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

作者&投稿:牢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问题一:职业危害因素分为那几类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 *** 、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问题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1.化学因素  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  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3、生物因素 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完善,作业制度不合理;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工作节奏的变动,换班及夜班工作;4.吸烟及过量饮酒;5.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务工;6.缺乏体育锻炼;7.个人缺乏健康和预防观念;8.违反安全操作规范和忽视自我保健;9.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10.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11.长时间处于不良 *** 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德是职业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落实职业医学准则,提倡崇尚医德。

问题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几类多少种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
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2013年12月23日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32种)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
(一) 尘肺病(13种)(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二、职业性皮肤病(9种)
三、职业性眼病(3种)
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八、职业性传染病(5种)
九、职业性肿瘤(11种)
十、其他职业病(3种)

问题四:危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便于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这里简单介绍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此种分类方法所列危险、危害因素具体、详细、科学合理,适用于各行业的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危害因素的预测和预防、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管理、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和交换。也可用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中的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 电危害(带电部位 *** 、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 明火;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 *** 、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与缺陷);14)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 自燃性物质;3)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南);4)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0;5)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 传染病媒介物;3) 致害动物;4) 致害植物;5)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 健康状况异常;3) 从事禁忌作业;4)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辨识功能缺陷);6)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 监护失误;4) 其他错误;5)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此种分类方法所列......>>

问题五: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以下几大类:
化学性因素,包括粉尘、毒物等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等;
生物因素,主要是致病微生物等等

问题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几类多少种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 *** 、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问题七: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有哪些特点 因时间、时代不同,各时间段执行的目标与方针不同。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类132种。《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2年4月18日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予以废止。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现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印发给你们,从即日起施行。2002年4月18日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同时废止。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 ,全国总工会2013年12月23日。

问题八: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几类多少种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分类目录》规定十大类,132种职业病

~

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哪些
答: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主要包括铅:锰、铬、汞、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氨、甲烷、氨、氮氧化物等。接触或在这些毒物的环境中作业,可能引起多种职业中毒,如汞中毒、苯中毒等。生产性粉尘。主要包括滑石粉尘、铅粉尘、木质粉尘骨质粉尘、合成纤维粉尘。长期在这类生产佳粉...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哪些类型?
答:(1)化学性因素。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病。粉尘中的主要危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生产性毒物,如生产性化学毒物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产性毒物类型很多...

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包括
答: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一、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类别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有关的因素、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因素以及生产环境中固有的因素。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二、职业危害因素类别 1、化学因素:这是...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答:(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  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4)非电离...

谁知道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哪几类?
答: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分为三大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视力过度紧张...

简要叙述职业要害因素共分为哪几种
答:职业要害因素共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其他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职业要害因素具体如下:1、物理因素:例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上下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红外线、紫外...

职业性损害主要包括哪三大类?
答: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答: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的是由蟀传布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h,...

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答:1、生产环境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

职业病有害因素来源于哪几个方面
答:境,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主要包括铅:锰、铬、汞、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氨、甲烷、氨、氮氧化物等。接触或在这些毒物的环境中作业,可能引起多种职业中毒,如汞中毒、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