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作业!高分!急求

作者&投稿:表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比较懒,就不详细写了,不过可以给你提供一种思路
首先可以先进行一段环境描写,以体现仙人掌生存环境的恶劣
然后重点部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写
1,仙人掌寻求水,它的根系深入土壤以吸收水分
2,仙人掌珍惜水,它的叶片进化成针状,为了减少蒸腾作用,而绿色肉质枝干可以储水,又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呼吁人类节约用水,仙人掌在艰难的环境中生长·进化,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人类呢,明明生存在良好的环境中,却不知珍惜,当有一天地球上只剩沙漠了,人类能如仙人掌一般生存下去吗
最后,仍从仙人掌角度,呼吁一下节约用水,明确中心
OVER

厄...貌似不简单的作业..

建议你去看《生态学》,学生不能偷懒哦。

太麻烦了

哪个生物老师留那么多作业吖

初一生物作业~

(1)大气环境正在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 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缓解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并在加大,还有多种有害于人类的成分也在增加。据1997年美国里奇国家实验室的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长15%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浓度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 。
大气圈中发生的这些变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喷发,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气。但是人类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雾和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突出表现。“杀人的烟雾”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笼罩伦敦,烟雾中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浓度,大大超过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计导致6000余人死亡。这种记录虽不多见,但污浊的空气,普遍充斥于许多工矿区和城市的空间中。

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气,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强,现在人们把pH值低于5.6的雨水定为酸雨。它看起来与普通雨水无异,但所含酸性物质进入陆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森林的破坏作用很大。1939年第一次作为酸雨记录下来的pH值是5.9(纯水的pH值是7)。到50年代,酸雨的pH值已降到3-5,最低还有2.1的记录,和醋的酸性差不多甚至更强了。说明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受到污染的程度越来越厉害。由于含有污染物的大气是在流动的,它可以飘洋过海,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国再形成酸雨降下,加拿大的酸雨源出美国更不足奇。科学家测出,云集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的二氧化硫气体,有2/3是来自英国和德国的工业区。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酸雨覆盖面积急剧扩大,到1999年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至今仍以煤为主要燃料,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一个原因。

大气污染所带来的损害,极其广泛,许多时候并不表现为毒雾酸雨这类形式,但各种生物无不经常受其影响,对森林和农作物的损害尤为显著。经常呼吸污浊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也是威胁,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由此增加,长期生活在被严重污染的大气环境中,犹如慢性中毒。

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科学家在1985年首次发现: 1984年9、10月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威胁着南极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1994年发现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25-30%。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扩大,1998年9月创下了面积最大达到2500万Km2的历史记录。*

臭氧层为什么会出现“空洞”?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结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减少到形成“空洞”。我国科学家新近提出,仅仅是氟利昂的作用还不够,太阳风射来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磁两极集中,并破坏了那里的臭氧分子,这才是主要原因。(杨学祥,1999)而无论如何,人为地将氯离子送进大气,终是一种有害行为。

在大气圈中,物质分布松散,运动快速,极微小的外来干扰,也可能就打破原来的平衡,因此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

大气中已经产生危害或被人们注意到的污染物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氢、氟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微粒物质等。

(2)水圈污染严重

水圈中最大的问题是淡水资源不足,地理分布又不均,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的障碍(见第12章),而水圈被污染更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1999年举办“世界水日”之际,联合国的专家发布,在当今的世界上,还有14亿人在饮用不安全的水,每年因此致病死亡的超过500万人。在我国,经济建设大发展后,大部分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别的国家也是工业越发达,水的污染越严重。被污染的大气经过流动扩散,可以很快稀释冲谈;被污染的水虽也可以流动,但常存在相对稳定的水体中。对以水为生的人和生物,影响长远深刻。

造成水和水体污染,固然有自然的因素。但工业的发展,化肥、农药以及生活中大量化学制品的使用,才使水圈中的污染发展到现今的危害程度。

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常成为今天的主要污染源。水中污染物包含金属、非金属物质和有机物,种类繁多,其中许多对人体有害甚至是剧毒 虽然经过人工处理可以将它净化,但现在多是仅稍作处理,甚至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中。

50-60年代日本的水俣市和新舄县发生的水俣病,其原因是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经过生物食物链(硅藻-飞蛄-石斑鱼-鳝鱼)的逐渐富集,使鳝鱼体内含汞量达10-20毫克每升(最高达50-60毫克每升),比原废水中汞浓度高出1万至10万倍。当地居民捕食鳝鱼等之后,汞在人体内积聚,以致造成中枢神经的严重损伤。水体污染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染会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体是传染疾病的渊薮。水体污染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染会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体更是传染疾病的渊薮。

绝大数河流最终都是流入海洋的,不管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物质都随河流向海洋集中;油轮破裂或沉没,更在把能严重污染海洋的石油带进海里。在一些地方,人们还向海里倾倒垃圾。海洋本是自然界的聚宝盆和自净池,有些人却在把它当成污水池和垃圾桶。靠近工业发达地区的地中海,早已无渔业可言,很多物种已在此绝灭。我国的渤海由于周围城市的扩大和工业的兴起,也出现了这种发展趋势,据监测部门在1998年报告,1995年时,渤海已有56%的面积被污染,比十年前扩大了一倍,而且还在扩大。河流、湖泊、海洋这些水体本来都有自净化作用,所以大自然中的水总是那样晶莹清澈,现在受到污染而且还在发展,完全是人类行为不慎造成的后果。 水圈是一个系统,污染物随着水的运动在其中传播,所以在南极企鹅的组织中也发现了杀虫剂;而波及广大海域的红潮(赤潮),其源来自城市的污水。这些污水富含生物营养所需的磷、氮等元素和有机物。红潮是因一些红色或褐红色藻类得到丰富营养,迅速生长、数量激增的现象。由于它们过量的繁殖,并在死亡后腐败、消耗大量氧气,影响到别的生物,特别使鱼类不能在此生存。

口角容易发炎是因为缺少B族维生素,而粗粮富含B族维生素.精米,精面经过一轮轮的清洗以及制作工艺使B族维生素几乎被破坏殆尽.所以长期以此为主食,而副食又单调,不能从副食(主要是一些水果和蔬菜)中摄取,唇和口角就易发炎.

生物题 要详解 拜托了 急求 高分保证
答:(1)答案:NaHCO3 解:装置中放入的液体为NaHCO3溶液,NaHCO3溶液是二氧化碳缓冲液,目的是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由于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后,由NaHCO3不断补充,而产生的氧则使有色液体的液面上升,从而测出光合作用速率。(2)答案:B瓶中就放置与A中同样大小的同种的死植株,还要...

高分!!!一道生物题,急求详细答案
答: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性反转并不影响染色体,所以可以看做两只雌性蝾螈的性染色体重新组合,交配同时得到雄性和雌性蝾螈,说明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因为如果是XY型的话,雌性性染色体均为XX是不可能得到雄性蝾螈的。只有ZW型,雌性ZW*ZW才能同时得到ZZ(雄性)和ZW(雌性)。

求助,一道生物题,并给些简答过程,谢谢了,高分悬赏
答:↓ F1: 全绿色(AaBb) 全黄色(Aabb)↓ F2: 9/16 A_B_ 3/16 A_bb全黄 3/16 aaB_ 1/16 aabb黄条纹 9/16×1/3 A_BB 9/16×2/3 A_Bb 3/16×1/3 aaBB 3/16×2/3 aaBb 致死 全绿 致死 绿条纹 所以全绿:全黄:绿条纹:黄条纹=3...

高分求一到高中生物题详解
答:答:(1)细胞器a为液泡,物质①为水。解析:由图中光参与的反应可知,b应为叶绿体,根据叶绿体为c提供葡萄糖可知,c应为线粒体;结合图中条件,物质①既是光反应的反应物,又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生成物,可推知物质①为水。水在细胞中可以储存的细胞器,就是液泡了。(2)此题两空都考察了一个...

一道生物题,在线等,快一点!等到11点半!高分求答!
答:(2)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病毒RNA 。 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病毒基因组是RNA的,病毒自带反转录酶,到细胞内把RNA反转录成DNA,DNA可以组合到细胞基因组里,病毒进入潜伏期并且无法从人体细胞内完全去除。反转录...

初一的一些生物题 20高分求救··~
答:4.A (阳光下,瞳孔处于缩小状态,此时走进暗屋,眼睛内进光少,感觉屋里很黑暗,眼睛经过几分钟的暗适应变化,瞳孔逐渐放大,眼睛内进光增多后,才能看见屋里的物体。)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机器 进入血液透析的血液含(尿素)多,返回人体血液(尿素)减少 在用过的透析液中,...

紧急求助生物题 高分
答:体液免疫第一步: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互补的抗原分子结合后,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产生一个有同样免疫能力的细胞群——克隆(clone)、无性繁殖系。其中一部分成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一部分发展为记忆细胞(memory cell)。第二步:需要巨噬细胞和TH细胞的参与。Mφ表面带有MHCⅡ分子,它们吞噬入侵的...

生物问题(高分急求)
答:运输: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同一个过程,无机盐溶于水后,在蒸腾拉力的作用下运向各组织器官。3、涵养水源,减小地表泾流,补充地下水,蒸腾有利于改善降水。4、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绿色植物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是让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能顺利的输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5、...

高一生物题~急求~谢谢~
答:①关于两次传粉:第一次传粉是杂交得到三倍体种子,第二次传粉是为了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②为何不以二倍体西瓜为母体?如果以二倍体西瓜作为母体,四倍体西瓜作父本,也能得到三倍体种子,但这种三倍体种子结的西瓜,因珠被发育成厚硬的种皮,达不到“无籽”的目的。③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

初一生物!急!明天要交的作业!
答:经分析是氧气。可知,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呼吸作用 实验原理 二氧化碳阻止燃烧进行 实验过程 将活的豌豆苗置于罐头瓶中,密闭避光存放。过一段时间,打开盖子,将燃烧的火柴伸入瓶中观察其燃烧状况 实验结果 火柴迅速熄灭 实验分析 罐头瓶中物质抑制燃烧,经分析是二氧化碳,故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