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作者&投稿:鄞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

1.教师首先指出: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趋于全面崩溃,留给中国人民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烂摊子。由学生概括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极其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尤其是工业基础十分微弱。另外,教师适当补充关于工业基础薄弱、物价飞涨,投机猖獗的内容,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2.造成国民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有三点,由学生讨论并举例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回答,教师做补充。

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学生举1840年以来列强屡次侵华的史实、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内容。教师适当补充材料如:据不完全统计,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殖民贸易、非法走私和控制关税等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有一千亿两白银以上,人均达二百多两。教师指出殖民主义的危害产生深远影响,新中国建立后要在强敌环绕下进行经济建设,可以说是任务非常艰巨。

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国统区滥发纸币造成的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况,回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依靠国民政府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从人民身上搜刮的财富就达二百亿美元以上,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国民党执政的腐败。

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学生列举近代史上的历次大规模战争。教师可补充几个数字如:仅从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死伤就达三千五百多万人,财产损失达六千亿美元。

教师概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稳定经济形势,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稳脚跟,这在当时是比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严峻考验。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概括,难点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首先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官僚资本代表大地主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极其反动的,解放前,官僚资本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要迅速的在经济上站稳脚跟,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简介国营经济的性质。人民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学生分析没收官僚资本的作用: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等措施的实行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人民政权的巩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它有效措施:第一,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物价。联系第一目内容说明当时打击投机商、稳定物价、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学生结合小字内容讲解“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不仅政治上是坚强的,在经济上也是有能力的,也能拿满分。阅读教材中毛泽东的引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物价。不但结束了十多年来物价暴涨的局面,稳定了物价,更赢得了人心,使一些对中国共产党持怀疑、观望态度的人对党充满信心,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第二,统一财政经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教师先进行讲解。解放初期,国家财政收入分散,部分公粮、税收归省级地方,但行政、军费、建设开支等都由中央支付,由此中央财政赤字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发行货币,但货币发行过多,引起物价上涨。为使国家收入、支出平衡,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把全国财政收入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并由中央掌握物资调动,现金调动由中央人民银行管理。学生讨论:统一财经的措施在当时有没有实施的必要?意义是什么?答案强调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实施后把分散的物力、财力集中起来,由中央统一管理使用,推动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第三,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对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仍要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这个问题,初中学生难于理解,教师不要展开。这一点教材中只有一个注解,涉及不多,不作为难点处理。教师指出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和农民、手工业者的部分个体经济,性质和官僚资本是完全不同的。在建国初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因此,在这一时期(1949-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仍要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样做是必要的,正确的。

1.结果和影响

小结: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1952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和《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简表进行比较。中国共产党仅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使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她不仅在政治上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在经济上也使中国人民逐渐走向富裕道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伟大意义是什么?”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为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三反”、“五反”运动:

1.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考虑:资本主义的反动性,以及党内有些干部产生贪污、腐化的罪行,以便深刻认识“三反”、“五反”运动的必要性。

2.“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学生阅读归纳“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两个运动开展的不同范围。

“三反”指的是1951年末至1952年末,在党和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内部进行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五反”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进行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简介“三反”、“五反”运动的经过,以刘青山、张子善为例强调共产党处理党内腐败问题的坚决性和一惯性,可引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

组织学生讨论“三反”、“五反”运动的意义。

第一,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打击了他们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清除内部一批腐败分子,纯洁了干部队伍,加强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建设,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

税收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答:”这就是建国初期的税收总政策。在这一总税收政策指导下,又根据中国税收制度不统一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统一税政,平衡财政收支的税收政策。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财政比较困难。中央人民政府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当时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国税收制度不统一,老解放区仍实行各根据地制定的税收制度,新...

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整顿经济秩序,比如稳定物价之战。2、土地改革运动 3、抗美援朝 一、整顿经济秩序 建国初期,遗留在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意识,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等等许多与社会主义建设格格不入的制度,要彻底改变,所以说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整顿经济秩序是一项复杂而又...

列举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答: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中不法分子的腐蚀,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1949——1953,扶持中国民族资本,采取措施,恢复国民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在各私营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统一地方财经归于中央。1949年末,在上海发动“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物价与经济秩序。

三反五反运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不法资本家为了牟取暴利进行违法活动。在资产阶级的腐蚀和影响下,政府机关中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滋长,有的干部堕落变质。在1951年10月开始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中共中央于12月1日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追歼国民党的残余、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等。1、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2、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政府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③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政治上:⒈ 土地改革运动:⑴原因: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全国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⑶土改中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①有利于减少...

为了巩固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③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政治上:⒈ 土地改革运动:⑴原因: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全国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⑶土改中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评价:①...

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答:据统计,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5月的12年间,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通货增发了1400多倍,物价上涨了8500多倍。广大劳动人民贫困失业,生活下降到可怕的地步。 面对这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国内经济状况,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争取国家参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把党...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答:参加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63人组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了50%;在56名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也占了近50%。积极投身“五大运动”,为恢复国民经济献计出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各民主党派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国有企业改革与税收政策
答:这就是建国初期的税收总政策。在这一总税收政策指导下,又根据全国税收制度不统一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统一税政,平衡财政收支的税收政策。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财政比较困难。中央人民政府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当时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全国税收制度不统一,老解放区仍实行各根据地制定的税收制度,新解放区除废除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