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天王 星的资料

作者&投稿:蔚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更新1:

(Use English)


天 王星是从太阳往外的第七颗行星,同时也是太阳系中第三大(以直径而言)的行星。天王星的直径比海王星(Neptune)要大,但是质量反而比较小。 轨道: 距离太阳 2,870,990,000 km (19.218 天文单位AU) 直径: 51,118 km (赤道直径) 质量: 8.683e25 kg 为 了避免念错了会不好意思,我们的发音要很小心,应该念成"YOOR a nus" 图片参考:hcc.earth.sinica.edu/earth/star/chinese/nineplas//sound 而不是"your anus"或"urine us"。 天王星 是古希腊传说中的天界之神,最早的天神。他也是克罗那斯(Cronus
土星)、独眼巨人(Cyclopes)和泰坦巨神(Tit,奥林匹亚众神的始祖)的父亲, 妻子则是大地之母盖娅(Gaia)。 天 王星是近代所发现的第一颗行星,由威廉赫谢(William Herschel) 在1781年3月13日,用他的望远镜以系统化搜寻天空时所发现。实际上天王星先前就曾经多次被观测到, 只不过都被当成了一般的恒星而忽略了(最早的观测记录是在1960年时由约翰佛罗斯提John Flamsteed 将其分类为34 Tauri)。赫谢将他所发现的这颗行星命名为"乔治之星(the Geium Sidus)" (乔治亚行星 the Geian Pla)以纪念他的赞助者,一位不甚出名(对美国人来说)的 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Gee lll);其他它的人则称呼这个行星 为"赫谢(Herschel)"。至于"天王星"的这个名字最早是由伯德(Bode)为了要和其他行星的命名一样,都是根据古典神话而命名有一致性而提出,只不过"天王星"这个名称是一直到了1850年以后才被广泛地使用。 唯 一造访过天王星的太空船,只有在1986年1月24日经过的航海家2号 (Voyager 2 )。 图片参考:hcc.earth.sinica.edu/earth/star/chinese/nineplas/thumb/UranusBT 大 部分太阳系行星的自转轴都以几近垂直于黄道(ecliptic)面 的角度在转动,唯独天王星的转轴是以平行黄道面的角度在运行,在航海家2号经过天王星的当时,天王星的南极就几乎是直指著太阳。这个现象导致了天王星在极 区会比赤道地区接收更多太阳能量的奇特现象,但是天王星的赤道温度却依旧要比极区温度来得高,这背后的机制至今依然不为人知。 事 实上,还有一场争论仍然在持续中的就是"究竟天王星的哪一个极才是北极?" 它的自转轴要不是超过90度一点点,并且顺向(direct)旋转,就是它的自转轴小于90度一点点, 然后是逆向(retrograde)旋转。问题在于你需要"在某个地方"画出一条分隔线来, 因为它是否像金星(Venus)一样确实是逆向的旋转(不是倾斜180度的顺向旋转)仍然还有一点争议存在。 天 王星基本上是由岩石和不同种类的冰(ices)所组成,只有大约15%的氢和一点点的氦 (相较于木星和土星主要都是由氢组成)。天王星(和海王星)在许多方面上类 似于木星与土星的核心扣掉大量液态金属氢(liquid metallic hydrogen)的外壳。 这表示天王星和木星及土星一样,没有一个岩石材质的核心,但是它的材质仍旧或多或 少显示了一个一致性的分布。 天 王星的大气圈有大约83%的氢,15%的氦和2%的甲烷。 图片参考:hcc.earth.sinica.edu/earth/star/chinese/nineplas/thumb/uranusdual 只是它们非常晦暗,只能从航海家2号(the Voyager 2) 的相片作基本影像加强之后看到(右图),最近从哈伯天文望眼镜(HST) 的观测则发现了更大型又显著的条纹(左图),相信未来HST的观测将会展现更高的活动力。 天王星不再是航海家号当时所看到一颗枯燥而乏味的行星了!他现在已经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季节不同时的外观,这是因为目前太阳系正直射天王星低纬度的区域,这可能会导致更明显的日/夜季节的效应。到了2007年的时候,太阳将会直射到天王星的赤道。 天 王星蓝色的表面,是因为大气层中所含甲烷吸收了红外光所导致的结果,它的表面可能也和木星一样具有不同颜色的色带,只不过都被表层所遮盖住了。 图片参考:hcc.earth.sinica.edu/earth/star/chinese/nineplas/thumb/9rings 正 如其它气态的行星一样,天王星也具有环, 和木星的环一样非常的暗,它的环像土星的环一样,大多是由大的颗粒(直径可以大到10公尺)再加上细尘所造成的。目前已有11道天王星环,每一道都很暗, 其中最亮的称为埃帕斯隆(Epsilon)环。天王星还是继土星环之后最早被发现的环,这个想法的重要性是在于我们现在可以知道"环"其实是行星一般性得 特征,而不是土星专有的特殊构造。 航海家2号发现了天王星10颗小型的卫星,加上5颗我们已经知道比较大型的卫星,似乎在天王星环之中还有好几颗更小的卫星存在。 天 王星磁场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它并不是以天王星的中央为中心,同时磁场相对于自转轴倾斜约60度,这可能是由于天王星浅层内部的相对运动所造成。 天 王星有时只能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用肉眼勉强看见,用双筒望眼镜的话可以很容易地看见一个亮点(你必须知道正确的观察地方),用小型天文望眼镜则可以看见一个小型圆盘。 有好几个网站 有显示天王星(以及其它行星)目前在天空中的位置,一些天文仪的程式(像是Starry Night) 则可以描绘出更详尽地资料及星图,大家可以多加利用。 天王星的卫星 天王星有20颗已经命名的卫星加上一颗最近才发现但是尚未正式命名的卫星,天王星也因此拥有众多行星所有的卫星之中,最广为人之的几颗卫星。 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他星体都以古典神话来命名,天王星的卫星都以莎士比亚(Shakespeaare)的作品及罗马教皇(Pope)所命名。 图片参考:hcc.earth.sinica.edu/earth/star/chinese/nineplas/thumb/urasats 这些卫星形成三个不同的类别:由航海家2号所发现11颗较小较暗的内侧卫星;5颗比较大的卫星(右图);新发现距离较远的一颗。 大部分的卫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在运行,轨道面则就是天王星的赤道面(因此与黄道面有很大的夹角),位于外侧的4颗卫星轨道则是比较椭圆。
参考: hcc.earth.sinica.edu/earth/star/chinese/nineplas/uranus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排列在土星外侧、海王星内侧而名列第七,颜色为灰蓝色,是一颗巨型气体行星(Gas Giant)。以直径计算,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质量计算,则比海王星轻而排行第四。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编辑] 物理性质 [编辑] 成分 天王星主要是由岩石与各种成分不同的水冰物质所组成,其组成主要元素为氢(83%),其次为氦(15%)。在许多方面天王星(海王星也是)与大部分都是气态氢组成的木星与土星不同,其性质比较接近木星与土星的地核部份,而没有近土行星包围在外的巨大液态气体表面(主要是由金属氢化合物气体受重力液化形成)。天王星并没有土星与木星那样的岩石内核,它的金属成分是以一种比较平均的状态分布在整个地壳之内。直接以肉眼观察,天王星的表面呈现洋蓝色,这是因为它的甲烷大气吸收了大部分的红色光谱而导致。 [编辑] 天王星上的海洋 根据航行者2号的探测结果,科学家推测天王星上可能有一个深度达10000公里、温度高达摄氏6650度,由水、矽、镁、含氮分子、碳氢化合物及离子化物质组成的液态海洋。由于天王星上巨大而沉重的大气压力,令分子紧靠在一起,使得这高温海洋未能沸腾及蒸发。反过来,正由于海洋的高温,恰好阻挡了高压的大气将海洋压成固态。海洋从天王星高温的内核 (高达摄氏6650度)一直延伸到大气层的底部,覆盖整个天王星。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海洋与我们所理解的、地球上的海洋完全不同。然而,近年却有观点认为,天王星上不存在这个海洋。真相如何,恐怕只有待进一步的观测,或是寄望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会落实初步构想中的新视野号2号计划,派出无人探测船再度拜访天王星。 [编辑] 特色 天王星极轴与黄道面的交角非常大,约98度,这颗行星等于是「躺着」公转着,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显得很不寻常。天文学家推测可能是因为天王星形成初期曾遭巨大小行星偏离中心撞上,以至于极轴被「撞倒」,呈现现在的情形。 [编辑] 发现 天王星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在用自制反射式望远镜观察星空时,偶然在双子座发现了一颗淡绿色的星星。经过连续几天的观测,他认为这一定是太阳系中的天体,可能是彗星,为此他向英国皇家学会递交了一份名为《一颗彗星的报告》的论文。 1783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证实赫歇耳发现的是一颗行星。为此,威廉·赫歇耳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柯普莱勋章。 [编辑] 卫星 主条目:天王星的卫星 目前已知天王星有27颗天然的卫星,第一颗和第二颗(泰坦尼亚和欧贝隆)是威廉‧赫歇耳在1787年3月13日发现的,另外两颗艾瑞尔和乌姆柏里厄尔是在1851年被威廉‧拉索尔发现的。在1852年,威廉‧赫歇耳的儿子约翰‧赫歇耳才为这四颗卫星命名。到了1948年杰勒德 P. 库普尔发现第五颗卫星米兰达 1986年1月,旅行家2号太空船飞越过天王星,在稍后研究照片时,发现了Perdita和10颗小卫星。后来使用地面的望远镜也证实了这些卫星的存在。 不同于其他行星的卫星,由神话中取名字,所有天王星的卫星都取名自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和蒲伯的剧作中。
参考: zh. *** /w/index?title=%E5%A4%A9%E7%8E%8B%E6%98%9F&variant=zh-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排列在土星外侧、海王星内侧而名列第七,颜色为灰蓝色,是一颗巨型气体行星(Gas Giant)。以直径计算,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质量计算,则比海王星轻而排行第四。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 天王星是从太阳数来第七颗、倒数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轨道半径为287
099万公里 (19.218AU);赤道处直径为51
118公里;质量是8.683x1025公斤。与海王星比起来,天王星体积较大但质量较小。   天王星是近代发现的第一颗行星。英国天文学家 William Herschel 在用他的望远镜有系统地搜寻之后,在1781年3月13日发现了天王星。其实之前天王星早已被观测到很多次,但都被视为一颗普通恒星,目前追溯最早有关它的纪录是出现在1690年 John Flamsteed 的星体目录中,被编为金牛座34星。当初 Herschel 将它命名为乔治星 (Geium Sidus),以荣崇他的赞助人,也就是在美国人心目中声名狼籍的英王乔治三世,其它人则直呼此星为 Herschel;现名天王星最早是由德国天文学家 Bode 提出,以符合其它行星都是以神话人物命名的传统,不过这个名称迟到1850年才广为人使用。   1986年1月24日,美国的航海家2号曾造访天王星,这是唯一曾到过天王星的探测船。   大部分行星的自转轴都近似垂直于黄道面,但天王星的自转轴几乎完全平行于黄道面,你可以说天王星是躺着自转的。当航海家2号经过天王星时,它的南极几乎正对着太阳,这使得天王星的南极区比赤道区接收到的太阳能量更多,然而赤道温度仍比极区高,其背后机制不明。   实际上那到底算是南极还是北极仍有很大的争议!你可以说天王星的自转一如大多数行星是顺转,只是它的轴倾斜略超过90°;或是说它的轴倾斜略小于90°但是逆转。类似的争议也发生在金星上,有人认为金星的自转并非逆转,而是它的自转轴倾斜将近180°。   天王星主要是由岩石及各种冰组成,氢只占15%,氦更是少量,这与木星及土星主要成分是氢有很大的不同。天王星和海王星很像是木星或土星去掉厚重液态金属状氢外壳后的核,天王星的岩石也不像木星及土星集中在核心,而是较均匀散布在全体。   天王星的大气有83%的氢、15%的氦和2%的甲烷。   如同其它气体行星一样,天王星也有高速绕行的风带,但非常模糊,航海家2号的影像得经过强化处理才看得出来 (右图)。在哈伯太空望远镜最新影像中 (左图) 显示出较大且更多的风带条纹,其它哈伯的观测则呈现出更多的活动。天王星现在并不像航海家眼中一样的单调平和,这种差异显然是因为季节性的变化,太阳目前直射在天王星较低纬区,可能导致更明显的画夜天气变化。到了2007年太阳将会刚好直射它的赤道地区。   天王星的蓝色外观是因高层大气中的甲烷吸收红光所致,像木星一样的彩色风带仍可能存在,但由于甲烷层覆于其上而不能得见。   一如其它气体行星,天王星也有环,它们像木星环一样很暗,组成则较像土星环,由差不多大小的物体环绕成最宽10公尺的环,其中还有一些细尘。目前已知有11个环,全都很黯淡,其中最亮的是 Epsilon 环。天王星环是除了土星环之外第一个被发现的行星环,使我们了解到环并非是土星所独具,而是行星的常态。   在之前已知的5颗大卫星之外,航海家2号又发现了10颗小卫星,似乎在天王星环中还有更多的微小行卫星。   天王星的磁场很古怪,它的磁心并不是在地理核心,而且磁轴与自转轴的倾斜角高达60°,这可能是由其内部较浅处的运动产生。   在非常漆黑的晴夜里,天王星有时刚好能用肉眼勉强看到;如果事先已知它的位置,那么用双筒望远镜就可以很容易看到;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则可以看出一个小球面。有些网站可以显示天王星及其它行星在天空的现在位置,但一些可能用得上的详细图表就不是那么好找了,这在一些星图软体如Starry Night中才有。 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 [编辑] 成分 天王星主要是由岩石与各种成分不同的水冰物质所组成,其组成主要元素为氢(83%),其次为氦(15%)。在许多方面天王星(海王星也是)与大部分都是气态氢组成的木星与土星不同,其性质比较接近木星与土星的地核部份,而没有近土行星包围在外的巨大液态气体表面(主要是由金属氢化合物气体受重力液化形成)。天王星并没有土星与木星那样的岩石内核,它的金属成分是以一种比较平均的状态分布在整个地壳之内。直接以肉眼观察,天王星的表面呈现洋蓝色,这是因为它的甲烷大气吸收了大部分的红色光谱而导致。 [编辑] 天王星上的海洋 根据航行者2号的探测结果,科学家推测天王星上可能有一个深度达10000公里、温度高达摄氏6650度,由水、矽、镁、含氮分子、碳氢化合物及离子化物质组成的液态海洋。由于天王星上巨大而沉重的大气压力,令分子紧靠在一起,使得这高温海洋未能沸腾及蒸发。反过来,正由于海洋的高温,恰好阻挡了高压的大气将海洋压成固态。海洋从天王星高温的内核 (高达摄氏6650度)一直延伸到大气层的底部,覆盖整个天王星。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海洋与我们所理解的、地球上的海洋完全不同。然而,近年却有观点认为,天王星上不存在这个海洋。真相如何,恐怕只有待进一步的观测,或是寄望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会落实初步构想中的新视野号2号计画,派出无人探测船再度拜访天王星。 [编辑] 特色 天王星极轴与黄道面的交角非常大,约98度,这颗行星等于是「躺着」公转着,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显得很不寻常。天文学家推测可能是因为天王星形成初期曾遭巨大小行星偏离中心撞上,以至于极轴被「撞倒」,呈现现在的情形。 [编辑] 发现 天王星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在用自制反射式望远镜观察星空时,偶然在双子座发现了一颗淡绿色的星星。经过连续几天的观测,他认为这一定是太阳系中的天体,可能是彗星,为此他向英国皇家学会递交了一份名为《一颗彗星的报告》的论文。 1783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证实赫歇耳发现的是一颗行星。为此,威廉·赫歇耳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柯普莱勋章。 [编辑] 光环 天王星也是一颗具有环的行星。它的光环直到1977年3月10日才被发现。 天王星的卫星和环概要图这是天王星环的总表. 旅行家2号在1986年飞越天王星时,拍摄了天王星的环,2005年又新发现了两道环。
参考: earth.fg.tp.edu/learn/solar/uranus
zh. *** /wiki/%E5%A4%A9%E7%8E%8B%E6%98%9F

lkcss.edu/eca/astronomy_club/Ourspace/2solarsystem/uranus 天王星的体积也相当大,直径是地球的四倍。它是由极寒冷的甲烷质体组成,所以密度也很低。由望远镜中观察,它的表面也具有像木星一样的区纹和带纹。天王星有一个与其他八大行星不同的特点,就是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夹角约为98度,就像一个横躺着转动的陀螺,因此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太阳会直射北极地区,而另一段时间则直射在南极地区。天王星的赤道上空也是有光环的,但不及土星的光环明亮 天王星是从太阳数来第七颗、倒数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轨道半径为287
099万公里 (19.218AU);赤道处直径为51
118公里;质量是8.683x1025公斤。与海王星比起来,天王星体积较大但质量较小。   天王星是近代发现的第一颗行星。英国天文学家 William Herschel 在用他的望远镜有系统地搜寻之后,在1781年3月13日发现了天王星。其实之前天王星早已被观测到很多次,但都被视为一颗普通恒星,目前追溯最早有关它的纪录是出现在1690年 John Flamsteed 的星体目录中,被编为金牛座34星。当初 Herschel 将它命名为乔治星 (Geium Sidus),以荣崇他的赞助人,也就是在美国人心目中声名狼籍的英王乔治三世,其它人则直呼此星为 Herschel;现名天王星最早是由德国天文学家 Bode 提出,以符合其它行星都是以神话人物命名的传统,不过这个名称迟到1850年才广为人使用。   1986年1月24日,美国的航海家2号曾造访天王星,这是唯一曾到过天王星的探测船。   大部分行星的自转轴都近似垂直于黄道面,但天王星的自转轴几乎完全平行于黄道面,你可以说天王星是躺着自转的。当航海家2号经过天王星时,它的南极几乎正对着太阳,这使得天王星的南极区比赤道区接收到的太阳能量更多,然而赤道温度仍比极区高,其背后机制不明。   实际上那到底算是南极还是北极仍有很大的争议!你可以说天王星的自转一如大多数行星是顺转,只是它的轴倾斜略超过90°;或是说它的轴倾斜略小于90°但是逆转。类似的争议也发生在金星上,有人认为金星的自转并非逆转,而是它的自转轴倾斜将近180°。   天王星主要是由岩石及各种冰组成,氢只占15%,氦更是少量,这与木星及土星主要成分是氢有很大的不同。天王星和海王星很像是木星或土星去掉厚重液态金属状氢外壳后的核,天王星的岩石也不像木星及土星集中在核心,而是较均匀散布在全体。   天王星的大气有83%的氢、15%的氦和2%的甲烷。   如同其它气体行星一样,天王星也有高速绕行的风带,但非常模糊,航海家2号的影像得经过强化处理才看得出来 (右图)。在哈伯太空望远镜最新影像中 (左图) 显示出较大且更多的风带条纹,其它哈伯的观测则呈现出更多的活动。天王星现在并不像航海家眼中一样的单调平和,这种差异显然是因为季节性的变化,太阳目前直射在天王星较低纬区,可能导致更明显的画夜天气变化。到了2007年太阳将会刚好直射它的赤道地区。   天王星的蓝色外观是因高层大气中的甲烷吸收红光所致,像木星一样的彩色风带仍可能存在,但由于甲烷层覆于其上而不能得见。   一如其它气体行星,天王星也有环,它们像木星环一样很暗,组成则较像土星环,由差不多大小的物体环绕成最宽10公尺的环,其中还有一些细尘。目前已知有11个环,全都很黯淡,其中最亮的是 Epsilon 环。天王星环是除了土星环之外第一个被发现的行星环,使我们了解到环并非是土星所独具,而是行星的常态。   在之前已知的5颗大卫星之外,航海家2号又发现了10颗小卫星,似乎在天王星环中还有更多的微小行卫星。   天王星的磁场很古怪,它的磁心并不是在地理核心,而且磁轴与自转轴的倾斜角高达60°,这可能是由其内部较浅处的运动产生。   在非常漆黑的晴夜里,天王星有时刚好能用肉眼勉强看到;如果事先已知它的位置,那么用双筒望远镜就可以很容易看到;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则可以看出一个小球面。有些网站可以显示天王星及其它行星在天空的现在位置,但一些可能用得上的详细图表就不是那么好找了,这在一些星图软体如Starry Night中才有。 详情请阅 earth.fg.tp.edu/learn/solar/uranus 2007-06-02 16:51:51 补充: 唉~最佳回答无望了>3< 2007-06-02 16:53:23 补充: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第三大行星,直径5万1100公里,是地球直径的4倍。天王星最特别的地方是天王星的自转轴倾斜度为98度,几乎横躺在公转轨道面上,如果我们在天王星,就会发现天王星会持续半个天王星年(42地球年)面对太阳,然后半个天王星年是黑夜。天王星在1781年由天文学家侯西勒发现。 结构 天王星与其他类木行星一样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但天王星的大气和内部都富含甲烷。天王星的最外层是由氢、氦和甲烷组成的大气;大气下面是由冰、甲烷和氨组成的内层;中心是由岩石组成的核。 2007-06-02 16:54:24 补充: 卫星、环 已发现的天王星的卫星共有21个,最大的是天卫三,但也不明显(视星等最高只有14等),所以天王星的卫星要用大型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才能看见。 至今为止,已发现的天王星环共有11个,天王星的环很不明显,在发现天王星后一百年从未有人知道天王星环的存在,直至1986年航海家号在经过天王星时才发现天王星环,发现环是由岩石组成。观测天王星 天王星最亮时只有6等,为肉眼可见之最小值,因此要用望远镜才看得较清楚。除非你自认是猎星高手,否则想看见它是很难的。截至2009年,天王星会一直在宝瓶座内。 2007-06-02 16:54:45 补充: 直径(地球=1) 4.0 质量(地球=1) 14.5 体积(地球=1) 63 密度(水=1) 1.32 重力(地球=1) 0.89 卫星数目 21 平均温度 -215℃ 最大星等 5.5 自转轴倾斜(度) 98 自转周期(地球日) 17小时14分 公转周期(地球日) 84年
参考: earth.fg.tp.edu/learn/solar/uran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