是麻类品种最多的国家,主要品种有黄麻、红麻、苎麻、亚麻等。(1)黄麻。喜温湿多雨,要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浙江等地。黄麻纤维吸湿性强,结构疏松,是织麻袋的优质材料。(2)红麻。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对气候、土壤适应性较强,用途与黄麻类似。分布十分广泛,南自广东,北到辽宁,东起浙江,西达新疆,都有栽培。(3)苎麻。是我国的特产。有“中国草”之称。性喜温湿,是多年生的宿根作物,主要产于江南各省,以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省为最多。(4)亚麻。主要产于东北,以黑龙江产量最多,集中于哈尔滨附近,其次是吉林,集中于延边地区。3.蚕茧我国是世界上养蚕最早的国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东方丝国”之称。(1)桑蚕茧。我国有三大桑蚕茧基地,即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其中太湖流域为我国最大的桑蚕茧基地。(2)柞蚕茧。我国柞蚕茧也有三大产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豫西山地。其中辽宁省产量最多。

(二)油料作物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胡麻、大豆、向日葵等。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1.花生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2.油菜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3.芝麻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4.大豆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扎根于华夏沃土,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历史,却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2000年产量达7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而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达1400万吨。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因而大豆在农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大豆是喜温作物,生长旺季需要高温,收获季节以干燥为宜,很适宜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最为集中。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松花江、辽河沿岸和哈大线沿线。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其单产和商品率居全国

我国的农作物分布~

我国经济作物的分布区及影响产量条件

中国粮食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地域差异大。生产水平不平衡而发展潜力大。中国栽培较普遍的粮食作物共有20余种,其中有些还有春播、夏播、秋种和冬种之分,而每种作物又有不同的品种,世界各种主要粮食作物几乎都见于中国。
中国是世界重要产粮国之一,1990年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22.8%,稻谷、甘薯产量均占世界第1位,小麦和玉米、谷子居第2位,大豆和高粱居第3位。
中国粮食作物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6.5%,产值约占种植业的70%,粮食使用劳力和投资亦均占种植业的70%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90年比1949年粮食总产增长了3.9倍,比同期世界粮食年产量递增为快,但产量不稳定。



扩展资料:地区分布
除少数纯牧区县外,中国各县均有粮食栽培,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粮食组合又各具特色。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审旗一线以东及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5%和96%;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不足全国的5%,粮食产量仅及全国的4%。不同的粮食作物分布相对集中:
①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同冬作(小麦、油菜、蚕豆、豌豆)进行复种轮作,实行一年两熟或三熟制,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95%。
②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在其偏南的冬麦区主要和夏作(玉米、谷子、大豆、绿肥)轮作,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 150%,在其偏北的春麦区主要同糜子、谷子、马铃薯、玉米、豌豆等轮作,以一年一熟为主,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1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原生动物为什么能广泛分布和生存
答:原生动物的分布是十分广泛的,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污水沟、甚至雨后积水中都会有大量的原生动物分布,以致从两极的寒冷地区到60℃温泉中都可以发现它们。另外往往相同的种可以在差别很大的温度、盐度等条件下发现,说明原生动物可以逐渐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许多原生动物在不利的条件下...

海洋游泳生物的分布与洄游
答:游泳生物分布极广,从两极到赤道各海域都有。只是在一些水化学成分极为特殊的海域,如含有硫化氢的深层,没有游泳动物。一般说来,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平均水温12C 以上)鱼类的种数很多,而每个种的个体数量则较少;在温带水域种数较少,但某些种的个体数量却非常之多。如邻近中国的南海北部已知鱼的...

温度不仅控制着生物的什么分布范围?
答:温度是对生物生长最具影响的环境因素,不仅控制着生物的纬度分布范围,还决定了海洋生物和陆生生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范围。温度控制着生物的纬度分布,生物只能生存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范围内。一般说来,天气和土壤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条件;大多数动物以植物为食或以其为蔽所,因此动物的分布往往与植物的...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什么和分布
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1.不同地带的差异:寒冷地方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地方阔叶林较多。2.植物的南北栽种:...

把现在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均匀分布,宇宙的密度会是多少?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首先,假设宇宙年龄138亿年以及可观测宇宙的直径为930亿光年是正确的。其次,根据哈勃定律,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同性和均匀性,假定宇宙膨胀和物质分布也都是均匀的。由于暗物质在学术上尚未得到证实,下文中“物质”和“密度”概念均指普通可见物质,不包括暗物质。相关天文学...

简要说明污染物质进入动植物体后,主要有哪些分布和蓄积规律
答:(5)脂溶性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六六六、滴滴涕等) ,易积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主要有表面黏附(附着)、生物吸收和生物积累三种形式,由于生物体各部位的结构与代谢活性不同,进入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分布也不均匀,因此,掌握污染物质进入生物体的途径和迁移,以及在各部位的分布...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
答:三、储集岩 原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物理性质变化很大(Sloanetal.,2008)。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粗砂岩的孔隙中,细砂岩的团块中,固体充填裂缝中,由少数含有固体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物组成的块状单元中。大多数天然气水合物的现场考察说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取决于裂缝和(或)粗粒的沉积物分布,...

自然条件
答: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全省皆有零星分布,但在沿海地区比较发育。 全省出露地表的岩石在湿热或温湿气候条件下,均受到比较强烈的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等。主要岩石和沉积物分布特征如下。 1.石灰岩 福建省石灰岩分布在三个地层中:中石炭统黄龙组地层以石灰岩为主,夹有白云岩,主要分布在...

森林里的动物有什么?
答:海拔1600~2300米间地带降水量较多地区有森林分布,海拔1500米的山谷间有阔叶树。森林动物主要有马鹿、狍、雪豹(Uncia uncia)、猞猁、棕熊、香鼬、白鼬、伶鼠;鸟类有高山雪鸡 (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斑翅山鹑、石鸡(Alectoris barbara,)以及原鸽(Columba livia)、岩鸽(C.rupestris...

中国稀有动物有哪些?
答:中国稀有动物 1、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