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龙生九子"请问都是那九子呀,都有什么特点呀,都象征着什么或代表什么呀,它们的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饕餮是代表什么意思,龙生九子都是哪九子?

作者&投稿:逮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生有九子,样貌各有不同,且各有所好。这里我就把这九子简单的介绍一下。

九子中,长子:赑屃(音毕喜), 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把他得雕像当成乌龟了。。。。。。

次子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莫非是壁虎的变种?

三子蒲牢:形状像龙,但是比龙小。其性好鸣,最喜欢音乐和吼叫,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据说,因为他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便大声鸣叫不止。于是人们便将他的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原来是各胆小鬼呀!

四子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牢头,不喜欢,一定很凶吧。在我的小说里,他将是个严肃,冷酷的家伙,负责追捕各类的犯人。

五子饕餮: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这家伙绝对贪吃鬼一个!不过他这么爱吃,做菜的本领也应该非同一般吧。

六子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剑鞘上就很自然了。怕怕,得罪他可不是件好事,睚眦必报这各成语不会就因为他而来得吧!?

七子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佛主身边得红人呦,好差使。

八子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性孤僻,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门神呼~~?又或看门犬?

最后就是本书主角了,请大家起立,奏乐,好,这回大家可要看仔细了,不要认错了。龙九子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哦,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而龙九子之所以出名,大概就是那句据与云端之上得感叹吧:“我是龙生第九子,来做人间第一人。 你们只羡慕我云里的变化,谁知道我潭底的深沉。虽经过无数次逆鳞的痛苦,却依然不知何时才能头角峥嵘。”

最后说说囚牛的胡琴,这个九就有点复杂哦,一般说法,胡琴的鼻祖是唐代乐器----奚琴。最初的奚琴是弹拨乐器,它的形状虽然与现在二胡很相近,但不同的是它是用竹片拉奏的。到了宋代,胡琴的第二代乐器----稽琴开始用作宫廷宴会的独奏乐器,那时候的稽琴已经能够演奏换把和移指等比较复杂和高超的技巧了,并且采用马尾弓拉弦。这种用马尾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的乐器,是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到了元代,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胡琴的形制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接近于现在的龙头二胡。那时候,胡琴不仅在宴乐中用于独奏和合奏,而且还广泛地用于军队的演奏活动当中。也就是从元代开始,胡琴的名称便逐渐成为中国拉弦乐器的泛称了。不过我也有看到说琵琶是汉族古胡琴的说法。说实话,我也不太搞的懂到底古胡琴是怎么回事,有懂乐器史的朋友还请多多指教了。
最最后,说一点,龙九子的说法并不只一种,排列顺序也不尽相同.

look at 《中国吉祥图说》

谓: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叫睚眦(ya zi),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霸下,又名XX(bi 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chi)吻,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而演化为龙。然而并非所有的怪异兽像都百川归海,纳入了龙像之中,在与龙形象形成、发展的同时,一些怪异兽象也在发展,并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龙的某一种形象特征。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
  趴蝮: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

  嘲风:喜好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

  睚眦: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像;

  赑屃: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

  椒图:形状似螺蚌,性好闭,铺首衔环是其形象;

  螭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

  蒲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作大钟的钟纽;
 

  狻猊: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

  囚牛:性喜音乐,其形为胡琴琴杆上端的刻像;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龙的九子是:
  趴蝮: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

  嘲风:喜好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

  睚眦: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像;

  赑屃: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

  椒图:形状似螺蚌,性好闭,铺首衔环是其形象;

  螭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

  蒲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作大钟的钟纽;
 

  狻猊: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

  囚牛:性喜音乐,其形为胡琴琴杆上端的刻像;

一曰霸下,又名赑屃(bi xi),形似龟,好负重,宫殿、祠堂、陵墓的石碑多竖在龟背上,而这些被重物压得不亦乐乎的家伙就是龙子中的老大。

  二曰螭(chi)吻,形似把尾巴去掉的四脚蛇,好东张西望,宫殿阶柱及殿顶,以及在民间房屋上雕的兽头是其遗像。

  三曰蒱牢,有点像龙,但是非常喜欢大吼大叫,虽然生活在海边,但是却没有办法像他的父祖辈一样呼风唤雨,相反的还十分害怕鲸鱼,所以古代人掌握了他这个弱点,在寺庙、祠堂上的铁铸钟钮就是照着他的形象来做的,而撞钟的木柱都是雕成鲸鱼状,这样据说撞击起来会特别大声,这个家伙可真是把他老爸的脸都丢光了!

  四曰狴犴(bi gan),形似虎,有怪力,又好讼,古代监狱门上刻的虎头是他的样子。

  五曰饕餍(tao yan),形似狼,好饮食,鼎盖上雕的兽头就是这位龙子。

  六曰狻猊(suan ni),形似师,好烟火,又好坐,庙中菩萨坐骑和香炉上雕的兽头是其遗像。

  七曰囚牛,形似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平生好音乐,胡琴上刻的兽头就是这一位龙子。

  八曰睚疵(ya zi),形似豺,性好杀,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

  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所以大多将其雕像雕在门上,取其好闭之意,当然是希望除了主人之外,不要有人能进入这个家中,免得宵小光顾。

貔貅呢?????
导游说,也是九子之一噢......导游骗人??

“龙生九子,九子各异”指的是哪九个神兽?都叫什么名字啊?~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九子究竟是哪九子?

饕餮: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代表贪吃者或性情贪婪的人。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
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

龙九子: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
5、六子霸下: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讼,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身似龙,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

扩展资料:
“年”的怪兽传说故事
在太古时期,有一只凶猛的野兽,它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管它叫“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年”长得硕大无比,而且生性凶残。只要谁惹恼了它,它一定会张开那张血盆大口,一口把他给吃掉。同时,“年”也很懒,它喜欢睡大觉,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当它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总是感觉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兽

什么是“说”麻烦告诉我
答:一般是作为咏物文体,类似于随笔、杂文之类。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早期的“说”是谋臣向君主献计献策的“说辞”,要求深入浅出,生动婉转,多借助比喻、传说、寓言等来增强说服效果。后来“说”体由口头转向书面,演变成阐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的文体,形式自由活泼,带有杂文、杂感性质,或侧重...

说的多音字
答:是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常用的词组为游说,这个词里的说,读shui,四声 希望能帮到你。shuo 一声 说话 shui 四声 游说 yue 四声 古同”悦”。说的多音字有说shuō说话 说shuì 说客 说yuè同“悦”。说shuō 说话说明诉说说唱小说说yuè 大说燕说不亦说乎说shuì 游说行说说的基本解释...

说有几种意思?
答:表示说的词语:谈话、讲话、叙述、陈述、复述、谈论、辩论、议论、讨论、商谈、哈谈、商量、畅谈、商讨、话语、呓语。一、谈话 [ tán huà ]释义:1、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2、用谈话的形式发表的意见(多为政治性的)。引证: 徐银斋 《胡琴的风波》:“ 胡支书知道了这事,就来找我谈话...

文言文说的意思
答:1. 文言文中说的意思 ◎ 说 说 shuì 〈动〉(1) 说服;劝说 [try to persuade]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

说的同义词有哪些
答:说的同义词有哪些 道 [dào]1.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2.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3.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4.方法,办法,技术:门~。医~。5.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谈 [tán]1.说,对话:~天。~...

说在文言文的意思
答:1.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引证解释: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2、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

说近义词是什么?
答:“说”的近义词:讲、叙、曰、道、谈 一、“讲”基本释义:1.说:~故事。2.解释;论述:~明。~课。这是一本~语法的著作。3.商量;商谈:~价。~和。4.讲求;注重:~卫生。~政策。5.就某方面说:~念书他不行,~干活可是一把手。6.古又同“斠()(jiào)”。相关组词 听讲 讲课...

说的同义词有哪些?
答:表示“说”的字词有不少,我们分类列举如下:一、表示“说”的字。(使用时应注意细微差别)讲 曰 言 道 喊 颂 问 告 述 叙 颂 说 叫 述 呼 吟 读 问 答 训 斥 责 骂 吼 劝 告 话 赞 论 夸 辩表示很短的时间的词36个 二、表示“说”意思的词语。评议 讨论...

说在文言文
答:1.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引证解释: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2、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

古代文章的体裁"说"是什么意思?
答: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如捕蛇者说),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马说》《黄生借书说》),而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