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春秋是怎样的一本书 四书五经里的春秋和左氏春秋是一本书吗?

作者&投稿:殳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左氏春秋》一书,通常被称为《左传》。近代以来,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史书,惟包含不少文学质素。但从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大统上看,这种认识不够确切,也不够具体。《左氏春秋》实际上以先秦“文学”的一种具体形态,兼具现代所谓史学、文学、哲学(具体表现为经学)方面的特质。

一、《左氏春秋》的史学特质

从现代学术立场上看,“历史学的目的,是揭示人类生活或人类文化的已往状态”;《左氏春秋》有这种追求,自不待言。

史学更深一层的特质是坚持事实,——尽管它提供的事实“包含着创作主体复杂的判断过程”,但“事实不仅是史学的开始,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史学的归宿”。《左氏春秋》毫无疑问是坚持事实的,它所记载的虚诞怪异之事譬如形形色色的梦等,都是著者判断上的“事实”,一如梁启超所说:“……《左传》里有许多灾怪离奇的话,当然不能相信,但春秋时代的社会心理大概如此”。“书法不隐”可以说是《左氏春秋》以事实为归宿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表征。

史学更深一层的特质,是“在历史人物的数不清的而且常常是自相矛盾的言论的背后发现统一性”。这正是《左氏春秋》最深层的史学质素:从素朴的、零乱无序的事实材料或经验事实中,把握把它们联结为一体的本质性的东西。

二、《左氏春秋》的文学特质

即便是从现代学术立场上,我们都应当承认,作为先秦史家记事文的《左氏春秋》是先秦文学的一种体式,并且是这种体式的最高典范和成就。

首先,它以春秋时期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为背景,塑造、再现了一批极富个性的人物,并且很多情况下能跃然毕见其精神。其次,它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其三,它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其四,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个性,利用悬想,来设制故事。其五,它章法谨饬有度,字句精严。

三、《左氏春秋》的经学特质

《左氏春秋》还有一些既不能归属于现代“史学”又不能归属于现代“文学”的质素,用传统学术范畴来衡量可以归属于经学。这是它最深的特质。

《左氏春秋》高度关注可以规范个人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社群秩序的主题,诸如“德”、“礼”、“仁”、“义”等,它最为推重的则是“礼”。

《左氏春秋》的行文常有叙、议两层,议论或出自人物之口,或托为“君子曰”云云;其内容是对相关人物行为、人际关系或社群秩序的肯定或否定,而评断的标准主要就是礼。

《左氏春秋》继承了《尚书》、《诗经》的天人观念,既肯定天命,又重德、重民,为它所关注的政教伦理规范提供了具有终极意义的保证力量。这种天人观念,到汉代进一步发展成为儒家经学的核心理念。

以上三方面足以说明,《左氏春秋》的职志在于把个体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纳入以礼为核心的政教伦理规范之中。
参考资料:摘自考研论坛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一般指春秋左氏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氏春秋》是怎样的一本书?~

如果是文学考试用,请参考: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的散文典范。
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主要特点是简洁生动,工巧严谨。
尤为出色的是,《左传》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如果是古代历史考试用,您不妨用: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纪事体,内容大部分是传注史事,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比《春秋》多出17年。
《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帐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因此,《左传》是研究春秋史的宝贵参考书籍。

不是 但内容差不多 因为《春秋》过于简略,长的不过几十字,短的就一个字,虽然简洁但包含着作者对人和事的褒贬意见,被后世称为“春秋笔法”,相传作者是孔子 但《春秋左传》作者左丘明是解释《春秋》的重在叙述历史事件,还有另外两本解释春秋的《公羊传》和《谷梁传》,重在阐述道理,而略于叙事

楚氏春秋是什么类型的书???
答:本书另一大特点是:写出了世家子弟对于家族,姓氏的一种执着与眷恋,折射出中华数千年宗法,家族文化的影子,这是十分值得深思的。如果,你喜欢看权谋类小说,像《一代军师》《百年江山》《帝师传奇》《异说三国》《江山美人志》等等,应该会喜欢这个。文案链接:楚氏春秋 作者: 宁致远 龙噬天下,...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 )著作。
答:在文化西渐的过程中,吕不韦是继商鞅后最有力的推进势力。这一文化进步的突出标志,是《吕氏春秋》的问世。吕不韦组织其宾客各自著述所见所思,“集论”以为《吕氏春秋》,以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都充备其中。据说书成之后,曾经公布于咸阳市门,请列国诸侯游士宾客修正,号称有能增减一字者,给予千金奖...

左氏春秋是怎么传下来的?
答:《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是一部由左丘明撰述的史书,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汉朝时期,读书人都很能背书,于是左丘明便把《春秋》内容抄录下来,并加以引证解释,后来,《左氏春秋》就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

《左传》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
答:《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它的作者据传是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

秦始皇读过《吕氏春秋》?
答:读没读过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秦始皇没借鉴这本书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1]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

《吕氏春秋》以春秋命名的含义是什么?“春秋”有怎样的意思?
答: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

《春秋》与《吕氏春秋》有什么差别?
答:《春秋》与《吕氏春秋》的差别如下:1、作者及成书朝代不同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春秋时期孔子修订的一本记传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吕氏春秋》是战国后期吕不韦及其门客编写的相当于百科全书一类的文集,几乎...

巜韩非子》,巜吕氏春秋》是怎样的书
答:吕氏春秋很可能是刘向伪造的,原因如下:吕氏春秋很多篇章标题都和刘向写的《说苑》《新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新序》 中的 "节士"和《吕氏春秋》的“士节” 和《说苑》中的“立节” ,气节观念在不同的三本书中集中大量地重合,不得不让人引起怀疑,说苑的文章风格是每一卷卷首开门见山...

...春秋左传三种书有什么区别呢?李鸿章所看的春秋是那一中国?_百度知 ...
答:春秋一般指孔子六艺里面(《诗》、《书》、《礼》、《乐》、《易》、《春秋》)里面的春秋。吕氏春秋、晏子春秋、春秋左传(这个一般称左传)不能简称春秋。这么说来,李鸿章看的应该是孔子写的春秋吧

春秋三传分别是指什么春秋三传说的是什么
答: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传统上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它是一部独立成书的史书。起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纲,通过详实记载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阐述《春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