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投稿:澹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音乐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正以她日益崭新的面貌,确立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上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但从教育、心理角度、从学生的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就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同时,在感情上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进行德育教育,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虽是主要教学内容,但感悟音乐进行德育教学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首要追求. 从小学音乐教学目的来看,该课程的开设决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家,而是为了让学生,是未来的公民获得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得到一定的审美观点,是从建够“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结构的角度来设置的,因此,音乐既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智育的客体,也不是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手段的教育内容,而是让学生在受教育是获得音乐知识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下面我来谈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个方面.一、歌曲学唱中渗透德育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他们的心脾.如在学唱歌曲《拍手拍手》时,首先问学生会在什么场合下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再学唱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在学唱歌曲时,让学生为唱的好、表演的好的同学拍手,为上课认真的同学拍手,学会拍手的意义,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二、乐曲欣赏中渗透德育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并在乐曲欣赏中容入爱劳动、爱集体、爱生活爱祖国等的德育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这学期在欣赏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和《东方明珠》时,先让学生去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国歌》.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们可以说出许多:中国的今天、明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对祖国说话的是澳门,三百年长久的呼唤,“祖国母亲我要回来”.包含着酸甜苦辣.喜泪挂在笑脸上,奋斗抗争、渴望,随着音符的跳动从心底里流淌出来.香港的呼唤,让祖国母亲看到《东方明珠》今天更加美丽.但是,还有一个子女日夜牵挂着母亲的心.“海龙王”你能架起彩桥,把鼓浪屿和基隆港连起来吗?郑成功的子孙们面对台湾,遥想当年“雄风”.“快见到”的急切心情感染着学生,这情,是母子情、思恋情、思归情,通过歌曲的教唱和欣赏,谁不受到感染,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不难看出,这节课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爱国教育. 又如在欣赏《森林的歌声》和《荫中鸟》时,引导学生听辨乐曲中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并让学生学各种动物及鸟叫声,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要多听、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直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三、音乐实践中渗透德育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直体谐和,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音乐培育学生的心灵美、以音乐启发学生的智力、以音乐呼唤学生的情感、以音乐进行德育教育,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学校的德育教育,它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不是装饰名牌学校的广告牌!不是挂在校长嘴边动听的词燥,也不是校园墙壁上华丽的标语,更不是学校升学率的代词.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德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德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德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德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也许,我的“纸言片语”仅是盲人摸象,无法窥探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全貌,但我们力求走进新课程,去感悟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接受新课程改革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去加入新课程改革那轰轰烈烈的行列,去吮吸新课程改革那点点滴滴的精髓.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天天是育人之时,处处是育人之地,人人是育人之人。现在的教学学科可以说是:科科能育人,课课能育人。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生活。其实,在我们的各科教学内容中,就蕴含了许许多多学习、生活、工作和做人的哲理。音乐课也如此,也是德育教育的有利资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呢?第一、总体把握教材无论是哪个年级的音乐课,拿到教材后,首先必须了解其教学目标、方向及教育培养要求。其次是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弄清每个单元的主要目标、教学任务与活动内容。再看看每个单元中那些内容符合本地区和本班学生的实际,那些内容该取舍,那些内容需补充,那些内容有德育教育的价值等。最后根据总体目标和单元目标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这样,总体把握好教材,作出德育教育总规划。第二、找出每一课中德育教育的突破点。德育教育内容广泛,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礼仪、行为、劳动、卫生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等。当然,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在一节课或者一首歌里都涉及到,在一个音乐活动中,一般蕴含的德育哲理也无非一两个,所以,教学前必须审视教材,研究所教的内容,找出其中隐含的德育要点。然后借助歌曲和音乐活动,以说和想的方式去理解其中的德育哲理,以唱和跳的方式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美德情感,以实践、模拟的方式引发学生心灵的榜样共鸣。再通过具体实际的活动,把树立的良好情感内化,并落实在行动上。第三、认真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过程是音乐知识消化的过程,也是落实德育目标的主要过程;当一首歌的德育要点确定以后,就要借助音乐知识、音乐手法、音乐的途径去进行引导和渗透。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的音乐第一单元中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首先,确定出了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品质。)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读歌词、谈体会、举例子等形式,理解歌词含义,挖掘出以上德育目标;再通过情景模拟、参与实际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具备了“知恩、感恩、报恩”这种好品质的人,是人们最喜欢的人,而且,这样的人也会获得许多人的帮助和尊重。然后通过唱、跳与交流等方式深化这一良好的德育情感,从具体、有趣的音乐游戏中去感悟父母的爱和爱父母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最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做怎样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一系列的德育空间,再激励他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孝亲教育”这一德育目标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延续,最终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美好的品质。总之、只要我们以负责的态度去对待音乐学科,以高尚的情操去审视教材,以新的课程理念去驾驭音乐课堂,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去设计教学活动,我们的音乐课,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全面的音乐知识,也能受到良好德育的熏陶。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多么幸福》、《国旗国旗我爱你》、《爱我中华》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
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红旗颂》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此外我还查找了三代领导人近十张关于开国大典的照片,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怎样将音乐学科渗透到德育教育当中
答:一节课下来不仅轻松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成功地渗透了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渗透了德育教育。三、在音乐体验活动中学会合作 在我们的德育范畴中,经常提到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关爱他人,这也是德育的一个内容。教师不仅要注重渗透德育,还要注重让学生将德育内容实践于生活中,如在...

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
答:音乐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不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从音乐课中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爱...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答:而以初级中学课本第五册为例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五(命运)交响曲》、学习歌曲《苏武牧羊》等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热情。二、坚持德育渗透,加强艺术熏陶的效应。通过教育实践,我认识到必须作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方针,比如在上课时我尤其重视音乐课寓教...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答:音乐既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质,又能向人传递思想情感,潜移默化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协调,对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家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在于这里。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现就根据我的几十年的教学体会谈谈以下几点肤浅的观...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答:与此同时的应是人们颠沛流离的画面以及悲伤之极的音乐。此等画面缓缓播放,配以老师凝重悲伤的语气,学生流下眼泪、握紧拳头,誓勿忘国耻。悲伤音乐烘托此种画面,音乐与画面以及爱国主义深入人心,德育教育也随之达成效果。(二)将德育渗透在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中。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是音乐知识,占用课时...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答:只有大家扬长避短,各种音色糅合在一起,歌曲的生命才显得充实。”就这样,经过简单的启发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通过教唱歌曲,滋润学生的心灵 教唱歌曲是音乐课的本分,我觉得,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曲并不难,最主要的是如何将歌曲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充分地揭示给学生...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答:音乐课也如此,也是德育教育的有利资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呢?第一、总体把握教材无论是哪个年级的音乐课,拿到教材后,首先必须了解其教学目标、方向及教育培养要求。其次是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弄清每个单元的主要目标、教学任务与活动内容。再看看每个单元中那些内容符合本地区和本班学生...

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答: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

如何把幼儿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答: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审美感受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基础,音乐课程性质的审美性是贯彻、落实“以美育人”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二、通过歌曲教学渗透德育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答:小学音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丰富而又生动的音乐形象,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我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多年,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经验,现介绍与各位教师同仁共勉。一、增强德育意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当树立德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