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好玩捣蛋调皮的孩子?

作者&投稿:自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调皮捣蛋”的孩子,可能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判断其行为的原因,是适龄行为还是有其他目的的行为,比如,处于学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发育和心智的成长,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行动范围来满足身心发展,就会满屋子走动,将东西从高处扔到地上,扣插座的洞洞,敲碗筷,用手抓饭菜等和年龄相适应的行为;再长大到两三岁,随心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孩子开始出现人生的小“叛逆期”以寻找自己是谁,建立自我边界。可能父母说往东走,他偏要往西走,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说“不要,不行”。这是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最头疼的地方。

或者有的孩子因为天生喜欢跑跳,玩闹,动作快,就会被父母和老师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有的孩子过于安静又被贴上“自闭症倾向”的标签,作为孩子,不被家长允许和尊重,如其所是的看见孩子原本的样子是最可悲的。

如果孩子的行为在父母的接受度范围之外,父母可以做有效的引导即可,但前提是我们要搞清楚孩子恼人只为的目的及指导的方向。

首先父母需要清楚孩子的这一行为导致你产生哪种感受,比如担心,愤怒,烦躁,无助,还是受伤害,搞清楚自己的感受后,其次,再看看孩子对你的言行举止的反应,是安静片刻又继续恢复老样子,还是阳奉阴违,或者变本加厉,或者彻底放弃。最后,通过学习鼓励,启发式提问,关注解决问题等方法让孩子的行为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一.对待好玩孩子的八字策略

不少父母为孩子好玩所困扰,或苦口婆心,或惩罚责骂,“文韬武略”用尽,仍难如人意。这里奉献的一个“锦囊妙计”,可能对年轻父母有所帮助。

1、顺应

好玩是人的天性。日本学者用超声图像观察发现,人在母腹中就有了最初的玩耍行为,而且花样还不少,诸如挥手踢脚,玩弄脐带,吸吮手指,伸臂眨眼做怪相。出世以后,玩玩具,做游戏,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大自然提供了比母腹广阔得多的玩耍空间。即使成年人,好玩的天性也并未泯灭,8小时以外的打牌下棋,养鸟栽花,不都是这种天性的自然流露吗?成人与孩子的不同仅在于主观意识和能动性的高度发展,行为受到了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调控罢了。孩子决没有这种生理和心理调节能力。两三岁的孩子除了玩,还能干什么呢?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玩,也是他们接触生活、认识世界、摹仿人际交往的一种“学习”和“工作”方式,入学以后,还是紧张与松弛的一种良好调节剂。因此,理解并顺应孩子的好玩心理,就是顺应了人生最初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过分压抑,把他们变成“小大人”,有害无益。这一点,为人父母者必须明白。

2、利用

现在,不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的父母怕是不多了,但早期教育抓什么?怎样抓?未必人人皆知。专家认为,儿童的根本是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点是抓住孩子各种能力发育的年龄关键期;另一点是早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要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程序相吻合。这里告诉你一个窍门:利用孩子好玩的心理,寓教于玩耍之中,你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婴孩期,不是想看想听想摸吗?好呀,你就给他有声有色的玩具,或挂一只鸟笼,或摆一只鱼缸,让他看个够、听个够,使其视听及大脑等器官接受声、色、动的良性刺激,加速感知的发育。孩子能走能跑了,带到野外扑蝴蝶,捉蜻蜒,吹蒲公英……让他看得更高更远,听理更多更杂,并针对具体事物教他认识、描述、比较,启发他提出问题。再大些,做各种从简单到复杂的游戏,与小伙伴对话,和动物交朋友,促进观察、想象、记忆等能力和心智的发展。脑子便在嘻嘻哈哈、蹦蹦跳跳中接受到更多更广泛的“信息”,功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如见到鹅时背一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唐诗给孩子听,见到燕子教一支“小燕子,飞飞飞……”的儿歌,捉蝴蝶时教孩子数:“捉到l只,又捉到1只,合在一起——2只。”孩子对这种寓智力开发和初步文化知识的灌输于玩耍之中的形式,肯定比关在家里死读硬背更乐于接受,收效也要大得多。

3、制约

理解、顺应孩子的好玩心理,决不意味着听之任之,必须辅以制约措施。一、时间制约。即使在以玩为主的摇篮期,也要有一个大致的作息表,根据年龄特点安排一天的活动和每次活动的时间,中间插以看动画片、听故事,以静为主,避免过劳,绝对不能打乱吃、睡等正常生活节律。尤其三、四岁以后开始掺入文化知识的玩和学更应合理安排,以免互相冲击。有的孩子玩上了瘾,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对此,父母绝对不能迁就,以防玩心恶性膨胀,由“好”成“贪”。二、活动强度制约。强度大的游戏常常过多耗损孩子的能量,降低免疫力,是致病的一个祸根。三、随着年龄增长,学习活动应该逐渐增大比重,直至过度到以学为主、以玩为辅的学前阶段,为学校生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4、诱导

古语云:“循循善诱”,堪作教子座右铭。“循循”是逐渐的意思,从婴儿期即开始,一点一滴做起,切忌用简单粗暴的“速成”手段,企图一蹴而就。“诱”即诱导,把孩子往书本上“诱”,往学习上“导”,使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转移到文化科学知识上去,学习兴趣浓了,玩心自然淡了。措施有:其一,在早期教育中掺入“凿壁偷光”等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勤学苦读的故事(画片、电影、电视等均可),给孩子树立崇拜、仿效的楷模。其二,大一点的孩子,可带去参加成人的授奖会、英模表彰会等,接受荣誉的熏陶,激发上进心。其三,父母是孩子做人的“样板”,一言一行都具有强大的导向力。假如你经常坐在麻将桌边,却逼孩子去读书,他会怎样想呢?要想孩子不“黑”,父母本身决不能做“墨”,用爱读书、爱学习、求上进的具体行动感召孩子,才是教子成材之上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儿童死亡率在逐年下降,传染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已降到很低水平,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已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为2%左右。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父母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发育及心理健康。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主任。邹主任认为,每个儿童存在共性同时又具有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形体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小学生中,有一些属于发育障碍的儿童,例如儿童多动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阿斯伯格综合症,他们更需要特别的教育。

二.捣蛋鬼”更需要您的关爱

儿子成了班里的“捣蛋鬼”

强强8岁,今年上小学二年级,注意力难以集中,干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即使做游戏也不例外。上课时心不在焉,小动作不断,甚至在教室里擅自走动。他很容易冲动,一兴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在学校会经常与同学争吵或打架,行为冲动而不顾及后果,加上成绩总是不好,强强父母常常被老师请到学校。父母为此特别苦恼和生气,强强也少不了挨打。

邹主任点评:强强属于儿童多动症,对这类儿童最基本的对策是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教育。首先要提高对儿童特征的理解,多动症儿童有一些其他儿童所不具备的优点,比如极具活力、敏感、适应新环境能力快等;其次要注意让孩子有目的地“动”,父母要经常组织和参与孩子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和一些安静的游戏。下棋、看电视或图书是训练孩子安静的好方法。第三,提倡“赏识性教育”,对于孩子的努力,不管结果如何,多给予正面评价,不应采取粗暴责骂、惩罚等措施,这样做只会加重病症,加重患儿的自卑、忧虑、孤僻或反抗心理。

写字颠三倒四的孩子

亮亮今年9岁,他是一个学习努力的乖孩子,可他的成绩却总是处于班里的下游。常常记不住讲课的内容,做作业速度很慢,阅读课文时常常漏字,书写时将“3”写成“”或“”,将“时”写成“寸日”,将“期”写成“月其”,有时让他听数学题他可以做出来,可让他看同样的题目,他却做不出……

邹主任点评:亮亮的情况属于儿童特异性学习困难,他们的智力都很正常,但存在学习技能障碍,这种障碍来源于对有关信息认识处理过程的异常。这种障碍有三种主要类型: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和计算障碍。表现为阅读、书写、计算、拼音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损害,其中阅读障碍最为常见。有些孩子在学习中可能语言能力特别强,但计算能力特别差,在计算时横式变成竖式时总是出错。这些孩子通过一些专门的训练可以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老师和父母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往往错过了矫正的最佳时机。同时教育过程中负面评价多,孩子往往严重缺乏自信心,并因此留下心理创伤。对这类儿童,首先要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其次就是让他们参加有关能力的训练,父母和老师给予相应的课外辅导。

行为古怪的“焦点”儿童

小新9岁,上四年级,数学、语文成绩都不错,但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由于他对恐龙特别入迷,所以总是强迫同学听他讲关于恐龙方面的话题,喋喋不休,也不理会同学的感受。在同学眼中,他是行为古怪的人物,举止笨拙,不会沟通。但他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熟记几乎所有品牌汽车的标识,英文字母表只学两遍就能倒背如流,但行为却非常幼稚,总喜欢和那些比他小很多的孩子玩。他不能忍受老师批评,面对老师的批评,他当面顶撞……

邹主任点评:这种儿童患的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由于行为问题,他们注定成为“焦点人物”。这类儿童智力正常或者超常,但他们难于理解人际关系,兴趣特别而又刻板坚持,他不能知觉到他人的感情,也不能意识自己的感情。

在帮助这类孩子同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老师和父母应首先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抛弃僵化的行为模式,重新认识现实世界。教会孩子说什么,如何说。多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孩子的意见,在许可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意见,对这些特殊儿童采用“顺应”性教育方法,让他逐渐适应环境,行为问题或可避免。

三.心理医生妈妈”的教子方法

方新是一个专门帮助别人的人,她的职业是心理治疗师,俗称“心理医生”。方新还是一个九岁男孩的妈妈。无论说起职业还是说起儿子,方新都有说不完的话。记者问她,做心理医生是不是对做妈妈也很有帮助?她说是这样,因为心理治疗师这个职业要求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自我成长,这是做一个好妈妈的前提。

方新给记者讲了“心理医生妈妈”的教子方法。

做妈妈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

好些心理学家都在研究童年早期的“依恋”问题。对母亲的“依恋”实际上是小孩的一种本能。当小生命作为一个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是要活下去。初生的婴儿什么都不会,要活下去就需要仰仗某些东西,妈妈就是这个最主要的东西,母爱就是这个最主要的东西。对婴儿来说,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当妈妈的一定要把这个感觉给孩子。孩子有了这种感觉,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心理基础,就不会一碰到点事儿就害怕,就焦虑,这样的孩子就比较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适应得都比较快,没什么太大的坎儿,因为他从小就有安全感,有对人的那种信任感。

这种安全感、信任感很重要。如果当妈妈的对人充满了敌意,充满了不信任,它就会传染给孩子。比如很多人觉得我儿子很可爱,常常喜欢带他去玩。要是我对人不信任,就会说,你别去,他会把你带走的!当然我也不会说所有的人都好,一点危险没有。我会对孩子说,这个世界上有坏人,但坏人很少。我自己从小受的教育让我们以为世界上都是好人,你也要做好人。当我长大了知道那些坏事时,我特别痛苦,都觉得活着没意思了。所以,我觉得那种教育是偏颇的,你要告诉孩子有一大堆一大堆的好人,但有这么一点点坏人。当然,等他大了以后,我会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他人是复杂的,坏人身上也有好的一面,好人身上也有恶的一面,你不要激发出他坏的一面。

爱可以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爱可以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这是让孩子愿意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基本的东西。有些人认为,经常表扬孩子,孩子才会拥有自信。我觉得接受孩子比表扬孩子更重要。接受孩子,就是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我都接受你,而不是你能给我挣面子、让我高兴的时候我才接受你。当孩子知道妈妈能够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时,他才自信。

如果光表扬,滥用表扬,也会出现问题。我儿子爱玩乐高积木,他想像力非常丰富,搭的东西我和他爸都搭不出来,特别好。有一次儿子拿个大飞机过来了,问妈妈:“我搭得怎么样?”我说挺好,挺好。儿子说:“妈妈你还没表扬我呢!”我一下意识到“表扬滥用”的问题。表扬滥用就会让孩子不去注意活动本身给他带来的快乐,而是从别人的表扬中去寻找满足。我意识到我滥用表扬了,就对他说:“你搭这大飞机,搭得这么漂亮、这么好,你自己看着高不高兴啊?而且你在玩的过程中,一会儿想这么做,一会儿想那么做,最后都完成了你的想法,你高不高兴啊?”儿子说:“高兴啊!”我说:“这就是对你的奖励!”

别把批评变成情感虐待

教育孩子当然也需要批评,但一定不能老批评,老批评就变成情感虐待了,就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孩子大了容易抑郁。如果父母老批评孩子,最后批评会变成孩子内心中的一个小人,即便父母不批评,这个小人也会自己批评自己,老对自己不满意,不接受自己,变得特别自卑。所以我觉得批评要特别讲究。

我理解的批评,第一,要对事不对人。我每次批评孩子都要告诉他,是这个事让妈妈不高兴,但是妈妈永远爱你这个人。我说你懂不懂?他说,懂。第二,小孩不是天生就知道很多规矩。事实上孩子要不是犯错误,就不知道那个规矩,你告诉他这是规矩以后他就不会做这个事情了。比如,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孩子,老师说:你们儿子带头大叫,所有的小孩就像疯了似的跟着你儿子叫,我们控制不住。我特信任幼儿园那位老师,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但我也知道孩子没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家去郊外玩的时候,他爸爸开快车,我们觉得特兴奋,在车里大叫。他以为在幼儿园也可以这样做。后来我就跟孩子说:“在咱们家可以大叫,在爸爸的车里面可以大叫,但不是所有的场合都可以大叫。你是不是不知道这个规矩?”他说:“对!”那他就明白了。如果我们当成错误批评他,他就会觉得很委屈。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批评孩子时发现他的优点。我儿子每天回家都喜欢先告诉我他得了多少小红花。那天,他先告诉我得了七朵小红花,可晚上整理书包的时候,我发现他反而心事重重的。他忽然站起来说:“妈妈,其实今天批评比表扬多!”我说:“没事没事,你跟我说都什么事批评你了?”他就告诉我,第一,听广播时老师不在,班长看着我们,我有小动作了;第二……第三……还有第四,老师说下课了,我就跟同学聊天,我们平常聊都没事,不知道怎么今天老师就批评我们了。我就说:“妈妈还真不知道你是一个特能聊的孩子,这挺好的啊,说明你能说话爱表达。但是时间不对。老师已经提醒三遍了,你还在那儿说话,就不对了。”就这样,我觉得在批评中,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告诉他应该怎么发扬这些优点。



~

孩子太过调皮捣蛋怎么办?
答:孩子再调皮捣蛋,家长也尽量不要使用独裁和暴力的手段打骂孩子,因为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是误导孩子使用暴力。 所以正确的做法,当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应该给他讲明道理,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逐步引导孩子慢慢形成习惯,做正确的选择。 朋友家的小孩子非常的调皮,他的父母教育的方法就是对孩子...

孩子调皮怎么办?
答:孩子调皮捣蛋,平时父母怎样劝他,教导他,他都不当一回事,完全没有效果;他欺负了别人,让他道歉他也不理。那么,父母该怎么办呢?‍♀️冷处理父母不妨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进行冷处理,不要理睬他,让他自己去收拾残局。例如,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时,孩子抢了其它孩子的玩具或者欺负了别人,只要情况不严重,家长就不...

如何调教爱调皮捣蛋的小孩?
答:孩子们往往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所以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展示出正面的价值观和礼仪规范。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调皮捣蛋行为持续存在或恶化,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如儿童心理学家或教育专家的指导。他们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支持。重要的是要记住,调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耐心、坚持和一致性...

如何教育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答:教育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需要耐心、理解和一致的纪律。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父母或照顾者有效地引导孩子的行为:确定原因:首先,尝试了解孩子调皮捣蛋的原因。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寻求注意、感到无聊、有过剩的能量或者试图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解背后的原因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设定清晰的规则和期望:与...

太过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要怎么教育
答: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进行教育,如果孩子对于老师的教育不予理会,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但是要知道惩罚孩子是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让老师发泄自己的情绪,在孩子知道错了的时候老师再用讲道理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教育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都不...

如何教育调皮不听话的孩子
答: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家长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采用责骂,凭借自己的"威严"管理孩子。其实这种教育方法是十分错误的。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调皮儿童,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呢?小编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如何教育调皮孩子1、健康的活动引导孩子过于调皮的孩子家长是非常痛苦的...

孩子调皮捣蛋家长该如何教育呢?
答:对于调皮的孩子,可以给孩子制定规则、做好榜样、积极沟通、关注孩子的兴趣、适当奖励、适当惩罚,以教育孩子积极向上。1、制定规则:制定规则,并以清晰的方式向孩子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和后果。确保规则合理、明确,并给予孩子相应的奖励或惩罚;2、做好榜样:作为家长,展示积极的行为和价值观,并成为孩子...

调皮捣蛋的孩子怎么管教
答:调皮捣蛋的孩子管教方法如下:1、注意说话的语气 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不要以不耐烦、甚至是命令的口气,这一点年轻的妈妈们有时控制不好,孩子也许会听你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转化为内心的抵触,在心中垒起一堵墙。不到万不得已,...

如何应对小学生的调皮捣蛋?
答:作为一名老师或家长,与小学生相处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令人血压升高的瞬间。这些瞬间可能包括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不听话、情绪波动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以保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亲子关系。1. 孩子们的调皮捣蛋 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好奇心、寻求关注等原因而做一些让人头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