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课展示了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

作者&投稿:众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CO是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应先让CO充满整个装置,故实验开始时先加热A处的酒精灯,使产生的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实验结束时,为防止生产的铁被氧化,要继续通一会CO直至装置冷却,所以要先熄灭D处酒精灯;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为防止有毒的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通过E进入空气应在E后对一氧化碳进行处理;
(2)B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干扰D中的反应;E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D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式是:3CO+Fe2O3
 高温 
.

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

(1)利用实验装置实验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而装置图中对实验尾气没有进行处理,会污染环境;(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用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澄清的石灰水是用来检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3CO+Fe2O3 高温 . 2Fe+3CO2;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气密性;没有尾气处理,污染环境;(2)除去水蒸气;检验CO与Fe2O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1)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实验开始先加热A处,防止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氧化铁;一氧化碳有毒,过程中可能一氧化碳过多,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可采取用气球收集或点燃的方法.(2)B装置内是氢氧化钠能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E装置则是吸收并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高温 . 3CO2+2Fe;(3)原有样品为氧化铁(10g),玻璃管的质量为50g,故反应后为剩余固体为(7.6g),减少的质量为2.4g,实质就是氧元素的质量,运用差量法解题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 高温 . 3CO2+2Fe△m 160 112 48 X (10-7.6)g 160X=482.4gX=8g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g10g×100%=80%(4)E装置在反应后增加的质量是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如果B装置吸收CO2不充分或E吸收了装置里空气中的CO2或者外界CO2进入的干扰,就会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实际测定结果就会偏大:故答案为:(1)A;先;气球收集或点燃;(2)吸收A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检验D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3CO+Fe2O3 高温 . 3CO2+2Fe;(3)80%;(4)B装置吸收CO2不充分;E吸收了装置里空气中的CO2或者外界CO2进入的干扰(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初中化学中考探究题哪里有呢?
答:中考精品试题—实验,探究题 1、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打开开关a(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a和b,并撤掉火源。约10—15分钟后,可观察到A中鱼仍活着,B中蛙死亡,C中...

...该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其中溶质
答:2

我校的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实验操作比赛中,有个实验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定硝酸...
答:铵根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铵态氮肥不宜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否则铵根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降低肥效,故答案为:废液中的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碱;降低肥效.

化学兴趣活动总结
答:1、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加很多由抽象知识转变成具体知识的方法。2、化学兴趣小组是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兴趣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在活动...

如何增强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研究综述
答:二、国内有关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兴趣的研究概述 纵观我国90年代在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兴趣方面的研究,不难发现,专家学者们大多倾向于探讨如何行之有效地培养或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些研究主要从如何充分利用化学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化学史)、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和利用实...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验,其中三次检验...
答:2.再加入过量硝酸银,此时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这是AgCl↓.(这样既检验出了氯离子,有将氯离子除去了.)高中课本上所提供的检验氯离子的方法就是这样的.3.最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NO3)2.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检验出了硫酸根.做这个题应注意几点:在做离子检验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添加顺序.检验氯离子,一般...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是怎样开展探究活动的
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周末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调查,最后形成了对嘉鱼县环境状况的整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通过这次活动锻炼了不少学生的能力,很多原先上课表现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在小组总结中积极发 言,而且很多学生更加喜欢上化学课了。这样的专题研究比较切合实际,范围也不是太宽,...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毕业论文 急急急
答: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开展化学实验的探究,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去探索问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想象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1、寻找合适的自主探究素材:根据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验,其中3次检验...
答:(1))因氯化钡与硫酸钠、碳酸钾能生成硫酸钡、碳酸钡沉淀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所以我们判断第2个方案是错误;(2)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时,因在确定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时,必须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所以我们首先检验并除去碳酸根离子;所以我们首先加过量的硝酸,检...

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实验完毕后...
答:回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生成的氧气是气体,所以固体质量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