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哪两个时期 古罗马兴起后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作者&投稿:旁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权威回答: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以西方学院派,与一般历史派区分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王政时代(奴隶制原始部落国体)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王政时代:
  前8世纪至前6世纪史称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罗马称胞族为库里亚,每10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后为百人队会议取代)。后来又出现了贵族与平民之分。

  第一王罗穆卢斯在前753年建立罗马城。前4王是罗马人公社的军事首领,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前6世纪中叶的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王政时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无道,被愤怒的罗马人赶走,传说于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时代:
  在共和时代的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进行了2个世纪。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为期1年;而掌握国家实权的则是元老院。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对立的加深,贵族承认了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前451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罗马又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至前123年期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Gaius Marius)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

  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同盟。前48年, 尤利乌斯·恺撒先后打败另外两人,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 ,史称后三头同盟。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时代(包括寡头统治):
  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其实就是共和名义的帝制。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对外扩张,使帝国北疆达到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

  奥古斯都死后,其养子提比略继位,从此开创了皇位继承制。从前27年开始到192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期帝国时期,包括3个王朝: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和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98年-117年)在位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达莱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经济空前繁荣。

  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被杀,罗马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时期。史学家将193年塞维鲁王朝建立,到235年这段时期称为后期帝国时期。始于安东尼王朝后期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危机,在公元3世纪达到空前规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划出一个三世纪危机时期(193年~ 284年)。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皇帝更迭频繁,奴隶和隶农的起义遍及各地,3世纪60年代在高卢开始的巴高达运动,对统治阶层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威胁。

  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做皇帝,取得帝国政权,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正式采用东方君主的统治形式和礼仪。并实行了许多改革,史称戴克里先改革。其后继者君士坦丁一世废除四帝共治制,于324年成为唯一君主,皇权得到加强。330年迁都拜占廷,更名君士坦丁堡。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后,战乱又起。狄奥多西一世曾一度实现帝国的统一。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

  在西罗马帝国,经济不断出现危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城乡萧条。410年,西哥特人占领罗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进兵意大利。455年,汪达尔人再陷罗马城。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位君主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宣告灭亡。东罗马帝国一直延续至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以上为现在公认的罗马政治制度区分法。

主要是共和国时代 帝国时代

详细资料

罗马王政时代

罗马王政时代是指古罗马在公元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又称为罗马王国,伊特鲁里亚时期。 此时的古罗马还没有成为强大的帝国,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尚未建立共和国,是一个传统的君主制国家。

王政时代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公民大会(Popular Assembly)。后来又出现了贵族与平民之分。王是由选举产生的。元老院相当于王的顾问团,开始是100人,成员都是贵族,由王指定。

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王,罗马历史家(特别是Titus-livi)七个王的陈述属于半神话,没有实际的历史根据。

和许多其他同时代的意大利城邦国家不同, 罗马的君主制不完全是世袭的。 当一个王去世时,城市就进入了一个空位时期。城市由一名临时执政者统治,临时执政者将有权提名下一位王的人选。临时执政者由元老院提名,任期不确定。一旦临时执政者找到了一个王的候选人,他要将这个人选提交给库里亚大会(Comitia Curiata),一个人民的大会。如果这个人选被库里亚大会通过, 元老院将批准这个投票。从理论上讲,人民选举出了他们领导,但元老院掌控着整个过程。

罗马共和国时代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公元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Comitia Tributa)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部族大会由平民和贵族构成。

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正式名称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中国古书称为大秦,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理论上是共和制,实际上是一个专制的政体。

罗马帝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在罗马统治之下的土地。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帝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时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总共控制了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屋大维建立帝国后,创立元首制,称奥古斯都。罗马帝国一般被分为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两个阶段。前期帝国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鼎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后期帝国从三世纪危机起,经伊利里亚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国,至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将帝国正式分为两部分(395年)。西部在内忧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而东部帝国直到1453年为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所灭,史学家多称其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元首制

古罗马的元首制,是拉丁文Principate此一政治制度的中文翻译。Principate源自于Princeps——直译为第一公民。由这位第一公民来领导国家的制度,就称为元首制。在罗马史的划分上,罗马的“元首制”始于公元前23年,终止于三世纪的末期。

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共和发生了连番的内战,最后由屋大维扫除群雄,建立不可动摇的政治地位。由于罗马共和在传统上,一向厌恶“国王”的称号,于是屋大维便在共和国的架构上,让第一公民同时拥有传统的保民官、统帅等统治大权,并时常参与执政官的竞选。基本上,元首制通常被认为是“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而后代史学家通常用皇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国家领导人,并将屋大维改制后的罗马国家视为罗马帝国的开端。

虽然元首制时代的罗马帝国领导人已经是一位终生执政的独裁者,而共和时期的象征——罗马元老院——对于第一公民并不具备必要的抗衡之力,但元首制时期的罗马皇帝仍需经过元老院的附议,法案才得以成立。并且当前任皇帝去世之后,即使国家群雄发起内战夺权,继任皇帝也必须经由元老院的认可,才算是法理上的罗马皇帝。公元69年的维斯帕先皇帝受军队拥立为帝之后,朱利亚·克劳狄王朝终结,罗马元老院便以共同决议的方式,明文订立了罗马皇帝的各项权力。从现今的铜版铭刻残本中,后人可以得知元首制下的皇权特征∶

皇帝的权力基础系由元老院和人民的授予,而非天授。
皇帝没有整体与无所不包的权力,系由若干个别的执权,如行政、立法、外交、任免大权的集合,包括人民对其所生的威望。
皇帝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亦即“法律超越于皇帝之上(Leges super principem)”。
在罗马帝国时代,能够成功施行元首制的皇帝,首推安敦尼王朝的五贤帝时期,皇权与上层阶级合作,让国政推行顺畅。而在尼禄、图密善时期,则是因为这两股势力彼此互相仇视,造成所谓的恐怖统治与政治骚动。

到了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时期,元首制无论在实质或形式上,皆无法再维持旧的的政治面貌。直到皇帝戴克里先执政,毋需元老院背书的“皇帝敕令”已成了帝国行政的方式,元老院退化成了皇帝的“咨询机构”,使得元首制结束,正式进入了罗马帝国的“君主制”。

共和国时代和帝国时代



共和制和帝制

古罗马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了共和制,罗马的共和制和希~

古罗马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个是梭伦改革的阶段,一个是玻璃颗粒通知时代。

  1.王政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53年;王政时代共有7个国王,即罗慕洛,努马·庞皮留斯,图鲁·霍斯梯留斯,安库·马尔修斯,塔克文·库里斯库斯,塞尔维乌斯·土利乌斯和高傲者塔克文。其中第一、三位是拉丁人,第二、四位是萨宾人,第五、六、七位则是伊达拉里亚人。
  2.共和国时期: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公元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3.帝国时期:正式名称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中国古书称为大秦,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理论上仍是共和制,实际上是一个专制的政体。
  罗马帝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在罗马统治之下的土地。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帝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时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总共控制了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屋大维建立帝国后,创立元首制,称奥古斯都。罗马帝国一般被分为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两个阶段。前期帝国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鼎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后期帝国从三世纪危机起,经伊利里亚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国,至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将帝国正式分为两部分(395年)。西部在内忧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而东部帝国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史学家更多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

古罗马分为哪些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答:在这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罗马,从最初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城邦,到后来征服了整个意大利,最终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创造了古罗马帝国的不朽传奇。这不仅取决于勇敢的罗马士兵,还取决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先来听听历史学家对古罗马政治制度的评价:"罗马政府是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的奇怪混合体。"...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答: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一般历史派区分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王政时代(奴隶制原始部落国体)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

罗马时期重大的政治变革?
答:9. 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10. 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其实就是共和名义的帝制。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1. 奥古斯都时期,...

古罗马经历了哪两种政体变化
答:古罗马经历了共和体制和专制统治的政体变化,政治体制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体现。政治体制,是政治学科政治名词,政体(FormofGovernment),为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

古老的共和制度,古罗马共和国建立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
答:古罗马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起源,在历史上一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它们分别是王权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在它实力最强劲的时候更是横跨欧亚非三洲,而他在历史上能有着这样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共和国时期资本的积累与政治制度的完善,在共和制度的带领下,古罗马不仅开拓了疆土,也为后来古西方...

奴隶时代的政治制度哪两个制度是伴生的?
答:权威回答: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以西方学院派,与一般历史派区分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王政时代(奴隶制原始部落国体)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王政时代:前8世纪至前6世纪史称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罗马称胞族为库里亚,每10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后...

罗马的详细历史
答:1、王政时代:罗马建城、地理位置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波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孕育了古代罗马文明。2、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共和国开始向海外扩张。通过布匿...

罗马的三个历史阶段
答:王政时期 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末,这个时期称为“王政时期”.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其中有拉丁人,有萨宾人,亦有伊达拉里亚人,除了王权之外,此时的罗马政治体制还包括公民大会和元老院.事实上所谓“王政时期”,是罗马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国王”实际就是部落联盟首领....

试从时间,政治制度,疆域,影响等方面计较古代希腊和罗马历史的异同
答:政治上:相同点。都经过了王政时代以及氏族贵族统治时期,都保留了公民大会。不同点。古希腊的城邦分立以及罗马统一后的分而治之。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是平民的民主,也有贵族的民主制,而罗马实际上是一种元老院贵族起决定作用、平民拥有很大权力的混合的民主制。同时罗马有公布的明法,其法律制度对后来...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的介绍
答:王政时代古罗马氏族制度解体并向城邦过渡的时期,其政治制度具有“军事民主制”与国家雏形阶段的历史特点。传说当时有7个“王”(rex)相继统治罗马,父系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此时罗马共有 300个氏族,每10个氏族组成 1个胞族(库里亚),每10个胞族组成1 个部落(特里布),共组成3个部落。3个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