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 评价一下汉武帝

作者&投稿:后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首先,我们要从大环境说起。
武帝之前,“文景之治”,低税赋,养生息民,使得国库殷实。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武帝觉得时机成熟,于前133年对匈奴宣战。
战争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大,国库消耗得很快。在这个背景下,武帝发起了财政改革:
1、盐铁酒,尽归官营;
2、增设算缗,征收商税;
3、改革币制,禁止私铸;
4、实行均输,平准政策。

现在我们一样一样来评说:
一、汉武初期,延续文景,采用养生息民政策
很好!对百姓有益,对国家财政有益,对社会安定也有益。
二、盐铁酒归官府
1.对迅速增加财政有益;
2.对长久的经济发展不利。司马迁对此也持否认观点。在武帝死后,盐铁会议召开,剧烈讨论是否“盐铁归民”。这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经济会议,会议纪要编撰为《盐铁论》。
3、事实上,当时这项政策执行后,很多盐铁私商摇身变成了政府官员,增加了当时官僚队伍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官僚队伍的素质。这种做法也促使了商官合流,又势必加剧腐败和政治黑暗。
三、增设算缗,征收商税
1、对迅速增加财政有益;
2、由于严重增加了工商业者的税收负担,打击了他们积极性。对经济发展不利。司马迁也对此也持否认观点。
四、改革币制,禁止私铸
防止经济混乱,有益。
五、实行均输,平准政策
这个有必要描述一下。
均输法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
平准法是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以谋取利益的政策。根据市场上的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均输平准,是不错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增加财政,稳定物价(防止商人囤货高价卖出,谋取暴利),还造福百姓。
弊端是,均输平准也打击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

小结一下:武帝财政改革,使社会经济发展路线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无为而治”的自由发展变为政府垄断干预。加强了国家经济一统,有利于财政收入与政治统治,但对民间私营工商业是严重的扼杀。
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后代王朝诸多采用这种经济模式。这也是资本主义很难在中国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论汉武帝时期的财政状况

论汉武帝时期的财政状况
摘要: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处于严重的财政危机当中,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增加政府收入,西汉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当时西汉政权的稳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危机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算缗告缗

一.汉武帝时期的财政危机
经过汉文帝和景帝两代皇帝几十年的励精图治,西汉进入汉武帝统治时代以后,虽然汉初那种“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民无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1]的残破凋敝景象已经不复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也有所回升,但是汉武帝即位后一改汉初“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2]的勤俭节约做法,在军事.赏赐以及宫廷消费等方面大量增加财政开支,导致财政入不敷出,进而引发了比较严重的财政危机。如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2年)西汉政府开始同匈奴作战,此后“兵连而不解,天下共其劳;干戈日滋,行者赉,居者送,中外骚扰相举”,[3]西汉同匈奴的战争消耗了西汉政府巨大的国民财富。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饷,率十余钟致一石------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4]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为加强北方防御筑朔方城“费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5]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反击匈奴有功受到皇帝赏赐,得“黄金二十余万斤”,[6]而战争中“军马死者十余万,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7]武帝元朔二年(前121年)赐降汉之匈奴浑邪王及其部属“凡百余巨万”。[8]到了元朔六年西汉政府已经处于“臧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 [9]的状况。而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当卫青.霍去病受赏赐时,政府的国库已经“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10]西汉政府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元狩三年(前120年)和元鼎二年(前115年)汉武帝动用庞大的人力.物力两次作昆明池“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11]这一浩大工程对于当时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

二.西汉政府缓解财政危机的措施
为了缓解财政危机,西汉政府在财政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币制改革便是其中的一项,汉初,废除秦代铸钱,改铸新币,由国家垄断铸币大权,法律严禁私人铸币。汉文帝时,允许私人铸钱,对社会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到了汉武帝时,重又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五铢钱,对私铸钱币者处以极刑。
另外,西汉政府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减轻财政负担,还采取了盐铁官营的措施。西汉建立以后,由于“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12]商业有了很大发展,大商人应运而生,特别是汉初曾允许私人经营盐铁,政府向其收税,但由于豪强富商垄断了盐铁业,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汉武帝时下令把盐铁业收归国有,严禁私人经营。元狩五年(前118年)大司农颜异向皇帝提出盐铁官营计划,将煮盐.冶铁之事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窂盆”。[13]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私铸铁器鬻盐者,斩左趾,没入其器物。” [14]通过上述措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大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此外,汉武帝还采纳了桑弘羊的主张,推行均输平准政策,以调剂运输.平衡物价。设均输官,负责征发.输送租赋财物;设平准官,负责官营商业。这一措施进一步打击了私营工商业者的利益,使国库获得了巨额收益。史书记载推行均输平准以后,皇帝的赏赐.战争的费用“皆仰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澹之”。[15]
汉武帝时还曾下达过算缗.告缗令,算缗是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告缗是一种鼓励揭发不如实向政府申报财产的工商业者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给工商业者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害。元狩四年(前119年)西汉政府颁布算缗和告缗令,算缗令规定“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贮积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16]这是对手工业者征收的营业税;“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轿车一算,商贾人轿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17]这是对有车船的(官吏除外)收的车船税。告缗令规定“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綥之”,[18]由此以致“杨可告缗遍天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19]

三.对汉武帝时代财政措施的评价
西汉政权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重农抑商”的中国封建社会,像汉武帝这样实行算缗和告缗,侵夺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且还兼有抑制私人工商业发展的动因。汉武帝一朝虽然通过推行各种财政经济措施使西汉政府面临的财政拮据形势有所缓解,但是人民的负担却依然沉重,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生活仍旧困苦。在封建地主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西汉社会,大土地所有制日益发展,土地兼并盛行,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反抗西汉政府的农民起义时有发生,这同汉武帝时代西汉表面上的强盛景象是并存的,因此在探讨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采取一系列财政经济措施扭转财政颓势的问题上还是应该看到其两面性的,即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政策和措施都是具有阶级性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汉武帝时期由于庞大的军政消耗和其他各种政府支出,西汉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但是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改革和强有力的措施,当时的财政危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这对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其后的“昭宣中兴”都具有着值得肯定的积极影响,而且对于后世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班固《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6月
[12]《汉书.食货志》转引自姜义华.刘泽华编《中国通史教程.第一卷,先秦两汉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简单点就是收集尽可能多的钱财去当军费,当然是不忘留一部份供其享乐~~~~~~~~

如何评价汉武帝时期的财经政策~

  见仁见智,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上,支持武帝经济政策的桑弘羊一派与反对政策的贤良文学一派便展开了唇枪舌战,直到今天,讨论起武帝时这些政策的利弊,人们也仍然像盐铁会议上一样,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盐铁会议上,桑弘羊认为盐铁官营、平准、均输、酒榷制度都利国利民,增加了国家的收入而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贤良文学则认为这些政策是在与民争利,富国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业生产.
  应该说,武帝时的政策在短期内都十分见效,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从而填补了国库的空缺,使得北伐匈奴不至于中途夭折(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武帝用去大兴土木了),但是由于实行政策时官员往往自行其是,从中渔利,因而在某些方面造成了效率低下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这也是贤良文学反对其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管怎样,支持贤良文学的辅政大臣霍光也明白,这些政策虽有执行上的弊端,但对增加国家收入确是举足轻重的,因此会议之后,仅仅是罢酒榷,其他政策则保持不变.
  此外,武帝时期另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举措是币制改革.首先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禁止郡国私人铸币,其次,新币种的币值与实际重量相一致,且铸造工艺水平很高,仿制往往得不偿失,从而使得盗铸者日益减少,国家控制住了铸币权,也就控制住了一个重要的财政来源.这个举措,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最后提一下算缗、告缗,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收税,让他们上报财产,告缗就是揭发上报不实者.这两项政策也使国家在短期内积聚了大量财富,同时也导致了诸多富商的破产.这政策是好是坏,每个人的想法也必定不一样了,

汉武帝(前156一前87),即刘彻。西汉皇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强盛的时期。在历代王朝的历史上,有“汉唐盛世”之说。这里的“汉”,主要是指的汉武帝时期。人们又常常把汉武帝和秦始皇相提并论,因为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是秦始皇创立,由汉武帝巩固下来的。他在位54年,实行了许多新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
刘彻是汉景帝的儿子,汉高祖的曾孙,公元前156年生于猗立殿,他7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时即皇帝位。尽管汉武帝即位时还很年轻,可是他很有一套治国的办法。他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让丞相、御史、郡守、诸侯王等人推荐贤良方正。诏令一下,各地推举了不少读书人,有100多人被选送到中央政府。汉武帝亲自策问他们的治国安邦之道。其中有一个叫董仲舒的,在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种主张恰好符合汉武帝统一天下的愿望,因此,汉武帝大为称赞,丞相卫绾也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指出各地派来的贤良方正,有的是法家一派的,有的是纵横家一派的,还有其这各派的,这些人不但不能治理好国家,而且各立一说,会把朝庭扰乱,应当一律不用。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和卫绾的建议,只把公孙弘,庄助等几个儒家学派的留下,其余的人一律不加任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墨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在解决整个社会问题上,也很敏锐和果断。他懂得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首先要提高生产,增强经济能力。他一方面稳定个体小农经济,宣布“重本轻末”的政策;另一方面则对地主的兼并和不法行为加以限制。同时他还注意兴修水利,先后修了引谓入河,引汾入河,引斜入渭等渠道,这样既可通航,又可灌溉田地。在他即位后的20年里,又实施了新财政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整理币制,将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直接控制起来;废销各种杂劣铜钱,统一推行“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设立盐官和铁官。控制与经济命脉有关的大手工业和大商业。这些政策的实行,充裕了汉王朝的财政。
汉武帝由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为了维护北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汉武帝决定改变汉初以来对匈奴的和新政策,进行一场反击匈奴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对匈奴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战役。这3次战役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给匈奴贵族以致命的打击,基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威胁,保障了边境地区人民的安居生产。但这些战争消耗了国家的财富,使广大人民增加了徭役之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为了联合西域,共抗匈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同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原和西域各地文化、物产交流的新纪元。不但促进了亚洲各地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欧亚之间的联系。
公元前88年,汉武帝70岁时,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他叫画公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为了防止太后专权,汉武帝又杀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汉武帝安排好后事以后,不久就死去了。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
  绍发华统彰九野,敢击匈奴正六合。
  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
  风雨茂陵依旧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汉武帝是汉朝文景之治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汉武”并称。这是有道理的。
  汉武帝,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武帝是位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人。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又处在充满生机活力的改革与发展时代。汉武帝本人也是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所以那个时期有许多创设。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自秦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为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国铸钱,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非三官钱不得流通,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从此国家垄断了铸造钱币的权力,对后世影响重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石单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
  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督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25、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
  除上述二十五项创设之外,还可列出其他在中国历史上的若干个第一来,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汉武帝及其事业,是中国古代历史蕴积的产物,牵涉到了思想文化、礼乐习俗、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国古代各族的状况等等。
  有感于汉武帝在振兴中国方面所成就的巨大业绩和那时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斗争,特录今人所作《赞汉武帝》古诗一首,以纪念那个伟大的时代,并供评价汉武帝时参考: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
  绍发华统彰九野,敢击匈奴正六合。
  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
  风雨茂陵依旧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汉朝史料编年(武帝元狩元年——六年)
答:在汉书的记载中,武帝对将领的赏罚分明,霍去病因卓越战功封赏,张骞则因外交成就受重视。霍去病与李广等将领的英勇事迹,以及军事行动的详细记录,充分展现了汉武帝时代的军事辉煌。同时,财政政策的调整、诸侯国的封赏与废除,都体现了武帝的深思熟虑和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综上所述,元狩元年到六年,汉武...

请问汉武帝在位时做了哪些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事?
答:第六、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汉武帝在位时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还在秦朝开成的郑国渠旁边开了6条辅渠,灌溉高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发数万士兵堵住了黄河决口。经过这次治理,黄河下游大约有80年没有闹过大水灾。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屯围、屯垦等发展农业的重大措施。他还大力推行代田法...

“解密”财政密码--阅读《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有感
答:作者特意列举了春秋时期的李俚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其成效与好处。可以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做出的决定都与财政息息相关,财政是立国之本,无论是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还是汉武帝时期的战争决策。寒假只是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草草读了一下,写下了一些记忆深刻的地方。相信这本书对我们的...

弁略制是什么?
答:创设均输法,调节商品流通,平抑市场价格。这些措施有力地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减轻了人民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汉武帝去世后,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l年),汉王朝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会上,桑弘羊批驳了“贤良”、“文学”对政府财政政策的...

宛都的南都帝乡
答:西汉时期南阳依然是全国重要的冶铁基地,有朝廷管理的工场,亦有私人经营的工场,尤以世代以冶铁为业的孔氏家族较为有名,汉武帝时期,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大力调整财政政策,任用孔仅为大农丞,负责管理盐铁事务。中央政府在南阳设置工官、铁官,工官制作金、银、铜、漆器,铁官生产各种铁器。这两个部门的...

比较货殖列传和食货志的不同?
答: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财政政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发表自己的经济观点。而《食货志》则上述至先秦,下述至西汉,总结各代历史经验,提出自己的经济观点。在上篇言“食”,列举先秦时期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各种措施,及西汉社会农业发展状况,这在上一点已经提到。下篇言“货”,书中列举了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管仲“通轻重之...

桑弘羊的赋税思想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并减轻人民负担?
答:在汉武帝去世后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面对批评,坚决维护政府的财政政策。他辩称,盐铁收益有助于解决百姓急需,满足军事需求,储备物资有益于国家,无害于个人。平准均输则旨在稳定物价,便利百姓生活。桑弘羊意识到保护小农经济和国家税源的重要性,因此主张限制豪强兼并,通过政策调节贫富差距,防止财富过度...

为什么自古以来盐都归国家管
答: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正式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笼天下盐铁”,由政府募民煎盐,食盐官收、官运、官销。三国时期,魏蜀吴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斗争不断,食盐几乎被视为国家的生命线,“夫盐,国之大宝也。”两晋以后,盐业专卖制度进一步加强,《晋令》载:“凡民不得私煮盐,犯者四岁...

盐铁论的内容是什么?
答:书中记述,在汉昭帝下诏调集的这次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均输和平准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8年),其最初目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当时、历史、世界的影响,请分别说明。。。谢谢_百度知...
答:这些政策的实行,充裕了汉王朝的财政。 汉武帝由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为了维护北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汉武帝决定改变汉初以来对匈奴的和新政策,进行一场反击匈奴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对匈奴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战役。这3次战役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给匈奴贵族以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