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伊文字》 田父得玉

作者&投稿:桓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文翻译: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将这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那邻居暗中盘算想得到那块玉石,就对他说:“这是一块怪石,收藏它,不利于家人的,不如放回去。”那农夫虽然疑虑,还是拿回了家,农夫把宝玉放在廊下。那天夜里玉发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这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石作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才可以消除。”于是农夫赶紧将那玉丢到很远的野外。那邻居没有多久就偷偷去盗取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叫来加工玉石的工匠鉴定这块玉石,那工匠望着玉石,跪下拜了两拜,退后站在一边说:“恭贺大王得到这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那工匠说:“这玉没有价可以买得了它。用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马上赐给献玉的人千金,还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古文 田父得玉~

在这里,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有很多 根本原因:他有眼不识美玉 直接原因:邻人的欺骗导致他失去这块玉 。

在这里,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有很多 根本原因:他有眼不识美玉 直接原因:邻人的欺骗导致他失去这块玉 。


这个故事说明:真的可能被诬为假,最后又恢复其本来面目,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骗走,终于又被确认为宝玉。这和野鸡讹为凤凰以致弄假成真恰恰相反。同样属于名实相违的现象,假话不可以轻信,农夫受骗即在于此。诬名可以得实,骗子亦可能得逞,邻人即属于此。这 和卞和献玉颇为相近,也是真的不被赏识而险遭埋没,尹文子所说的是非即真伪,从长远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是,真的美的东西有时并不被了解而获得其价值,如宝玉被诬为怪石而被弃。尹文子把深奥抽象的名实问题引入日常生活,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更具有通俗性和实际意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⑶,诈⒇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21)   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有一尺的宝玉,但他不识宝,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要把宝玉弄到手,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收藏起来,对家庭不吉利,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惧,还是把它搬回家中,(农夫把宝玉)放在房廊上。当夜宝玉通明,(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灾祸就可以消除。”老农夫感到害怕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偷取回来,(邻居将玉石)献给了魏王。魏王召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行了隆重的再拜之礼,然后站起来说:“我冒昧地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小臣还从没见过啊。”魏王问那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池来换,也就只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让他一辈子享受上大夫一样的俸禄。
1. 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都城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田父:年老的农民。   2. 径尺:直径一尺。   3. 阴:暗中。图:图谋,谋取。   4. 畜:收藏,保留。   5. 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   6. 犹:还。录:取。   7. 庑(wǔ):廊,厢房。   8. 举家:全家。怖:恐惧。   9. 遄(chuán):快,迅速。遄弃:赶快丢弃。   10. 销:消失。   11. 于是遽(jù):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   12. 无何:没等多久,无几何。   13. 相(xiàng):察看,鉴别。   14. 再拜: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   15.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   16. 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   17. 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   18.田父:农夫。   19:录:取。   20:诈:欺骗。   21:食:俸禄。   22:当:适合,得当。   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   22: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   23:《尹文子》由后人收集尹文的文章编撰而成的集子:系战国时墨家后学之作,大都是先秦人物故事、寓言小品,文简理丰,辞约而精,现存《尹文子》二篇,系魏晋人伪托之书,分《大道上》、《大道下》二篇,其大旨本黄老刑名家言,泛论大道无形,检形定名,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为治世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