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并不能“避暑”,为何康熙皇帝偏爱去这里? 清朝为什么要修建 承德避暑山庄呢、?

作者&投稿:施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年间,它将自然山水和塞北风光结合起来,亭台楼阁,数不胜数,是古代建筑的高峰之作。经过现代考察发现,承德避暑山庄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凉爽,但为何康熙如此热爱承德山庄。据记载康熙一生来避暑达到五十次之多,几乎每年就要来承德一次。其中原因很多,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避暑,还有各种政治原因。

康熙喜爱围猎,承德附近是当时的游猎牧场。承德所在的区域地广人稀,几乎没有农田,一马平川,还有众多湖泊,是打猎的好地方。在这建造山庄,即可避暑,又可以打猎,两全其美。要知道康熙也是个打猎达人呢。

承德地处要塞,自古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承德处在北京、蒙古等地的交界之处,距离各方都不远,是一个必争之地。借着建造山庄的名义,大肆屯兵,既可以安插耳目监控各方,还能很好的保卫京城安全。

选在承德建造山庄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里面。承德地处交接之地,在康熙去避暑围猎之时,可以与北方游牧民族首领一起围猎,保持着友好关系。这些少数民族首领不需要进京就可以面见皇帝,增强了双方的信任和友好。

一个简简单单的避暑山庄还有这么多的用处,非常佩服康熙的心思城府,不愧是圣祖爷。现在的承德避暑山庄早已失去了各种含义,仅仅是个旅游胜地,风景如画,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因为承德避暑山庄将自然山水和塞北风光结合,适合狩猎与防御。

承德在当时是很重要的关塞,康熙经常去小住,也是为了划地盘。

因为这里有很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康熙喜欢狩猎,自然喜欢去这里了。

因为他不光是为了避暑,由于承德的地理位置,在这里还可以和周边游牧民族友好交流一下。

康熙和乾隆每年都去承德避暑山庄,雍正为何不敢去?~

满清入关之前,一直过着游牧的生活,擅长骑马、射猎。1644年,吴三桂投降于满清,并因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清朝,从此结束了满族人固有的游牧生活,逐渐被汉族所同化。
康熙坐上皇位后,为了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以及对皇子及其他皇室成员进行教育,就在距离京城不到400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的秋天,康熙都会带着文武大臣、八旗军队、后宫的妃子及皇室成员到木兰围场行围狩猎,每次参加此此活动的人数都高达数万人。
为了解决这么多人的吃、住、行等问题,就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接连修建了不少行宫,其中承德的避暑山庄最为出名。据清史记载,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因地制宜,结合了当地的山水特色,并兼具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自从有了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几乎每年都要来到此地住上近半年的时间,并在此处理国事。久而久之,承德避暑山庄不仅仅是帝王避暑、游玩之地,甚至成为了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具有陪都的所有功能,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
据《清实录》所记载,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后,康熙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之后每次到木兰狩猎,必须要来避暑山庄住上一段时间,遂成了之后清朝皇帝的传统。乾隆在位期间,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加了很多精美的园林建筑,并效仿他爷爷康熙帝,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乾隆一生,曾48次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经常带着宠臣和?及后宫嫔妃。
令人意外的是,康熙的继承人雍正皇帝,早年曾以皇子的身份来到过避暑山庄。但是,在他做皇帝的13年间,却一次都没有来过,很多人对他的这种行为不能理解。关于雍正为何不到避暑山庄玩耍,野史中曾有过这样的猜测:“雍正的皇位是篡夺而来,自己内心对父亲康熙相当愧疚和不安,而避暑山庄是康熙下令所建造,且非常喜欢这里,内心有愧的雍正就不敢前往。所以,在做皇帝的13年间,一次都没有来过。”事实真是如此吗?
后来,乾隆皇帝的一道圣旨,解开了父亲雍正不去避暑山庄玩耍的真正原因。据圣旨的内容,可归纳出雍正不去避暑山庄的三个原因。
原因一:雍正一直忙于朝政,没有时间去散心。康熙去世后,因连年的用兵,导致国库空虚,留给雍正的是一个烂摊子,以及捉襟见肘的国库。雍正继位后,一头扎进了处理国事当中,不是在批阅奏折,就是在召见大臣,从不敢有任何的懈怠,最终活活累死在皇位上,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为勤奋的皇帝之一。
原因二:内心仁慈,不喜欢杀生。之前康熙每年秋季都要带着很多人都木兰围场射猎,在雍正看来,这对那些动物来说非常残忍,他一心向佛,厌恶杀生。所以,就没去过木兰围场射猎,也就不会去避暑山庄。(备注:此理由值得推敲,纵观后来雍正对兄弟及大臣的手段,貌似也挺狠的,并不仁慈。)
原因三:雍正本人喜欢清静,不好大喜功,也不太喜欢运动。认为呆在皇宫处理国事,比出去游玩、打猎更适合自己,索性就连避暑圣地都不去了。(真的是这样吗?)
所以,纵观这三个原因,雍正之所以不去避暑山庄,并不是不敢,也不是仁慈,压根就是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在雍正的努力下,为乾隆时期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乾隆多次去避暑山庄及到江南游玩的保证。
清朝是满人建立,拥有游牧传统的他们在马背上夺取天下,因此入主中原后也十分重视八旗子弟的骑射,帝王也不例外。
木兰秋?就是清代皇帝练习骑射武艺的一个方式。木兰就是木兰围场,在满语中,木兰的意思就是哨鹿也就是捕鹿,而每年皇室举行在木兰围场的狩猎活动基本上就在七八月份,称为秋?。木兰围场为康熙帝设置。
康熙帝素有壮志,在位期间不仅于内铲除了鳌拜,对外也颇为强硬,几番评定叛乱,并且开疆拓土。他在位期间就非常重视狩猎活动,每年秋天都在木兰举行行围活动。
这项举动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娱乐狩猎或者遵从传统,而是有其深刻政治目的。1681年康熙皇帝在河北省东北部和蒙古草原接壤的地方开辟围场,从其时间上来看也能够知道,当时正是平定蒙古和漠北的时候。
康熙帝在此地训练军队,每年举行木兰秋?,就是意在磨炼八旗子弟,不让他们在安宁生活中贪图享乐,而是时刻保持骁勇善战,以此为战争做准备。
同时每年借此机会,在靠近蒙古的这块草原皇帝能够接见蒙古的贵族,满蒙的关系也能够得到巩固。
为每年的这一盛事,北京到围场的沿途中建设了众多的行宫,比如热河行宫,也就是现在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
康熙、乾隆每年都定期在木兰围场举行围猎行动,这处热河行宫时必经之地,这两位皇帝经常在此山庄避暑,也因此这里一度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
但是在康熙的儿子雍正在位十三年,却一次都没有举行过木兰秋?,此间更是从没有去过热河行宫,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在雍正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也参加过木兰秋?,并且在热河行宫居住。早年他还是皇子身份时,也曾陪同康熙一同前往,但是自从登基后,却再未踏足,仿佛避之不及。
有关雍正登基,一直存在着众多疑点,以至于直到如今,对于他如何得来皇位都有争议。有一种传言是,他之所以不去避暑山庄,是因为皇位不是通过正途得来的,所以对于康熙生前经常住的地方不敢踏足,在此地无法安眠。
且不论雍正如何得到皇位,他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为政务呕心沥血,日夜不辍,如此勤奋,在历史上再找不到第二位。
最终他操劳过度,也积劳成疾而去世,绝对是一位值得敬佩的皇帝。
乾隆登基后,也是承德避暑山庄的常客,他对于自己的父亲从不去避暑山庄和木兰秋?也给出了解释。
第一点就是“盖因日不暇给”,也就是太忙了,这一点确实也能说得通。毕竟每年只在自己生日的那天休息一天,确实也没有时间却进行这项活动。
而且虽然雍正在位期间从未举行过这项活动,但曾经多次表示过很重视这项活动,有时间一定要去。所以也绝不是传说中的“不敢去”。
剩下两点就是冠冕堂皇的面子话了:“性好逸恶杀生”,也就是喜欢清静不爱运动,以及太善良不喜欢杀生两点,基本上是两句空话。
所以综其原因,雍正不踏足避暑山庄其实还是因为没时间。

修建承德避暑山庄相当于给皇家造一个客栈,因为皇帝以及其后宫也有外出的时候,出去的时候就要有住的地方。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
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1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扩展资料:
在入关之前这是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去哪里都很舒服。入关之前没有避暑的概念。入关后,历代皇帝都应该考虑如何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入关后仅仅17年就去世了。康熙皇帝即位,也是同样思考如何度过这个夏天,确实康熙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在河北承德建一个避暑胜地。
河北比北京更靠近北方夏天没有北京热,避暑胜地的位置也被群山环绕。能经受住冬天的寒冷,即使在冬天天气也非常宜人。
这是一个罕见而珍贵的地方,冬天温暖夏天凉爽。在这里建造避暑胜地也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在康熙、雍正和隆陵三位皇帝之后,历时89年。三位皇帝花了将近90年的心血和精心建造才最终完成了建造。
建造过程非常艰难,在避暑胜地完全建成之前这些皇帝迫不及待地想尽情享受。康熙帝每年都会去避暑胜地一段时间。乾隆更喜欢享受,曾多次将避暑胜地用作宫殿,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躲在避暑胜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承德避暑山庄 (旅游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是如何实现避暑功能的?
答:它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建筑位于山庄的南部。为了不丧失“山庄”的田园趣味,宫殿、楼宇的建筑体量都不大,而且装饰淡雅,朴素简单。比如“烟波致爽斋”是皇帝在避暑山庄的寝宫,它虽然地位显赫,却并不追求皇家建筑的庄严和尊贵,外表简洁素淡,庭院里遍植花草,铺设假山,叠石为阶,形成...

承德避暑山庄三伏天如此的闷热 为什么大家都扎推跑去避暑?
答:路上碰到有从天津来的同伴,吐槽说「 ”承德避暑山庄,应该叫中暑山庄”。 这种三伏天的热,是衣服不停湿透的闷热感,已经好久没遇到的痱子,竟然跑到承德中招了,脖子被汗渍不停浸泡下,长了一圈的红色小疙瘩。 如此热的承德,为什么康熙偏爱这里呢? 唯一有可能的原因,康熙时期承德没那么热,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为什么能够成为度假胜地?
答:便捷的交通:承德避暑山庄距离北京约230公里,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从北京到承德的交通变得十分便捷。此外,承德市内的公共交通系统也能方便游客前往避暑山庄,这使得更多的游客能够轻松到达这个度假胜地。多样的旅游活动:在承德避暑山庄,游客可以参与各种旅游活动,如徒步游览、乘船游湖、观赏古典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里面和外面一样热吗?
答:这种情况不一样热。承德避暑山庄内部相对外部较为凉爽的原因是因为山庄内部有大量的树木和植被,这些植被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减少了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室内的温度。该山庄外部较为凉爽是因为山庄内部有许多建筑物和建筑结构,这些建筑物可以提供阴凉的遮蔽,减少了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情况,...

避暑山庄因何得名?这个地方真的可以去避暑吗?
答:清朝为什么建承德避暑山庄?如果你认为是为了享受,你就错了。 河北省承德市内北部有一个雄伟秀丽的山庄,是清朝皇帝的避暑地,被称为避暑山庄或热河行宫、承德离宫。清朝历代皇帝每年5月来山庄,9、10月回到北京,在这里生活了近半年。 避暑山庄建于康熙42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55年(1790年),这项庞大的工程历时80多...

康熙为何要修建避暑山庄?避暑山庄除了避暑还能干啥?
答:所以康熙为了能够掌握国家大权并且能够进行避暑,他就命人在北方修建了一座避暑山庄,这座避暑山庄不仅仅是康熙用来避暑所用,同时这也是清朝的一个政权集中分支地。康熙修建这个避暑山庄还有一个目的是,能够好好地接待蒙古部落以及西藏使者,并进一步控制他们的势力。在以前蒙古使者,一般都是在汉人的地方...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被责令限期修改,它到底“犯了什么错”?
答:10月1日,河北张家口市沽源塞外庄园被取消A级景区质量等级;同时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景区被通报批评,并被要求整改。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发布的信息可知,承德避暑山状可能存在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之一,同时承德避暑山庄还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

康熙皇帝为何要建造避暑山庄?它究竟有什么作用?
答:为什么拥有最高权力并已成为紫禁城主人的康熙皇帝决定在这个距离北京200多公里的荒凉小村庄修建一座如此规模的皇家花园,仅仅是为了避暑?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5A级风景名胜区。这个地方在夏天对游客很有吸引力。为什么?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那里的夏天并不炎热。这是一个放暑假的好地方。因此,每年游客络绎不...

避暑山庄为什么能避暑
答: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

清代将承德作为皇家避暑之地,只是因为消夏纳凉的原因吗?
答:只要有不服从自己的国家存在,就会把承德作为指挥地。毕竟承德里北京的距离还是有一点远的。有可以方便处理朝政,即便京城丢失了,承德也可以立即进攻派兵支援,如果把避暑之地选在海边的话,那离京城是比较遥远的,也不能立即派兵支援,也不方便带兵训练。从总来来看,避暑山庄并不仅仅是用来避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