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世界大型经济危机 世界历史上有几次大的金融危机?

作者&投稿:卢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由于资产阶级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采取一系列的反周期措施,包括在危机和萧条阶段的膨胀性政策以及在复苏和高涨阶段的紧缩性政策,使周期发生了变形:危机的来势没有过去那样凶猛,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界限不清;高涨阶段经济增长乏力,有时还发生曲折和波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混淆在一起,不易划分,从表现形式看,整个周期是由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组成的,而不象过去那样由四个阶段组成。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混淆不清,不仅50年代和60年代如此,70年代、80年代初期大体上也如此。
如前所述,在1980~1982年的危机中,由于政府加强反危机措施,竟出现了下降—回升—再下降的 W型或几次下降与回升互相交错的锯齿型。这种周期形态变化的新现象,是由周期运动受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严重干扰所造成的,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经济周期的形态变化,并不是否定过去四个阶段的划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仍然是周期变化的基础和前提,资本主义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周期的形态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经济危机的冲力相对减弱 战后虽然周期缩短,危机频繁,但在各次危机中,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都没有战前那样大。1973~1975年的危机,是战后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它使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15.3%,英国下降11.2%,法国下降16.3%;而战前比较严重的1920~1921年的危机,却使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了32%、55%和24%。至于1929~1933年那次世界经济大危机,各国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就更大了。当时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 56.6%,英国下降32.3%,法国下降35.7%。
战后危机冲击力较小的原因,总的来说,是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措施阻碍了危机的展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固定资本投资幅度下降不大。过去危机爆发时,企业一般都中止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甚至暂停固定资本的更新。但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府实行减免税收,加速折旧,以及其他各种优惠待遇,去鼓励投资,再加上科技革命不断开展,要求固定资本加速更新。所有这些,即使是在危机期间,也使固定资本投资的下降幅度不大,从而缓和了危机的恶化。
②个人消费需求下降幅度较小。过去在危机期间,由于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劳动人民的收入减少,使消费品的生产过剩更加严重,转而又加剧了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推动经济危机进一步发展。但战后由于消费信贷的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改进,以及工人组织程度提高,抵抗资本家降低工资的力量增强,使消费的下降遇到了阻力,从而减轻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③以通货紧缩、银根吃紧、银行挤兑和大批倒闭为主要形式的货币信用危机有所改变。这样的货币信用危机,是战前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大大加剧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战后由于金融资本力量增强,政府采取膨胀性的货币金融政策,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和管理,增强了货币信用体系抵抗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从而减轻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④由物价暴跌转为物价上涨。战前的危机是通货紧缩,物价暴跌,人心惶惶,造成严重的紧张局势。战后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货币金融上和财政上实行膨胀政策,在危机期间,物价不仅不下跌,反而大幅度上涨,尽管留下后患,却暂时缓和了危机的冲击力量。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战后的经济危机不能充分展开,生产下降幅度不大。这本身就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使危机的冲击力减弱;但另一方面,又为危机频繁、周期缩短播下了种子,同时还为70年代以来的停滞膨胀准备了条件。
危机期间物价上涨
如前所述,伴随着战前危机的,是通货紧缩,物价暴跌。当时的一般情况是:危机阶段,物价暴跌;萧条阶段,物价在低水平上徘徊;复苏阶段,物价回升;高涨阶段,物价迅速上涨;危机再爆发时,物价又大幅度下降。如此循环反复,起伏波动。支配这种起伏波动的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周期变化和货币供应量的周期变化,而这是在国家干预较少的条件下自发运行的。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危机期间物价不但不跌落,反而持续上涨。以美国为例,从战后到80年代初,它爆发了7次经济危机,仅前两次危机期间物价有轻微下降,其余的危机期间物价一律上涨。1948~1949年的危机时,消费物价下降了3.1%;1953~1954年的危机时消费物价下降了0.75%,从1957~1958年的危机开始,以后在各次危机中,消费物价都在上涨,而且上涨幅度有增大的趋势。1957~1958年的危机中物价上涨了4.2%;1960~1961年的危机中上涨了4.7%;1969~1970 年的危机中上涨了6.18%;1973~1975年的危机中上涨了14.5%;1980~1982年的危机中,1980年上涨了13.5%,1981年上涨了10.7%。

73年经济危机由石油价格大幅上涨97亚洲金融危机由美国金融大鳄操纵股市房市泡沫经济引发07年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

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对于全世界影响较大的经济问题包括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经济滞涨。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导致经济迅速过热发展,产品生产出来,但消费能力未能跟上,导致国家赤字上升,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止发展。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代表为金融业,范围波及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东南亚诸国等。其问题出自于2方面:1方面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引来过多国际热钱,由于这些国家过分依赖这些热钱而且没有对应能力,在经济出现问题时候,这些热钱迅速撤离,导致经济迅速崩塌。而另一个则是国际金融炒家恶意炒卖货币,人为搞乱汇率,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迅速贬值,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抛售,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受损。除了中国香港外,其余地方均受到严重影响,其中以韩国,泰国最为严重,甚至达到其货币几成废纸的地步。
2008~2009年次贷危机:不用多说,现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在延续。

总结:经济危机的爆发,尤其是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一般都是金融行业出现问题进而引发的

亚洲经济危机 好像是97年还是多少不记的了

世界上一共有几次重大的经济危机?~

1、1637年郁金香狂热 
17世纪30年代后期,郁金香已成为荷兰、法国等投机者猎取的对象,出现全民买卖郁金香的狂潮。1637年2月4日,郁金香价格突然暴跌,使欧洲无数人瞬间倾家荡产,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陷入数年的衰退。
2、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1月,英国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以分期付款方式认购公司新发股票。公司股票价格狂飙。1720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知情者和政府官员提前抛售股票。此后,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英国金融业陷入长期危机。
3、1837年经济大恐慌 
1836年,美国总统杰克逊关闭了美国联邦银行,以使美国经济摆脱其严格的信贷监管,招致英国方面的严厉报复,英国立刻停止了对美国的各种贷款,国际银行家也同时紧缩美国银根,使美国陷入了严重的“人为”货币流通量剧减的境地,最终引发了“1837年经济大恐慌”。这场金融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4、1907年银行危机 
20世纪初,美国兴起的信托投资公司享有许多银行不能经营的业务,使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到1907年金融危机发生,导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56亿美元,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加剧了英德、法德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
5、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3-1926年间,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房价以每年超过一倍左右的幅度疯狂增长。1925年时,仅有7.5万人口的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2.5万名地产经纪人。当时,地价每上升10%,炒家的利润几乎就会翻一倍。
紧接着一年后,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碎,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自杀、发疯,、沦为乞丐。紧接着,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从而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6、1989年日本经济危机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元的升值幅度三年间达到了86%,日本政府开始制定刺激内需的经济增长政策,利率从1985年的5%降至1987年2月以后的2.5%。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为了业务扩张,利用超低利率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同一时期,国际热钱也涌入日本房地产市场。
日本房地产泡沫加速膨胀:城市土地价格指数从1985年的91.5上涨到1991年的147.8,上涨幅度61%;建筑投资从1985年的约50亿日元上升到1991年的约82亿日元,上升幅度64%。
四年后,日本政府意识到经济泡沫,开始施行紧缩货币政策,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日本银行利率从2.5%上调至6%。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刺破了股票市场的泡沫。日经225指数从1989年12月29日的高点38915点开始大幅下跌,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这致使企业、证券公司和银行出现巨额亏损,财务压力迫使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开始撤出。1992年日本政府规定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从1991年开始,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在这段时间里,日本经济发展缓慢,期间GDP增长几乎没有变化。这次房地产泡沫也被称为'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
7、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下的泰国
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
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然而这些国家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高达50%。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导致泰国的经济严重衰退。
8、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下的香港
上世纪70年代,李嘉诚、包玉刚等商界巨子纷纷投资房地产领域,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也先后公开上市。而来自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资金也蜂拥而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香港的房价和地价急剧上升。到1981 年,香港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地区。
1984-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1998-2004年,香港楼价大幅下跌。据专家计算,1997-2002年的5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
而对于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更是不堪回首。在这场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有十多万人由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负翁”。
9、1998年韩国金融危机
90年代初,韩国政府和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经济减速的客观要求,寄希望于通过放松货币刺激经济重回高增长轨道。1992-1996年间(金泳三执政时期)韩国M2和CPI增速高达20%多,房市出现泡沫。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泡沫破裂。
10、1993年中国台湾金融危机
1985-1993年间,台湾依赖于电子信息产业强劲的出口竞争力,贸易顺差大幅上升,M2高达20%以上,流动性极为充裕,股市房市出现大幅泡沫。在1993年,由于政府收紧货币,股市房市泡沫破裂,爆发金融危机。
11、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因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坏帐而起,致使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波及房地产公司、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相关行业,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引爆了一场始于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2001年美国IT领域泡沫破裂,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采取了连续降息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导致市场中流动性过多,多余的流动性流入房地产市场,住房不断升值,房地产市场泡沫逐渐累积。2000年至2005年全美房屋价格指数增长了84%,新建住房增长了31.8%,住房供给过剩。
在低利率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为了防止通货膨胀,2004年到2006年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从1%至5%,不断升息导致住房贷款市场利率上升,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降温。房屋销售量持续下滑,房产价格下跌,信贷违约引发危机。
2008年9月15日,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拉开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序幕。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收归国有,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华尔街的危机迅速蔓延,全球股市大幅下挫。
从以上几种情况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大多是由于经济泡沫越吹越大造成的,房地产和股市都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在危机当中,发展中国家很难独善其身,中国的情况有些例外,主要缘于政府的掌控能力。相信中国领导人有能力化解。

扩展资料: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一般表现是: 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虽然危机的可能性在货币出现以后就已经产生了,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才具有现实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济危机

1788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经济危机。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不断发生经济危机。1793年,1797年,1810年,1814年等年英国又爆发了大小将近16次,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随之引发欧洲等强国发生经济危机。
1890-1893年,德国经济危机。
1899年夏天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随之工业生产陷入危机。
日本在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人们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
1957年-195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在二战结束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国际经济良性循环阶段发生的。欧洲和日本经济全面增长之后就不再满足于美元独霸天下。于是有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汇率谈判,乃至欧洲从追求统一市场到追求统一货币的努力。其间,美元在国际货币总量中的份额逐渐降低到 3/5 。
1973年12月,一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
1982和1983年两年中,越南经济危机。
1989年底起,日本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一落千丈,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
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崩盘为标志,大萧条已经到来。
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


以上纯手打,给分分好不好?(*^__^*) 嘻嘻

世界经济危机有哪几次
答:全球历史上有九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分别是:1. 1637年的郁金香狂热:这是历史上最早的金融危机之一,起源于荷兰,由郁金香投机泡沫破裂引发。2. 1720年的南海泡沫:发生在英国的股市泡沫,最终导致经济崩溃,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3. 1837年的恐慌:一场影响美国及全球的经济衰退,由多因素引起,...

经济大危机是哪一年?
答:大萧条(英语:Great Depression),又称经济大危机、经济大恐慌,是1929年-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大萧条的开始时间依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绝大多数在1930年起,持续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大萧条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

全球性经济危机有哪些?
答:全球性经济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1. 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起源于美国的股市崩盘,然后迅速蔓延到全球。大萧条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贫困和社会动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石油危机(Oil Crises):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

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危机有哪些?持续多少年?
答:世界性的、大的、经济金融危机主要有四次,最初的1857年和1920-1922的金融危机只发生在一两个国家(英国和意大利),根本谈不上大(不具备世界性的影响和破坏力):1929-1933“大萧条” 持续4年时间 (波及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并引发世界战争)1973年的资本主义“滞胀” 在资本主义国家持续了十年(...

世界上一共有几次重大的经济危机?
答: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企业破产倒闭的数目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工人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一般高达30%以上。物价和股票价格猛跌。 3、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

世界上总共发生过多少次经济危机?
答:世界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 \x0d\x0a 一、1637年郁金香狂热\x0d\x0a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答:爆发原因如下:1、具体原因 生产(供给)和销售(需求)的矛盾。(1)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2)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3)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4)...

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答:1907年美国银行危机中,信托投资公司过度投机股市和债券,中央银行制度的呼声渐起。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暴露了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矛盾,股市崩溃导致大规模企业破产和失业,影响了全球市场。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与美元贬值交织,引发了西方国家的严重经济危机,包括滞胀现象,直到里根总统实施“...

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是什么时候
答:1929-1933年世界范围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它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与1929年相比,欧美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三千多万工人失业,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社会底层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整个西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