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简介,作品 杜甫简介资料

作者&投稿:糜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编辑本段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编辑本段杜甫著作
  卜居
  堂成
  蜀相
  为农
  有客
  狂夫
  田舍
  江村
  野老
  遣兴
  南邻
  恨别
  客至
  江亭
  可惜
  独酌
  寒食
  石镜
  琴台
  病柏
  枯棕
  不见
  大雨
  四松
  归雁
  去蜀
  除草
  成都府
  丈人山
  石笋行
  赠花卿
  少年行
  大麦行
  题桃树
  漫城二诗
  春夜喜雨
  草堂即事
  绝句二首
  绝句六首
  绝句四首
  春水生二绝
  戏作花卿歌
  春日江村五首
  酬高使君相赠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南逢李龟年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代表名句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3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编辑本段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编辑本段杜甫著作
卜居
堂成
蜀相
为农
有客
狂夫
田舍
江村
野老
遣兴
南邻
恨别
客至
江亭
可惜
独酌
寒食
石镜
琴台
病柏
枯棕
不见
大雨
四松
归雁
去蜀
除草
成都府
丈人山
石笋行
赠花卿
少年行
大麦行
题桃树
漫城二诗
春夜喜雨
草堂即事
绝句二首
绝句六首
绝句四首
春水生二绝
戏作花卿歌
春日江村五首
酬高使君相赠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南逢李龟年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代表名句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3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李白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他的作品:《登高》、《登岳阳楼》、《石壕吏》......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编辑本段杜甫著作
  卜居
  堂成
  蜀相
  为农
  有客
  狂夫
  田舍
  江村
  野老
  遣兴
  南邻
  恨别
  客至
  江亭
  可惜
  独酌
  寒食
  石镜
  琴台
  病柏
  枯棕
  不见
  大雨
  四松
  归雁
  去蜀
  除草
  成都府
  丈人山
  石笋行
  赠花卿
  少年行
  大麦行
  题桃树
  漫城二诗
  春夜喜雨
  草堂即事
  绝句二首
  绝句六首
  绝句四首
  春水生二绝
  戏作花卿歌
  春日江村五首
  酬高使君相赠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南逢李龟年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代表名句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3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编辑本段杜甫著作
  卜居
  堂成
  蜀相
  为农
  有客
  狂夫
  田舍
  江村
  野老
  遣兴
  南邻
  恨别
  客至
  江亭
  可惜
  独酌
  寒食
  石镜
  琴台
  病柏
  枯棕
  不见
  大雨
  四松
  归雁
  去蜀
  除草
  成都府
  丈人山
  石笋行
  赠花卿
  少年行
  大麦行
  题桃树
  漫城二诗
  春夜喜雨
  草堂即事
  绝句二首
  绝句六首
  绝句四首
  春水生二绝
  戏作花卿歌
  春日江村五首
  酬高使君相赠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南逢李龟年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代表名句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3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简介~

 一、杜甫的生平和个性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其母系为唐代士族中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只是杜甫的父亲杜闲只做到奉天县令,这个家庭已呈衰落之象。 1.望岳 [杜甫] 2.登楼 [杜甫] 3.题张氏隐居 [杜甫] 4.玉台观 [杜甫] 5.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6.无题 [杜甫] 7.漫兴 [杜甫] 8.梅雨 [杜甫] 9.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甫] 10.小至 [杜甫] 11.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杜甫] 12.新秋 [杜甫] 13.野望 [杜甫] 14.白露 [杜甫] 15.白丝行 [杜甫] 16.赤霄行 [杜甫] 17.冬狩行 [杜甫] 18.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0.莫相疑行 [杜甫] 21.石笋行 [杜甫] 22.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杜甫] 23.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杜甫] 24.醉时歌 [杜甫] 25.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杜甫] 26.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杜甫] 27.负薪行 [杜甫] 28.高都护骢马行 [杜甫] 29.古柏行 [杜甫] 30.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 31.晦日寻崔戢李封 [杜甫] 32.寄韩谏议 [杜甫] 33.美陂行 [杜甫] 34.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杜甫] 35.清明二首 [杜甫] 36.释闷 [杜甫] 37.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杜甫] 38.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39.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杜甫] 40.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杜甫] 41.醉歌行 [杜甫] 4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43.绝句 [杜甫] 44.夔州歌 [杜甫] 45.三绝句 [杜甫] 46.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杜甫] 47.戏为六绝句 [杜甫] 48.赠花卿 [杜甫] 49.哀江头 [杜甫] 50.哀王孙 [杜甫] 51.兵车行 [杜甫] 

杜甫的简介
答: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

文中的“介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请写出他的姓名和一篇代表作品
答: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王安石写的...

速求杜甫资料
答: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杜工部集》。(《辞海》1989年版) 【《旧唐书》文苑本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注:应为开元末)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

杜甫的简介
答: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编辑本段]...

唐杜甫的简介及诗词作品
答: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 二年(注:当作大历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注:此说出于唐小说家,不可信,当以公诗正之),时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注:元氏撰墓系,无自耒阳之文),归葬于偃师西北 首阳山之前。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

王安石的简介及作品
答: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王安石既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学家。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

杜甫古诗内容介绍
答:【作品简介】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至德二载(757),作者自金光门出,由小路投奔凤翔肃宗,任左拾遗,十月随肃宗返长安。次年──乾元元年(758),被贬华州任司功参军,又出金光门,感慨万端。然而作者在诗...

社甫的生平,和作品!
答:主要成就 杜甫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

陈同甫的简介
答: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

《冬至》(杜甫)中,年年至日长为客的下一句是 。
答: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作品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和苦闷,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诗中通过描绘冬至时节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悲伤。诗的前四句写作者在异乡漂泊的穷苦,后四句写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