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的背景知识 大足石刻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守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艺术价值

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是国内唯一真正的千手观音,约1006个。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其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

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大足石刻始于晚唐,历经五代而盛于两宋,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忧秀代表。石窟多达76处,共有造像6万余躯,石刻铭文10万余字,总称大足石刻。其中,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即古龙岗山,共290龛窟。著名龛窟,如心神车窟,窟正中之皤龙“心神车”尤为奇伟。其间净宝瓶观音、多罗、文殊、玉印观音、如意珠观音、普贤、日月观音、数珠手观音等,雕刻对称,严谨有序,浑然一体。八躯菩萨像,丰腴圆润,典雅大方,为此间石刻之精华。北宋著名书家蔡京所书《赵懿简公神道碑》,碑高3.7米,宽1.37米,书法艺术价值较高。
  宝顶山,风景幽丽,共13处石刻,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艺术价值

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是国内唯一真正的千手观音,约1006个。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其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

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大足石刻,在重庆大足县境内

大足石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直辖市重庆大足区境内,距重庆主城九区167公里,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hW2YtWyxAa5kQMiqm8Aoi1HN9_mpqZKvUb2CITXQ5N6Fud-BPXb7wk83VJpZlOHHcAk5xYpHg8zzYkaU7NjDXtYXYlU_UZP-c90i-GhH2_

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这两处初、中唐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 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在县城北龙岗山(今北山)营建粮贮十年,兵屯数万的永昌寨的同时,首先在北山凿造佛像。此后,州、县官吏和当地仕绅、平民、僧尼等相继效法,直到公元907~965年间(时为五代十国时期。四川为蜀国,史称前蜀、后蜀)营造佛像不断,形成大足石刻史上第一个造像高潮。 自公元892—1252年的360年间(晚唐景福至南宋淳佑年间),大足先后建成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4处,造像数量占大足石刻总数的80%左右。其中除北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公元892年晚唐景福元年外,其余均为公元1082—1252年北宋元丰至南宋淳佑的170余年间建成。公元13世纪末叶南宋晚期,因战乱石刻造像中断。至15世纪末明代永乐年间,摩崖造像方渐复苏,一直延及晚清。公元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明、清两代)的500年间共有摩崖造像39处,其中虽不乏佳品,但多为小型造像区,造像数量也不足今大足石刻造像总数的20%。 公元965—1077年的百余年间(北宋乾德至熙宁年间),摩崖造像停滞,至今全县未发现一龛当时的纪年造像。此时寺院内供养石刻圆雕造像兴起。今有遗迹可寻或有文可征者,县东有大钟寺,县西有石壁寺,县北有延恩寺等多处。至本世纪80年代,仅大钟寺一处,就出土佛教圆雕纪年造像百多件。 公元1078~1173年(北宋后期的元丰至南宋初期的绍兴、乾道年间),大足石刻造像掀起第二个高潮。自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大庄园主严逊舍地开凿石篆山释、道、儒三教造像区起,县境内摩崖造像此起彼伏,先后开凿出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2处。南山、石门山造像区和北山多宝塔均于此间建成。始凿于公元892年的北山造像区,历时250多年,亦至公元1146年南宋绍兴十六年建成。 公元1174~1252年的70余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时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大足僧人赵智凤,承持晚唐川西柳本尊创立的佛教密宗教派,于宝顶山传教。他以弘扬佛法为主旨,清苦七十余年,四方募化凿造佛像近万尊,建成了中国佛教密宗史上唯有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场,使大足石刻造像达到鼎盛。其间县境其他处造像基本停滞。四方道俗云集赵智凤座下,石刻高手聚集宝顶山竞技献艺。宝顶山成为中国佛教密宗成都瑜伽派的中心地。 公元13世纪末和17世纪中叶,大足曾两度遭受兵燹。五山摩崖造像中,除宝顶山圣寿寺两次焚毁、两度重修外,摩崖造像一直保存完好。 “五山”摩崖造像建成后,除世俗装绚、培修外,直到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年,当地民众才在造像区旁增刻观音、山神、天公地母等少数几个小龛。现基本上保持了唐、宋时期造像的规模和风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简称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13世纪中叶间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佑十二年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兴盛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于前期石窟。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去大足石刻景区研学旅行,应该如何规划行程?
答:第一天:抵达与初探 抵达重庆:选择飞机或火车抵达重庆,根据交通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前往大足区。入住酒店:选择靠近大足石刻景区的酒店,便于第二天的出行。初步探索:下午可以在附近逛逛,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适当了解一些大足石刻的背景知识。第二天:深度游览 北山摩崖造像:早晨前往北山摩崖造像,这里是大...

大足石刻的游客评价怎么样?
答:大足石刻,位于中国重庆市大足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自公元9世纪以来,历经晚唐、五代、两宋、明清等历史时期,形成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石窟艺术群。大足石刻包括北山石刻、宝顶山石刻、南山石刻等多个景点,共有造像近五万尊,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游客对大足石刻的...

敦煌石窟有多少尊塑像
答: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

杭州桐庐的历史及当地好玩景点的背景知识等介绍!(详细的话还有追加分...
答:地下水源丰沛,水质清澄,河道曲折幽深,或成泊、或成瀑,变幻无穷,垂云通天河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吴越时代就是一处有游人涉足的地下胜景。留有唐人摩崖石刻“垂云古迹”,明代诗人杨宏赞:“夏日炎忘暑,冬游却似春,源流虽一派,清白只垂云。” 垂云通天河荡舟寻奇,分二级河道,第一级700米,游人乘船至此,由特别设计...

中国元明时期的美术的特点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什么联系?
答:历史背景联系:蒙古族进据中原,生产严重破坏,多数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尤其是江南人士因为蒙古对人的四等划分,作为“南人”,受到羞辱和压迫,自愿放弃仕途,把精力转向于文艺至上。山水画成为寄托心志的重要领域,随着宫廷画院在宋亡后衰落,文人画正式确立。(元四家为代表)文人画的重要特征既是,文学趣味突出,讲求写实与诗意的...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
答: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

用临水造句(大约30个左右)
答:2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僧房携杖遍曾游。闲话觉忘忧。 3庐山三面临水,烟云弥漫,千岩万壑,气象万千,终年游客络绎不绝。 4老师带领我们外出旅游 一路上登山临水 大饱眼福。 5这个小村庄,三面是山,一面临水,外来入侵者在此地如釜底游鱼,任我宰割。 6美,是绝望的时候仍要临水照...

你去过哪些让你震撼的地方?
答:这两处景点已经盛名在外,就不用我给大家普及背景知识了。我只想说要看水的话九寨黄龙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和九寨的海子略微有些不同的是黄龙在形态上以钙化池闻名,看这一个个小巧的乳白色钙化池包围着一汪碧水,像不像美人的项链上的那颗宝石?华贵而美丽!三、张掖七彩丹霞七彩丹霞地貌群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

说说在夏朝之前的中国是怎么样的.
答:近世承此疑辨精神及西方史学知识,遂对古史传说提出新的认识。如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第一篇为《上古茫昧无稽考》,以为战国诸子借托古改制,臆造古史。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的第一章把三皇五帝称为由“上古神话”构成的“传疑时代”,故对三王、五帝、九皇及盘古、三皇、十纪等说,一律目为抵牾不足信。其后...

中江的哪些好玩景点可以安利给游客?
答:中江博物馆:中江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研究、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中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中江的历史变迁、民族风俗等,增长知识。中江石刻公园:中江石刻公园是一个集观赏、学习、休闲为一体的石刻艺术主题公园。园内有各种形状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