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个好下场吗?

作者&投稿:殷勤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戊戌六君子指的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为啥称他们为六君子呢?因为在戊戌变法失败的时候,他们没撒丫子跑路,而是甘心上了断头台。说实话,这六个人在戊戌变法中,对光绪皇帝的影响,真的没有康有为那么大。

不过康有为多聪明啊,带着一兜票子提前跑路了,连自己的弟弟康广仁都没通知到位。戊戌变法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清朝后期最后一场自救的失败。那么如果当时戊戌变法真的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好下场吗?
 


按照谭嗣同这一类人的性格,也不会有好下场。自古变法之人,基本上没什么好下场。比如说给秦国变法的商鞅,后来被秦惠文王车裂。宋朝变法的王安石,被手下人出卖,罢免相位。明朝一条鞭法改革的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抄家。清朝士绅一体化改革的雍正皇帝,成为了当世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为什么变法没什么好下场呢?

因为变法就是得罪人。说到实质之处,变法就是给大多数人寻求一定的公平,剥夺少部分特权者所拥有的特权。因为整个国家的进步,所依靠的永远都是广大百姓,而不是那一小撮好吃懒做的贵族。可惜贵族们在高层,他们完全会直接影响到清朝政局。为此变法一定会受到这帮人的阻挠,戊戌变法一旦成功,这帮人的利益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甚至连光绪皇帝本人都会受到君主立宪的掣肘。光绪只是皇帝中的一个,他不能代表后世皇帝们表态,所以这帮贵族们觉得攻击变法,不仅仅是在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力,也是在维护皇族们的权力,因此他们才会有十足的底气。
 


谭嗣同这帮人性格强硬,不懂得变通,所以在变法成功以后,与这帮贵族打交道的时候,肯定会发生各种矛盾。上虽亲政,遇事仍承太后意旨,久感外侮,思变法图强,用有为言,三月维新,中外震仰。唯新进骤起,机事不密,遂致害成。时传将以兵围颐和园劫太后,人心惶惑。上朱谕锐等筹议调和,有“朕位且不能保”之语,语具锐传。於是太后复垂帘,尽罢新政。

《清史稿》一旦光绪皇帝失去权力,即使戊戌变法得到认可,那么谁也保不住谭嗣同这帮人。比如说光绪死了以后,接班人上台,他会不会像秦惠文王对待商鞅那样对待谭嗣同呢?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大,毕竟变法大成以后,谭嗣同这帮人手握大权,肯定是权倾朝野的那种人,势必会遭到君主和贵族集团的集体炮轰。
 


康有为是个务实派,变法只是他上位的途径之一罢了。相比较而言,康有为的性格就非常有务实派的特点了。他看问题看到了本质,光绪皇帝哪里是想要变法?他是想要通过变法掌握实权。抓住皇帝的这个想法以后,事情就好办多了。康有为一味地向光绪皇帝传输变法的好处,使得光绪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这是从慈禧那里夺权的好办法。至于对戊戌六君子,康有为只是觉得他们就是枪杆子,在变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枪杆子,才能够实施变法。

而这六个人也是有目的的,有些真的为了富国强兵,抓住他们的目的性,操控起来就更方便了。等到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想都没想,提前就跑路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早就分析过这个问题,变法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关键是自己的目的。他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变法上位,如果走正常的通道,非得二三十年,还不一定混的上去。可是变法就不同了,康有为可以一下子从新科进士,变成朝中重臣,这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自称自己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跑到日本和东南亚各种募捐,搞了不少钱不说,他还害了光绪皇帝。时传上已幽废,且被弑,有为草遗言,誓以身殉,将蹈海。英人告以讹传,有为始脱走,亡命日本,流转南洋,遍游欧、美各国。所至以尊皇保国相号召,设会办报,集赀谋再举,屡遇艰险不少阻。尝结富有会,起事江汉,皆为官兵破获,诛其党。

《清史稿》康有为在海外各种鼓吹光绪和慈禧势不两立的局面,而且讲述了很多慈禧的恶毒罪行,并且鼓动各地军阀造反,这种行为让慈禧非常不安。即使光绪和慈禧的关系并没有那么针锋相对,在康有为的影响下,慈禧也是不可能再让光绪皇帝掌权了。如果变法成功了,康有为将会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会从工部主事一下子成为了军机大臣,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戊戌变法成功的前提是,光绪皇帝得硬起来。戊戌变法最大的障碍,其实不是慈禧太后和清朝贵族们的阻挠,而是光绪皇帝自身的问题,因为他不够硬,所以做事情总是软趴趴的。他喊慈禧叫亲爸爸,有这么称呼老太后的吗?这简直就是跪舔到了极点。

当然了有人说光绪皇帝这是无可奈何,毕竟不是亲生的,这么喊一下,或许会变成亲生的。以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褫职逮捕。有为先走免,逮其弟广仁及杨锐等下狱,并处斩。复以有为大逆不道,构煽阴谋,颁朱谕宣示,并籍其家,悬赏购捕。有为已星夜出都航海南下,英国兵舰迎至吴淞。

《清史稿》慈禧看他比较乖,就放权给他去管理朝政,可是这个时候他却没有想着掌握兵权,而是一味地寻求变法。没有兵权,就没有实权,没有实权,你还变个毛线的法呢?所以说光绪皇帝根本分不清主次关系,做事情瞻前顾后,不够果断,这才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到了最后关头,光绪皇帝忽然想到了掌握兵权,就直接笼络上了袁世凯。可是这个时候哪里还来得及呢?你刚对人家好,人家就要为你卖命吗?显然是太天真了。这就好比,平时上课不听讲,课后作业不想完成,临到考试的时候,这才把所有知识点拿出来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实在是无奈之举了。
 


总结:戊戌六君子,死的浪费了。这场变法注定已经是失败了,可是这六个人没有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甚至谭嗣同在得知消息以后,居然不想着逃跑,而是留下来等死。这种行为是非常愚蠢的,用一两个人的鲜血,怎么可能唤醒整个国家的民众?你很重要吗?就算你重要,你的思想没有传播出去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活下来,绝对比这么去死,要有作用的多。他们都是饱学之士,都是有见识的人,如果保存下来,将来依旧还是国之栋梁。

参考资料:《清史稿》



~

关于戊戌变法中的六君子
答: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

戊戌变法中的戊戌六君子是哪些?
答:戊戌六君子是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农历戊戌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时所逮捕并处死的六名变法派人士,分别为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与康广仁。

变法戊戌变法 六君子是谁?
答: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只持续了3个多月,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就突然回到紫禁城,囚禁了光绪皇帝,将“戊戌变法”扼杀在摇篮里。此后,...

戊戌六君子是哪六位?
答:戊戌六君子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1、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2、康广仁(1867年-1898年9月28日...

戊戌变法六君子是谁?
答:戊戌政变期间,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残酷镇压维新党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遭受了悲惨的杀害,这被历史铭记为“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是激进的改良主义者。他以英勇就义的壮举,为变法献出宝贵生命。谭嗣同是近代思想界...

戊戌变法大概情况,戊戌六君子
答: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

六君子戊戌变法是什么?
答:背景:民族危机仍然十分严重,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发生:(公车上书;揭开序幕)[失败].发展:(创办报刊;建强学会)变法: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高潮:(百日维新;实行变法)诏书:开始百日维新变法.结局:(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

今天上历史课老师让我回答“戊戌变法”中戊戌六君子都是谁?
答: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

六君子戎戌变法是什么?
答:杨锐、刘光第共6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二、六君子是指: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三、莫言据此写作了《檀香刑》。

戊戌变法六君子都有谁?
答: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