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歌比较著名的诗歌团体有 第三代诗歌的第三代诗歌的发展

作者&投稿:元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ABCD

“第三代诗人”或“新生代”(“第三代人”“后崛起”“当代实验诗”“后新诗潮”、“后朦胧诗”):这是比朦胧诗派年龄更为年轻的活跃于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诗坛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韩东、于坚、周伦佑、李亚伟等,他们被关注始于1984年向朦胧诗宣战之时。他们是遍及全国各地以民间群落形式自办诗刊诗报的“大学生诗派”,诗人们在于坚、韩东等的率领下,在于朦胧诗派的激烈交锋中纷纷喊出“PASS舒婷”“打倒北岛”的口号。他们的集体亮相是在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以“现代主义诗歌大展”的方式集中介绍了由100多名第三代诗人分别组成的60余家自称诗派及其实验诗歌代表作品。主要诗群或社团有南京的“他们”文学社,主要成员有韩冬、于坚、吕德安、王寅、小君、丁当、朱文等,《他们》自1985年——1995年共出过九期,韩冬提出的“诗到语言为止”一度成为引起争议的诗学论题;上海的“海上诗群”诞生于1984年秋的上海,主要成员有默默、刘慢流、孟浪、陈东东、郁郁等,;四川的整体主义和新传统主义,整体主义的倡导者有石光华、杨远宏、刘太亨等,新传统主义的倡导者是廖亦武、欧阳江河;四川的“非非主义”实验性诗歌活动于1986年上半年由周伦佑、蓝马等人发起,这是第三代诗中唯一有着明确的理论主张的诗群,其诗歌阵地为1986年5月创刊的《非非》;四川的“莽汉主义”主要成员有万夏、胡冬、李亚伟、马松等,经常被引用的诗有《我想乘一艘慢船到巴黎去》(胡冬)《咖啡馆》(马松)《中文系》(李亚伟),以及90年代伊沙的《饿死诗人》。

第三代诗人群体 最具影响力的诗歌团体是~

曾经的莽汉诗歌很不错

“第三代诗”的最初提法始于1982年,出自于四川几所大学的大学生,其中包括四川大学的胡冬、赵野和唐亚平,西南师范大学的廖希等,南充师范学院的万夏、朱智勇,他们在1982年10月在重庆北碚西南师范大学的一场诗歌论战中提出的。当时西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借用了毛泽东的著名提法——帝国资本主义把复辟的梦想寄托在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但此概念提出后,未出现具体的诗歌流派和文本。直到1983年,由当时的成都科技大学的北望(何继明)、邓翔 、牛荒,四川大学的赵野、唐亚平、胡晓波等人成立了“成都大学生诗歌联合会”,然后编辑发行了《第三代人》诗集,其中收录的赵野组诗“随想”、邓翔的“一个汉子”、“讲个故事吧!”等 诗歌影响广泛,继而也成为朦胧诗人之后被人关注的诗歌群体。“第三代诗”作为一种受关注的诗歌现象,要到1984年。不过,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注意到诸如韩东等的有异于“朦胧诗”的作品的产生。1984年以后,“第三代诗”的活动和写作,达到一定的规模。实验性的诗歌社团,“自办”的诗歌刊物纷纷出现。当然也有不少并不结社的写作者。比较著名的诗歌社团(或诗群),有南京的“他们”文学社,有上海的“海上”诗群”,有四川的“新传统主义”、“整体主义”、“非非主义”、“莽汉主义”等。另外,在“朦胧诗”后的80年代,大学里的“校园诗歌”也是诗界的重要构成。表达女性性别意识和独特体验的“女性诗歌”,由于题材、意识和表现方式的新异,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第三代诗”的“盛况”,当时有一种可供参考的描述:“1986——在这个被称为‘不可抗拒的年代’,全国两千多家诗社和十倍百倍于此数字的自谓诗人,以成千上万的诗集诗报、诗刊与传统实行着断裂……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打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注:1986年9月30日《诗歌报》(安徽合肥)和《深圳青年报》。]自印诗刊诗集的“非正式发行”方式,固然有着“第三代诗”要和“正式”诗界保持距离的意图,更多的是由于“正式”的诗刊诗报对他们的怀疑和拒绝。但到了80年代中期,一些刊物也开始登载他们的作品,并陆续有不多的选入他们的诗作的作品集出现(注:如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编辑出版的《新诗潮诗集》下册,贝岭、孟浪1987年编选《中国当代诗歌七十五首》,唐晓渡、王家新编选的《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牛汉、蔡其矫主编的《东方金字塔——中国青年诗人13家》(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等。)。鉴于诗歌实验者强烈意识到所受的压抑,他们觉得有必要采取一定形式,来显示其存在。于是,在1986年的10月,《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举办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介绍了“100多名‘后崛起’诗人分别组成的60余家自称‘诗派’”,说是这一大展“汇萃了1986年中国诗坛上的全部主要”的实验诗派。[注:《深圳青年报》1986年9月30日。两年后,参与大展策划的徐敬亚,以及曹长青等,在稍作补充后,将“大展”的材料汇集为《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一书,由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出版。]

韩东是中国当代什么派诗人,在诗歌写作之初受过什么诗派的影响
答:1985年组织“他们文学社”,曾主编《他们》1-5期,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最主要的代表,形成了对第三代诗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他们诗群。他们诗群的诗人认为“诗到语言为止”,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他们的作品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韩东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大学时代。...

新生代诗歌中属于四川的诗歌群体
答:引入了后现代等现代诗歌流派的创作方法,创立了“莽汉主义”、“非非主义”等大量流派,并以其先锋和创新性,被称为中国第三代诗歌群体。四川诗群指1986年参加“现代诗群体大展”的“非非主义”和“莽汉主义”、“整体主义”等流派的诗人,其中的代表诗人有欧阳江河、翟永明、钟鸣和柏桦。

第三代朦胧诗歌作家都有哪些?
答:2. 在中国大陆,"后朦胧"时代是一个多方向并行、多元美学探索共存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延续了80年代的"朦胧"诗和第三代诗,还开启了新的诗歌生长点,这些生长点在生命形态和美学趣味上与80年代有显著区别。80年代被视为人性、人道主义和文学审美机制恢复的时代,而90年代则被看作是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

当代诗歌流派 当代诗歌流派
答:2、60-70年代,缘于政治因素,中国主流诗坛也就不存在什么所谓的诗歌流派;但是在70年代初,出现了诗歌的“地下写作”现象,最著名的是白洋淀诗群,它们是朦胧诗的先声。3、80年代初最著名的是朦胧诗派;可是朦胧诗派流行了几年,就出现了第三代诗歌,他们高喊“pass,北岛、舒婷”的口号,又揭开了诗坛...

如何评价“第三代”诗歌群体的诗歌写作?
答:审美革新,“第三代人”摒弃崇高和传统的艺术形式,他们的诗歌倾向于口语化和简化,采用“通感”这一手法,将语言拉近生活,使之具象而有力。他们区分了“汉诗”的整体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非非主义,前者挖掘语言的内在力量,后者则质疑秩序,寻求“零度写作”,以重构诗歌的新天地。总的来说,第三...

日本文学中的“三代集”是哪三部作品?
答:日本文学中的三代集是《古今和歌集》、《后撰和歌集》、《拾遗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是日本纪贯之等编著的古代诗集,简称《古今集》,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成书于公元905年(延喜五年),编选者共六人。《古今和歌集》仿《万叶集》旧例,亦编为二十卷。初拟名为《续万叶集》,后经天皇...

第三代诗歌第三代诗歌的(部分)主要诗人简介
答:李亚伟是“莽汉”诗歌流派的重要代表,与万夏等人共创“莽汉”诗歌,后主编《中国当代实验诗歌》。西川,知识分子写作诗群的代表,其诗集如《虚构的家谱》体现了他的诗歌成就。邓翔,成都科技大学出身,1983年与同学创办《第三代人》诗歌杂志,提出“第三代诗歌”概念,影响广泛,早期诗作也收录在《现代诗...

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有哪些不同特点
答:第一,朦胧诗倾向于理性精神,特别是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反思和批判意识,而第 三代诗歌则倾向于非理性探索。第二,朦胧诗表现出明显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人”的意义还是处于概念和群体层 面上的,表现为为一代人、为民族代言的愿望。而第三代诗歌则是在个体的意义上建立 人的主体性,并开始对个体...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
答: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

第三代诗歌的第三代诗歌运动
答:第三代诗人极其众多,分布在中国大陆各地,鱼龙混杂,各不相识,但是都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参与了那个年代风起云涌的诗歌进程,在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原上,隆起了一座伟大的诗歌山系。第三代诗歌运动,是中国诗歌自朦胧诗以后的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深入,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最值得关注的美学拐点。第三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