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份论文 奥运会运动对文化有哪些促进作用???? 奥运会对个人的影响论文急!急!急

作者&投稿:少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一场文化盛会

一百多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发展走过来的。体育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体育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因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和发展而不断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一届奥运会的召开,同时也是一次盛大的文化庆典和辉煌的文化展示,并通过其会标、吉祥物、宣传画等设计,主题曲的创作,开幕式、闭幕式文体表演中的音乐、舞蹈创作,奥运会场馆、比赛设施和运动服装的设计等,以各种形式点燃了文化的火种,传递着文明之光,让全世界的人们从中感受着文化艺术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特征

顾拜旦说:“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象征。”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中,其所主张的人类和谐发展的生活哲学,所倡导的团结、友谊、进步精神,所规定的各项公正平等竞争原则,所形成的各项仪式规范等,皆物化成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文化艺术形式,如奥林匹克会旗、奥林匹克火炬、奥林匹克会标、奥林匹克歌曲、奥林匹克奖牌、奥林匹克吉祥物等。

(1)奥林匹克文化的象征性

①奥林匹克标志。蓝、黄、黑、绿、红互相套接的五环表示着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今天奥林匹克五环已经成为世界和平、民族团结的象征。例如,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面105米长、75米宽的奥运五环大旗在主会场上展开,覆盖了出席开幕式的所有国家运动员,就是这种象征意义的生动体现。

②奥林匹克圣火。火表示着生命、热情和蓬勃的朝气,而在古希腊奥林匹亚遗址点燃的圣火,象征着发祥于古希腊的文明之光,仍然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激励着人类追求光明,追求理想,朝着崇高的目标不断进取。圣火的传递,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

③奥运会会标。历届奥运会会标不仅是奥运会举办地点和举办时间的记录,而且还有更多的文化象征与思想含义。例如,汉城奥运会会标,由蓝、红、黄呈旋涡状条纹和象征奥林匹克的五色环组成。三种颜色代表天、地、人“三元一体”的哲学含义;富于动态感的条纹,意指生生不已的体育运动,而旋转向上代表和谐进步;会标中的内向心动态,比喻来自五大洲的选手走在一起参加奥运会;外离心动态,寓意着通过奥林匹克的崇高精神,走向相互了解和世界进步。整个图案富有朝鲜民族色彩。

④奥运会会歌。或激昂振奋,或婉转动情,历届奥运会会歌都是一种世界文化大融合的充分展示。几乎每一届奥运会会歌都集中了全球音乐艺术大师的创意和灵感,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手拉手》,很快风靡世界,有效地起到了宣传奥运文化和弘扬奥运精神的作用。

⑤奥运会奖牌。奥运会奖牌的制作,随着举办国的轮换交接,呈现出不同文化的鲜明特色。例如,已经公布的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采用的是“金镶玉”的独特设计,象征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⑥奥运会吉祥物。自从1968年第10届冬奥会首次出现吉祥物之后,每届奥运会所推出的各具特色的吉祥物,都是一种民族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巧妙融合,同时也是进行奥运文化传播和教育的过程。

奥林匹克的这些象征性的标志、图案、物品,已经成为广为流传人人知晓的“国际语言”,并以其独特鲜明的形象将奥林匹克文化印人世界上无数人的心中。

(2)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性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基于平等尊重、公平竞争的精神,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强调“体育为人人”、“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普遍性原则。这一原则的贯彻与实施,促进了奥运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最大特色。对此,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何振梁先生的话作了最好的诠释:“从一百年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看,它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是它对多种文化的兼容和尊重。这个明智的政策不仅确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多文化性,也使它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文化性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财富和力量所在。”

(3)奥林匹克文化的观赏性

展示美与创造美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现象,也是奥林匹克文化一贯追求的理想。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体美展示的最高形式,奥林匹克运动意在创造和展示一个美的世界。这里不仅展示着世界第一流的人体美,如人体形态的美、力的美、韵律的美、运动的美等,而且也集中了其他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美。运动员精湛的技术、拼搏进取的精神,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向自身体能、生命的极限挑战,在创造一种求得欢乐幸福、身心愉悦的形象的同时,使亿万观众得到了美的欣赏与文化的熏陶。奥林匹克所展示的各类文化艺术形式,如同争奇斗艳的艺术天地,吸引着数亿观众。奥林匹克运动所营造的情感气氛,审美意境,构成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使其具有极大的观赏性。这种

观赏性提高了人的美感修养,在美化观众心灵的同时也美化了社会生活。

(4)奥林匹克文化的人文性

人文,是指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构成了现代人文思想与人文理念,并深刻影响着包括体育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古代奥运会即已成为希腊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则是人文思想发展的产物,强调以人为本、人的和谐发展,长期的奥林匹克运动实践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奥林匹克文化已经形成为一门学科体系,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它所蕴涵的人文性使其具有普遍的、良好的教育价值。

(5)奥林匹克文化的艺术性

在各个民族传统的大众节日庆典中往往缺乏高雅的情趣与艺术的张力。而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中,人们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使这些活动达到极高的审美意境,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通过奥运会的艺术表现,所有的参与者和观赏者,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加深了自身的美感修养,而人们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欣赏,也就是接受美感的过程。而弘扬奥运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美感来提高人的情感修养,增进人的社会道德,实现人格的提高。这

种美感教育虽然不是纯艺术性的,但却通过艺术表现,提示了人们的修养和情操,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提倡美,以美来熏陶人的精神世界,可以使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得到升华。在这种意义上说,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一种大规模的美育过程,运用艺术美来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风貌,是一个大胆的、有重大意义的尝试。

奥林匹克文化的思想内涵

奥运文化尽管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但其基点是反映一种理想,一种精神,这是奥林匹克文化内涵的主要体现。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往往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侧重或提法。

体育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类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了,它把体育所富有的内涵加以提炼、总结和升华,归纳出“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努力加以实践。奥林匹克运动是人们学习奥林匹克主义及奥林匹克精神的永恒的学校。

通过举办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人们的奥林匹克精神已经进一步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体育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以及文化的性质和概念,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和谐发展、团结友谊、公平竞争、重在参与、奋力拼搏和为国争光。

(1)和谐发展

人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体力和智力或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古代奥运会强调人的和谐发展,竞技优胜者不仅技艺高强、体魄健美,而且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古希腊人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健全的灵魂寓于健全的体魄,注重体魄锻炼与文化素质的结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所有的比赛项目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人与运动工具的合作才得以实现,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奥林匹克的人生哲学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培养人的沃土,是对人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通过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塑造出一种完善的人格。顾拜旦说:“体育是增强民族体质、矫正畸形身躯的最直接的途径。”“体育是培养荣誉心和公正无私精神的理想手段。”顾拜旦的《体育颂》就高度颂扬了体育的作用,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拥有良好的素质,成为高尚、公正、坚强、聪明、健美的人。

(2)团结友谊

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目标是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到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促进友谊,进而为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与更美好的世界作贡献而不仅仅是一项单纯性的体育活动。

古代奥运会以橄榄枝为最高奖品,象征吉祥、友谊与和平。它制订了神圣休战条约,保证奥运会神圣不可侵犯。古代奥运会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起了重要作用。现代奥运会继承这一传统,强调国家民族平等,维护人的尊严,倡导多元文化,彼此兼容,和平相处。

团结友谊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准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反映了人类这一最强烈的愿望,从而使它具有广泛的号召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奥林匹克标志由五个奥林匹克环组成,五环的颜色规定为蓝、黄、黑、绿、红。五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黄、绿环,代表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欢聚一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试图筑起沟通各国人民之间联系的桥梁,是连接各国人民团结的纽带,增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互相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威胁,因而它成为世界和平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公平竞争

奥林匹克首先是一种体育运动,以竞技体育为主要活动内容。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奥林匹克主义倡导的竞争是以公平的道德标准为前提的,强调“体育就是荣誉,但荣誉公正无私”。这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也是实现奥林匹克宗旨的保证。竞技体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鲜明的娱乐性。在比赛中,运动员之间通过剧烈的身体接触和对抗,分出胜负,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也为观赛者提供了健康的身心娱乐和享受。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之一。人们在竞争中抒发雄心壮志,增长聪明才智。参加这项活动,必须树立起敢争高低的竞争意识,勇于向世界强手和世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超越世界最高纪录,这是人类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动力。

古希腊公平竞争的范围仅指希腊血统的男性公民,占人口一半的妇女和人数上大大超过公民一半的奴隶及异邦人则与此无缘,而现代奥运会则对全世界所有人开放,运动员处于完全平等的条件下,遵守规则,凭借自身的能力,光明磊落地进行比赛。这是真正的公平竞争。这种公平竞争原则表现为在由组织者统一提供的具备同一条件的场地内,在完全平等的比赛规则之下,在裁判者的公平执法尺度下,竞赛者完全凭借自己强健的身体、机敏的头脑、良好的反应能力及控制力去战胜对手,获取胜利。只有在这种公平规则的基础上,体运动才富有独特的魅力,竞赛的胜负才有真正的意义。

(4)奋力拼搏

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倡导以奋斗为乐趣、从奋斗中求得幸福的人生态度,始终倡导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向自身体能、生命的极限挑战,“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勇敢竞争、奋斗拼搏是实现生命价值的真谛,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奉行的宗旨理念。因为赛场上的奋斗是人类奋斗的缩影。拼搏的艰辛、竞争的白热化,不仅对场上运动员有直接刺激,而且对场下众多的观众,尤其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有着更深远的教育意义。奋斗精神体现着人类先进分子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类社会自强不息、发达昌盛不可缺少的高贵品质。

卑鄙!

速求一篇关于奥运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京奥运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008年奥运会会徽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具有如下特点:

1.会徽设计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该作品传达和代表了四层信息和涵义:

(1)中国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2)红色。选用中国传统喜庆颜色—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准颜色。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还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标志的主体颜色为红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

(3)中国北京,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作品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的表达出北京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出奥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作品内涵丰富,表明中国北京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人民的姿态。

(4)冲刺极限,创造辉煌,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强调以运动员为核心,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体现了这一原则。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并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

2.会徽的字体设计采用了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设计独特。

会徽作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字体采用了汉简(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汉简中的笔划和韵味有机的融入到“BEIJING 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不仅符合市场开发目的,同时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3.会徽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

经过专家反复推敲、修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作为主体的中国印、“汉简体”“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以及比例关系方面特别是中国印部分,已近完美。与此同时,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依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4、利于今后的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

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延展设计中可以看出,它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良好的、巨大的潜力。

中国印--这是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是舞动的北京;她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国形象;她体现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再现了奥林匹克友谊和平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中国印--这是13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诺。盖下这印记,就意味着用我们中国最庄重、最神圣的礼仪,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地承诺,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这是中国人民的诚信和尊严。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呈现开放姿态;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友人;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与世界共同起舞。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文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设计中“京”字的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接胜利的人形。仔细看了您所问的问题,结合您的问题的特点我来为您解答,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奥运,如何在奥运中体现出“人文”,报纸发表了许多文章,谈了很多非常好的意见。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现在有一些人,包括一些知识分子,大学生、硕士、博士,甚至教授、专家学者,对中国文化基本常识的某些方面也不了解,存在盲点,需要加以扫除。有的中国学生到欧洲,一说是从中国来的,人家很高兴地对他说自己喜欢老庄,他莫名其妙地问:“老庄是谁?”德国不久前立了孔子的像,为什么立?有人说因为他是名人。孔子因什么出的名?有人说他最大的特点是保守。德国人就那么喜欢保守吗?这类现象如果发生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那么,还有什么人文呢?

20世纪,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几乎都是批判孔子儒学的。上世纪50年代上小学的人现在已经60岁左右。这些人所受的启蒙教育就是批判孔子儒学,再经过后来的大批判,许多人的头脑中仍然留着那个时代的深刻印记。近20多年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一些人还难以改变先入为主的观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上小学的人,现在也已经40多岁,是社会主力,为人师,为人父,是社会上教育者的角色。他们如果对中国文化基本常识还有许多盲点,影响之大是可以想像的。有些人因为特殊原因,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有了基本常识,而多数人则没有这个机会,只是受到生活的驱使,追求生存,进而追求享受。至于文化方面,只是业余爱好的一个方面,没有这种爱好的,就当旁观者。总之,现在许多人包括一些知识分子,都对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有一些盲点,亟须扫除。这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特殊历史时代造成的。

现在全国普及传统文化的活动,形式多样,地域广阔,发展迅速,方兴未艾。儿童读经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园和小学进行,也有专门的国学堂和私塾,几年间,遍布全国,发展迅速,参加活动的儿童,累计超过1000万人。读的内容主要是《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读物。中华美德教育,在中央倡导下,在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出版大量传统美德的课外读物,其中一本《中国传统美德格言》,一年间就发行600多万册。一些民办学校在执行公立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入传统文化课程,全面传授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

目前全世界已办了150多所孔子学院,有些国家(如日本等)的小学生在认真诵读《论语》。中国大学生怎么能不读中华民族传统的经典呢?有的大学生感慨道:经典“无声”是民族的悲哀,对经典无知是个人的悲哀。当前有许多学生迫切想学习传统的民族经典,在许多中学、大学里,学生自己组织国学社,请教师讲座、指导、学习、讨论《论语》等经典,表达了人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意愿。

企业界以及一些文化部门举办讲座、论坛较多,其中讲传统文化内容的不少。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主的、中华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班、研修班在名牌高校应运而生。国家图书馆分馆举办的文津讲坛,讲授传统文化系列,举办300多期,深受读者欢迎。中央机关团工委举办的讲座,2007年添加了国学系列。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等也都举办了关于国学的讲座。许多省市县都办起了“国学大讲堂”,如福建省长乐市就开办十几期“国学讲堂”。电视台、电台等大众传媒,也以讲座、访谈等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请于丹等教授讲中国文史知识和读经心得,受到听众热烈欢迎,显示出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也反映出民众对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极高的热情和需求。

北京安定门街道在建设文化社区的活动中,与中华孔子学会合作,请专家为社区居民宣讲儒学;通州区也邀请专家讲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上海、福建都有退休教授为社区作《论语》讲座,或组织业主诵读《论语》,对改善社区的风气,促进和谐,增强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人文奥运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障碍,必须加以排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思想理论界,要从理论上纠正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对立的观念。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一致的、同步的、不可分割的。借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抵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错误的;提倡中国传统文化,反对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

二、在学术界,要摆正中西学术的关系。全世界创办的孔子学院除了汉语教学之外,应该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许多外国人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人不懂或者懂得不多、甚至认为根本不需要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应感到羞愧和尴尬呢?

三、在学校与家庭中,教师和校长对中国传统文化懂得不如学生多、家长懂得不如子女多的现象是存在的。很多中小学学生读儒家经典,需要老师讲解,而很多教师对儒家经典还相当生疏,不能指导学生学习,更不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做人做事上不知道如何为学生表率。因此建议各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加强国学教育,将国学确定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以适应目前形势的需要。

四、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有许多政策都是批判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的。一些干部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对中央的方针政策未能深刻理解,妨碍了实行政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提高干部的认识,成为贯彻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针的重要关键。对全国党政干部进行适当培训,让他们了解更多一些国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讨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问题,可能有若干假设。是否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即“借北京奥运会舞台,唱群众体育大戏”。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则会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则另当别论。这个假设能否成立,或者说我国群众体育事业能否借承办北京奥运会这个机遇得到快速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对承办北京奥运会目的的定位:是单纯为了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还是既要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又要借承办北京奥运会的机遇,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使我国不仅成为奥运会金牌大国,而且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大国。不同的承办目的将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奥林匹克宪章》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是全球性的、持续的。其最高层次的活动是使世界上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盛大的体育节日上相聚一堂”。而“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可见,奥运会不等同于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层次的活动。而奥林匹克运动的普遍活动,则是通过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教育青年,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贡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个国家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绝不仅仅是搞好奥运会这个最高层次的活动,而且要推动大众特别是青年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我们理解,奥运会与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就是奥林匹克的普及与提高。我们不是讲体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吗?在我国推广奥林匹克运动是否也需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呢?我们认为,应该把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与广泛开展大众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这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一次成功的奥运会,需要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的支持与辉映。而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上层。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也需要奥运会的吸引、强化、引导和推动。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奥林匹克运动,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奥林匹克运动,是普及与提高“双赢” 的奥林匹克运动,这可能就是“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运动。
2 质疑一个理念
“借北京奥运会舞台,唱群众体育大戏”这个假设是否成立,不仅取决于承办北京奥运会目的的定位,还取决于承办北京奥运会理念的定位。现在一些人谈起北京奥运会,就是得多少块金牌,赚多少钱,似乎形成这样一种逻辑: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运动成绩=金牌=经济效益=金钱。究竟树立怎样一种承办北京奥运会的理念,这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举办国来讲,运动成绩、金牌、经济效益、金钱,这些当然是重要的,也可以说是第1位的。但是对举办国来讲,是不是仅仅有这些就可以了呢?我们所要实现的北京人文奥运,就体育方面讲,它应该表现在哪儿呢?是只看获得金牌的多少与赚取金钱的多少,还是同时要看奥林匹克本质体现的如何?《奥林匹克宪章》提出,“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可见奥林匹克在强调更快、更高、更强;在注重金牌、金钱的同时,也强调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和谐发展;也强调人的身体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哲学。我们理解,这就是全面的奥林匹克观。
强调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和谐发展;强调人的身体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哲学,这些奥林匹克理念与当今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是否冲突呢?我们感到,不仅不冲突,而是相当一致,或者说是对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的有益补充。因此,倡导奥林匹克的这些理念,并使之付诸行动,既是兑现我们承办北京奥运会对世界做出的承诺,也有利于我们从一个开放的视角,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体育方面讲,体现以人为本,形成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形成人的健康身体、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哲学的主体是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而不是奥运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部分,并且是主体部分。因此,推进奥林匹克运动,不仅要办好奥运会,更重要的是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从另一个角度讲,奥运会的周期性决定了奥运会的运动成绩、金牌是一时的。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庆功会开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成绩、金牌就成为历史。人们关注的焦点立即转移到 2012 年伦敦奥运会。而北京奥运会带给人们的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以及由此改变的人的体育行为,将长留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奥运会带给群众体育的是永恒的。如果上述理念是正确的,我们就应该把这个理念付诸行动。我们应该在群众体育与奥运会同行方面,为世界、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承办奥运会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特的遗产。这应该成为“有特色”的北京奥运会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应该做出这个贡献。
奥林匹克既不属于法国,也不属于欧洲,奥林匹克属于奥林匹克所有成员国。奥林匹克是世界的。中国体育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包括融入奥林匹克,而融入奥林匹克的前提,是接受并创新奥林匹克的理念。我们要有大国的胸怀。我们是否接纳奥林匹克理念取决于奥林匹克理念是否属于先进文化,而不取决于它起源于哪个国家。另一方面,一个国家对奥林匹克的话语权,也取决于它对奥林匹克的贡献,包括对奥林匹克发展模式的创新。我们有智慧有能力,也应该有勇气去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3 建议一个计划
如果上述假设成立,理念正当,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假设和理念呢?如果真如《奥林匹克宪章》对国际奥委会职能规定的:“鼓励发展大众体育”。那么,我们建议实施一个旨在推动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与你同行计划”(或称“与奥运会同行计划”、“并蒂莲计划”)。既寓意着在筹办北京奥运会的同时也关注着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与北京奥运会相伴相行;也寓意着北京奥运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关联着,北京奥运会与我们每个人相伴相行。并将其纳入筹备北京奥运会的具体行动计划,作为北京奥运会总体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同时也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2期工程第2阶段(2006~2010年)实施计划中的一个具体计划。
对这个计划主要目的的设想是:1. 配合北京奥运会,充实北京奥运会,提升北京奥运会。2. 借助筹办北京奥运会前后独特而难得的机遇期,加快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推动全民族健康素质提高和全民健身体系形成,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3. 让这个计划告诉世界,“有特色”的北京奥运会或发展中国家办奥运会的模式是什么。
对这个计划主要内容的设想是:1. 挖掘整理、保护利用、提高升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内涵,让国民和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华体育。2. 宣传、普及和推广奥林匹克知识和体育科学知识,提升人们的体育观念,接受先进体育文化。3. 倡导和推动人们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推动青年、残疾人、妇女、老年人的体育活动。4. 开发、整合体育投入和体育资源,推动基层社区平民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加快“动者有其场”进程。5. 进行各国民族体育的展示和交流,让国民了解国外的民族体育,让世界了解中国武术、接纳中国武术,了解中华体育、接纳中华体育。6. 形成筹办北京奥运会与发展各地群众体育的联动机制,促进北京奥运会和群众体育的共同繁荣。
4 用好一笔遗产
《奥林匹克宪章》提出,“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全部收益必须用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运动”。如果我们承认并接受这个规定,那就产生了如何处理北京奥运会的全部收益问题。请注意,是举办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全部收益,而不是部分收益。北京奥运会将产生巨大的收益,或者说留下一笔丰厚而独特的遗产,其中包括为我们留下数额巨大的物质财产:体育场馆、物资和金钱等。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这些物质财产、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这些物质财产,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分配处理方案,保证全部收益必须用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运动。
为了使得这些物质财产分配处理的公平合理,为了保证全部收益用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运动。是否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要明确这些财产的投入主体和投入金额,即中央财政投入多少,北京财政投入多少,中央各部门财政投入多少,各地财政支持多少,社会支持多少。二是要明确投入与回报的利益关系、投入与回报收益分配的权利关系。我们认为,谁投入,谁享有投入的回报;谁投入,谁有权参与回报收益的分配。三是要明确物质财产的分配方向。四是要明确由谁来分配处理这些物质财产。
我们认为,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中首先受益的或受益最大的,从国家与民众的角度讲,是国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角度讲,是国际政治影响、是对GDP的拉动。从举办地内外角度讲,是北京;从城乡角度讲,是城市;从体育角度讲,是竞技体育。那么,从协调发展,利益均衡的原则出发,北京奥运会过后,对其物质财产的处理,则应转向民众;转向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即转向体育建设、体育协调发展的建设;则应转向北京以外的地方;转向农村;转向群众体育。如果这个道理成立,就应将北京奥运会的全部收益:全部金钱收入、全部财产收入以及奥运会财产拍卖的全部收入等,分配给不同的投入主体,并使这些投入主体将这些收入设立群众体育发展基金,用于发展农村群众体育事业。属于北京市投入所获得的收入,设立北京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基金,用于发展北京市农村群众体育事业,主要用于建设农村基层社区平民化体育活动设施。属于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及社会投入的所获得的收入,设立国家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基金,用于发展我国西部和落后地区农村群众体育事业,主要用于建设农村基层社区平民化体育活动设施。如果这个建议成立,这笔数额巨大的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基金,将有望遏制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区域群众体育差距过大的势头,较大较快地改变农村群众体育,特别是农民体育活动设施落后面貌。
建议建立独立的专门的部门,加强对北京奥运会物质财产、金钱收入等从始至终的监督管理,提前做好分配处理方案,防止财产分配处理中的无序现象和腐败现象发生,克服财产分配中狭隘的地方观念和部门观念。建议全国人大或监察部过问北京奥运会物质财产处理问题,建议国家审计署对北京奥运会物质财产分配处理结果进行审计,保障北京奥运会物质财产分配处理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保障北京奥运会在物质财产分配处理上,不仅北京受益,其他地方也受益;不仅城市居民受益,农村居民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