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考试常考文言文

作者&投稿:岛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初一语文常考文言文

(一)《童趣》一、词语积累(一) 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三、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四、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五、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等.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翻译: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二)《〈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

2. 初中常考的文言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 音: 义: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③食不给 音: 义: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

3. 推荐一些七年级一般考试会考到的文言文

原文《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经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织布机的声音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对着门在织布。织布机突然不再发出声音,只听见木兰姑娘在不断地叹息。

问木兰姑娘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木兰回答道,我并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只是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又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到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

早晨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就在黄河边宿营,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了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千里,奔赴战场。军队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是记功授爵最高的一级,得到的赏赐财物很多。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她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战袍,穿上以前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他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骚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 初一考试常出的课外文言文有哪些

杀骡乘鸡

原文 有客至,主人具蔬菜,客不悦。主人谢曰:“家贫市远,不能得肉耳。”

客曰:“请杀我所乘之骡而食之。”

主人曰:“君何以归?”

客指阶前之鸡曰:“我借君之鸡乘之而归。”

译文 有客人来访,主人只准备了蔬菜招待客人,客人很不高兴。主人道歉说:“因为家里没钱集市又远,所以没有肉招待您。”

客人回答:“那么请把我骑来的骡子杀掉吃吧。”

主人说:“那您怎么回去呢?”

客人指着台阶前的鸡说:“我借您家的鸡骑着回家。”

注释 (1) 具蔬菜:备办蔬菜一类菜肴。具:备办。

(2)谢:道歉。

(3)耳:虚词,语气词,有“而已”、“罢了”的意思。

(4)君何以归:是一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是“君以何归”,意思是“那您怎么回去呢?”

(5) 君:对人的尊称。

(6)食之:吃掉

(7)客不悦:客人很不高兴

断句:

有客至/主人具蔬菜/客不悦。

感悟 80个字,就将一个吝啬愚呆的主人和损人不见于外的客人刻画得惟妙惟肖。这个故事,表面上是在讽刺主人悭吝,而且愚呆──被人损了,还傻傻地表示关怀。但客人也是,难道非得“具鸡黍”才显出主人的热情?想吃肉,又不明说,还拐着弯地给主人家挑刺──是不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呢?不过,话说回来,若是请客,省点了就省点,自己不吃亏,挨点损就罢了。但要是“捡芝麻丢西瓜”,在生死存亡的时刻,还舍不得往外拿,就不见得有好结果了。

本文不但讽刺了主人(悭吝)的性格特点,而且还讽刺了客人的挑剔和尖刻,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5. 初一必考文言文

《童趣》《论语十则》《世说新语》

我这有一些我们考试的题,是人教版的,但不知道一不一样。

童趣:

本文写了哪三件事?1观蚊如鹤2神游山林3鞭打虾蟆

段意1总写童年时超然物外的乐趣

2-4具体写观察景物的奇趣

怎样得到物外之趣?(期中考试)

1要有好奇心2观察要仔细3有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幼时是什么样的人?

同上,外加热爱小动物

论语十则:

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死而后已 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世说新语:

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懂得为人道理,聪敏。

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之前缺乏修养,不守信用,但能知错就改。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不失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文中两个喻雪句哪个好?why?

“柳絮”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差不多这些,此外翻译,出处和书下注释必考,有时候会考节奏。

6.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有哪些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⑧值:当。

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⑤使:让。引:拉。

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

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

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

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

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



~

常考文言文翻译 100 篇
答:【常考文言文翻译精华】,探秘古人的理想与坚持 在古代的学海中,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经典篇章,感受他们的非凡志向与坚韧精神。范仲淹,幼失怙恃,却日夜苦读,怀抱“先忧后乐”的崇高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他的刻苦与抱负,犹如明灯照亮历史的长河。陈蕃十五...

陈情表 兰亭集序 等文言文重点句子,考试经常考哪些句子??
答:【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

求初一文言文常考的重点题!!! 很急 同志们帮帮我吧 !!! 明天就考试了...
答:。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希望能帮到你~~ 好的话就给我加点分哦!^__^ 参考资料:拼凑的 ...

初一哪些文言文经常考
答:1. 初一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常考的,普遍的 我就是初一的 告诉你哦 《驱蚊》 《画蛇添足》《自护其短》《郁离子·步数》《西湖二》《以羊易牛》《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都会考的.多看多读.自己就会翻译了!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 至夜蚊虫...

文言文劝学重点必考句子
答: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4. 师说和劝学那些是考试常考到的句子.重点名句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

初中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答:初三:《隆中对》、《出师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如果为了考试,则初二和初三的最重要,特别是:《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以及《出师表》和孟子的几篇文章,经常考。背文言文快速记忆法 1、抓关键...

初中常考的文言文
答:初中常考的文言文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絮飞的六月 2011-11-20 · TA获得超过12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

202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全梳理
答:语文最难的部分是什么,很多同学都说是文言文,读的时候都读不懂,怎么做试卷呢?下面我整理202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全梳理,欢迎阅读。 202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全梳理 01 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___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___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 衡少善属文___ 属予 ...

高一期末常考古诗词句
答:2.求高一语文常考古诗句,文言文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

初中必考文言文24篇原文
答:17. 中考相对于高考来说不是太难,因为中考是学业水平考试,而高考则是人才选拔考试,所以如果中考没有考好就意味着读书上大学这条路也许不适合自己。 2. 中考必背19篇文言文(全文内容) 1、《论语》十则 (七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