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发音怎么转变成现在这样的 哪一个上古汉语的拟音体系最准确/可靠

作者&投稿:善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汉语是突然变成现代汉语的。在汉代以前,书面语和口语是一致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汉代以前的古籍,就是当时人们的口语。后来口语慢慢发展变化,但书面语基本没有变化,于是造成了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

大概在宋代,口语已经比较接近现在的语言了,在民间出现了以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话本和拟话本。其实当时的口语,但跟现代汉语仍然有些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不大了。

文人所写的文章,朝廷的公文,依然是文言文。这种口语和书面语严重脱节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直到“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倡导大家写白话文,放弃文言文。


扩展资料:

语言发展几千年,而书面语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在人类语言史上是个奇迹,只有使用汉字的中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读音跟意义是不相干的。

所以读音变了、意思变了,字形还能不变。因此,汉字是我们祖先一项伟大的发明,因为汉字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看懂几千年前老祖宗写的文章,传承老祖宗的文化,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并以其伟大的文化造福世界。

学习古代人发音语言的方法:

1、文本迁移法: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本,能在适合的时候进行语义迁移。

2、事理检验法: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言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借助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具体古汉语语法可查阅高本汉先生的《古汉语语法纲要》。

5、互文见义法: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上古汉语指的是商朝至汉朝时期的汉语,其语音依照演进又可细分先秦音系与汉代音系。因为上古汉语的构拟不建立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因为汉语非采拼音文字,不能从据于不同时代的“拼法”来推断古时的读音。这一原则和印欧语不同。
上古音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从中古汉语(《切韵》音系)倒推上古音。在中古音的基础上,可以用《诗经》的韵部和谐声系列(形声字)来推测古代的发音,还可以用汉语方言的存古特征和一些外部证据(汉藏语系、壮侗语系、苗瑶语系等语言中的汉语同源词和借词)。
上古汉语韵部
汉语发音从《诗经》到南北朝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南北朝人读先秦文献的时候,发现有许多押韵不和谐的地方了。当时人对《诗经》的注解反映他们遇到的困难:当《诗经》的韵脚不押韵时,他们牵强的改其中一个字的音使其押韵,认为这样读起来更加和谐。例如:
“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 《诗经·邶风·燕燕》
在这首诗中的“音”和“南”两个字押韵。北梁人沈重在《毛诗音》中指出:“南:协句,宜乃林反”。他用反切的方法标注他认为正确的读音。这个方法叫做“协韵”。隋朝人陆德明认为不应该使用协韵法,因为他认为古代人押韵不严谨,没有必要改正《诗经》的读音。他指出:“沈云协句宜乃林反,今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
在宋朝,朱熹等人继承了南北朝的协韵法(亦称“叶音”),并非常用这个系统的方法来改正《诗经》和《楚辞》里所谓“不和谐”的韵脚字的读音。他们认为,古人对韵脚字可以临时改读,他们还没有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发音原则,他们以为先秦时代的古人的发音和宋朝人一样。但是,在这个时代,吴棫在《毛诗叶韵补音》等著作中发现《诗经》的押韵现象是有规则的,他通过对韵脚字系统的考察,把中古韵类归纳成九个韵部。虽然吴棫缺乏明确的历史概念(他把唐宋和先秦的韵脚字混为一谈)他的研究迈出了进入正确的路线的第一步,为后代的学者开辟了研究古音的新途径。除了他以外,郑庠、项安世、程迥等人进行了古音的研究。
最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上古音的学者是顾炎武。他继承了陈第的想法,认为“古诗无叶音”,并旨在恢复古代汉语的发音(“复古”)。他发明了“离析唐韵”的研究方法:把《诗经》的韵脚整理起来,分析这些字的押韵行为。在《诗经》押韵的字通常属于《广韵》的不同韵类,这是因为这些字的韵母在上古音相近或者相同,后来到中古音变得不一样。但是,上古音的押韵行为有理可寻,可以按照这些押韵行为把中古韵类分配成几个组,这些组叫做“韵部”,同一个韵部的中古韵类可以在《诗经》押韵,但是有些中古韵类同时出现在几个不同韵部。顾炎武把韵类归纳成十个韵部。虽然他对韵部的划分不够严谨,忽略了许多重要的对立,但是他建立了上古音研究的奠基,一直到现在,他的“离析唐韵”是上古音构拟的原则之一。
清朝学者构拟古音的方法与现代语言学家不同。他们当时认为,属于同一个韵部的中古韵类在上古时代有相同的发音,后来其中一个韵类(“古本韵”)保留了原始的发音,其他的韵类发生了变化(“变韵”)。这个构拟方法有严重的缺陷。
第一,没有解释“变韵”发生变化的条件:按照语言学的定论,语音变化有一定的规则,如果某些字在上古时代有完全相同的读音,没有理由分化出来(除非发生了方言混合)。
第二,我们现在知道,上古汉语的一些韵部的发音和与其对应的任何一个中古韵类的发音都不一样,没有一个中古韵母保留了原始的发音(没有“古本韵”)。例如:歌部构拟成*-ar、*-aj或者*-al(还有元音长短等特征),和来自歌部的中古韵类如歌韵(中古*-ɑ),麻二韵(中古*-ɣa),支韵(中古*-iᴇ)的发音都不相同。

汉语读音的变化~

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近代音系统.上古音是指上古汉语时期(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历时一千二百多年.这一时期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春秋以前;2、春秋战国时期;3、两汉时期.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中古汉语语音可以分前后两期.南北朝的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中古汉语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韵》音系.近代音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声母里的全浊声母变成了清声母;韵母简化,中古时期以[-p]、[-t]、[-k]为韵尾的入声韵母都变成元音韵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韵尾[-m]变成了[-n].中古的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现代普通话,属于近代音系统,而诗词写作,却要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写作时勤翻韵书,以免出错.作诗所用的韵书叫做《平水韵》,它把全部的汉语分成106个韵,以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因为平声字较多,所以分成上平声与下平声,即平声字上卷、平声字下卷之义,没有别的含义

都不准确可靠

在汉语拼音没有完善前,古代汉语读音是怎么传承的呢
答:在汉语拼音没有完善前,古代汉语读音是这样传承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北 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北 京在唐代地属幽州,古称燕京,是北方军事重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公元1153年金迁都燕京后,北 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到北 京求官的、经商...

古汉语发音与现代汉语有何差别?
答:这是古今汉字的读音不同造成的。和现代汉语、中古汉语相比,上古(两汉以前)汉语有以下特点:1、古无轻唇,指两汉前没有唇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唇音有帮滂并明、非敷奉微8个声母,前4个称重唇音,后4上轻唇音(即唇齿擦音)。上古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4母,中古读非敷奉微4母的那些字,在上古...

中国古代如何纠正发音?
答:以前小孩子学的有《声律启蒙》,而且官方有专门的韵书,如唐代平水韵就是“一冬二东三江四支五微六虞..."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部(和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点差别),还有要注意的是,虽然冬和东现在读音一样,但古代读音是两个不同的韵,写诗词的时候也不能通押。古代没有拼音,遇到不认识...

古代汉语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现代汉语的
答:所以说,古代汉语是突然变成现代汉语的。语言发展几千年,而书面语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在人类语言史上是个奇迹,只有使用汉字的中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读音跟意义是不想干的。所以读音变了、意思变了,字形还能不变。因此,汉字是我们祖先一项伟大的发明,因为汉字的这种特性,...

古代人说话和现在人发音一样吗
答:照理“斜”、“家”、“花”押韵,如果按照现代读音,“斜”读“xie”的话根本不押韵,所以“斜”在古代读”xia”。汉语的语音演变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字形随读音的变化而变化,但从古代诗歌等典籍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出汉语语音演变的痕迹。当然,从方言中也可以看出类似的痕迹,尤其是在南方。如我们现在...

古代中国说话和现代人说话一个口音吗?
答:二、声母,韵母不同 其实古汉语的声母、韵母都和现在的普通话都有很大差别。如今粤语、客家话里的发音,还有韩国话中一些汉语词的发音,就会对唐宋时期的汉语有个大概的认识。据说粤语有9个声调,客家话有8个。所以古汉语里的“四声”恐怕比普通话的四声要复杂。至于秦汉时期乃至先秦时期的汉语,差别就...

为啥古代名词里的字要发与当代不同的读音?咋考来的?
答:这个不是考察出来的,语言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各个民族依据自己的发音和生活习惯约定俗成的。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曾用注音字母注音,注音字母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在这之前用的是直音法或者反切法。如《史记•五帝本纪》:“舜让于德不怿”《集解》引徐广曰:“(怿)音亦”。

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读法一样吗?
答: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给中华民族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是...

古代的普通话跟我们现在的普通话读音是一样的吗?
答:北方方言比随便哪个南方方言的同音字都来得多,因为北方方言才有4个音,即普通话的4个声调,而南方方言一般都有5-12个声调,而且,北方话是通过平翘舌区分读音 而南方话通过清浊音,舒促音区分读音,双唇音(重唇音)等来区分。其中闽南语在古汉语的地位更是其他汉语方言无法相比的。1969年7 月16日美国...

古时汉语中的"入"声如何发声?为何现在消失了呢?
答:“入”声在古汉语四声中,声调以“入”字本身的声调为代表,由于普通话没有入声,无法在普通话中找到发音方法。不过,河南及其以南很多地方的方言中仍然保留有入声,可以从中找出规律。以武汉话为例:武汉话“入”读若“鱼(yú)”,而“鱼”读若“雨(yǔ)”。按照“入”读若“鱼(y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