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机关,单位有定密权?如何确定定密责任人? 哪些机关单位有定密权?如何确定定密责任人?

作者&投稿:湛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定密权的机关、单位如下:

1、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

2、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二、确定定密责任人: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

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如下:

1、第十二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2、第十三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扩展资料

1、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保密工作。

2、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3、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4、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机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上级机关、单位对某一事项已经定密的,机关、单位在执行时应按该事项已定密级确定。如中央下发的国家秘密文件,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过程中, 就该事项再产生的涉密文件、资料,应当按中央文件的密级确定同等密级,不得擅自改变密级。

  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本质是,由定密责任人具体负责本单位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这一制度的作用,其一是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定密责任制,避免了过去定密工作中人人有责、追究责任时又人人无责的现象,使定密工作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程序严谨;其二是有利于准确掌握本单位各项涉密业务的秘密数量和等级,及时完成密级变更工作,实现定密工作精准、高效、可靠;其三是有利于实现解密审查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解决以往定密有人做、解密无人管的问题,使保密工作由以定密为开端、以保密为重点、以解密为终结的整个流程畅通无阻,既能适应信息时代国家秘密数量不断增长的要求,又能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带来的信息公开的需要。

具有定密权的机关,单位,通过《定密管理暂行规定》可以轻易获得。

确定定密责任人分两种情况:

一是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作为法定定密责任人,这无需确定,上任行政岗位即担任。

二是法定定密责任人根据定密工作需要,可以制定特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



根据《保密法》第十二条、十三条规定
第十二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哪些机关,单位有定密权?如何确定定密责任人~

根据《保密法》第十二条、十三条规定
第十二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各级机关单位对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什么及时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 ...
答:第二条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第三条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第四条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

机关单位定密的直接依据是什么?
答:具体来说,定密责任人需要对照这些规定,对拟定的密级事项进行仔细甄别和判断,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要求。如果某项工作事项不属于国家秘密范围,或者其密级与规定不符,就不能将其定为国家秘密。同时,机关单位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保密期限,确保在保密期限内加强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和管理。此外,机关单位在...

国家秘密的密级如何确定?
答:6. 具备确定国家秘密权限的单位可以授权其他机关或单位确定相应级别的国家秘密。7. 例如,北京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布了《北京市党政机关定密授权机关名录》,名录内的机关单位有权确定相应级别的国家秘密。8.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的定密权归采购人同级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所有,采购人不能直接将...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什么具有法定的定密权
答: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

机关单位定密的直接依据
答: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具体国家秘密事项,以及实际工作需要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应当限定到具体单位、部门或者岗位。4、保密事项范围规定的产生层级是对定密权的限定。也就是说,只有保密事项范围规定层级的机关单位产生的相应事项才可以定密,不属于规定层级的机关单位,即便产生了相应事项,也不...

...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单位及其授权的单位可以确定机密
答: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四条规定: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哪些机关单位有定密权限?
答:首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定密权限的授权范围作出了规定。《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哪些机关、单位和人员可以享有定密权以及定密的级别和范围,为保护国家的秘密信息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保密制度对定密权限授权范围进行了细化。通过制定保密要求、保密标准等...

国家秘密的密级如何确定
答: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以及什么具有法定的定密权
答:         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包括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一级的机关。       没有定密权的机关单位,如果经常产生定密事项,可以首先向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申请定密授权,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其主管业务工作和职权范围内作出...

定密授权方式
答:定密权有两种类型:即法定的定密权和授予的定密权。法定的定密权是指依据保密法直接享有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权力。授予的定密权,是指通过授权途径获得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权力。根据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定密权或者没有相应定密权限的机关、单位,可以向有关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