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征兵制是如何向募兵制转变的?

作者&投稿:枞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吴起究竟有多厉害?不仅攻城略地无人可挡,而且他的一个想法,掀起了军制改革的浪潮。

此事我们还得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制说起。

征兵制和募兵制。

征兵制是指符合条件的国民,就要承担从事军职的责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得去,而募兵制是指用优厚的待遇招募士兵的制度,在一定层次而言,这两种制度是对立的。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士兵,一般都是征兵征来的,他们打仗那纯属为了国家的无偿奉献,甚至有时候穿的军衣,拿的武器,吃的粮食都要自备,你可能会觉得不会吧,花木兰从军的时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不正是自己准备打仗军需的写照?

这些被征来的士兵,从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仗,万一战死沙场,背后可能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可想而知,这些士兵又怎么会卖命杀敌呢,战争局势顺利,大家一哄而上,捞点便宜,局势不顺利,大家就会一哄而散了。

而募兵制的优厚待遇则是刺激了士兵上阵杀敌的积极性,给他们卖命找到了理由,假如征兵制是一人上阵,全家饿肚子的话,那么募兵制就做到了一人上阵,全家不饿。

吴起改革军制。

吴起在经营西河郡时,正是准确的看到了这点,所以他决定改革这种征兵制,而创办魏武卒,冷兵器时代,士兵的身体素质,可以说决定着军队的战斗力,吴起做的就是挑选出身体条件最好的人然后给予他们最优厚的待遇。

这些待遇就包括免除全家的赋税,并且奖励田产美宅,可以说只要能够达到吴起的要求被招募,那就是一跃成为人上人,于是魏国士兵皆以能进入吴起的编制而自豪。

优厚的待遇会充分刺激底层人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吴起的要求,因为想进入编制那是有条件的,《荀子·议兵篇》就给出了这个条件: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简单说来就是身披重甲,能拉开十二石的弩箭(120斤为1石),背五十支箭,拿着长戈利剑,带着三天口粮,半天跑一百里,如果这些能做到才能入编,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在招募特种兵嘛,没错,吴起就是要拉起一支令诸侯闻风丧胆的特种兵。

魏武卒之威。

经过严格挑选刻苦训练而成为的魏武卒,其战斗力那是相当的强悍,那么吴起带着魏武卒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呢?根据史料记载: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也就是说未尝一败。

吴起带领魏武卒打下的秦国五百里土地,并且苦心经营的西河郡,成为了秦人无法冲破的屏障,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一次战争,阴晋之战。

公元前389年,秦国为了拔掉吴起这颗钉子,起兵50万进攻西河,意图抢回这块战略要地,但是被吴起率领的5万魏武卒打的落花流水,秦国没能打下西河,相反损兵折将,此后魏武卒真真切切成为了令各诸侯国闻之色变的存在。

吴起不死,秦人不思东出,转而向西南兼并一些游牧民族,并且稳固了自己的大后方,从而为以后的东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是后话了。

飞鱼说: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吴起多厉害?他一个想法,掀起军制改革的浪潮,吴起在魏国为将强大了魏国,在楚国为相则强大了楚国,而且他创办的魏武卒的想法,让中国的兵制开始由征兵制向募兵制转变,不得不说,此人堪称春秋战国出将入相的第一人。

战国时征兵制是如何向募兵制转变的?这是源自于吴起的尝试,让诸侯国看到了魏武卒之威而开始争相模仿,秦国的锐士、齐国的技击等都是效仿魏武卒而成的兵种。

春秋战国兵制的改革,其实是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吴起的改革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为有着代表封建新兴地主阶级的君主的支持。

在这里或许,你就会有个疑问了,既然魏武卒战斗力那么强,为何到了魏惠王时期就打不过别人了呢,这是因为任何的精锐部队都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魏武卒的待遇和装备,对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魏国自魏惠王当政期间,战略频繁失误,四处开战,导致领土大幅度缩水,综合国力明显下降,没有足够国力支持的魏武卒,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武卒损失殆尽,并且再也无法重建,自此魏国雄风不再,魏武卒的衰亡其实也说明了魏国在政治上的失败。



~

征兵制、世兵制、募兵制的区别是什么?历朝的兵制究竟有什么不同呢?_百...
答:世兵制世兵制起源自汉末的质任制,当时士族为避免士兵逃散,将其家属集中管理,形成军户。由于长年战乱,最后出现专司作战的“军户”、“士家”,子承父业,甚至祖孙三代都为兵。而且年老之后也不能退役,改为从事后勤运输方面的工作。世兵制是相对于东汉募兵制、征兵制并行制度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

中国古代的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的区别?
答:中国古代的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是结合当时情况而制定的适合军役制度,其主要区别便在于五者目的相同、性质不同。1、民军制:夏、商、周时代,兵役寓于田制之中,有受田权利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平时耕牧为民,战时出征为兵。此称为民军制。2、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

募兵制的简介
答:打完仗,征来的兵员摸摸脑袋如果还在的话,就各回各家继续从事乡间劳动。战场上的事,好像梦一场,只把那黄沙战血染过的武器藏在地窖里,希望再也不要拿出来用它。吴起改革了这传统的征兵制,他以苛刻的筛选标准招募士兵,一旦入伍吴起就发给他们工资,成为职业军人,而不是临时征发打完仗就回家。这些...

募兵制的介绍
答: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宋朝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大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是宋朝一项传统国策。统治者认为,将壮健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招募军伍...

府兵制、募兵制、世兵制都是啥意思?
答:先秦时期普遍实行征兵制,而春秋以后随着战争频率的增加,征兵的对象开始从贵族和国人扩大到普通百姓。而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频繁激烈的兼并战争,确保能够在战争中取胜,各国开始尝试采用募兵制。 最早的募兵制,源于战国初期魏国吴起的“魏武卒”。为了确保军队的战斗力时任河西守将的吴起通过严苛的筛选标准招募士兵,使其...

我国古代兵役制度有哪些类型
答:2. 募兵制:这是宋代以后的主要兵役制度,通过招募方式征集士兵,主要针对职业军人。募兵制的出现,标志着兵役制度由全民参与向专业化转变。3. 全民皆兵制:此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普遍,所有成年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这种制度下,国家需要时,民众必须应征入伍。4. 征兵制:与募兵制相似,但更加强调...

征兵制和募兵制并存吗?
答:是征兵制与募兵制并存。中国兵役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征兵制:是国家利用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义务兵役制的优点在于士兵服役时间短,定期征兵和退伍,使兵员经常轮换,有利于常备军兵员更新,既可保持军队的兵员年轻力壮,又可储备兵员...

服兵役制度
答: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国家的经济情况、政治制度和军事需要而变化。中国兵役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这种制度是国家利用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另一种是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这种制度是公民凭自愿应招到军队服兵役,并与军方...

...朋友们说说唐代中期的募兵制和民国初期的征兵制是不是一样的?有区 ...
答:唐代时期的募兵制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只认将,你明白吗?我为一处节度使,我有权募兵,我招来的兵我来养,国家需要打仗的时候,我带兵打仗,但如果我被贬或被杀了,国家再派来统领,这些兵根本不听的。而民国时期,是政府有尝征兵,在由上面分派下来。虽然也存在分山头的情况,但是相对来说,管理更...

府兵制、募兵制、世兵制都是啥意思?
答:中国历代兵役制度的变化如下:一、先秦时期的征兵制 先秦时期普遍实行征兵制,随着战争频率的增加,征兵对象从贵族和国人扩大到普通百姓。战国时期,各国尝试采用募兵制,以应对战争需要。二、东汉的募兵制 西汉早期仍以征兵制为主,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以征兵制为主、募兵制为辅的制度。东汉建立后,征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