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的考点有哪些

作者&投稿:晨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说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
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
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
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
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2.《〈周易〉第二》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  此外还有《文言》 《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 《序卦》 《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3.《〈尚书〉第三》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4.《〈诗经〉第四》
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5.《 <三礼>第五》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 《礼古经》 《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6.《〈春秋〉三传第六( 〈国语〉附)》

三传为《左传》 《公羊传》 《毅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榖梁均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

7.《<四书>第七》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是《易》 《书》 《诗》 《礼》 《春秋》。
《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 “仁” “忠恕”,如“时习” “阙疑” “好古” “隅反” “择善” “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
8.《〈战国策〉第八》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9.《〈史记〉 〈汉书〉第九》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史记》体例有五:
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

10.《<诸子>第十》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
11.《<辞赋>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
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后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作《三都赋》。


12.《<诗>第十二》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诗兴盛;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
13.《<文>第十三》
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后出现佛典和义疏两种新文体;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 “话本”;明清八股文盛行。



~

《经典常谈》包括哪几个专题?
答:经典常谈第一章内容概括: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第二章内容概括:八卦是圣物,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于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经典常谈》一书,写作时间在1938到1942年间,于1942年出版。这本小册子分十三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

经典常谈摘抄有哪些?
答:经典常谈摘抄好词好句如下:1、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2、“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

有哪些词语在经典常谈中出现?
答:经典常谈的好词有:翻波跃浪、寻蛇拨草、星辰灿烂、洗心涤虑、鹫岭云深、抖擞神威、磨砖作镜 、天龙围绕、笑逐颜开等。翻波跃浪:波涛汹涌,海上掀起了大量波浪,形容声势浩大。寻蛇拨草: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星辰灿烂:形容夜空晴朗,星星清晰可见。洗心涤虑:指涤除私心杂念,比喻彻底改悔。...

经典常谈六书是哪六书
答:经典常谈的六书:《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

战国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经典常谈战国策主要内容如下: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当时的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内容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

事业单位民法典考点有哪些
答: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基本民事规范,是万民社会有序运行之根本,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考点主要有4个:一、民法常客之原则篇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各项民事具体制度的法律价值坐标,各项民事基本制度以不违反民法基本原则为前提。民法基本原则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常有涉及,...

经典常谈讲的什么
答:《经典常谈》讲的内容如下:朱自清先生在这本小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的五经四书,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有哪些?
答:经典常谈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如下:1、翻波跃浪,吐雾喷风,寻蛇拨草。2、扑鹞分松,星辰灿烂,洗心涤虑。3、芥纳须弥,曹溪路险,鹫岭云深。4、千仗冰崖,五叶莲开,帘垂香袅。5、抖擞神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6、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现日。7、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8、...

什么是《经典常谈》
答: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

如何概括《经典常谈》第十三章内容?
答:《经典常谈》第十三章内容概括,如下:《经典常谈》第十三章讲述了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太子在《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