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土壤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作者&投稿:扈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农业环境由气候、土壤、水、地形、生物要素及人为因子所组成。每种环境要素在不同时间、空间都有质量问题。当前中国农业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①工业、城市和乡镇企业污染。据调查,中国5.5万公里河段有23.7%的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4.3%的河段严重污染、鱼虾绝迹;受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亿亩。②农用化学物质污染。中国化肥流失量约占使用量的40%左右,引起硝酸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农药在大气中扩散和流失及部分农畜产品中残留也较严重;地膜年残流量近千吨。③畜禽粪便污染。目前,畜禽粪便已成为城郊农业环境的主要有机污染物。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①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1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0.29%;土地沙漠化继续加剧,面积已达19.5亿亩;盐碱地1亿多亩。②农业资源有所衰退。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6亩,并逐年减少,现有耕地中有近一半的耕地条件较差或存在某些障碍因素。③农用水源短缺,特别是北方农用水源严重短缺。④草原继续退化。中国有可利用草地面积3.12亿公顷,草地累计退化面积已达6670万公顷;并且沙化、碱化、退化的状况有加剧趋势。
农业环境保护就是利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各种手段,使农业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维持良好的状态,防止其遭受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是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空气等,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区域性的特点,是农业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环境保护不仅对发展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而且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中国农业环境的两个突出问题。农业资源衰退,自然灾害加剧,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田、牧场受工业(包括乡镇企业)“三废”污染严重。不合适地大量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和农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过量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引起蔬菜、地下水硝酸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比较普遍。农业环境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危害农业生产,导致农业减产、绝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业环境破坏还会降低农业环境的生产力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会对气候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进而危害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有:①强化农业环境管理,制定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②积极防治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三废”污染。③防治农药、化肥污染,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肥、复合肥,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④制定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经济政策。⑤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网建设。
农业环境监测指间断或连续地测定农业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的一项工作。农业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分为三类:①对土壤、农用水、农田大气及农作物的例行监测,目的是掌握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②农业环境污染的事故性监测,目的是为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③对农业环境污染源的监视性监测,目的是防止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督促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农业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农用水质监测,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农村家畜家禽用水和水产养殖等。②农田土壤监测,包括用来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以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的农业用地土壤。③农作物监测,以中国常见的水稻、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和水果、蔬菜、菜叶、烟草等作物为主要监测对象。④农田大气监测。包括农田大气监测和乡镇村落大气监测。⑤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监测,主要是对危害农业区的工业“三废”进行监测。⑥背景值调查测定,包括水体、大气、土壤、作物、沉淀物背景值的测定。农业环境监测的内容,取决于监测的目的。一般来说,具体的检测项目应根据所在地区已知的或预计可能出现的污染物质和环境的特定情况来决定,为了评定测定结果和估计污染扩散情况,还必须测定一些气象或水文参数。农田大气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灰尘(即降尘和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酸性降雨等;水质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温度、PH值、浑浊度、导电率、悬浮物、溶解氧、生化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某些有机毒物、重金属毒物和卫生指标等;土壤和植物的监测内容包括:有毒的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和有机物等;农畜水产品的监测内容包括:重金属、农药、亚硝酸盐、黄曲霉素、有机化合物等。
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对损害农业环境质量的行为实施有效的影响,使经济发展与农业环境相协调,达到既发展农业经济又改善农业环境的目的的工作,称为农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农业环境管理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与许多行业的生产密切相关。加强农业环境管理要综合协调农业内部各个产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各地农业环境的背景值、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开展农业环境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措施。③农业环境具有特殊性,一旦遭到污染或破坏,往往很难恢复和治理,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农业环境管理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必须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农业环境管理的内容,按其管理的范围可划分为农田环境管理、草地和牧业环境管理、渔业环境管理、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农村居住环境管理;按管理的性质可划分为农业环境计划管理、农业环境质量管理、农业环境技术管理。

农业环境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农业环境由气候、土壤、水、地形、生物要素及人为因子所组成.每种环境要素在不同时间、空间都有质量问题.当前中国农业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①工业、城市和乡镇企业污染.据调查,中国5.5万公里河段有23.7%的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4.3%的河段严重污染、鱼虾绝迹;受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亿亩.②农用化学物质污染.中国化肥流失量约占使用量的40%左右,引起硝酸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农药在大气中扩散和流失及部分农畜产品中残留也较严重;地膜年残流量近千吨.③畜禽粪便污染.目前,畜禽粪便已成为城郊农业环境的主要有机污染物.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①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1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0.29%;土地沙漠化继续加剧,面积已达19.5亿亩;盐碱地1亿多亩.②农业资源有所衰退.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6亩,并逐年减少,现有耕地中有近一半的耕地条件较差或存在某些障碍因素.③农用水源短缺,特别是北方农用水源严重短缺.④草原继续退化.中国有可利用草地面积3.12亿公顷,草地累计退化面积已达6670万公顷;并且沙化、碱化、退化的状况有加剧趋势.
农业环境保护就是利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各种手段,使农业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维持良好的状态,防止其遭受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是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空气等,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区域性的特点,是农业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环境保护不仅对发展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而且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中国农业环境的两个突出问题.农业资源衰退,自然灾害加剧,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田、牧场受工业(包括乡镇企业)“三废”污染严重.不合适地大量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和农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过量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引起蔬菜、地下水硝酸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比较普遍.农业环境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危害农业生产,导致农业减产、绝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业环境破坏还会降低农业环境的生产力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会对气候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进而危害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有:①强化农业环境管理,制定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②积极防治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三废”污染.③防治农药、化肥污染,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肥、复合肥,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④制定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经济政策.⑤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网建设.
农业环境监测指间断或连续地测定农业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的一项工作.农业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分为三类:①对土壤、农用水、农田大气及农作物的例行监测,目的是掌握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②农业环境污染的事故性监测,目的是为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③对农业环境污染源的监视性监测,目的是防止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督促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农业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农用水质监测,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农村家畜家禽用水和水产养殖等.②农田土壤监测,包括用来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以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的农业用地土壤.③农作物监测,以中国常见的水稻、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和水果、蔬菜、菜叶、烟草等作物为主要监测对象.④农田大气监测.包括农田大气监测和乡镇村落大气监测.⑤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监测,主要是对危害农业区的工业“三废”进行监测.⑥背景值调查测定,包括水体、大气、土壤、作物、沉淀物背景值的测定.农业环境监测的内容,取决于监测的目的.一般来说,具体的检测项目应根据所在地区已知的或预计可能出现的污染物质和环境的特定情况来决定,为了评定测定结果和估计污染扩散情况,还必须测定一些气象或水文参数.农田大气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灰尘(即降尘和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酸性降雨等;水质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温度、PH值、浑浊度、导电率、悬浮物、溶解氧、生化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某些有机毒物、重金属毒物和卫生指标等;土壤和植物的监测内容包括:有毒的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和有机物等;农畜水产品的监测内容包括:重金属、农药、亚硝酸盐、黄曲霉素、有机化合物等.
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对损害农业环境质量的行为实施有效的影响,使经济发展与农业环境相协调,达到既发展农业经济又改善农业环境的目的的工作,称为农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农业环境管理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与许多行业的生产密切相关.加强农业环境管理要综合协调农业内部各个产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各地农业环境的背景值、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开展农业环境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措施.③农业环境具有特殊性,一旦遭到污染或破坏,往往很难恢复和治理,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农业环境管理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必须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农业环境管理的内容,按其管理的范围可划分为农田环境管理、草地和牧业环境管理、渔业环境管理、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农村居住环境管理;按管理的性质可划分为农业环境计划管理、农业环境质量管理、农业环境技术管理.

酸性土壤对作物的危害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 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 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 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酸化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 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特别 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对农作物大为不利.

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答: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矿产资源等。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气候还会通过影响农业生产来影响与农产品有关的农业生产。地形条件往往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

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哪些
答:1、气候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一个地区的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2、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种业;...

我国的地势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答:使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产生了高寒草原,出现了高寒畜牧业。高大的青藏高原,使印度洋上南来的暖湿气流难以北进,使得我国西北部气候更加干燥,影响了那里农林牧业生产条件。5、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广大的特点,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为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

生态环境脆弱对粮食种植有什么影响?
答:生态环境脆弱对粮食种植有不利影响,这样的地区种植粮食作物可能产量比较低,还可能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就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最好考虑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生态环境问题: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污染。譬如: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

农业种植创业,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答: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干旱,洪灾,成熟期雨水量过大,都可能导致颗粒无收21。规避方法: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作物品种,加强灌溉和排水设施建设,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市场风险。 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大,受供求关系、政策调控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3。规避方法:做好市场调研和预测,选择有稳定需求和高附加值的作物品种,...

中国地形特征对农业、工业、交通、人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答: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2)地形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影响农业发展有哪些区位因素
答: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3、...

超11省份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对各省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灾害天气也在频发,有地方遭遇多年不遇高温干旱,也有区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洪涝灾害。我们国家就有超11个省,经历了高温干旱天气,这样一个天气持续时间越长,对农业所带来影响也就越大。在我个人看来,重度气象干旱,将带来下面这两个不利影响。一、夏粮农作物减产,甚至是绝收于...

气候变暖给全球农业带来哪些影响?
答:综上所述,气候变暖对全球农业带来了多重影响,包括降水模式的改变、温度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加、虫害和病害扩散、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压力增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应对这些挑战,可采取可持续农业实践、采用适应性措施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以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答:3.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如降雨量和气温的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出现等,这些都会影响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效益。4. 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如洪涝灾害、旱灾、地震、台风等也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作物的减产或者损失,从而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5. 农业现代化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