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四川安岳县是石刻之乡,请问石刻所在位置及历史特色? 安岳是“石刻之乡”,以唐宋两代石刻居多,说明安岳当时什么历史...

作者&投稿:翁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公元521年前后),盛于唐、五代和宋。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经近年文物普查,全县有摩崖石刻造像105处,造像10万尊左右,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两尊。至今保存较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有45处。这是中华古代石刻艺术又一宝库。它多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造像风格除少数敦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也有一些精细华美、璎珞盖身的宋代特征。其中,也有安岳人的独创,他们凭自己特有的匠心,高超的技法和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对宗教仪式有许多大胆的突破。
  中国佛教与道教混合的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境内,分布于全县4个区32个乡,保存较完好的有45处,主要有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玄妙观等处。计有摩崖造像105处,造像约10万身。根据现存题记,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间。
  安岳石刻造像内容以佛教造像为主,有少量道教造像,也有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描写。
  佛院位于县城北25千米的八庙乡卧佛沟,共有大小龛窟139个,造像1600余身,卧佛为释迦牟尼涅盘像,全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左侧卧于距地面约10米高的崖壁上。头东脚西,体型修长,薄衣贴体,表情安详。身后刻说法图,20余身弟子、菩萨、神王、力士像等,面目表情各不相同,佛腰部坐一背向观众为佛诊脉的弟子,佛足部前方立一力士,为此窟所独有。该像刻于贞元年间。
  圆觉洞位于县城东1千米的云居山上,有唐宋时期造像103龛(窟),大小雕像1933身。以宋刻西方三圣雕像最为精彩,刻于元符至大观年间。
  毗卢洞位于县城东南25千米的石羊镇塔子山上,有摩崖造像446身。为五代、北宋时期四川佛教密宗的道场之一。造像中的《柳本尊十炼修行图》、观音堂内的半裸观音像,堪称精品。
  此外,华严洞的华严三圣、茗山寺近40身4~7米高的造像,玄妙观唐代道教造像等,也都是安岳石刻的重要作品。
  安岳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为成渝古道要冲,始建制于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古称普州。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尤以石刻著称于世。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刻点就有300余处,石刻造像达10万余尊,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绝大部分石刻雕造于我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即唐、五代、北宋时期。石刻造像以佛教题材为主,也有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合龛造像,且多数为摩崖造像。其艺术风格既有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遗风,又有体态健美、面颐丰满的唐代风韵,还有雕工精细、璎珞满身、装饰华丽的宋代特色。
  北宋摩崖造像是安岳石刻的又一鼎盛时期,以毗卢洞、园觉洞、华严洞、茗山寺等处为代表。毗卢洞所刻"柳本尊十炼图",图文并茂,保存完好。观音堂中"紫竹观音"造像闻名海内外,被著名英籍作家韩素音称为"东方维纳斯"。圆觉洞北崖"西方三圣"造像形体高大,造型优美。华严洞中的"华严三圣"及十二弟子像,保存完好,刻极为精美。茗山寺摩崖石刻中文殊师利造像,充分运用力学原理,令人叹绝。五代摩崖威望造像以千佛寨北崖第96号窟内刻的"药师佛经变相"最具代表性。
  卧佛院
  卧佛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于离安岳县城北25公里的八庙乡。这尊23米长的卧佛,横卧于高出地面近10米的崖壁上。它始凿于唐开元年间,迄今一千多年,体形完整,象个硕大的“一”字,几乎占据了整个岩腰,堪称我国唐代全身石刻卧佛之精品。卧佛造型独特,一反《大般涅磐经》叙说的情景。卧佛的头部刻得极为精美,头戴圆圈小花螺髻,头枕凿花方形石枕,双眸微闭,俊美的脸庞慈祥而端庄,准确而自然的表现出释家牟尼灭度前的坦然神情。他腰前禅坐的弟子叫阿难,正面向卧佛的头,背微躬,成切脉姿态,表现出闻悉噩耗的悲痛之情。脚边威立的高大剽悍力士怒目攥拳,一副悲痛得撕天裂地的样子。卧佛的上方所展示的是释迦牟尼与诸弟子和天龙八部传授遗嘱的情景。左臂下方是观音普门行愿的33化身和32应身造像。还有维摩诘,药师佛等30公分大的小像。整个造象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主次鲜明,完美对称,体现了唐代雕塑文化的高度发达,使人叹为观止。
  千佛寨有“雕刻艺术陈列馆”之称。造像分布在寨子的南北两岩,周长约1000米,有佛龛105处,造像3061尊,多数为佛的讲法图。寨子的南崖,是一尊高有6.2米的释迦牟尼佛。造像面部椭圆,重额宽广,肌肤丰润,衣纹疏而深,线而畅,不脱北魏遗风;另一尊头戴缕空花冠的观音雕像,面部丰满,胸前缀饰璎络,腹部微凸,腰肢微扭,面带微笑,象一位款款而来的丽人,有一种高雅的气质和极富动感的曲线美,特别是那一双流泻出情与爱的眼睛,充满诱人的魅力,整幅雕像极富唐代韵味。岩壁上的力士也别具一格,个个双拳紧握,脚步呈替换之状,仿佛迎面奔跑而来,极富动感。在寨子的北岩,石刻与南岩风格上完全不同。这里的石刻多挺肚束腰,衣褶飘逸,璎珞满身,表现出五代和宋代雕刻特征。95号龛是一幅我国最独特,最完整的《药师佛经变相》。此龛高约4米,宽6米,正中禅坐的是释迦牟尼,其背两侧伸出亭亭紫竹,飘逸浪漫,绝妙的是华盖两侧刻有一对独特的、姿态各异的儿童飞天。药师佛两侧站立的是八大菩萨,风姿绰约,各显神采。
  与千佛寨遥遥相对的这座圆觉洞,主要是晚唐、五代、北宋时期造像,共1993尊。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佛家所谓"圆觉",即"觉你、觉我、觉他、觉行圆满者",意思是不分你我,人人都可以觉醒成佛。这儿有三尊7米高的“西方三圣”石像,“西方三圣”是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地位最高的神,即佛、菩萨、观音组合而成。在其他地方,西方三圣是合龛为一,而这里却是分龛雕刻,这是安岳石刻的独特之处。在这里,首先映入人的眼帘的是倚斑斓佛光,足踏莲蕊,手持净瓶,仿佛正在将瓶中的甘露遍洒人间的观音。中间一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他容光照人,眼含情而不失庄重,嘴带笑而不露齿,居高而立,亲切地俯视各位。右龛的大势至菩萨头戴密贴金花冠,冠内嵌刻一小佛像,十分别致,胸前杂饰璎珞,肘悬腰际,脚踏莲台,浅笑的面庞,俊美而显庄重;她两手相交,右手持莲花蕾,大有点化众生超度苦海之势。花蕾重有百斤,历千年而不坠,是雕刻家巧妙地将重力转移到袈裟上的缘故。
  毗卢洞离安岳县城47公里,由观音堂、千佛洞、幽居洞、毗卢道场、莲花台等组成,有造像465尊,尤以观音堂的紫竹观音和毗卢道场的石刻最为精湛。紫竹观音,因背倚紫竹而得名,像高3米,可谓北宋时期的杰作。她距今一千多年,仍然那么色彩艳丽,神态逼真。她侧身跷脚坐在莲台上,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装饰华丽的宝冠,身披短袖纱衫,坦胸露肘,璎珞象盘曲而下的金色瀑布,翠环网坠胸腹,下身彩带扎一条薄如禅翼的绣花长裙,裙角褶纹飘逸自然而有风韵,犹如出水芙蓉。她右足跷起,左足踏在莲花蕊上,凤眼下视,好像在观赏水中涟漪,无怪人们之称“东方的阿芙洛蒂德”。紫竹观音,侧身跷角的形象,突破了千手千眼端坐莲台或持瓶渡海的观音造型定局,以富于动感的形态达到了美学与力学水乳交融的统一。
  华严洞距毗卢洞只有2公里左右。此洞高7米,宽、深各11米,宽敞明亮,内有石刻造像159尊,主要是五代和宋朝之作,距今也有千年以上。华严洞正壁凿有华严三圣坐像。中间禅坐的是释迦牟尼,左为骑青狮的文殊,右为骑白象的普贤。华严三圣象高约5.2米,背倚车辐状彩色佛光,头戴繁花缕空峨冠,冠内禅坐一小佛像,面目俊秀,皓齿微露。洞的两边凿有十位弟子,他们坐姿颇为别致,或两脚分开盘坐,或双腿曲向一方而盘坐,以次掩护坐台。在弟子坐像上端,刻有佛家的“极乐世界”图案,长达20米,以“众妙香国”、“剪云补衣”等10组浮雕构成,再缀成琼楼玉阁、奇花异草、甘露珠河、缥缈云彩等,烘托出“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伴朝昏”的极乐景象。
  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洞中正壁刻有一佛二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十二诸天神,上层为十弟子,造像姿态各生,栩栩如生。有意思的是在正中佛像后壁,却有两龛较小的道教始祖李耳和儒教圣人孔丘的浮雕塑像。洞顶刻有一个十径为二点二米的“-//-”字,至今尚无人认识
  安岳石刻造像具有"古、多、精、美"的特点。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2000年9月,文化部命名安岳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

12

中国石刻之乡在哪里?~

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四川普州.安岳旅游观光。普州安岳,自古佛缘深厚,以佛教石窟为主的摩崖造像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瑰宝。今天,朋友们带着新千年的美好憧憬,对石刻艺术的喜爱,被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的深深吸引走到一起来,领略安岳石刻精美绝伦的艺术享受。
这一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刻艺术)”的牌子,是200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安岳不仅以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代石刻而著名,而且,直到21世纪的今天,安岳石刻艺人继承了传统的工艺,石刻雕塑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在全国享有胜名,许多寺庙所用的石刻雕像,特别是大型石狮,都是安岳当代石刻艺人的精心杰作。

按月是石刻之乡,以堂良带可以多少?据说在安堂是什么历史背景啊?好像是这样的。

安岳石刻有哪些景点
答:安岳石刻旅游景点有卧佛院、毗卢洞、圆觉洞、千佛寨、华严洞等。1、卧佛院 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距安岳县县城北40公里,八庙乡场镇5公里;卧佛院在长约一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米的崖壁上,其造像区长达865米,龛窟142个。有石刻造像1613尊,石刻佛经15窟。2、毗卢洞 毗卢洞位于安岳...

安岳为何这个听起来小众的县城,会出现如此之多的石窟呢?
答:安岳县的这些石窟文化和艺术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古代。很难得在千年的岁月中,经历风雨侵蚀以及动荡年代的安岳石刻依然在延续其生命力,并且成为中国石刻之乡让旅行依然可以感受到南方石刻的魅力。现在每年去安岳旅游的人都不在少数,他们都是想感受一下历史的文化,也许当时建造这些石窟的人们也没...

去资阳一日游,有哪些景点不容错过?
答:资阳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虽然不像成都、重庆那样闻名遐迩,但在这里依然藏着不少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果你计划进行一日游,以下是几个不容错过的地方:安岳石刻:安岳县以石刻艺术著称,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这里的石刻主要集中在卧佛院和毗卢洞两处,其中卧佛院的卧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雕...

想去四川安岳欣赏石刻,有哪些实用攻略分享?
答:1. 最佳时间:四川安岳石刻的最佳观赏时间是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气候宜人,石刻的色彩也更加鲜艳。夏季虽然也可以前往,但需要注意防晒和防暑。2. 交通方式:从成都出发,可以选择乘坐长途汽车或者火车到达安岳县城,然后再转乘当地的公交车或者出租车前往石刻景区。如果自驾游,可以通过成渝高速公路到达...

安岳石刻在哪儿?
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距安岳县县城39公里,八庙乡场镇5公里,地处安岳、安居交界处。卧佛院摩崖造像和刻经年代始于唐开元十一年(723)以前,大规模造像刻经在唐开元年间,从宋代起逐渐衰退。由盛唐高僧玄应及以后的僧俗共同营造。是集石刻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

在四川安岳石刻旅游时,有哪些特色美食值得品尝?
答:四川安岳是中国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这里的石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在旅游观光的同时,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是一大乐趣。安岳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独特的地方美食,以下是一些在安岳旅游时不容错过的特色美食:安岳柠檬鸭:安岳被誉为“中国柠檬之乡”,柠檬鸭是当地的一道特色菜。这道菜以新鲜...

在四川安岳石刻旅游时,有哪些让你难忘的经历?
答:四川安岳石刻是中国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这里汇聚了大量的佛教石刻艺术品,尤其是以摩崖造像闻名。在游览安岳石刻时,有几个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魅力。首先,到达安岳石刻的第一印象就是其规模之大和分布之广。沿着山势而建的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

安岳县的介绍
答:安岳县幅员面积2689.11k㎡,2010年常住人口1141347人,户籍人口159.6万人,1管辖27个镇、42个乡,926个行政村、35个社区。是四川第一人口大县。安岳县人民政府驻地岳阳镇。2安岳是“中国柠檬之都(柠都)”、“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

安岳石刻票价多少钱
答:安岳石刻门票价格:30元中国佛教与道教混合的石窟。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境内,分布于全县4个区32个乡,保存较完好的有45处,主要有卧佛院、千佛寨、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玄妙观等处。计有摩崖造像105处,造像约10万身。根据现存题记,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期间。石刻内容以佛教造像...

安岳县属于哪个市
答:四川安岳县属于资阳市。安岳县北周建德四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岳”而得名;孕育了韩国“普州太后”许黄玉、南宋数学泰斗秦九韶等历史名人。境内安岳石刻“古、多、精、美”,“上承敦煌,下启大足”,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又有“中国佛雕之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