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泛滥和决口造成了哪些灾难 黄河曾经给人们造成了哪些大灾难

作者&投稿:希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黄河是中华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但自古黄河也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历朝历代斗在努力的综合治理黄河.我国劳动人民对黄河泥沙早就有认识,先秦时期就把黄河称之为浊河,西汉时有“石水六斗泥”之说.远在公元前246年修建郑国渠和公元前256-251年修建的都江堰就是以发展灌溉为目的的用水用沙和取水防洪的治河工程的光辉典范.
黄河是一条水少沙多,水沙分布不匀的河流,这一特点是由黄河流域所处的气候带和地质-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黄河干流长5400多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有西向东跨干寒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带,流经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青藏高原,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和0-200米的华北大平原入海.
黄河下游的水患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历史上,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花园口扒口的2540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主河道经历了五次大改道和迁徙.洪灾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的黄淮海平原,纵横25万km2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流域做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为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说也有趣,黄河下游河段就象一条摆动的龙尾,多次改变河道.
如近代历史上的1819年及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黄河下游的开封、陈留、中牟、兰考、武陟等地多次溃决、改道,冲毁农田村舍,民众损失无计其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毛泽东主席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经过科学家们的多次勘察,反复研究,揭示了黄河河道改变的内在机理.原来,黄河从江苏入海改为从山东独流入海后,不再影响淮河和海河两大水系的水文变化.但对于黄河这样一条多泥沙的河流来说,下游局限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流动,河床高悬于大平原之上;加上处于气候、水文长期波动变化最显著的中纬地带;黄河中、上游又流经土壤裸露、疏松的黄土高原产沙区,一旦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便形成高含沙量洪水,有时最大洪峰输沙量可达60亿吨左右.当到达黄河下游时又因下游河道受海平面和大平原地势控制及河口延伸的影响,比降很平,输沙能力明显小于中、上游来沙量,河床淤积比平常漫流时期迅速.同时因黄河下游长期形成上宽下窄的河道格局,黄河受山东丘陵山地阻挡出现的河道大弯曲呈宽窄过渡河段.突然到来的多泥沙特大洪水往往在此形成河道堵塞,河堤漫决,河流由此寻找新的低地形成河道.由此可见,中道淤积,河道高悬,河堤管理不善,洪峰通过能力不足是形成黄河改道的原因.据此,人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清淤护堤、加大洪峰通过能力,使黄河溃决改道的现象得到抑制.
黄河以一个大S形弯曲流经中国北部,全长约4800千米(根据我国的水文资料,应为5464千米---译注).黄河流程的最后四分之一段流过地势较低的肥活平原,那里居住着无数中国人.
由于洪水灾害,黄河有时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洪水常常夺去下游两岸许多人的生命,冲毁村庄.在4000多年中,中国人一直尝试通过筑堤和开凿水道引洪来保护这些居民区,但是,黄河继续频繁地发生洪水泛滥.
洪水泛滥时,1887年有200多万人死亡,1931年约300万人丧生,1938年50多万人被淹死.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938年,国民党军队为了迟滞日军前进,在郑州以北的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这一丧心病狂的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89万人被淹死,1200万人无家可归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

黄河给人们造成了哪些灾难~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有史以来,黄河与灾难相伴,中
华儿女与洪水搏斗、抗争,苦苦探索根治黄河水患的良方。一部灾害
史也是一部治黄史。
  夺大清河改道入山东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000多公里的黄河,从海
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出发,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
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垦利注入渤海。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水少沙多;二
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三是地上悬河;四是洪水灾害频繁。由于洪
水灾害频繁,历史上黄河洪水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夺大清河入海,
形成现行河道。黄河在我省横穿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
南、淄博、滨州、东营9个市的25个县(市、区),河道全长628公里。
  黄河改行现行河道之处,因清政府无力堵口,并且对堵住决口让
黄河恢复故道与改道的争论屡议不决,任黄河泛滥20余年。1875年光
绪年间开始修两岸官堤,历时9年才建成较为完整的堤防。
  多灾多难的母亲河
  黄河以泥沙多、难治理而闻名于世。下游河道在历史上决口频繁,
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历史记载,黄河下游在3000多年中发生泛滥、
决口1500多次,重要的改道26次,其中大的改道9次。改道最北的经
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因此黄河的灾害一直波及海河
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威胁25万平方公里上8000余万人口的安
全。
  自1855年黄河改道至1938年的83年间,山东河段有57年发生决溢
灾害,决口377次,平均每年发生7次决口。
  光绪九年自齐河至利津有7县决溢53处,造成43州县特大洪灾,
翌年又有8县决溢40处,有30县受灾。当时记载:“黄流东趋,一片
汪洋,灾民荡析离居”。利津近海村庄“死伤居民甚重,有一家全毙
者,有淹死仅存数口者,有房屋倒塌死者、惨苦情况不堪言状……”
  民国22年(1933年)的洪水,黄河决口104处,6省67县受灾,面
积6359平方公里,灾民320万人,毁房50万所,经济损失2亿元。这次
决口,山东有22个县受灾,灾情最惨,耕地大部分荒废,灾民流离失
所,遂致恶疫流行。
  民国24年,鄄城县董庄决口,泛滥区1万多平方公里,淹及山东、
江苏27个州县,受灾341万人,伤亡3750人,其中山东省有15个县受
灾,淹没耕地810万亩,淹没村庄8700余个,灾民达250万人,受灾地
区“田路冲没、村舍为墟”,“哀鸿遍野、触目惊心”。
  1938年蒋介石政府在河南郑州附近掘开南岸花园口河堤,造成黄
河大改道,受灾面积54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人,
由此可见黄河灾害的严重程度。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黄河历史上多次决口,带来了很多的生灵涂炭,但是也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历史上多次的治水,水利工程建设,现代的小浪底工程,而且目前不光是水灾,更多的是泥沙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家历史上是黄河故道,数黄泛区,但也带来了冲击平原,种上庄稼。总之,如果人类能善加利用,保护环境,黄河就不是什么可怕的是,她依然是我门的母亲河

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答:洪灾和涝渍灾。常导致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渍水,毁坏庄稼、建筑、物资,人畜伤亡、作物歉收或绝收,交通与通信受阻等。暴雨灾害:一次短时的或连续的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 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甚至于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

人类历史上损失惨重的自然灾难有哪些
答:2. 2004年,印度洋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随之而来的海啸摧毁了沿海社区,造成超过23万人死亡。这场地震的震级估计为9.0级。3. 1975年,中国板桥大坝因极端降雨而垮塌,导致64座水库决口,引发的洪水泛滥造成23.1万人的悲剧性死亡,大量土地被淹没。4. 1976年,唐山市遭受了致命的地震袭击,这场地震被...

当洪水泛滥成灾——涝灾的形成和危害有哪些?
答: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

暴雨引发的灾害有哪些
答:山洪、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能见度较差时段的行车安全。范围的暴雨时,易发生干支流洪水,洪峰叠加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甚至于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当强降雨来临时,千万不要盲目地开车出门,因为一旦雨水来不及排泄,很容易使车辆在行使途中给...

黄河夺淮入海有什么灾害应怎样整治
答:4、豫东、皖北和鲁西南等平原地区的大小河流,都遭到黄河洪水的袭扰和破坏,造成排水不畅,水无出路。其中以濉河变化最大。濉河原是发源豫东,中经皖北,至江苏宿迁小河口汇入泗河的一条大支流。经黄河多年的决口和分洪,终被淤废,下游不得不改入洪泽湖。5、洪泽湖以下的入江水道逐步形成,高邮宝应...

黄河的忧患有哪些
答:越来越高,越来水越少

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答:洪灾和涝渍灾。常导致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渍水,毁坏庄稼、建筑、物资,人畜伤亡、作物歉收或绝收,交通与通信受阻等。暴雨灾害:一次短时的或连续的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甚至于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

秘鲁连日强降雨引发洪灾致数万人受灾是怎么回事?
答:在秘鲁全国,强降雨引发河流决口,损坏了11.5万座房屋,使117座桥梁倒塌,无数公路瘫痪。据报道,受灾人数达45000余人。秘鲁总统库琴斯基在当地时间17日下午发表的声明中称,秘鲁遭遇了严重的气候问题,自1998年以来,该国没有遭遇过此等强度的气候灾难。专家认为,此次50年一遇的自然灾害主要归咎于“沿海...

建国以来洪水泛滥
答: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是指超出水道的天然或人工限制水流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最多的国家。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目前,我国1/10的国土面积、5亿人口、5亿亩耕地、100多座大中城市、全国70%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时间上,除了黄河凌汛外,我国的洪水大都发...

黄河下游资料
答: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