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仿照《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要把春节习俗的特点介绍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课文写了北京过春节时的各种习俗,请你结合实际写一些家乡过春节...

作者&投稿:夹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仿写如下:

又是一个新年到!春节是新的,过法是旧的。每年的春节都有很多的传统习俗要遵循。全国各地,春节的习俗大相径庭。在我的家乡,也有一些春节特色习俗,在此特举上几例。

第一,大扫除。春节之前,家家户户大扫除,把家里的尘土扫去。等到年三十的这天早上,每户人家都要把煮过魔芋豆腐的水洒在房屋的各个角落,据说这样可以保证家里清清静静,家人不生病。

除了打扫房屋之外,个人卫生也要来个“大扫除”。年三十这天晚上,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洗一个澡,目的是洗去一身的尘垢、晦气,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第二,铺松毛。我们那儿过年有用松毛(松叶)当桌子的习俗。所以,在年关前的几天,每家每户都要上山去扯松毛,以便整个过年期间的饭都在铺了松毛的地板上吃。别说,在松毛上面吃饭还真能找到过年的味道。

绿油油的松毛,香喷喷的饭菜,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很多人家都会在松毛上吃三天半的饭,也就是年夜饭和正月的前三天,到了初四,松毛就被撤走了。不过也有的人家会一直铺到正月十五,只是那时候松毛都发黄了。

第三,打醋炭。据说在全国的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打醋炭的习俗,不过各地的方法不一,据说此举有辟邪或是消毒的功效。

在我的家乡,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先把事先准备好的鹅卵石放在炭火里烧红,然后准备一个垫有松毛、柏枝的瓢,把石头取出放瓢里,把一炷未点过的香去掉中间的树枝后碾成粉洒在石头上,再倒上一碗清水(也有的地方是倒一碗醋)。

然后,打醋炭的人就要趁着蒸气很多的时候,弯着腰走遍家里的各个角落,边走边说“洁净、洁净”。走过一圈后,就把醋炭倒在自己的院门边上。

 第四,取水。正月初一零点一到,村里的很多人就要去村里的古井中取水,取到水的话就象征着来年的吃的用的都不用愁了。取回水后,还要在里面放几个硬币,据说是取“财源广进”的意思。

第五,吃甜食。正月初一这天,我们家的早餐一般是糖水鸡蛋,午餐是八宝饭或者汤圆。总之,就是一定要吃些甜食,象征着来年能够过得甜甜蜜蜜。

家乡的习俗繁多,由以上几个例子就可见一斑。

常听人抱怨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我想,原因之一会不会是因为他们摒弃了太多的传统习俗呢?时代发展了,很多旧的东西或许会被贴上“落后”的标签而被抛弃。但是,有的东西是不该丢也不能丢的。如何给春节这一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保鲜?答案或许就在这纷繁复杂的传统习俗中。

春节习俗

庙会: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拜年: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禧、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

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烧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鬼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请仿照《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要把春节习俗的特点介绍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仿照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的课文《北京的春节》,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家过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小时候,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不久,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这首诗,家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大年30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奶奶家拜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精巧的对联,那鲜红纸上的一撇一捺显得龙飞凤舞,像一个笑眯眯的脸蛋,洋溢着春节欢乐的气息。听奶奶说:贴对联是当地的一门手艺,大年30一大早,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就得在对的一字一句的字眼间上下一番苦功夫了,怪不得一幅对联上藏着各种各样的笔风:有稚嫩的、潦草的、坚韧的……应有尽有。虽然不算工整,但是包含着一种浓厚的风情。走进厅堂,桌子上花花绿绿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缭乱:清脆的藕片铺在“宝莲灯”上,各种各样的瓜子成堆地散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鲜亮的油炸食品摆成奇形怪状的形状等等。丰富多彩的食品一方面招待拜年的孩子,另一方面食品越多,喜庆分布则越来越广泛,是来年的好兆头。但是食品的诱惑并不能使我馋涎欲滴,蚕豆粉丝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飘香。在家乡,贴完春联后,拜年的客人接连不断,但是到了中午,大家都急匆匆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吃蚕豆粉丝。快到中午时,我和表兄弟们赶紧跑到田埂上塞住耳朵,等待爷爷奶奶放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我们躲在远处的田野,心像小兔子似的怦怦地跳起来,只因为这鞭炮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发出可怕的声音,胆小如鼠的我不寒而栗。鞭炮放完之后,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一溜烟跑回家。堂屋里弥漫着烟雾,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我们几个小馋猫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贪婪地吮吸着润滑而又带有韧性的蚕豆粉丝。汤汁的香味扑鼻而来,似乎掩盖了难闻的烟味。烟雾散尽后,我们一窝蜂冲出去,手捧一堆鞭炮,悄悄地来到水边,用火点燃鞭炮扔入水中,随后水花四溅,一股泉水直冲上天,几条鱼儿一跃而出,翻了个跟头,一会儿,水面上又恢复了平静,我们早已不见了踪影。有时候用烟屁股点燃鞭炮,还没来得及见检查是否点燃,就一闪而去,可水面上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当我们欢呼而来探个究竟时,突然,一个大浪头翻滚而来,鲤鱼打挺的景象又重现。接着,一阵又一阵的惊叫声回响在周围,打破了山峦的寂静。这就是孩子们唱晚而又惊险的游戏。晚上,亲人团聚在一起放烟花,天空中五彩缤纷的雨点散开来,蕴含着一股轻松而又欢快的心情。

家乡的春节令我回味无穷,家乡春节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感受到人间的美好。

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1、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帖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2、贴春联: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3、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

4、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5、扫尘: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

...抚州的,模仿六年级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跪求啊啊啊,在线等...
答: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

仿写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写一篇我家乡的春节的作文
答:聊年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这不算什么,我捕捉到的镜头才是新春真正的热闹。镜头一 超市 每逢过年,最热闹的地方非超市莫属了。不管天气怎样,依旧是人山人海。你看,人们提着购物篮在各商品前挑拣,饮料,小吃什么的,都被大家抢购一空。收银柜前,自然排起了巨龙般的长队,...

仿照《北京的春节》写一篇400字的《漳州的春节》的作文
答: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

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作文
答: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我们又放了 “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我除夕之夜的第二个计划,毫无疑问,当然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了。我们一家子...

仿《北京的春节》写作文
答:"我祝你事业有成,年年有余"……团桌上,干脆响亮的酒杯声预示着来年的兴旺.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祝福预示着来年的灿烂.饭间,家家户户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成了连绵的一片,这一刻,过年的气氛也就更浓了.拜年吃完饭,七点一过大人小孩便又全出动了,三五个大人一桌麻将,一桌牌到凌晨.而小孩则...

作文:仿照6课(北京的春节)或7课(藏戏)的写法写家乡的一个节日习俗 十万...
答: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写春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

作文:仿照6课(北京的春节)或7课(藏戏)的写法写家乡的一个节日习俗 十万...
答:2. 祭灶,是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几乎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3.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

读了<<北京的春节>>有什么感受,写一写你的家乡是怎么过春节的共...
答:大约7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耳边还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快到零点的时候,我和爸爸一口气冲到了阳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了,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爸爸点燃了烟花筒,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

仿照《北京的春节》写一篇家乡的春节(南昌)
答: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

仿照北京的春节写作文45o字
答:1. 仿北京的春节作文写乐都450字 照外婆的说法,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外婆还说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屋里屋外到处弥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番薯等食物熬成的腊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极。除了腊八粥,爸爸还说在新疆,他们过春节是要杀羊羔,吃烤全羊的,肥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