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狼群》,解密人与狼之间那些的秘密!

作者&投稿:比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与狼之间到底有些什么秘密?当我们揭开这个秘密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惊呆了!

我带着一种迫切的心情看完了纪录片、电影《重返狼群》,不同时期的几个版本,时间和故事情节介绍方面略有出入,本片对于专业的电影来说并非完美,但是内容的真实性、自然性、不可复制性让《重返狼群》成为一部非常棒的纪录片。重温《重返狼群》感慨颇多。

  李微漪, 80后,成都小有名气的一名画家,擅长画野生动物。2010年4月,她到(四川省西部)若尔盖草原去写生,听当地牧民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头母狼吞食了盗猎者所投下的诱饵,毒发身亡,留下了一窝狼崽,她就几经周折之后,找到了仅剩的一只奄奄的小狼崽,为了让它活下来,决定把它带回城市喂养。小狼起名叫格林,格林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是适合都市的生活,李微漪下定决心野化,2011年2月,她终于帮小狼格林重返狼群,这期间历时8个月。

姜戎称之为"中国第一狼女",并说"这是她的荣誉,但也是她、中国生态环境、动物以及狼群的悲哀。" (《狼图腾》姜戎作者)

2012.7张抗抗、白岩松、赵忠祥等2004年一同见证《狼图腾》诞生的名人再次聚首,共同力挺《重返狼群》这部延续之作。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首次个人成功野化放归的狼李微漪的传奇经历是中外驯狼者中成功野化狼的第一例,弥补了姜戎当年养狼放狼却未能成功的深深遗憾。

赵忠祥:中国所有的野生动物学家,没有一个有李微漪这种经历的,也没有一个人想重复这种经历。李微漪是真正喜欢狼,使我们心灵最软的部分接受她那样的文化,我真的希望用我的一颗心爱这个世界,爱我的同族、同类,也希望大家有这样的心。

白岩松:草原已被汉人边缘化,狼群归来要重返人群。写狼是为了写人。当你更了解狼透过这些文字你会发现 还真不一定是白眼狼,白眼狼是用来描写人不是狼,但是用狼描写实在是对狼的侮辱 。在我们的误读过程中为什么会误读,排斥掉了哪些东西,误读哪些东西,(这本书)从某种角度隐藏着一种渴望,重返更理想的人群中,人当中那些缺失的东西确实在动物中 狼中保留了下来。

安舜波:李微漪通过实践,用自己的出生入死走出一个榜样,一个信仰路子,这个信仰就是众生平等,爱即自由。

张抗抗:人工驯养再放归野生的成功机会几乎为零。 李微漪的故事最大的特点在于她不可复制性。如今我们带着摄像机去草 原,我想即使转一个月也不见得再有一只小狼等你救,等你把它养大,野化,最后放归自然了。所以,李微漪的故事是概率几乎等于零的一种冒险。李微漪是一个年轻画家,所以她观察事物细腻、精准;她的写作充满了女性和母性的温情,柔中带刚,有很多小幽默,跟《狼图腾》恰好形成对比

记实文学《重归狼群》李微漪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一个符号。

2012年7月出版了《重返狼群》

2017年6月16日上映电影《重返狼群》

一、狼妈之死:

2010年4月,李微漪去到(四川省西部)若尔盖草原写生,一天她路过一个牧民的家门口,无意间听到一个关于狼的故事:几天前他们家的羊被狼偷走了,因为这个季节正好是母狼产小狼的时间,为了充足的奶水需要很多食物,几乎平时不见踪影的狼出现在了牧区,偷羊的公狼被人捉住了甚至剥了皮。公狼死了以后,母狼每天晚上都在附近嚎,饱受丧夫之痛和饥饿折磨的母狼夜夜哀嚎,一声一声凄厉的嚎叫让大家惶惶不安,恐惧下牧民最后用投毒的方式解决了这个只母狼。(也有说是母狼自愿殉情在公狼死去的地方)。母狼在吃下诱饵后,爬回狼窝最后一次哺育狼崽,这个情景感动了在场的牧民,他们带回了狼窝里的六只小狼崽,但不幸的是,失去母亲的庇护,小狼崽一个接一个的,冻饿而死,当李微漪找到了它们,仅剩下的奄奄一只狼崽。(电影中李微漪讲诉,听说牧民要把小狼吃掉)

李微漪: 她描述母狼时候,她是发自内心的善良,发自内心的热爱野生动物。她低下头哽咽了一下,眼眶里湿润着“母狼弄死的时候,她往自己的窝里爬,也许它当时想,在最后看看它的小狼,她为了不在路上被人拦住扒皮,她一路上把自己背上的皮撕碎,咬的千疮百孔,我当时听到这个,我当时觉得非常惊讶。” 当她看到仅剩下最后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狼崽时候,牧民说它死了,她蹲下身,后悔(死去的)这是多珍贵的一个小狼崽。她说“我就觉得心里特别悲,悲从中来这种感觉,然后就吼了一声。然后我就看到本来它(小狼崽)在地上躺着一动不动的,突然我喊了之后,它耳朵动就跳一下,然后小狼一下就翻身起来,就冲我这边跑过来,只想着把这个小狼崽救回来保它一条命。” 李微漪根据这个故事还做了一副画。

评价: 李微漪当时对小狼崽的那种心情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这是热爱野生动物的一种本能的表现,尤其作为一名女性(未来的母亲),她更懂母爱对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母狼用尽全部的努力,为小狼崽最后的一次哺乳,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狼),母爱都是一样的伟大,都是无私的,为了孩子父母可以牺牲一切甚至是生命。她描述“为了不在路上被人拦住扒皮,她一路上把自己背上的皮撕碎,咬的千疮百孔”可想而知,当时,母狼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内心和肉体上的疼痛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即便是这样,母狼还是尽最后的力气去表达她对孩子最深深的爱,和对失去爱人悲痛,(对人类)那种极具憎恨之情,即便我死去依然不会让你们获得一张完整的狼皮,死得要有尊严。母爱太感人!

母狼为什么要吃下诱饵,又为什么要忍受那么大的剧痛去哺乳最后一次小狼崽,明明知道人类投毒还要去引人入狼窝让自己的孩子被发现?这里除了要尽最后一次做母亲的职责、最后看一看自己的孩子,最后一丝力量保护好孩子外,是否也存在她希望孩子能吃下她有毒的奶全部死去,父母已经不再了,孩子肯定也活不了,不是被冻死就是被饿死被甚至被人类捉住,与其被人类活捉去剥了皮吃了肉,那是多么痛苦的一种煎熬,还不如让自己的孩子安静的睡着永远不再醒来。

反之,我们人类给动物(狼)造成的伤害是一种连锁的效应,杀了它们的狼爸,毒死了它们的狼妈,饿死冻死了它们的狼崽子,因为语言不同,不懂的狼的习性没办法保住小狼的生命。想想吧,如果我们人类的孩子一出生,爸爸妈妈就惨遭这样的毒手,孩子会怎么想?这活生生的7条生命就丧失在我们人类的手中,对于一直正在哺育期的母狼,我们都没有放过。这毒死的不只是一只母狼,是几条命。

这毒太深,这是人类对动物那种无视生命可贵的毒药。人类给狼带来的世代的伤害,这些同类的狼是否也会用它们独特的语言相传人类如何害死(据说是它们的狼王)一只公狼,又毒死一只母狼,最后活活饿死了一群小狼崽的!这就是狼印象中的人类!

狼真的有罪吗?只因为是狼偷吃了羊就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原本狼吃羊是它们的本能、天性(它们是没有任何的伪装),狼袭击羊是因为它们哺育幼崽,狼缺乏食物(它们的食物因为环境、气候、以及人类的捕杀等原因造成的减少)不足以生存,于是狼开始袭击人类饲养牲畜。狼死的时候应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的吧!

狼既然已经把羊吃掉了,杀了一头狼可以杀的了狼的本能天性吗?

如果能站在狼的角度去看,是不是就不会是狼的错了?但是我们人类只站在人的角度去看狼,自然是觉得狼一定是错的!可悲。

狼不像蛇或者黄鼠狼一样世代报仇,它们其实只要生存下来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人类不占领它们的领域,它们是不会攻击人类的,只要人类不去惊扰它们生活,它们也不会与人类为敌的,不是缺乏食物也不会去伤害牲畜的,它们对人类的畏惧,并不是畏惧人类的自我保护本能,他们畏惧的是人类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人类通常没有遵循并用公平的方式去和它们竞争、对抗,因为人类社会的发达,高级武器的研发,只要不用吹灰之力就随时可能让它们灭绝。

李微漪说: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人类给予狼的伤害让它们对人类产生了畏惧。

其实人类比狼更可怕,人类在对待小动物的手段上表现的极其残忍。狼一直遵循着适者生存、自由、公平竞争的狼道,一代一代繁衍生息,而我们却没有遵循这样的原则去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关系。面对利益、诱惑、欲望等方面,人类就迷失了方向,用各种手段和捷径,甚至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务,要的只是结果却不考虑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生态平衡就被人类所破坏,终而复始恶性循环。

人类的在改造自然时候,把自然弄的伤痕累累给我们带来些恶果,雾霾、天气恶化、自然灾害、食品安全..... 

现在我们已经清晰的意识到了这些,所以人类也通过各种努力与自然和谐生存。比如减少污染、少杀生、少农药、多植树、善待小动物.....

二、养狼历险记:

真心的爱和付出:让小狼活下来

为了不惊动父母,李微漪把小狼崽藏在屋顶花园画室里。后来找男友安置小狼崽。并且起名格林(Green)。绿色代表狼眼睛的颜色,也是大草原的颜色。当李微漪讲到,把格林搂在怀里,放小夜曲的时候,格林就像一个婴儿在妈妈的怀里一样,觉得温暖安全。

李微漪根本没想过自己会真的接触狼,接触一个真真实实的狼,而且把它当作一种依靠。

李微漪与小狼格林接触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像一位母亲孕育了一个宝宝一样。他们之间产生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她一直把小狼格林当作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疼爱、关心。从给小狼起拟人化的名字,到后来带格林去草原。她把小的时候格林搂在怀里,又带着格林去草原一起学习捕食猎物,还在日记中称格林是儿子。谈起格林的时候她也称呼小家伙,谈及如何来驯化格林的那时她满脸洋溢着笑容。当到在草原上它们遇到牧民拿打狗棒来抓格林,李微漪边驱赶格林快跑边急哭了。为了早点让格林重返狼群,她开始冒着极度恶劣的天气、冰天雪地杳无人烟的草原上,随时被狼群袭击的危险,在几次快要被饿死的情况下还坚持找到狼群。

狼粪就是狼群聚集一个重要暗号,她一点都不介意的把狼粪拿起来观察,她对这些狼的爱就像家长对出生在襁褓中的婴儿,哪怕是婴儿的的一次次的便便在母亲的眼睛里都是那么的可爱。这些都体现了李微漪对小狼根本就没当作一只狼,真的是一位用心的家长在爱自己的孩子啊!

选择适合的教育:遵循自然, 野化小狼回归天性

谈起格林喂养和野化,她颇有一番成就感,也在感悟现在我们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一门心思的想让它重新融入狼群,就跟现在家长一们心思想让孩子送出国,给打好各种各样的基础,各种各样的考试,我尽我可能给你打好基础,包括入那个狼组织(她又笑了)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条件,比如说首先他把我们的羊给咬死了然后给那个狼一块吃,然后就是跟狼对话 、嚎叫。” 

“谁也不能给谁去铺一辈子(路),我觉得应该给他去创造一个环境让它自己去学习,我把你带入这个世界,我把你带入这个环境,适合你这个环境 。如果这种(我们的)教育不改变的化人总会退化的。如果上一辈老想为下一辈铺路,尽量铺多的路、远的路,那么下一辈能走的路就更短,那么下一辈再为下一代铺的路那就更能力有限,上一辈的生存能力我们这一辈已经没有了。”

“这就像我们家长对孩子一样,总想给孩子的路铺垫好,于是一辈一辈的铺垫,而狼需要本身去适应环境,需要是建立自己生存方式”。

放手也是一种爱:自由比活着更重要

李微漪说“当我站在动物园的狼的笼子门口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不是格林的归宿,我们把格林救回来不是为了像这样把它关进起来” “它必须很快成熟起来,否则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谁能为谁铺一辈子的路,那么我送你,我陪伴你度过,最艰难的童年时期,那么剩下的路就的自己走,想要格林活下去就要让它回到狼群,回到真正属于它的那个世界里。”

当看到牧民用600多张狼头皮拼的狼皮垫子时候,李微漪很担心格林安全问题、是否能生存的问题,她返回草原,后悔放走格林,要养活它一辈子。

“看到格林的小爪印,那就心情一抖,它是活的,那小爪印是新鲜的,就最多是一天的前或者两天前。两匹狼在上面,它不断回头看你,就像久别重逢的孩子,你不知道它还活着,它居然到你身边了,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所以后悔了,不想让他走,拿铁链子栓它,它挺惊讶,看一看同伴的方向,看我,透过眼睛看,安静的坐下来,它从小向往自由,套链子都要挣扎反抗,那个限制自由的链子被牵着走。从小不愿意受束缚。这是格林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没有反抗。这不是仅是一种链子是一种牵挂,看看同伴在看看我,好像在表示如果真的让我留下来放弃自由,它宁愿为了它对你的爱放弃自由。”

影片中我们清晰看到当时小狼格林眼眶中充满泪水。

“无论谁想留住谁在谁的地盘上都是很难的."细微的观察格林的表情,李微漪知道格林还是希望能回到狼群,最后决定放开格林让她重返狼群,她说自由比活着更重要。解开链子放它走,它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几次,最后它走了。

不管怎么驯化,她冒着随时有被狼吃掉的危险。其实从这个整个过程可以看出李微漪不仅是一位有才气的画家,更是一位有胆识的智慧女性。尤其是在几个关键性问题上,她做出的决定就决定了格林的命运。比如带回成都喂养保证小狼格林活下来,野化让格林成为一头真正的狼,放格林重返狼群,让格林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爱有的时候是自私的,想要占有,但是李微漪这样无私而伟大的爱,她是一位有才情的女子,她懂得了真正的爱是什么。

如果小狼格林不是遇到她,不是遇到一位这么用心去爱野生动物,用心学习与狼交流,教育狼,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李微漪,可能小格林无法活下来,更无法真正的被狼群所接纳重返狼群,这也是李微漪最可贵之处。她给与小狼活下来、安全、爱、关心和教育、生存能力等等,她才真真切切的是一位合格的狼妈。

突然之间意识到人喂养的狼还是可以被狼群接受的,为什么我们说之前没有过,或者说狼群不会再接纳带着人气味的小狼,会不会是狼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喂养的狼永远是按人的思维和教育方式来喂养,它们不接纳的不是狼,而是不接纳人的生存方式教育方式,人养出来的不再具有狼性而是人性的狼,它们更愿意接受具有天然的生存之道的狼性,它们更注重适者生存的道理。

 
三、知恩图报的小狼

狼有很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常见狼一个动作就是翻过来向你表示臣服的一种语言,就是肚子朝天,然后翻过来把它最脆弱的部分肚子、脖子亮给你 ,想说你看我对你毫无防备,我完全信任你。但是这样的方式在李微漪和小狼格林之间却是常见,小狼总是要对狼妈服。

李微漪“以前我的概念当中觉得狼心狗肺,或者白眼狼都是这些概念,这个小狼它不是那样子的”。“它跟你是平等的相爱,而且共同经历了些生死,也许我们算养父养母吧,它觉得养父养母也在挨饿的时候,它能够把它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小狼虽然很小,但是它已经懂得养育之恩,但是我们的很多的人类的孩子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李微漪维在草原患了肺水肿,她回到藏獒宿舍,这时候格林出现在窗外。 一只狼的眼神闪现露出了 我们人才会有的关切,格林刨出前几天雪地抓来的存粮野兔(冬天很难觅食,食物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就是生命)存粮,径直跑到她的窗外,把野兔腿扔进屋里。

在命和情之间,小狼格林还是选择了情,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自己的狼妈守候着,因为它知道狼妈是爱它的。她不会抛弃它的。难道不是小狼有情有义吗?对于一个只是让自己活下来的狼妈,小狼格林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对于我们生养自己的亲生母亲我们又应该做什么呢?人有的时候真的需要反思自己。

”世界有一条狼是有情有意的那就是她的格林。格林在窗外向里面望去,很乖的样子的,真的感觉它懂事了,像一个孩子,像一个孩子懂事起来会关心妈妈了。”

李微信 在外面崴了脚脖子,格林就嗅一嗅,然后它就跑了,然后远远的看着格林就过来了,后边还跟着一匹马“ 我当时惊讶坏了,当我站起来的时候,它还在背后推我一把,我觉得太神了,我说这小孩它到底懂多少东西,我觉得它除了不会说话,它什么都会为你做。 ”

当初开始养小狼格林的时候,男友亦风第一表现就是,基本无语,你捡什么回来,怎么一只狼回来,你不可能把他养成一只狗。但是通过和小狼格林的相处之后他却重新认识了狼,亦风评价说:“通过格林几个月的接触和抚养 ,完全颠覆过去传统当中对狼负面的了解,更加了解狼是很懂感情的一个动物,真的你跟他在一起 你感觉它们的感情就是很单纯,就是很干净很单纯,它就是很爱你。”

这是人与狼最真实的故事。这个时候我们一点都不怕这个只狼,反而我们觉得这只小狼是那么的可爱和温顺。

四、陪小狼过冬,相见不相亲

在草原上,李微漪白天帮格林寻找难得的猎物和狼群的足迹 ,夜里和格林相依为眠坚守着让格林重返狼群的誓言。

格林从不离开狼妈李微漪,李微漪走到哪里 格林就寸步不离,格林见人就亲人,这让她非常恐惧想要格林活下去不就必须要远离人。

“从幼崽过度到成年,第一个冬天相当难熬,而且我不确定这里的冬天,是不是就真的一点食物就找不着所以我决定留下来陪他过冬,过第一个冬天”。

过完第一个冬天,听说有狼群,为了格林,她铤而走险带着格林单独夜晚宿营。

李微漪谈到“草原呆的时候,有时候晚上,格林很兴奋,因为月亮一出来它就喜欢嚎叫,远远的有一些狼伙伴会回应它,但是有时候听到它们,相互之间的互换,突然觉得自己很孤独,特别在中秋节的时候,那天晚上特别想家,想妈妈想爸爸。”

我们通过这句话很体验到其实李微漪做这样的一件事情,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她提到也有朋友不理解她的做法。但是她还是坚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几个月时间除了时间、金钱的投入,她投入更多的是爱,把爱野生动物赋予行动,与此同时也让她亲眼见证了令人害怕的一面。

2013年3月 李微漪接到网友的信息,格林的狼被人逮着了,要处理掉。李微漪又去草原找格林,始终没有找到。

“2014年,年底,格林找到了我们了,当时我一看到格林激动坏了,我就朝它跑过去,我就喊,但是它一看到我的时候,它也特别激动,向前赶紧走了几步,但是我很快就看到它的毛就顺了下去,我向它走进,它就退后,就是相见但是不想亲了,也许我能理解它, 我们亲眼看到它的孩子是怎么死的,一只一只被人弄死的。”

“从格林我们和它相处的10个月,越是亲近狼就越害怕人,人可以害怕,但是狼不会为了利益,而去害其他的生命,所以就是我说过的也许人比狼高等,但是狼比人高贵。”

五、狼与人和谐相处

 李微漪用一种非常自豪的表情描述着自己和狼在草原那时候的心情:(2010年7)遍地花开,非常美,碧草连天,穿着白纱裙 在草原上带着一只小狼 ,还有那种走路的感觉 ,哎呀 那种感觉太贴近自然了,对于我一个画画的人来 那简直就是梦境 。遍地开满格桑花(象征着幸福)小狼格林刚到了那片草原的时候,简直就觉得像人重获新生似的,一样非常非惬意 ,非常快乐的感觉。

她用一句,简直就是梦境,形容她和小狼格林在草原上和谐相处那种幸福感,这是我们人类最美好的追求,其实我们不再伤害狼,狼不再吃人这个是多美好的一种憧憬呢。小狼格林回归草原的时候,她描述到,像人重获新生似的,用了三个非常来形容当时小狼格林的状态:惬意,快乐。这种感觉只有她才能真正体会到,只有人类把动物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这种和谐相处所带来的快乐。这也是我们所有人所希望的。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朋友都是不可或缺的,生态平衡缺一不可 我们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只要真心付出和善待都会收获,不管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还是人与自然之间。

一个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个是嗜血、贪婪、桀骜不驯, 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的,截然不同的个体却因为爱,遵循着本能,遵循着最基本的原则,和谐相处并且建立深厚情谊的历程。

他们的相遇是不是冥冥之中那一段人与狼的不解的情缘缘,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任何一种物种能够做到的一种规则:知恩图报。

小狼出生见到养育它,养活它的就是自己的妈妈,不管这个是狼,狗狗,猫猫还是人,他们是懂得感情的,也重感情的,宁愿把自己的存粮拿出来给妈妈,病好起来。 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感觉。

为什么会有忘恩负义一词,就是没有遵循一个规则,懂得感恩、反哺、懂得回报.....你所获得的馈赠都是这个世界,自然界给我们的,我们应该爱护,保护好这个美好的世界。那么我们会永远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人心也是一样的,我们真诚对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他是谁,不管他以前或者别人怎么说他, 用心的去对待,就会有好的结果。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有没有尊重自然,遵守规则,遵循原则这才是最根本的。

人有人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李微漪做到了知行合一,她不仅在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那就是我们将如何去做人?

备注:图片来源网络,文字部分来源影视解读。

~

电影重返狼群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吗
答:不少观众在看完电影后,都表示影片颠覆了他们对狼的传统认知。而李微漪则表示,他们耗时7年制作这部《重返·狼群》,初衷就是借此改变大家对狼的负面印象,使观众跟大自然有一个“脉搏相通的途径”。不少小朋友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影院,在他们眼中,格林既呆萌又善解人意,刷新了...

重返狼群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答:《重返狼群》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去西部草原游玩,遇见了一条小狼。小狼乞求的眼神让作者动了恻隐之心,她把小狼带回了成都,给他取名“格林”,后来怕被家人发现搬到了一间公寓开始与狼共同生活。格林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会抓鱼掉下池塘,还总是在家咬电线,让作者哭笑不得。格林非常聪明,它会自己开...

重返狼群是一部什么书 重返狼群简述
答:1、《重返狼群》是2018年6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故事讲述了野生动物画家李微漪在若尔盖草原救下一只小狼“格林”后,又带它回归真正的家园,使“格林成为了世界上首只由人类妈妈抚养并成功返回自然的狼。2、这是一个人与一匹狼,一段关于爱和自由的传奇。3、故事内容:2010年4月,若尔盖草原一...

电影《重返·狼群》主要讲了什么?
答:发布的定档海报展现了《重返·狼群》的主人公——小狼格林的两种状态,一张脸部特写展示了它野性凌厉的眼神,另一张海报则表现格林重返草原后的状态,它回头的动作传达着犹豫和不舍,似乎草原之外的人和事仍牵动它的心。先导预告更清晰地呈现了格林的独特际遇,被人抚养长大的它身上既有原始狼性,也通...

《重返狼群》读后感600字_600字读后感
答:作者李微涟的纪实小说《重返狼群》,记录了作者在若尔盖草原上一次偶然巧合,结识了一只刚刚出生几天的野生狼崽,到一岁的一点一滴,最后忍痛割爱成功放归狼群的真实故事。 格林,这是李徽涟和她朋友——亦风,给小狼起的名字,他们希望谱写新的“格林童话”。——动物之间的情感 书中,给我震撼最深...

重返狼群是一部什么书?
答:1、《重返狼群》是2018年6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故事讲述了野生动物画家李微漪在若尔盖草原救下一只小狼“格林”后,又带它回归真正的家园,使“格林成为了世界上首只由人类妈妈抚养并成功返回自然的狼。2、这是一个人与一匹狼,一段关于爱和自由的传奇。3、故事内容:2010年4月,若尔盖草原一...

《重返狼群》观后感
答:影片以童话般的开头,讲述了李微漪救助小狼格林的故事。格林在城市和草原的生活,展现了它的高智商和学习能力。影片通过格林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理念。《重返狼群》观后感5 作者通过描述与狼格林的相处,唤起了人们对自由、个性的追求。影片展现了格林的智慧,以及它与人类之间...

《重返狼群》的纪录片得到很多关注,给人什么启示?
答:2、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感情。李微漪一直向狼妈妈一样照顾格林,学习了很多狼群的知识,她甚至把自己当作一只狼教导格林,她展现出来的是母爱,超脱种群的母爱,而这种母爱也感化了”残忍凶暴“的狼,所以母爱真的强大无比。3、人与狼之间可以重新制定关系。有科学证明说,狼本身就是狗演变而来...

她亲手养大一匹狼,重返狼群4年后,他们的重逢令人心痛
答:有一天,男友希望我陪他看一部关于狼的电影:《重返狼群》,我勉强答应了。 其实,我对狼并不感兴趣。在我固有的印象中,狼是一种狡猾、凶残的动物,冷酷的眼神让人害怕。 刚开始,我不知道 这是一部耗费7年制作,记录小狼成长,并重返狼群的真实电影。 不过,电影还没看完,我已经被那只小狼感动得憋不住眼泪。于是...

影评《重返狼群》
答:格林是世界上首例由个人抚养长大后成功重返狼群的狼。若尔盖大草原是第一个野狼自然保护区。这部影片的制片人和导演分别是格林的妈妈李微漪和爸爸亦风,他们为了让格林重返狼群,陪着格林在草原上生活了八个月,终于让格林重返狼群。这部电影就是他们草原生活的真实记录。八、影片价值 影片真实记录了格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