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苏州四大园林最出名的

作者&投稿:呼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沧浪亭 网狮园 拙政园 狮子林

沧浪亭

  在苏州市城南人民路三元坊,原为吴越时(907~926 年)广陵王的花园。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始建沧浪亭,并写《沧浪亭记》。南宋初年成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为苏州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名园。

  沧浪亭为宋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以清幽古朴见长。它是一个面水园林,园内布局则以山为主,沧浪之水不是藏于园林之中,而是借助于园外葑溪之水,未进园门已是绿水回环。垂柳迎风,引人人胜。

  沧浪亭门前曲桥上,有“沧浪胜迹”石坊,清秀古朴。进门,厅屋壁间嵌有碑刻几方,记载园林的历史。入园便是高耸的假山,山分东西两部,构造各自不同。东部历史久远,相传为宋代遗物,系用黄石堆成,土石相间,颇得真山之趣,山上古木森森,藤萝蔓挂,箬竹遍山,最高处建有一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上刻俞樾手书“沧浪亭”三字。两旁柱上有一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出自园主苏舜钦和欧阳修的唱酬诗中。假山西部以湖石堆砌,玲珑剔透。山下凿池,小中见大,气势不凡。

  沧浪亭假山与池水之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复廊,廊间隔以花墙,一面依山、一面临水。临水有面水轩、观鱼处等亭榭。沧浪亭之南有明道堂,为园内的主建筑。厅堂明亮宽敞,旧为讲学之所。堂前丛竹掩映,环境清幽。其西为一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岩上建楼名“看山楼”,看山楼北面小屋 3间,绿窗环围,前后掩映竹、柏、芭蕉,曰“翠玲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祠壁上嵌有自吴季札以下至清朝2000多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594 位名人的石刻像,共有碑石125 方,是吴中珍贵的文献资料。祠北为一画廊形式建筑,院前种有桂花丛,境界幽静,名“清香馆”。其北为“仰止亭”,壁间嵌有明代文征明画像石刻等。出仰止亭循廊可到“御碑亭”,亭中嵌有康熙帝所书碑刻。亭前即沧浪亭西部假山尽头处。

  沧浪亭对面为“可园”。附近人民路西侧有苏州文庙,现辟为苏州碑刻博物馆,陈列内容丰富,有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大宋碑。

网狮园

  位于苏州市城东南阔家头巷内。初为南宋退隐侍郎史正志所建,名万卷堂,又名“渔隐”。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官吏宋宗元退隐在此建园,更名为“网师园”,仍寓渔隐之意。民国年间画家张善于、张大干兄弟亦曾借住此园一段时间,在园内养一乳虎作临摹之用。

  网师园整个建筑分三大部分: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是一座典型的苏州住宅园林。

  网师园进门即为轿厅,再入内为会客厅,其后有供接待女客用的“撷秀楼”。门媚砖雕极为精细,颇具民俗研究价值。由轿厅西侧小门可入中部主园,步越走廊便是一座四面厅,名“小山丛桂轩”。轩北有黄石假山,名云岗,古朴自然。轩东为“濯缨水阁”,建筑精致,雕刻玲珑,是倚栏小憩,数鱼观景的极佳处。水阁西南有蹈和馆,布置素雅,馆南有琴室,旧为操琴之所。出蹈和馆,循廊即至“月到风来亭”,在此可赏“月到天心,风来水面”的景色,一面大镜使小园变得格外幽邃,此处实为赏月佳处。北入“看松读画轩”,室内陈设古朴,有多年木化石。轩东侧为“竹外一技轩”。取苏东坡“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轩临水而筑,玲珑小巧,凭轩亦可观览中园全景。东为“射鸭廊”,庭后“集虚斋”为游客品茶之处。向东是“五峰书屋”,昔日乃园主读书处,庭前院后峰石罗列,花木扶疏,自成一幽静的处所。

  由“看松读画轩”向西入“潭西渔隐”,仿佛别有洞天,此为西部内园的院落,其花坛隙地遍植芍药,前人有“尚留芍药殿春风”之句,故名。自1979年春,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后,网师园更是名播天下。内园西南角有“涵碧泉”,泉上有半亭,名“冷泉”。亭中置放一块玲珑剔透的巨型“灵壁石”,原为明代大画家唐寅宅内之物。

  网师园面积不大,但布局紧凑,假山、水池安置妥贴,互相映衬,亭楼建筑,参差错落,比例恰当,全园景物玲珑精致,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在姑苏园林中别具特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为苏州最大的名园。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
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

  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弃官还乡,在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成园。园名“拙政”系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400 多年来,沧桑变迁,屡易园主,但此园总体仍不失明代遗风。

  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各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入园门即是东园,原为明代“归田园居”旧址,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

  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迭翠。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匾额“远香堂”为明代文征明所写。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和元代倪云林所书的”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悬于亭中。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山之间,连以溪桥,山间遍植花木,岸边散种藤萝灌木,野趣横生。

  远香堂东行,小山上有绿绮亭,此处还有批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景深意远,北寺塔耸立云霄之中,是极妙的借景。亭中有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形象地
概括了这里景色的特点。水池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西有曲桥通“柳荫路
曲”。转北至见山楼,太平天国时,此楼为忠王李秀成办公处。亭南有小桥接
“倚玉轩”,折西即至”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南有小沧
浪水阁,桥北的“香洲”是一座画舫。香洲西南的玉兰堂相传是文征明作画之所。

  “柳荫路曲”南端有半亭“别有洞天”,进入月洞便是西园,园也以池水为中心,主厅是一座鸳鸯厅,北厅为二十六鸳鸯馆,临池养有鸳鸯,南厅因前面小院内植有山茶花称十八曼陀罗花馆。池东沿墙筑有一条呈波浪形的临水游廊,俗称水廊,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又一典型形式。北半部池水环抱中有留听阁、浮翠阁、笠亭、扇亭等建筑。西园明静幽雅,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具意境。

  拙政园西南部现辟为苏州市博物馆。原为太平天国忠王府。建筑宏伟,陈列丰富。东首偏门内庭园中有明代文征明手植藤。

狮子林

  位于苏州市城东北园林路,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为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名“菩提正宗寺”,易名“狮林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称“画禅寺”,狮子林即寺后之花园。因为中峰和尚原住天目山狮子岩,而园中有根多石峰都似狮子形,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全园结构精凑,东南多山,西北多水,长廊四面贯通。上下曲折,若隐若现,在苏州园林中独具一格。狮子林以假山著称。据载,当年造园时,天如禅师曾邀请画家倪云林、朱德润、赵善长、徐幼文等共同设计,倪云林曾作有名的《狮子林图卷》传世。现在虽然假山有所改观,但精华仍在。以湖石假山众多著称,以洞壑盘旋奇巧取胜,清代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来游,还在北京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

沧网拙狮

苏州四大园林是哪四个?~

沧浪亭、网狮园、拙政园、狮子林
沧浪亭:
在苏州市城南人民路三元坊,原为吴越时(907~926 年)广陵王的花园。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始建沧浪亭,并写《沧浪亭记》。南宋初年成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为苏州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名园。
沧浪亭为宋代园林建筑艺术的代表,以清幽古朴见长。它是一个面水园林,园内布局则以山为主,沧浪之水不是藏于园林之中,而是借助于园外葑溪之水,未进园门已是绿水回环。垂柳迎风,引人人胜。
沧浪亭门前曲桥上,有“沧浪胜迹”石坊,清秀古朴。进门,厅屋壁间嵌有碑刻几方,记载园林的历史。入园便是高耸的假山,山分东西两部,构造各自不同。东部历史久远,相传为宋代遗物,系用黄石堆成,土石相间,颇得真山之趣,山上古木森森,藤萝蔓挂,箬竹遍山,最高处建有一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上刻俞樾手书“沧浪亭”三字。两旁柱上有一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出自园主苏舜钦和欧阳修的唱酬诗中。假山西部以湖石堆砌,玲珑剔透。山下凿池,小中见大,气势不凡。
沧浪亭假山与池水之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复廊,廊间隔以花墙,一面依山、一面临水。临水有面水轩、观鱼处等亭榭。沧浪亭之南有明道堂,为园内的主建筑。厅堂明亮宽敞,旧为讲学之所。堂前丛竹掩映,环境清幽。其西为一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岩上建楼名“看山楼”,看山楼北面小屋 3间,绿窗环围,前后掩映竹、柏、芭蕉,曰“翠玲珑”。
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祠壁上嵌有自吴季札以下至清朝2000多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594 位名人的石刻像,共有碑石125 方,是吴中珍贵的文献资料。祠北为一画廊形式建筑,院前种有桂花丛,境界幽静,名“清香馆”。其北为“仰止亭”,壁间嵌有明代文征明画像石刻等。出仰止亭循廊可到“御碑亭”,亭中嵌有康熙帝所书碑刻。亭前即沧浪亭西部假山尽头处。
沧浪亭对面为“可园”。附近人民路西侧有苏州文庙,现辟为苏州碑刻博物馆,陈列内容丰富,有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大宋碑。
网狮园:
位于苏州市城东南阔家头巷内。初为南宋退隐侍郎史正志所建,名万卷堂,又名“渔隐”。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官吏宋宗元退隐在此建园,更名为“网师园”,仍寓渔隐之意。民国年间画家张善于、张大干兄弟亦曾借住此园一段时间,在园内养一乳虎作临摹之用。
网师园整个建筑分三大部分: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是一座典型的苏州住宅园林。
网师园进门即为轿厅,再入内为会客厅,其后有供接待女客用的“撷秀楼”。门媚砖雕极为精细,颇具民俗研究价值。由轿厅西侧小门可入中部主园,步越走廊便是一座四面厅,名“小山丛桂轩”。轩北有黄石假山,名云岗,古朴自然。轩东为“濯缨水阁”,建筑精致,雕刻玲珑,是倚栏小憩,数鱼观景的极佳处。水阁西南有蹈和馆,布置素雅,馆南有琴室,旧为操琴之所。出蹈和馆,循廊即至“月到风来亭”,在此可赏“月到天心,风来水面”的景色,一面大镜使小园变得格外幽邃,此处实为赏月佳处。
北入“看松读画轩”,室内陈设古朴,有多年木化石。轩东侧为“竹外一技轩”。取苏东坡“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轩临水而筑,玲珑小巧,凭轩亦可观览中园全景。东为“射鸭廊”,庭后“集虚斋”为游客品茶之处。向东是“五峰书屋”,昔日乃园主读书处,庭前院后峰石罗列,花木扶疏,自成一幽静的处所。
由“看松读画轩”向西入“潭西渔隐”,仿佛别有洞天,此为西部内园的院落,其花坛隙地遍植芍药,前人有“尚留芍药殿春风”之句,故名。自1979年春,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后,网师园更是名播天下。内园西南角有“涵碧泉”,泉上有半亭,名“冷泉”。亭中置放一块玲珑剔透的巨型“灵壁石”,原为明代大画家唐寅宅内之物。
网师园面积不大,但布局紧凑,假山、水池安置妥贴,互相映衬,亭楼建筑,参差错落,比例恰当,全园景物玲珑精致,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在姑苏园林中别具特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为苏州最大的名园。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
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弃官还乡,在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成园。园名“拙政”系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400 多年来,沧桑变迁,屡易园主,但此园总体仍不失明代遗风。
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各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入园门即是东园,原为明代“归田园居”旧址,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
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迭翠。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匾额“远香堂”为明代文征明所写。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和元代倪云林所书的”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悬于亭中。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山之间,连以溪桥,山间遍植花木,岸边散种藤萝灌木,野趣横生。
远香堂东行,小山上有绿绮亭,此处还有批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景深意远,北寺塔耸立云霄之中,是极妙的借景。亭中有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形象地
概括了这里景色的特点。水池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西有曲桥通“柳荫路曲”。转北至见山楼,太平天国时,此楼为忠王李秀成办公处。亭南有小桥接“倚玉轩”,折西即至”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南有小沧浪水阁,桥北的“香洲”是一座画舫。香洲西南的玉兰堂相传是文征明作画之所。
“柳荫路曲”南端有半亭“别有洞天”,进入月洞便是西园,园也以池水为中心,主厅是一座鸳鸯厅,北厅为二十六鸳鸯馆,临池养有鸳鸯,南厅因前面小院内植有山茶花称十八曼陀罗花馆。池东沿墙筑有一条呈波浪形的临水游廊,俗称水廊,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又一典型形式。北半部池水环抱中有留听阁、浮翠阁、笠亭、扇亭等建筑。西园明静幽雅,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具意境。
拙政园西南部现辟为苏州市博物馆。原为太平天国忠王府。建筑宏伟,陈列丰富。东首偏门内庭园中有明代文征明手植藤。
狮子林:
位于苏州市城东北园林路,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为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名“菩提正宗寺”,易名“狮林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称“画禅寺”,狮子林即寺后之花园。因为中峰和尚原住天目山狮子岩,而园中有根多石峰都似狮子形,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全园结构精凑,东南多山,西北多水,长廊四面贯通。上下曲折,若隐若现,在苏州园林中独具一格。狮子林以假山著称。据载,当年造园时,天如禅师曾邀请画家倪云林、朱德润、赵善长、徐幼文等共同设计,倪云林曾作有名的《狮子林图卷》传世。现在虽然假山有所改观,但精华仍在。以湖石假山众多著称,以洞壑盘旋奇巧取胜,清代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来游,还在北京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

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四大园林最出名的是: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扩展资料
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江南四大名园: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
苏州四大名园: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留园。
岭南四大园林: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四大园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名园

中国四大园林是哪几个?
答:中国四大名园分别是: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和留园。其中,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是清代皇帝的避暑胜地;拙政园和留园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分别代表了江南园林的 different 风格和特色。这四大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中国四大园林是哪些?
答:一、中国四大名园为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二、详细介绍: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分别是?
答:3、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4、留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

中国四大园林分别是什么中国四大园林介绍
答:总是让人觉得在门户的另一边一定有着更多的风景,给人视觉上的辽阔感。留园的设计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之中,你就可以一下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这四种不同景色。中国的四大园林,是中国园林技艺的缩影,中国园林数量十分多,这四大园林正是集大成者,如果你想要了解这中国的园林,不妨就...

四大园林是哪四大园林
答:4、留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全园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景区,景区间由700多米长的曲廊连接,长廊两壁上嵌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人称“留园法帖”。游览四大园林的注意事项:1、掌握一定的园林知识和专业知识 游览前应认真查找有关资料,熟悉园林的历史文化知识...

世界四大园林是什么
答:3、法国宫廷式花园:法国地处气候温和的平原地带,王室、贵族占据着辽阔的领地,领地四周为茂密的森林。因此,其园林的形式从整体上讲是平面化的几何图形,也就是以宫殿建筑为主体,向外辐射为中轴对称,并按轴线布置喷泉、雕塑;4、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英伦三岛基本上为高低起伏的丘陵,为大西洋海洋性...

中国四大园林分别在哪?
答:是四大名园吧?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
答:苏州园林四大名园:留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1、留园 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

中国的四大园林指哪几个?
答: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承德),拙政园(苏州),留园(苏州)。

四大园林是哪四大园林
答: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四大园林指的是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其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避暑山庄地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6号,留园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阊门外留园路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