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还乡的剧本谁有?急!!! 有人说元曲高祖还乡有一种农民的幽默

作者&投稿:凤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作者:睢景臣

社长排门告示[二],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三],这差使不寻俗[四]。一壁厢纳草也根[五],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六]。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七],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八],赵忙郎抱着酒胡芦[九]。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十],畅好是妆么大户[十一]。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十二],胡踢蹬吹笛擂鼓[十三]。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四],匹头里几面旗舒[十五]。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十六],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十七]。一面旗鸡学舞[十八],一面旗狗生双翅[十九],一面旗蛇缠葫芦[二十]。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二一],甜瓜苦瓜黄金镀[二二],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二三],白雪雪鹅毛扇上铺[二四]。这些个乔人物[二五],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二六],车前八个天曹判[二七],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二八],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二九]。猛可里抬头觑[三十],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三],三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三二]: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三三],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三四]。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三五],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三六]。明标着册历[三七],见放着文书[三八]。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三九],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四十]。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扌卒}住[四一],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四二]。

[一]高祖还乡:高祖,即刘邦。作者以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语言,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个流浪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离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且语言辛辣风趣,是元人散曲的代表作之一。

[二]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 。

[三]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

[四]不寻俗:不寻常,不一般。

[五]“一壁厢”句:一边要供给马饲料。一壁厢,一边。也,衬字,无义。

[六]索应会:须认真对待。索,须。

[七]车驾、銮舆:都是帝王乘的车子,因以作为皇帝的代称。

[八]乡老:乡村中的头面人物。

[九]忙郎:一般农民的称谓。

[十]糨(jiang)来:浆好,刷洗。用米汗给洗净的衣服上浆叫“糨”。

[十一]“十畅好”句:正好充装有身分的阔佬。畅好是,又作“常好是”、“畅是”、“唱道”,作“真是”、“正是”讲。妆么(yao),装模作样。

[一二]“瞎王留”句:爱出风头的青年率领一伙装模作样的坏家伙。瞎,犹言坏,胡来。王留,元曲中常用以指好出风头的农村青年。火,同“伙”、“夥”。乔男女,坏家伙。丑东西。

[一三]胡踢蹬:胡乱,胡闹。踢蹬,语助词,起强调作用。

[一四]一颩(biao)人马:一大队人马。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一颩”条:“虏中谓一聚马为颩,或三百匹,或五百匹。

[一五]匹头里:犹“劈头”“打头”“当头”。

[一六]“白胡阑”句:指月旗。胡阑,“环”的合音。即圆圈。迎霜兔,玉兔,古代神话谓月中有玉兔捣药。一面旗上画的是白环里套住只白玉兔,即月旗。

[一七]“红曲连”句:指日旗。曲连,“圈”的合音,即红圈,象日的形状。毕月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后来的星历家又以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及各种鸟兽配二十八宿,如“昴日鸡”“毕月乌”等。

[一八]鸡学舞,这是指舞凤旗。

[一九]狗生双翅,这里指飞虎旗。

[二十]蛇缠葫芒:这是指蟠龙戏珠旗。这些旗帜都是乡下人没有看到过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意加以解释的。

[二一]银铮:镀了银的铮。

[二二]“甜瓜”句:这是说金瓜锤,帝王的仪仗。

[二三]“明晃晃”句:这是说朝天镫,帝王的仪仗。

[二四]“白雪雪”句:这是写鹅朱宫扇。

[二五]乔人物:怪人物,装模作样的人。

[二六]“黄罗伞”句:此指帝王仪仗中的“曲盖”。曲盖象伞,柄是曲的。

[二七]天曹判:天上的判官。形容威风凛凛、表情呆板的侍从人员。

[二八]多娇女:指美丽的宫娥。

[二九]挪身:挪动身躯。

[三十]猛可里:猛然间,忽然间。觑(qu ):偷看。上文“觑得人如无物”的“觑”,当“斜视”讲。

[三一]“你身”句:你个人本姓刘。须,本。

[三二]根脚:根基,犹今言出身。

[三三]亭长:刘帮曾经做过泗上亭长。秦制 。十里为亭,十亭为乡。耽(dan):沉溺,迷恋。

[三四]拽坝(zhuai ba)扶锄::泛指平整土地之类的农活。两牛并耕为一坝。坝通“耙”。

[三五]麻三秆:麻三十斤。乡间以十斤为一秆。

[三六]有甚糊突处:有什么糊涂的地方,意即十分清楚。糊突,糊涂,含混不清。上句中斛(hu):量器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

[三七]明标着册历:明白地记载在帐簿上。标,记载。册历,帐簿。

[三八]见(xian)放着文书:现在还放着借据在那儿。文书,契约。借条。

[三九]差发内旋拨还:在官差内立即偿还。差发,差拨,官家派的差役和钱粮。旋,立刻,马上。

[四十]私准除:暗地里扣除。准除,抵偿,折算。

[四一]刘三:刘邦,排行当为第三。因为他有一个哥哥排行第二。揪{扌卒}:揪住,抓着。

[四二]白甚么:为甚么无故地。

文言文高祖还乡改写成剧本~

高祖还乡(剧本)
(社长上,在各家门口大声地喊)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过场,赵忙郎抱着酒胡芦过场,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过场,胡踢蹬吹笛擂鼓过场)
(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过场)

《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曲名家睢景臣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睢景臣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他的出生年月也不清楚,根据一些材料推定他大约是生活在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据钟嗣成《录鬼簿》说: 景臣大元大德七年从扬州来到杭州才和他相识,知道他很爱读书,心性聪明,精通音律。当时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压倒各家的作品。他还著有杂剧《屈原投江》、《莺莺牡丹记》等三种,都没有流传下来。
这套曲子由八支曲子组成,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写汉高祖来到村前,村里一片忙乱。
第一层: 社长派差摊税,农民议论纷纷的忙乱情况。
社长挨家挨户在粉壁上写通知,说这次差使不寻常。只要有差使派下来都不能借故推脱,一边要交纳除了根的草料,一边又要派差,都必须负担。这样差税齐下,反复强调,在农民的眼里不知道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了。“车驾”、“銮舆”本来是皇帝坐的车子,历来就把它作为皇帝的代称,但是农民们不知道。他们却在莫名其妙的议论纷纷,互相传说“车驾”“銮舆”要回故乡了。“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又表现了农民在心里嘀嘀咕咕的纳闷着不知究竟是谁回来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为以后汉高祖的出现埋下伏笔。
第二层: 写王乡老、赵忙郎一个手里捧着个瓦台盘,一个怀里抱着个酒葫芦在等候接驾。
这里用“新刷来”、“恰糨来”、“畅好是装么大户”等口语勾画了农村中王乡老、赵忙郎一类的人装模作样、趋炎附势的丑态,表现了这个农民对这种人的厌恶情绪。
第二部分: 写皇帝仪仗队进村的场面。
元代仪仗队中有马鼓队和金鼓队。皇帝出巡的时候,装饰华贵的马鼓队和金鼓队与旗队走在前面作先导。旗队过后就是仪仗队中的兵器,接着就是皇帝的车马,车前有八个由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翰林学士、黄门侍郎等大官组成的导驾队伍,车上坐着皇帝,一把曲柄黄伞遮盖在皇帝的头上,车后是捧着香案、交椅、水盆、唾盂、净巾等的扈从官,还有随行的妃嫔等。这里也是按这个规定顺序来写的。“一伙乔男女”,是指吹吹打打奏乐的人们。说“乔男女”、“胡踢蹬”,表示对他们瞧不起。皇帝的乐队在
这个农民眼里看来是一伙怪家伙在瞎折腾。那些绣在旗上歌颂文治象征祥瑞和神圣的神禽仙兽,都是些农村中常见的兔、鸟、鸡、狗、蛇。那些炫耀武功,显示天威的兵器,只不过是农家常用的叉子、斧头、马镫和常吃的甜瓜、苦瓜。至于那些导驾官,不过是几个冷漠无情的天曹判官,扈从官就是递送夫,那些尊贵的随行妃嫔成了多娇女。总之,一切庄严神圣的外衣,在这农民眼里全被剥光了。堂皇富丽的仪仗队,成了一群荒唐可笑的人,这种化神奇为腐朽的讽刺手法是辛辣的,意味深长的。
第三部分:写见驾、骂驾。
第一层: 写见驾。
在仪仗队过后,汉高祖出现了。这里三次称汉高祖为“那大汉”,真是不敬得很,但也表现出这个农民到此时还没有弄清来的人是谁。看到众乡亲都向他跪拜,而他只是欠欠身,十分高傲,并不尊重他们。突然抬头一看,这个农民差点气死了,原来被人们被称作“车驾”、“鸾舆”的就是无赖刘三。这里呼应了开头的疑问。
第二层: 写骂驾。
情节至此也急转直下,从讽刺挖苦变成了指名道姓的愤怒揭露和斥责,把刘邦的出身和过去的丑事一口气不停地都数落了出来(见课文[二][一])。刘邦并不是什么龙种、赤帝子,而是和他们一样出身于农家的人,不过刘邦还是一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榨勒索,样样都干的流氓。这样一数落,皇帝头上的灵光也被抹掉了,“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这几句话把事情说到了十分,真可谓淋漓尽致,不留余地。这样,又把刘邦从皇帝的宝座上推了下来。在这个农民的眼里流氓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皇帝的公开税赋不过是流氓的敲榨勒索。在[尾]中更逼进了一层,转向刘邦索债,说“差发内旋拨还”,“税粮中私准除”都可以。最后结尾“谁肯把你揪捉住?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似乎刘邦是为了赖帐才改名换姓称作汉高祖的。其实,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谥号,也不是刘邦活着时的称谓,所以这一句很不合情理,但是非常出奇、有趣。这在抒发感情上也达到了高潮。

元代戏剧创作的主要形式
答:杂剧和南戏的剧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划人物形象。剧本的唱词,则更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绪,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可以说,唱词往往就是诗,这一点,构成了我国戏剧文学的特色,也说明我国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之间互补共生的关系。至于杂剧和南戏的演员...

谁有五人演的校园搞笑小品剧本,谢了 急用 2男3女 初中艺术节表演,要...
答:人物:老王,秘书,四个面试者(1怀疑丈夫有外遇的中年妇女晓风,2不学无术的大学生MM,3由于正直而失业的女大学生易水,4农村来的妮子) 道具:一张办公桌,一个新型饮水机(一个破烂热水壶外面套了各纸壳箱,写着“新型自动饮水机”) 开场: 秘书:(手里拿着文件夹,时不时的向门口张望,很不耐烦的样子)都说21世纪的...

急求从古代汉语方向研究《儒林外史》的资料! !!
答:25、《赵氏孤儿》是最早传到欧洲的中国剧本。26、《赵氏孤儿》的剧情主要是围绕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30、元杂剧中的爱情神话剧主要有《两世姻缘》、《倩女幽魂》等。32、 的《琵琶记》有"南戏之祖"的...46、[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的作者是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的作者是睢景臣。47、...

五年级上册《小英雄雨来》的剧本
答:雨来:(趁机跳进了长满芦苇的还乡河里。) 鬼子3:小孩的,跑了! (鬼子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地朝河里胡乱开枪。) 军官:小孩的狡猾,该死! 鬼子1:妈的,该死!(众鬼子垂头丧气地走了。) 第四场: 雨来没有死 地点:河堤 人物:雨来 李大叔 小伙伴2人 村民3人 女村民和大娘:(搀扶着上场):雨来——,雨来——(...

谁有《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剧本`!?
答:谁有《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剧本`!? 5 求助啊~!要`还有《老妇还乡》.《樱桃园》《狼与羊》《小市民》《悲悼》剧本`... 求助啊~!要` 还有《老妇还乡》. 《樱桃园》 《狼与羊》 《小市民》 《悲悼》剧本`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爱丽丝的游戏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答:78.曹禺,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79.老舍,“人民艺术家”,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睢景臣,元代散曲家,今存套曲《高祖还乡》一篇,以大胆辛辣之笔嘲讽了帝王的尊严,颇具讽刺文学的特色。 张养浩(1270—1329) 元朝散曲家,其作品多写弃官归隐...

皮影戏剧本
答:历险,为了满足一个男儿宏伟的心愿.现在终于锦衣还乡,又遇上这故人般熟识 的春天,看这一江春水,看这清溪桃花,看这如黛青山,都没有丝毫改变,也不 知我...2013-12-10 皮影戏的剧本..越短越好.. 8 2014-11-26 传统皮影戏剧本大全 3 2009-02-20 谁有搞笑一点的皮影戏剧本? 1 2008-10-01 奥运题材...

黄鹤楼的剧本
答:刘备(白) 有请诸葛先生。刘封(白) 有请诸葛先生。(刘封下。)诸葛亮 (内白) 哽哼。(诸葛亮上。...急难之中对它讲,放出人马退周郎。赵云(白) 先生,(西皮摇板) 先生八卦无虚谎,君臣何日转荆襄?...准备十六转还乡。算定无虚准阴阳,张飞(白) 如若不准呢?诸葛亮 (西皮摇板) 首级送到你营房。张飞...

诗的分类
答: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 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散套)(睢景臣《高祖还乡》) 戏剧(只是供演出的剧本) 杂剧 传奇 2.各种类别的特点 ⑴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外的...

下面这些人的文学常识
答:元代人。元曲《高祖还乡》归有光:明代人,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震川集》、《三吴水利录》,会试落第八次,江苏昆山人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剧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代表作《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