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作者&投稿:单于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起诉和受理
  1、起诉
  (1)起诉的条件。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②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即起诉需明确指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即起诉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请求以及提出这些请求的事实根据,包括案件事实和证据;④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⑤法律、法规规定应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案件,必须先经过复议程序;⑥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我国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不必经过复议的案件,原告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具体法律、法规如没有规定起诉期限,应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具体法律法规如规定了起诉期限,应在该期限内起诉;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二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经过行政复议再起诉的案件,具体法律、法规如没有规定对复议不服的起诉期限,原告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具体法律、法规规定了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起诉期限,依照具体法律、法规规定起诉。
  对于上述法定期限,如果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而耽误,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可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2)起诉的方式。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应书写起诉状,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起诉状的主要内容有:①当事人的情况。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原告是法人或组织的,要写明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代表人)的情况。与原告相对应,还要写明被告行政机关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情况;②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与住址。此外,起诉状还要写明接受起诉状的人民法院名称和起诉的具体日期,并由原告签名盖章。
  起诉状所载事实若有欠缺,人民法院可要求起诉人限期补正。
  2、受理
  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而决定立案审理的诉讼行为。起诉是受理的前提,但受理并非起诉的必然结果。是否受理,是人民法院依据国家审判权对起诉行为进行审查的单方面行为的结果。
  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诉状后,应予以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①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②起诉是否符合法定起诉程序,即审查行政复议是否必经程序;③是否重复起诉;④起诉手续是否完备,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
  经过审查,人民法院可作如下处理:(1)决定受理。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在接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立案,并及时通知当事人。(2)认为所接受的案件有欠缺或基本证据不足的,要求当事人补正。补正后符合受理条件的,从当事人补正后交人民法院之日起七日内立案,当事人无法补正或逾期不补正,因而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七日内裁定,通知原告不予受理。(3)人民法院认为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接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在七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二、第一审程序
  行政案件的第一审程序是指一审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应适用的程序,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和判决等阶段。
  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①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②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③应公开审理的案件,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时间、地点。
  法庭审理开始阶段的工作有: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报告审判长;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审理过程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陈述行政争议;举证、质证;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
  合议庭评议是在上述审理基础上,合议庭人员进行评议,对如何判决提出各自的观点,达成一致意见后,报院长审批。合议庭评议应不公开进行,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不同意见应允许保留并记入笔录。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经过上述审理及合议庭评议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裁判的行为。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应一律公开进行。宣判时,应告知当事人享有的上诉权利以及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
  在第一审程序中应注意:①审判应组织合议庭,可由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其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②应开庭审理的不能书面审理;③审结期限为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三、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指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就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以前,基于当事人的上诉,依据事实和法律,对案件进行审理的程序,其特点主要是:第二审程序由当事人上诉而引起,该程序由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适用,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
  在第二审程序中应注意:①第二审程序是独立的审判程序,但并非每一个行政诉讼案件都必须经过这一程序;②第二审程序既可适用开庭审理,也可适用书面审理。适用书面审理的条件是该上诉案件事实清楚。③审结期限,人民法院应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四、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再次审理的程序。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①必须具有法定理由,即发现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②必须由享有审判监督权的组织或专职人员提出,即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本级人民法院院长。
  提起再审的程序有三种情况:①原审人民法院院长提起的,必须报经审判委员会决定;②上级人民法院提起的,可以自己审理,也可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③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人民法院必须进行再审。
  再审案件适用的程序根据案件原来的审级不同而不同:已经生效的裁判,原来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再审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裁判当事人不服可以上诉;原来是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的,再审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也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二审法院作出的裁判为终审裁判,不得上诉。
  五、行政案件审理程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赔偿案件除外。
  (2)对撤诉的处理。撤诉是指原告撤回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它包括自愿申请撤诉(即在判决、裁定宣告前,原告自愿撤回起诉)和视为申请撤诉(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及按撤诉处理(在开庭审理期间,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拒不返回的,可以按撤诉处理)三种情况。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准予撤诉的裁定确有错误,原告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准予撤诉的裁定,重新对案件进行审理。
  (3)关于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人民法院仅就到庭的一方进行询问、核对证据、作出判决。缺席判决与其他判决的法律效力相同。缺席判决适用于下列情况:①被告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②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未予许可且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③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原告撤诉,原、被告双方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均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4)关于行政诉讼中止。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进行中,由于存在或发生了某种特定原因,人民法院决定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待引起中止的原因消除后,再恢复诉讼程序的一项制度。中止诉讼的情况有:①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②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③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④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⑤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⑥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⑦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5)关于行政诉讼终结。诉讼终结也即诉讼终止,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存在或发生某种特定原因,使诉讼程序无法继续进行或无需继续进行时,人民法院结束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的一项制度。诉讼终结的情况有:①原告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放弃诉讼权利的;②作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诉讼权利的;③法律规定应当终结诉讼的其他情况。
  (6)关于涉外行政诉讼。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为外国人的行政诉讼。在法律适用上,①采取同等原则,即“国民待遇”原则,适用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②采取对等原则,即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也加以限制。③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中同我国行政诉讼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④诉讼主体一方外国当事人需委托律师的,应委托我国律师机构的律师,不得委托外国律师。

  行政起诉书
  原告:姓名,住址,职务(务农)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
  被告:单位名称 ,地址,法人代表,联系方式
  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
  起诉人(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证据名称和来源以及证人的联系方式等。对于区县级以下的行政部门是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区县级以上包括区县级的行政部门向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七分钟带你掌握如何提起行政诉讼



你可以到此部门的上一级政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但行政复议的性质是此部门内部的错误检测而且,建议你直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起诉。注意期限时间。

建议你先申请行政复议,从程序上和时间上对你方都更为有利。

  1、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3、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如何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七分钟带你掌握如何提起行政诉讼

七分钟带你掌握如何提起行政诉讼

如何进行行政诉讼,步骤是什么
答:行政诉讼需要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具体步骤有:当事人起诉、人民法院受理、一审,如果一审不能解决,则安排二审。行政诉讼是不满意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有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起诉和受理 1、起诉 (1)起诉的条件。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

行政诉讼如何进行?
答:进行行政诉讼的流程是: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2、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在立案之日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3、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人数应该是三人以上的单数;4、人民法院通过对案件的审理作出判决。【法律依据】《中...

怎样进行行政诉讼
答:法律分析: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具体法律法规如规定了起诉期限,应在该期限内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进行行政诉讼的条件
答: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原告资格:原告通常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果行政机关处罚的是某人,那么这个人就不能以被处罚人的妻子的名义起诉,只能以被处罚人的名义起诉。明确的被告:被告通常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离婚案件中,被告一般为夫妻关系中的一方...

环境申请行政诉讼如何进行?
答:环境申请行政诉讼是需要当事人自己向法院提交诉状,还有一些证据方面的材料的,之后法院会对于这些事项进行一个初步的审理,看是否符合立案的条件,符合的情况之下,就会对此进行地按受理之后确定开庭的时间等。 一、环境申请行政诉讼如何进行?环境申请行政诉讼是需要当事人自己向法院提交诉状,之后法院经过...

如何对派出所进行行政诉讼
答: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行政机关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教育行政诉讼如何进行?
答:当事人可以在六个月内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教育行政诉讼,并且依法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当事人的身份证明、以及相关的证据材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

企业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答: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拆迁纠纷司法行政诉讼应该怎么进行
答:拆迁纠纷起诉行政诉讼程序:(1)起诉行政诉讼实写不告不来原则,即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2)受理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3)审理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审理...

行政案件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答:当事人发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行政行为作出的六个月内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载有明确被告信息、诉讼请求和理由的起诉状,供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审查认定具有诉讼资格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