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关于牡丹的历史啊,要有记载的,并说明出处,谢好心人拉 请问有没有大神知道这幅牡丹出自谁的手笔!!作者是谁,感谢感谢...

作者&投稿:定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牡丹,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光绪牡丹国画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文献多有记载。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 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
隋代,隋炀帝(公元605-618)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栽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已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到洛阳,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系统完善;出现一批理论专著。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
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由北方洛阳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1178年)。宋室南渡后,杭州牡丹得到发展,出现一些新奇品种,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缘牡丹’等。
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因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夏之臣《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红,胜娇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品种难得。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佛顶青为白色第一。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又云:“草堂数武之步,种莳殆偏,率以两色并作一丛,红白异状,错综其间,又以平头紫,庆天香,先春红三色插入其花丛,间集而成文章,他时盛开灿然若锦”。此时开中国插花技术之先河。
明代,亳州牡丹虽有盛名,但曹州(今山东菏泽),国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渐繁盛起来。江南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也有所发展。
曹州与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间引入牡丹,也同于万历(1573-1620)年间达到繁盛。两地之间相互交换品种,“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亳州也引进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记载一种“金玉交辉”的品种,说是:“曹州所出,为第一品。”又有“忍济红”“萍实红”两种,也产于曹州。《曹南牡丹谱》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
北京自辽、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渐兴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记载辽圣宗(公元982-1031)在统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长春宫观赏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极盛,“金殿内外尽植牡丹”。城外还有三大名园梁家园、清华园和惠安园。
在江南,明代以江阴牡丹为盛。此外杭州、苏州、上海也有不少种植。广西灌阳也产牡丹,据明代《广西通志》记载,在广西“牡丹出灵川、灌阳,灌阳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阳。”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曹县志》云:“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今陕西省雒南县),再盛于亳州,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盖连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谱》)。蒲松龄在他写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齐鲁”的记述。这时,曹州城东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养花为业者,成园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庄、洪庙、毛庄、赵楼各村为冠。道光年间赵玉田在村北建花园,专养牡丹、芍药,集本村之大成,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著有《桑篱园牡丹谱》,其中记述了151种,内称:“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者,不知其几,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 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输出十余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出售。其中运往广州者为最多。当地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再加上社会上的爱好,菏泽人善于种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药用,所以菏泽牡丹长期发展历久不衰。
在清代,甘肃大部分地区也有牡丹栽培。而以兰州、临夏、临洮一带为栽培中心地。清末编纂的《甘肃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肃“各州府都有,惟兰州较盛,五色具备”的记载。延安万花山,位于杜甫川内花源头村对面,这里盛产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记有“花源头产牡丹极多,樵者以之为薪。”附近群众有在农历四月初八到此赏花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江南牡丹中有宁国牡丹和铜陵牡丹。据1936年编《宁国县志》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白、黄为贵,……。”关于铜陵牡丹,据《铜陵县志》载:“仙牡丹长山石窦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艳绝丽。相传为葛洪所种。”葛洪为晋代人,按此传说,以有160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600多个品种,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中国牡丹栽培、观赏、科研中心,堪称世界之最。

另有传说,正史无考`野史上有所记叙`民间广为流传`

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壮丽。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禁不住吟诗一首,抒发她的喜悦情怀。随同赏花的纪嫔们一看太后如此欢喜,都争相给她敬酒,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称心愿吗?
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
妃嫔们看她已有几分醉意,劝说道:“武后,时辰不早,快快回宫歇息了吧。若还想观赏,待明日一早再来。”
武则天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当即手握霜毫,蘸饱浓墨,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
明朝游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 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
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大家赶快聚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
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
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
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有几分气愤地说:“武则天也太霸道了。你管人间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们来了。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岂容你逆天乱地?姐妹们,咱们不能从!”
众花仙听牡丹仙子这么一说,都觉得句句在理。可一想武则天的残暴,又都犹豫起来了。
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说:好姐姐,你听我的话,咱们还是顺从了吧。武则天杀人如踩死个蚂蚁,何况咱们这些娇弱的花体呢?
不少仙子接着说:“姐姐,开也是这一次。不然会大祸临头的。”
牡丹仙子倔强地说:“违心的事一次也不能干。只要咱们骨硬志坚,看她能耐我何?”
这时已鼓打四更,天色快亮。众花仙看牡丹仙子的决心已下,只好匆匆散去,各自开花去了。
百鸟啾啾,晨曦初露。武则天一觉醒来,醉意已经全消。她穿衣起床,坐在镜前让丫环给她梳妆打扮。正在这时,宫女推门而入,欣喜地禀报:“万岁,上苑的百花全开放了!”
武则天一听大喜,想想咋晚写出的诗,只不过是“酒后戏言”,没想到百花真的奉旨开放了。她急忙走出皇宫,来到上苑。举目一望,满园的桃花、李花、玉兰、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一丛丛,一簇族,绚丽多彩,争芳斗艳。灿烂的朝霞映着花朵,皎洁的白雪衬着绿叶,随风摇曳,时俯时仰,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这时,满朝文武百官都纷纷跑来,观看稀罕。武则天面对众卿,得意忘形,迈着大步朝一片光枝秃杈的牡丹走去。她一看花丛中唯有牡丹未放,一股怒火油然而升。心想,这还了得!君言不从,我还如何临朝执政?况且对着这些文武百官,岂不有失脸面?她越想越恼火,破口大骂:“大胆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开。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说罢,愤然而去。
武士们领旨后,马上点柴引火,扔入牡丹丛中。霎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只烧得牡丹噼噼啪啪乱响。牡丹仙子看着一片牡丹将毁于一旦,禁不住滴滴泪垂,悲愤万分。
正当午时,大火燃尽,牡丹花圃化成一片焦灰。内侍禀报武则天:启禀万岁,牡丹已焚烧成灰。
武则天怒气未消,恶恨恨地说:“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断种绝代!”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牡丹贬到洛阳邙山呢?原来她常来洛阳,到过邙山。她知道沟壑交错,偏僻凄凉,好叫她在媾孤苦受罪,以解她心头之恨。
武士们又马上挥起铁镢,把牡丹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住洛阳,扔到了邙山岭上。
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家移种,户户育植。后来城里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牡丹仙子看洛阳人这样喜爱牡丹,非常高兴。一到谷雨,株株怒放,千姿百态。观赏牡丹的人,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非凡。

怎可有花仙子?

look牡丹.洛阳

牡丹,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光绪牡丹国画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文献多有记载。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 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
隋代,隋炀帝(公元605-618)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栽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已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到洛阳,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系统完善;出现一批理论专著。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
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由北方洛阳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1178年)。宋室南渡后,杭州牡丹得到发展,出现一些新奇品种,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缘牡丹’等。
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因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夏之臣《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红,胜娇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品种难得。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佛顶青为白色第一。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又云:“草堂数武之步,种莳殆偏,率以两色并作一丛,红白异状,错综其间,又以平头紫,庆天香,先春红三色插入其花丛,间集而成文章,他时盛开灿然若锦”。此时开中国插花技术之先河。
明代,亳州牡丹虽有盛名,但曹州(今山东菏泽),国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渐繁盛起来。江南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也有所发展。
曹州与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间引入牡丹,也同于万历(1573-1620)年间达到繁盛。两地之间相互交换品种,“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亳州也引进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记载一种“金玉交辉”的品种,说是:“曹州所出,为第一品。”又有“忍济红”“萍实红”两种,也产于曹州。《曹南牡丹谱》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
北京自辽、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渐兴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记载辽圣宗(公元982-1031)在统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长春宫观赏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极盛,“金殿内外尽植牡丹”。城外还有三大名园梁家园、清华园和惠安园。
在江南,明代以江阴牡丹为盛。此外杭州、苏州、上海也有不少种植。广西灌阳也产牡丹,据明代《广西通志》记载,在广西“牡丹出灵川、灌阳,灌阳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阳。”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曹县志》云:“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今陕西省雒南县),再盛于亳州,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盖连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谱》)。蒲松龄在他写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齐鲁”的记述。这时,曹州城东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养花为业者,成园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庄、洪庙、毛庄、赵楼各村为冠。道光年间赵玉田在村北建花园,专养牡丹、芍药,集本村之大成,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著有《桑篱园牡丹谱》,其中记述了151种,内称:“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者,不知其几,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 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输出十余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出售。其中运往广州者为最多。当地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再加上社会上的爱好,菏泽人善于种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药用,所以菏泽牡丹长期发展历久不衰。
在清代,甘肃大部分地区也有牡丹栽培。而以兰州、临夏、临洮一带为栽培中心地。清末编纂的《甘肃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肃“各州府都有,惟兰州较盛,五色具备”的记载。延安万花山,位于杜甫川内花源头村对面,这里盛产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记有“花源头产牡丹极多,樵者以之为薪。”附近群众有在农历四月初八到此赏花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江南牡丹中有宁国牡丹和铜陵牡丹。据1936年编《宁国县志》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白、黄为贵,……。”关于铜陵牡丹,据《铜陵县志》载:“仙牡丹长山石窦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艳绝丽。相传为葛洪所种。”葛洪为晋代人,按此传说,以有160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600多个品种,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中国牡丹栽培、观赏、科研中心,堪称世界之最。
可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
洛阳、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陈州、杭州、吴县、成都、杭州江阴、北京、成都、南京、灌阳、北京、上海、嘉兴、宁国、成都、临夏、兰州。
中国牡丹从野生引入观赏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历史。栽培品种从单瓣花逐步演化成复瓣、重瓣乃至台阁型。促使牡丹品种向重瓣化演进的主动力是良好的栽培条件。已知将品种的优良性壮和枝变,通过嫁接固定下来,新品种大量涌现。
总之,从唐代起,就推崇牡丹为“国色天香”,由于历代举国一致地珍视和喜爱,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热潮。实际上已经赋予牡丹以国花的地位。尽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统领群芳,国色天香的崇高地位,从未动摇!牡丹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影响之深远,声望之显赫,地位之尊容,是其它花卉所不可企及的。
由于牡丹系深根性花木,对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较严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开花。

历史上名确记载“目有重瞳子”的人,并说明出处。如题 谢谢了~

重瞳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在上古神话里记载有重瞳的的人一般都是圣人,但实际上经过现代医学解释,这种情况属于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但并不影响光束进来,又叫对子眼,现代医学认为是早期白内障的现象。由于眼珠子颜色浅,看上去就象是大瞳孔套小瞳孔,所以叫重瞳。此重瞳极其罕见,所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号称历史上真正的重瞳子只有四人:仓颉、虞舜、项羽、李煜。 仓颉,为黄帝造字的圣人。 虞舜,与尧帝齐名的贤君。 项羽,乌骓虞姬,西楚霸王。 李煜,南唐后主,著名词人. 中医病名:即一目有两个瞳神。为先天性瞳神畸形,相当于今之多瞳。 《荀子》、《史记》中的“重瞳症”是世界上瞳孔异常的最早记载。 解释: 1.重瞳子。 2.泛指帝王的眼睛。 3.代称虞舜或项羽。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瞳”的记载。重瞳即“一目两眸”,也有人认为是“白内障”。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本文特考证一些重瞳的记载,其中一些资料来源于网上。 关于重瞳,最出名的是两个,第一个是舜,第二个是项羽。他们都是帝王级的人物。不过舜有顽父劣弟,而且死因也很可疑;项羽虽称西楚霸王,终亡于垓下。结局也不怎么样。 比喻像舜一样的圣明天子。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四:“[杨大年]以诗贻馆中诸公曰:‘闻戴宫花满鬓红,上林丝管侍重 瞳。’”明邵璨《香囊记.琼林》:“三策献重瞳,独占鳌头圣恩重。” “ 晋文公重耳据说也是重瞳。一般正史都强调重耳骈胁,也就是肋骨连成一片。重耳奔走诸国,晚年才回国,结局还可以。 李煜也是重瞳,但只有一边。李煜字重光就是这么来的。当然李煜的遭遇也不怎么样。 曾为苻坚大将,镇守西域,后来开国后凉的吕光也是重瞳,也算是个皇帝吧。不过这个说法的出处也很可疑,居然只有《佛祖历代通载卷》有载。 五代十国的北汉刘崇(又名刘旻),后汉高祖刘知远弟,也是重瞳。说起来这个人也是我们应该记住的。郭威杀刘崇之子,改北汉为周之后,刘崇据晋阳为都,建立北汉,并谄媚于契丹,自称“侄皇帝”,丢尽刘氏之颜面。和后晋的沙陀人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一样,成为辽朝的附庸。 明玉珍,随州(今湖北随县)人,农民出身,本姓,后改姓明,元末大夏政权的创建者。参加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任统军元帅。作战勇猛,右眼负伤失明。后占有四川,因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他自称陇蜀王,与陈友谅决裂。后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 造反唯一成功,而且还不是短命政权的重瞳子,似乎只有明成祖朱棣。但这也是野史。小说《续英烈传》中曾记载过。 另外有人提到,但没有查到明确出处的还有:王莽;黄巢; 最近,网上有部叫《奈何》的小说,里面主人公唐瞳瞳的眼睛最后发生了变异,看作者描写的很可能就是“重瞳”了。

争艳
丁丑年隆画
(丁丑年:丁丑年就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个,大概对应的公历年份如1877、1937、1997·、2057··(60年一周期)。)

建议牡丹为国花,牡丹在我国有什么渊源?
答:唐朝时期与牡丹有关的代表性诗文作品有刘禹锡《赏牡丹》,李白的《清平调·其一》等等。中国古人除了一再将牡丹写入诗词作品之外他们还专门编写了诸多与牡丹栽培相关的著作,比如说《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等。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古时候牡丹的栽培中心主要是洛阳。洛阳种植牡丹的历史确实十分...

洛阳牡丹的历史有多久?
答:洛阳牡丹的历史:“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牡丹具有观赏和药用等多种用途。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神农本草经》(公元前221--206年)就有牡丹根皮药用的记载。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牡丹作为观赏植物较...

为什么会认为牡丹是国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答:花,是每个人喜欢的植物之一,不仅能赏心悦目,而且能够装饰、打扮环境,给人以美感。不同的花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比如玫瑰代表爱情,而康乃馨代表母爱,为何单单牡丹被称为国花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点:花形、花性 牡丹花形大方、端庄,但是也不乏美丽、妖冶,这足以让其登上百花之首的座坛。俗语有云:...

牡丹和芍药在什么时候就有了,原产于中国哪个地区,有多少年的自然生长和...
答: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

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有多久?始于哪个朝代?
答: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牡丹这一名称的发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

菏泽牡丹的栽培历史
答: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以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北方已大量种植;唐代,盛植于长安;北宋,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南宋,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天彭牡丹之后的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再后来“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县志...

洛阳邙山牡丹牡丹历史
答: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唐代。据柳宗元的《龙城录》记载,洛阳人宋单父因其精湛的园艺技艺,特别是牡丹种植的卓越,使得牡丹在洛阳繁盛,色彩丰富,品种繁多,唐玄宗甚至邀请他到骊山种植万株牡丹以供观赏。北宋时期,洛阳牡丹随着人口南迁,传播至浙江杭州、四川彭天、河南陈州等地,这些地方...

请问牡丹花的来历
答:牡丹,这种被誉为“花中之王”的植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的东汉早期,当时已有关于牡丹的记载出现于武威医简之中。到了唐代,牡丹的栽培已经相当普遍,尤其是在武则天登基之后,她将故乡的牡丹移植到了长安,使得长安城成为了牡丹花的繁盛之地。进入宋代,洛阳的牡丹开始闻名于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花卉...

牡丹最早发源地在哪里
答: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牡丹的记载。例如,在《诗经》中,就有关于牡丹的诗句。这些诗句描绘了牡丹的美丽和芬芳,反映了古人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在《本草纲目》等古代的医药书籍中,也有关于牡丹的记载。这些记载不仅描述了牡丹的形态特征,还介绍了牡丹的药用价值。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有多久?
答:其栽培历史可追溯至隋代,唐代达到鼎盛,宋时更是闻名天下,因其国色天香、富丽堂皇,象征吉祥富贵和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象征。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共有9大色系、10种花型和上千种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仿佛花海,游人如织,竞相欣赏牡丹的绝美。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英文名Subshr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