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的境界是怎样的呢? 气功中的入静是什么样的状态?

作者&投稿:冶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前人言:“尘去镜自显”;又言“六根清静方为道”。逐渐约束、停息六根(五感和意识)妄动,则原神自然显露,这就是入静的根本原理。静的七个境界如下:

一、安静,既是把所有的杂念,矛盾都排出去,心情安静下来。

二、平静,既是让呼吸平静下来,使自己处于一种非常心平气和的平静状态。

三、宁静,此时要想高兴的事,感到非常轻松自然,渐渐进入了一种很宁静的状态。

四、定静,此时若要出现复杂的想法要很快收回来,听到的声音也要把他定在脑中不要轻易抛开他。

五、虚静,这时出现了模模糊糊,缈渺茫茫的状态,好象周围什么都不存在了,你是坐?是站?也搞不清楚。连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在那里了,好像自己身体虚无,不存在了。

六、真静,此时才真正进入了静的状态。在真静阶段,感觉周围什么都是“虚”的,“空”的,但这种感觉又是真实的。这时你才真正体验到佛法中所讲的“四大皆空”是怎么回事了。

七、灵静,此时好象自己到了另一个天地了,一切都好象不存在了。但对周围环境,信号又非常敏感,反应极灵敏。



静的七个境界是什么?~

前人言:“尘去镜自显”;又言“六根清静方为道”。逐渐约束、停息六根(五感和意识)妄动,则原神自然显露,这就是入静的根本原理。静的七个境界如下:
一、安静,既是把所有的杂念,矛盾都排出去,心情安静下来。二、平静,既是让呼吸平静下来,使自己处于一种非常心平气和的平静状态。
三、宁静,此时要想高兴的事,感到非常轻松自然,渐渐进入了一种很宁静的状态。
四、定静,此时若要出现复杂的想法要很快收回来,听到的声音也要把他定在脑中不要轻易抛开他。

五、虚静,这时出现了模模糊糊,缈渺茫茫的状态,好象周围什么都不存在了,你是坐?是站?也搞不清楚。连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在那里了,好像自己身体虚无,不存在了。
六、真静,此时才真正进入了静的状态。在真静阶段,感觉周围什么都是“虚”的,“空”的,但这种感觉又是真实的。这时你才真正体验到佛法中所讲的“四大皆空”是怎么回事了。
七、灵静,此时好象自己到了另一个天地了,一切都好象不存在了。但对周围环境,信号又非常敏感,反应极灵敏。

入静指在气功锻炼过程中,在思想安静、意念集中的基础上出现的清醒,保持意念专一,轻松舒适的一种练功境界。入静既不同于一般的清醒状态,也不同于入睡。它不可能是所谓万念俱息,寂然无物;更不可能是熟睡的“呆定”。因为它还保持着练功的意念。

静的七个境界是什么?
答:3、身静心静但没行动或行动不够。就是平常说的人到人情到。身心是安静的,但不搞事不闹事。思维的懒惰,不想动脑筋。4、身静心静也行动但不持久(一阵冷一阵热)。也就是我们常言说的三分钟热情。开始热情高涨,不久就再而衰三而竭了。而且很容易受外界影响。5、身静心静也行动也持久但总认为是...

静的七个境界是什么?
答:一、安静,既是把所有的杂念,矛盾都排出去,心情安静下来。二、平静,既是让呼吸平静下来,使自己处于一种非常心平气和的平静状态。三、宁静,此时要想高兴的事,感到非常轻松自然,渐渐进入了一种很宁静的状态。四、定静,此时若要出现复杂的想法要很快收回来,听到的声音也要把他定在脑中不要轻易...

静的七个境界分别是什么?
答:1、身体未静而心已躁。这种状态下,人们常感坐立不安,甚至可能患有多动症。静坐时,身体虽静,但内心却感到浑身不自在。2、身体静坐而心未静。外在表现为身体不动,但内心却神游四方,难以集中注意力。即人们常说的“人在心不在”。3、身体静坐心也静,但缺乏行动或行动不足。这种状态如同“人到...

“静”的4个境界——『静爱时刻』
答:“静”首先是不去“争”,没有任何争的心,没有任何欲望心。才能慢慢的触摸到“静”的本质……,咱们『静爱时刻』有4个境界:平心静气、静水流深、清净无为、静观其变。有的人一点都不静,跟我说“老师我挺静的呀”我说:“别人看着你都不静,你自己觉得静你叫假静。”真正静的人就像孔子见到...

静的最高境界
答:静的最高境界:1.心静。2.神静。一、心静 世间是一个纷乱的世界,在物质横流的时代里,人心很容易浮躁不安。这是因为,人的欲望过高。所谓欲望,就是对于物质,对于名利的追求。在很多人看来,名利越高,物质的拥有越多,就代表着人越成功。其实,成功的标准不是这样的,这只是很低的成功标准。人的...

什么是静的境界?
答:什么是静的境界:“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随时伺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这是形容一个参禅的人,参话头,作...

静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静的最高境界是心静。心静了,大千世界在我脚下;心静了,任凭世间风起云涌,一切皆为外物;心静了,宛若那淙淙流淌的小溪,透明而清冽,永远透着一股从容而淡定的气质。人生,修的便是这一颗心,心若修得圆满,则一切皆为圆满,唯有心静,方能让心圆满,方能成就人生的最高境界。心静则淡泊 心若不...

静的境界
答:而是隐在凡尘闹市与简陋街巷之中!他们的心地无一丝一缕的杂抚,有的只是超脱!有的只是智慧!有的只是释怀!我们有的时候或许看不见他们,但他们就在我们的中间,时时关注着我们,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觉得人间值得!静的境界,一切皆因自己心中充溢着爱的温情!内心方才能够无由地一片澄明!

静净敬竞境的五种境界是什么?
答:第一种:静能生慧——内心宁静平和.班级建设应从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入手,强调“静”是因为学习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要为每位成员营造一个安静、自由的精神家园;教室安静了,大家的精力都能集中到学习上,浮躁的心境也会不由自主地被转化,从而定下心打开书本进行学习。自发地维护安静的学习环境,应该...

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答:静,从根本上讲,是对情绪的高度把控。静,往往与忍相连。遇事不急,沉得住气,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对于一切不公平待遇,甚至非礼、奇辱都能够忍。如果,一个人受不得一点气,吃不得一点亏,遇事火冒三丈,是不能够进入静的境界的。能够入静的人,才能成其大事,建其伟业。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