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道台”是什么职位? 清朝的道台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官职?是管什么的?

作者&投稿:捷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台也叫道员,是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省级各厅局级局长
巡抚总督相当于省长省委书记
知府相当于省下属市市委书记或者市长

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清代各省设道员,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

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地方政府官职之一,俗称道台,雅称为观察、观察使。
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道台是老百姓对道员的尊称。明布政使有佐官左、右参政及左、右参议,分管各承宣布政司辖区内部份地区、钱谷等事,无定员,因事添设,各省不等,称分守道;按察使有佐官副使、佥事,无定员,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辖区内部分地区、刑名等事,称分巡道。

清朝的道台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在清朝时期,道台也叫做道员,是巡抚和知府之间的一个地方性长官,在清朝初期的时候,道台的官职品级不定,到了乾隆十八年的时候,才把道台的官阶品级统一定为正四品官职。

清朝的时候,在各个省里面都会设置有道台这个官职,有专门监管一省粮食的督粮道台,简称粮道,也有负责河工修建的河道。

道台这个职位很多时候是由一个地方的掌管兼任,比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和茶马道,一般都是由当地相同品级的官员来兼任。

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
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明朝时,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为辅佐布政使的官员。
明初布政司、按察司因辖区大而事繁,布政司的左右参政、参议道员分理各道钱谷,称为分守道;按察司的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名,称为分巡道。此为道员称谓之始。至清乾隆间裁去世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职,专设分守道与分巡道,多兼兵备衔,管辖府、州,乃成为省以下府、州以上的高级行政长官。
别称“道台”、“观察”。《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八点钟一位客到,乃是这里有名的一位道台叫做’磕头道台’。”又第九回:“王观察信上言明,是奉了东抚之命,前往东洋考察学务。”东抚,指山东巡抚。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官?~

在我们看到的大量的清朝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当中,经常的会出现抚台、藩台、臬台、道台这样一个称呼,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清朝 文化 知识 管制 老人

道台,又称道员,是清朝独有的一种官职。一般而言,道台之职有两个属性。第一,清朝行政体系基本框架是省、府、县,道台是位于省级行政部门和府级行政部门之间的一个官职。第二,道台也可以视为是省级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和衍生机构。道台的管辖工作范围非常庞杂,包括粮食、水利、盐茶专卖、边防军事等等。

道台在清朝行政体系中的尴尬处境:尊卑不别,等级不明
道台一职,始创于清代,当初是哪个皇帝设立,为什么设立,至今已难以考证。从实际情况推测,之所以设立道台,貌似是为了对省级行政部门起到拾遗补缺和辅助作用而设立的部门。它在清朝国家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始终处于模糊不清的尴尬处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时候无所不管,但也不像其他官职一样有一个明晰的职责范围。

清朝各级行政官员,都有自己的固定品级,如总督基本都是正二品,即使稍有偏差,也不过是正一品/从一品,差别有限。但道台的职责范围的巨大差异,却导致了其品级的不确定性,既有正四品也不乏正一品,也有二品三品,莫衷一是。以至于光绪年间,官员李慈铭上书,要求裁撤道台一职,理由就是这个职位”尊卑不别,等级不明”。

道台的具体职责范围
道台没有固定的职责范围,完全看所在地区的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立,有粮道,有河道,有兵备道,有分巡道,有劝业道,有分守道,有驿传道,有海关道,等等,层出不穷。道台曾在清朝国家管理体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机构庞杂、人浮于事等诸多弊端,最终随着清朝的覆灭永久消失在历史尘埃中。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级别
答: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相当于原来的地区专员

清政府道台是什么官
答:回答:道台,是指清 代省以下、府以上一级的官员。主管范围有按地区分者如 济东 道,有按职务分者如盐法道。是属于现代汉语中的白话词汇,在古代该词比较少见,是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词汇。

清朝的“制台”,“藩台”,“道台”和“臬台”分别是什么官?_百度...
答:道台,是老百姓对道员的尊称。清初,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又按察使下设副使、佥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巡道”。乾隆时裁撤上述参政、副使等官,专设分守道、分巡道,带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叫做“道员”。

在清代的官职名称中,“粮台”“臬台”‘道台’各指的什么官职?
答:粮台--清代经理部队粮饷军需的机构 臬台--管司法监察邮驿 道台--是道员的别称。明、清两代省以下,府、州以上的高级行政长官,一般为正四品。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官?
答:道台就是道员类似于省派到其它地级市负责巡视、监察、督办具体事物的特派机制,具有相对临时性,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机构。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台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还有一些专职道,是主管一省某一方面事务的,如...

清朝有一种道台的官职,这是什么官
答:道台也称为道员,现在与副省长处于同一级别,是三品或正义的官员。道路分为: 分守道和分巡道。 分守道巡逻下属的巡逻,警卫和道路,负责众多府县政府事务和其他特殊任务,以增加更多的士兵为清朝末日做准备并在该省巡逻劝业道。许多历史学家已将道添加到本地机构中,并将其视为第四级机构但是这是不正确...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官?
答:清朝的道台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在清朝时期,道台也叫做道员,是巡抚和知府之间的一个地方性长官,在清朝初期的时候,道台的官职品级不定,到了乾隆十八年的时候,才把道台的官阶品级统一定为正四品官职。清朝的时候,在各个省里面都会设置有道台这个官职,有专门监管一省粮食的督粮道台,简称粮道,...

解释清朝官名“道台”“番司”“提督”“臬台”“布政司”等
答:道台道台是老百姓对道员的尊称 清初,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又按察使下设副使、佥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巡道。乾隆时裁撤上述参政、副使等官,专设分守道、分巡道,带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叫作道员。在名义上,道应是省的派出行政...

道台是什么官?
答:道台由分为部政使(主管钱粮,又叫藩台)、按察使(主管刑事案件又叫臬台)。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古代衣服图 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明朝时,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为辅佐布政使的官员...

请问清朝,府台,道台,聂台,制台,是什么官员,几品官
答:所谓制台即总督,从一品。掌釐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所谓臬台即按察使,全程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省各一人,正三品。按察使掌振扬风纪,澄清吏治。所谓道台即道员,道员正四品。道居于省府之间,但是实际上并非是一级完整固定的行政机构,所以各地有置有不置,而且各道员的具体工作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