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反复无常,为何人人骂吕布而无人骂刘备呢?

作者&投稿:郗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直以来看了许多厚非刘备和吕布人品的文字,笔者甚不以为然。从两人频繁更换主人的情况来看,把他们称为“反复小人”也对,确实不厚道,我也不大同情他们。但是,刘备的历史名声却比吕布好上百倍,这就有些不公平了。最近对先秦诸子文字读得多了,魏晋名士的东西也慢慢看了些,对于他们二人的行事准则以及后来的迥异名声,算是有了点心得。


在《孟子-万章下》一文里,记载有“齐宣王问卿”的故事,孟子提到的“贵戚卿”和“异姓卿”的差别,与吕布和刘备的行事风格基本吻合。很显然,吕布属于“贵戚卿”,而刘备属于“异姓卿”。

孟子概括“贵戚卿”的特点是“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吕布有无劝谏,赵炎不知,但其“弑主易位”却是常有的。对“异性卿”的特点,孟子是这样说的:“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刘备有没有反复谏之,赵炎依然不知,但他选择偷偷离开,则带有先秦士子和魏晋名士的烙印。

刘备遵行的是“道合则侍之,道不合则去之”的典型先秦士子出仕准则,而魏晋时代又是一个名士风气盛行的时代,最推崇“圣人避乱世”那一套杨朱理论。所以,刘备“信大义而又轻去就”的做法,在残汉之际,有些视功名如粪土的意思,对各路诸侯实力派来说,是一道很有吸引力的招牌菜,不管识才不识才,一旦“大耳朵”落魄来投,都有人将其视为珍宝,奉若上宾,比“微子去殷,韩信归汉”还要有宣传效果。

创业之初,为了获取名望,刘备这样做,或许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得到荆州之后,有了根本,刘备的信仰就出现了动摇,特别是在对待益州牧刘璋的事情上,和“贵戚卿”的“易位”思想如出一辙。


吕布的行事准则与刘备正好相反,具有非常鲜明的草原狼特征。近年有一本畅销书对游牧民族的道德观念描写很细致,叫做《狼图腾》。狼的特点是贪婪重利,弱肉强食,忠于理念而手腕灵活;狼王皆由强者出任,老弱前任被淘汰。所以,冒顿杀父登位而匈奴心服其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吕布的为人和秉承的思想也是如此,他杀丁原、董卓,招来“天下共诛之”。对他自己来说,并不觉得强者为王(易位)很过分,只是想不通,为何自己大义灭亲却惨遭“关东诸侯都欲杀布”的悲剧。殊不知他面对的不是草原上的“群狼”,而是深受中原文化道德熏陶的一群士大夫。


因此,人人骂吕布而无人骂刘备。



第一因为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第二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书内把刘备形容成一个爱哭,喜欢玩心机的人。

因为刘备并没有无缘无故的背叛自己的上司,而吕布却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背叛,他的理由大多数都是非常自私的理由。

因为刘备聪明之处在于他的表面功夫做到位了。

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刘备是一个忠义之士,并且吕布在对待主人的一些态度和方式上面,是为人们所不齿的,他的一些所作所为让人们看到他的人品是不好的。

~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为何吕布却如此让人不齿??
答:吕布入主了徐州之后,成为了一方割据势力。吕布之所以名声这么不好,是因为他易主之后就对前任的主公没有半分仁义,而且还十分的狠毒。正因为吕布的如此的反复无常,才被世人所谩骂。因此也背负了骂名。就是因为吕布做事情不厚道,突破了一般人的底线,所以才会背负了千古的骂名。而,良禽择木而栖,贤臣...

吕布作为一方诸侯,真的除了勇猛,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吗?
答:吕布并不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吕布之前是丁原的手下,在《三国演义》当中。吕布为了投靠董卓,将丁原杀了。在这本书里,我们潜在的以为吕布是一个卑鄙小人,可吕布不仅仅是因为珠宝,一匹马就跟随了董卓。董卓欣赏吕布的才能,董卓就派王肃说服吕布。王肃因为和吕布是同乡的关系,从中知道丁原不是很...

为何刘备最恨的人是吕布,而不是曹操孙权?
答:公元199年,吕布兵败下邳,成了曹操的俘虏。而此时吕布为了自保,表示愿意归顺曹操,并称他和曹操联手,必然可得天下。而曹操面对这样的诱惑,确实也有些犹豫,毕竟千金易得,良将难求。但吕布这人的人品却又让他担心,毕竟三姓家奴,反复无常,丝毫没有忠诚信义可言。此时刘备站出来讲话了,他告诫曹操,...

吕布自己武力第一,手下有高顺张辽等大将,为何没有三分天下?
答:再次,吕布此人,最是无信无义,反复无常,终其一生,没有任何盟友。拜丁原为父,贪富贵而斩其首;拜董卓为父,受王允诱惑而杀董卓、灭其三族(至于王允的连环计、美人计,应是小说杜撰);结袁术,而斩其婚史;投刘备,而夺其徐州,再派人攻打小沛的刘备。毫不夸张地说,吕布好似一条随时都会...

吕布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张飞会那么讨厌他呢?
答:再接下来,吕布又在落难的时候被刘备收留,他却趁刘备同袁术作战的机会偷袭徐州,此时已经没有人品可败了,至于他的反复无常行为,最终被手下捆绑,献给曹操,在白门楼被吊死,死前还求曹操放过他,幸亏刘备及时用丁原和董卓的事件提醒曹操,否则难说下一个被吕布杀的就是曹操。吕布是一个可以凭借本事...

历史上的吕布是反复无常的人
答:三姓家奴出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特指吕布,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不忠不孝、一生侍贼的人,吕布本姓吕,最开始跟随丁原姓丁,帮丁原带兵打仗,丁原待吕布也不薄,倚仗吕布为自己的左臂右膀。然而董卓看到吕布这么厉害后,用自己可以日行千里的赤兔宝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夜明珠和一条玉带,...

刘备为何对张飞说:吕布反复无常不能信任
答:“贤弟,兄长知你为人刚直,最看不惯吕布这种反复无常的人,兄何尝不是如此。但大丈夫行于乱世,当光明磊落,即使处于逆境,也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抗争也。”刘备对张飞说的一段话,有情有理,娓娓道来,让人感动,让人感慨。刘关张三人,在群雄逐鹿的乱世,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想闯出...

古代叛主的武将数不胜数,为什么只有吕布被骂成“三姓家奴”?
答:将吕布这个人更加情感化而已。那么现实中真正的吕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演义中真的将他英雄化了!还将他描写得如此痴情,真实的吕布有老婆,但却并不痴情,还看上了自己下属的老婆,最终下属才叛变,而他则无奈投降被杀。所以吕布就是一个反复无常,有勇却无大谋的人。

在《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要让轻狡反复的吕布做第一?
答:但是如果看陈寿《三国志》上就知道上说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意思是说吕布有咆哮老虎那样的勇猛,却没有超群智慧的谋略,轻抚狡诈而反复无常,眼中有的只是私利。从古到今,象这样的人没有不被消灭的。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偏偏选择吕布...

仅易主三次吕布为何被骂三姓家奴?吕布骂名的由来
答:不但如此,还被世人称为反复无常的小人。在《三国演义》中更被张飞耻笑为“三姓家奴”,从此被钉死在道德的耻辱柱上。 所谓“三姓家奴”就是说吕布本姓吕,后来却投靠了丁原和董卓,并且曾经拜董卓为义父。可是,刘备一生曾经投靠过多少人呢?有人以为刘备曾经“十易其主”,挑出名的来说,先后追随过公孙瓒、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