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德有什么意义 谈谈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投稿:师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读音:德 dé
  【释义】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参见词条“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备。
  (二)情义;恩惠。例:功德|积德|感恩戴德|《书·盘庚上》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四)感德。例:《左传·成公三年》 “然则德我乎?”
  (五)事物的属性。例: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 “实、德、业三,各不相离。”
  (六)德国的简称。
  (七)姓。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来称颂老年人。
  〖例句〗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教育界、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德和道相对应,组成道教教义的核心。《道教义枢·道德义》称“道德一体,而其
  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道德经》中有“德”字四十一处,提出了“上德”、
  “玄德”、“孔德”、“积德”等等,但是对于“德”的含义却没有具体的解释。第五
  十一章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
  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将“道”和“德”两者规定为“生长万物”和“畜
  养万物”的关系。因此,一般认为“德者,道之功也”(韩非语),“德者,道之用也”
  (陆德明语),“德者,道之见也”(苏辙语)。《庄子》的《天地篇》就说到:“通
  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并称:“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
  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当代旅美华人学者陈鼓应在分析“德”的概念时认为,它
  有三个意义:一是“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二是“内在于万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
  现它的属性,亦即表现它的德”;三是“道落实到人生层面时,称之为德”,即通常说
  的人的“德行”。早期道教沿用了先秦道家的学说。太平道的《太平经》卷五十六至
  六十四称,“道者,天也,阳也,主生;德者,地也,阴也,主养。……夫道兴者主生,
  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悉养,无冤结”。这里也将道和德两者解释为“生长
  万物”和“畜养万物”的关系,同《道德经》的思想一脉相承。
  太平道从追求“太平”的社会理想出发,将德“主养”的观点推广到社会政治领域,
  认为“地以德治,故忍辱;人以和治,故进退多便”,“以德治者,进退两度也”。并
  且将“德治”列为帮助帝王之治的“十法”的第四法,仅次于“元气冶、自然治、道治”。
  《太平经》认为“德”和“刑”相对立,称“德者与生气同力,故生气出亦出,入亦入;
  刑与杀气同力,故杀气出亦出,入亦入。德与天上行同列,刑与地下行同列。德常与实
  者同处,刑与空无物同处。德常与兴同处,故外兴则出,内兴则入,故冬入夏出。刑与
  衰死气同处,故冬出而夏入。死气者清,故所居而清也。故德与帝王同气,故外王则出
  阴,内王则入刑;刑与小人同位,故所居而无士众也。物所归者,积帝王德,常见归,
  故称帝王也;刑未尝与物同处,无士众,故不得称君子”。君子的服人依靠的是“道”
  与“德”,欲得天地之心的,也要行“道”与“德”,至于行“严畏智诈”之术,只能
  收服那些言行无状的小人。《太平经》还将德“主养”的观点推广到个人的修养上,批
  评“人不力学德,名为无德之人”,无德之人必“好害伤”,因此,是“凶败之符”,
  是“最劣弱困穷小人之名字”。这种人是“天不爱,地不喜,人不欲亲近之”,他们
  “为王者致害,为君子致灾,鬼神承天教,不久与为治”。五斗米道的《老子想尔注》
  中,亦有多处对于“德”的阐述。注“玄德”为“玄,天也。常法道行如此,欲令人法
  也”;注“常德”为“道德常在”,可见,五斗米道是主张“道德一体”的,“德”
  就是“道德”的意思。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教义着重在宇宙观、社会观和神仙观方面的建设。《西升经》
  就是以体用关系阐述“道”和“德”的关系的,称“道以无为上,德以仁为主”。刘仁
  会注解说:“宥物于无者,道也;仁物之性者,德也”。“德”也就是“道”体现于
  “物”之中的属性——“仁”。《西升经》中还有“道非欲于虚,虚自归之;德非欲于
  神,神自归之”,“无心德留而鬼神伏矣”。这里的“神”,既有人“神”的意思,又
  有“神灵”之神的意思。唐代李荣注解说:“道既虚无,德亦神妙。虚无神梦,毕竟清
  静。而人若能虚心无身,自然归道;抱神守妙,自然归德也。”又注称:“圣人无心,
  不起贪欲,道在于己,德止于身,故曰:留也。用道,则道流遐迩;
  怀德,则德被幽明,既为人之所归,亦为鬼神之所伏从也。”因此,人能归道,
  也就归德。德是人的精神的根本,办使鬼神降伏。但是,同期的江南一带的道教却大多
  从一般的“道德”观念阐述“德”。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要求个人“积善阴德”,这
  个“德”解释为“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
  救人之灾”,而治国之君以及忠臣辅佐则应修道德;使“道普德溢”,至于太平。唐
  代,道教教义体系逐渐充实完备。吴筠在《玄纲论》中称:“尝试论之,天地、人物、
  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吴筠认为:“德者,何也?天地所禀,阴阳
  所资,经以五行,纬以四时,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幽明动植,咸畅其宜。泽流无穷,
  群生不知谢其功;惠加无极,百姓不知赖其力,此之谓德也。”这就将天地阴阳幽明
  的一切生成物都视为“德”成之物,包括“灵仙、鬼神”。唐宋以后,道教教义着重探
  讨人的问题。宋徽宗注《西升经》有《序》称:
  “万物莫不由之之谓道,道之在我之谓德。道德,人所固有也。”这就将“道”
  和“德”视为人所共有的禀赋。古时,“德”和“得”相通,因此,混然子王道渊认为:
  “德者,得也,心之所蓄,性之混融,开物成务之理也。”一些有“上德”的圣人,
  “未尝显己之有德,藏身潜迹,抱朴含光,专气致柔,如婴儿也”,而“下德”的贤人,
  “执著其事,唯于世情,是非得失之物,理论扬于己德,以被聪明所蔽”。因此,有
  德之人,就应该“含养德性,纯纯朴朴,则比如赤子也,赤子如初生婴儿也”。认为:
  “太上以此喻修真之士,心切切矣。
  我辈欲反本还源,归根复命,以此为则,不亦简妙乎。今心无所主,性不安闲,安
  得元神凝寂,元气冲虚而比如赤子乎。”唐代内丹家们多将“道”和个人的内丹修炼
  相结合,认为“道”与“生”的结合就是“德”。司马承祯说过:“生者,天之大德也,
  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又称:“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
  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久。言长久者,得道之质也。”因此,
  “大人含光藏晖,以期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清代道
  士、著名的内丹家柳华阳则称:“道者德之用,德者道之体,人能明乎其德,而天性自
  现,体乎其道,而冲和自运,是之谓寂然不动,感而遂能也。”又称:“古圣云:德者,
  性能中求之耳。夫德非道则无著,道非德则无主。
  道外觅德,其德远矣;培德体道,其功切矣。”柳华阳在内修实践中曾经以“道德
  体用观”指导其内修实践,自谓:“吾尝自内观而无心,外觅而无体,飘飘乎寻之不得,
  恍恍乎觉而虚灵,似鱼之随水,如雾之笼烟,一派冲和,荣卫天地,但人不能深进,故
  本然之道味却矣。”另一些内丹家则从内修角度认识和解释《道德经》,将内修理论
  置于道教教义系统之下。清代道士、著名内丹家刘一明在《修真九要》中,强调内丹修
  炼必须“积德修行”,认为“德”就是“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
  扶危救困,轻财重义,广行方便”,称“道者,为己之事;德者,为人之事。修道有尽
  而积德无穷”,感叹“德者,自己人世之事;道者,师传成仙之事。不积德而欲修道,
  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刘一明在《修真辩难》中,对“上德下德”则完全从内
  丹学的角度来解释。他认为:“先天全,则为上德;先天亏,则为下德。”所谓“先天
  全”,就是“体全德备,乾阳未伤之人”,就是“未伤先天之阳”。所谓“先天亏”,
  就是“先天已散,五行各分,四象不和,诸般宝物皆失”。刘一明还批评了当时某些内
  丹家的谬指,即称“精漏者为下德,精全者为上德”。由此可见,在内丹家的修炼理
  论系统中,“德”已经衍化为“精”和“先天之阳”的同义语了。
  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德”,实质上体现和捍卫的正是封建社会中男性的利益,同时也是他们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德,与之相对的是智。
智教我们知识,而德则是教我们怎样做人。

请联系实际谈谈道德对于我们个人的健康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那道德的话,肯定是约束我们每个人的一个行为吧,然后除了法律之外,还有道德的层面,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原则和底线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

扩展资料:1、内容要求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

2、文明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举止文明以礼相待。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3、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

4、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5、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6、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公德

谈谈德有什么意义
答: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

德的含义是什么
答:“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贤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观规律等意义。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通,表示得到。一定社会阶段形成的通过舆论约束人们言行的准则和规范。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道德的意义是什么?
答: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

道德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答:德居其首,德是统率、灵魂。“德”的范畴,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仅就道德家质对人才成长的意义看,可以说它对人才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即使有很高的智商也难以成才,难以对社会作出贡献,相反,一个人具备良好的品德,就能够在实践中根据实际可能和需要去发...

谈谈公民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和作用
答: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

请联系实际谈谈道德对于我们个人的健康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答:那道德的话,肯定是约束我们每个人的一个行为吧,然后除了法律之外,还有道德的层面,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原则和底线

联系实际谈谈职业道德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重要意义,急需_百度...
答:职业道德之所以具有稳定的倾向和特征,是因为它是在长期反复的道德行为中形成的习惯。这种行为习惯一经形成,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做大的努力,就很难改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道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道德不仅是人才...

思想品德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好处
答: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系统化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家长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学校配合,特别是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克服只谈智、不谈德的错误做法。及时了解并支持学校教育的要求,掌握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亲批评,母亲护短;妈妈责备,...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结合实际,谈谈道德的作用
答: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之一,统治阶级的道德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辩护,是维护其阶级统治的精神力量。被统治阶级的道德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末来的利益。3、一切进步的道德,总是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一切落后、腐朽的逍德则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