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禅宗和印度的佛教之间区别在哪?? 汉传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区别在哪些地方?

作者&投稿:菜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兄所说的印度佛教是指当今的印度佛教或是过去释迦牟尼佛所教的成佛之道?

如果是前者,几乎已经不复在了,过去印度性力派参杂进去佛教,演变成坦特罗佛教,实际上就是男女双身法为核心的变质佛教,后来传到西藏也早就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了,变成是西藏鬼神之教与坦特罗佛教结合成为今日的西藏佛教,实质上只是以男女双身法为核心再融入祭祀鬼神仪式与崇拜鬼神的思想,本质离佛法远矣远矣。

如果是后者,那末学可以简介一下:

真实的佛法--唯一佛乘、亦名如来乘、菩萨乘。而成佛必须依次圆满人无我智、法无我智(以人无我智为基础,所进修的唯识一切种智)才能成就佛地的智慧证境。

而中国禅宗始从达摩初祖开始传起,而达摩祖师以楞伽经附瞩二祖,以此经典以心印心,因此禅宗最初所证的内涵是包含开悟明心的人无我智--三贤位,以及通达五法、三自性、三无性、两种无我等等的法无我智--初地以上。楞伽经为证:

楞伽经卷一: 云何人无我?谓離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識。一切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離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諸法亦尔,離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識五法,自性離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

因此楞伽经所传之法不只是三贤位的人无我智,也包含初地以上的法无我智。然而到了六祖的时候,因为六祖不识字,无法教授如此深的法无我智,因此仅以金刚经印心。而金刚经所说的内涵还摄属在人无我智的范畴,因此禅宗在六祖以后就鲜少有初地法无我智的教导,禅宗公案所述,如赵州的六六三十六、云门胡饼、永明不会、临济真人等等公案,所直指的虽然都是本心境界,然而几乎都是人无我智,也就是入楞伽经提到的:

种种色身威仪进止,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若能於此善知其相,是名人无我智。

还未涉及到更深细的法无我智,因此禅宗至六祖以后,所证的内涵大多数都是在三贤位,当然也有如克勤圆悟大师有教授唯识种智--法无我智,但是极少。

因此如果楼主问的是禅宗与真实佛教--成佛之道的区别的话,
末学这样说:禅宗所传的法同於释迦如来所传的成佛之法,然而禅宗从六祖以后,所证的内涵绝大多数都还在三贤位,因此我们可以说:

真实的佛教--成佛之法是包含禅宗的,而禅宗所证并不违背佛教,只是深浅广狭的差别而已,因为禅宗开悟明心的境界就是人无我智,还必须继续悟后起修,完成后得无分别智,才能迈入初地以后所要进修的法无我智;因为成佛之法必定要实证人无我智、法无我智。

禅宗只是佛教修行中的一个成佛的法门或者说是一种方法。成佛的法门没有一定的,是因人而异,无量无边的。标准是只要能达到佛境界的都是善法。不仅仅是坐禅或者禅宗这一个。
佛法起源于印度。
提出整套的思想体系的是印度尼泊尔附近的一个国家的王子。
这个人后来被佛教弟子们尊为本师佛。

不能这么说,因为中国禅宗是由印度达摩大师(印度禅宗第28祖,中国禅宗初祖)传来的。佛教大致分为南传上座部,北传大乘佛教;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唯识宗、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等都属于北传大乘佛教。

无二无别

归纳一下下禅宗和印度佛教的异同。~

佛教法门有八万四千之多,法法都高低无差异,最终都是向究竟正觉,禅宗重在明心见性,即悟成佛,但不是一般人的根基很能行的,其它门法是扎扎实实一步一脚印,最终才成就菩提果位,佛教先是有古印度再传入中国的,他本来就包含了众多法门,禅也是由当时达摩祖师从印度入传中国的,禅也是佛教中无量法门中的一门,那来的异同

都知道,佛教是全球最古老的几大宗教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超越了时空和文化的藩篱在世界各地辗转,散发着欣欣向荣的生命之光。而且,佛教的法则讲究缘起缘灭,预示着生命的无常,提醒我们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此外,佛教的教主只有一人,那就是“释迦牟尼佛”。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佛教被人为分裂成了很多种,如:南传的、北传的,汉传的、藏传的;大乘、小乘;男众、女众;在家、出家等,花样繁多。


汉传佛教就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中原地区文化融合的产物,和藏传佛教一样都属于大乘佛教。虽然,在几千年的传播和发展中,它与当地文化习俗相结合,但汉传佛教却有其独特的特点,与印度佛教和日本佛教有着显著的不同。
其实,汉传佛教的特点,可以从外在形式上加以区分,中国的僧人都姓“释”,比如: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是因为佛教刚传入中国时,晋朝高僧道安大师觉得保留俗名不符合僧人“四江入海,无复河之名;四姓出户,同姓释”的初衷,所以,后世僧侣都改姓“释”了。
此外,中国佛教的特点是僧侣不吃素,这与日本的佛教不同。日本佛教没有素食戒律,印度佛教和东南亚佛教也没有素食戒律,所以,素食戒律是中国佛教的本土化特征。因为,早期佛教在印度兴起之时,佛教教徒的乞讨是不分荤素的,只要是施舍的都会吃。所以,在后来的发展中,荤素没有区别。


只有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统治者在信仰佛教时,才增加了自己的信仰偏好。
据说,梁武帝很尊重佛教,当他为母亲做法事的时候,他看到皇宫里的僧侣因吃肉有伤哀悼,于是,下令不许任何出家人吃肉。因此,中国佛教即汉传佛教和其它佛教,传承下来了不吃荤的特点。而且,在西藏流行的藏传佛教中,也没有素食戒律。由此可见,佛教的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西汉末东汉初之时,印度佛教传入到了中原地区,之后,经过长期的传播与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本土化的中国佛教。虽然,中国佛教在教义上是从印度佛教中衍生出来的,但是,在宗教形式、分支、学科等方面,却不同于印度的第一批佛教。
此外,汉传佛教在中国已经传播了上千年,是许多流派和分支的发展,这一点也不同于印度佛经。


但中国佛教的四菩萨,却是本土化的产物。取自《印度经》中的“菩提萨埵”,意思是求道者、求声者、求命者,称为“三佛”。
而且,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这四位菩萨在中原地区很有名,只要人们信仰中国佛教,就会崇拜这四位菩萨。
因为,这四位菩萨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有的人信仰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多供奉于书香之家。观音菩萨代表慈悲,通过《西游记》的普及,观音菩萨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菩萨之一,又称观自在菩萨。普贤菩萨代表的是愿望,意思是拥有无限的愿望,这在所有的佛寺中都会有。地藏菩萨又称地藏王菩萨,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原型,化道在安徽的九华山。
其实,从汉传佛教与其它大乘佛教的关系可以看出汉传佛教的四菩萨亲疏,而藏传佛教属于三大地理佛教,既属于大乘佛教,也属于汉传佛教,但却不信奉四菩萨。根据当地文化的变化,它与汉传佛教有着不同的信仰对象。


还有就是,汉传佛教把佛教各大宗派的祖先,即先祖居住地、传播佛教的寺院视为祠堂,这也是因为从古代印度传到中原的佛教,在长期的传播和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而且,根据不同的佛经和取材,汉传佛教发展到现在,被分成了几个主要派别:法相宗、密宗、三论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禅宗等。此外,由于印度佛教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流派与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有着相同的宗派。
由于,佛教在唐代的兴盛,许多寺庙都建在唐朝的都城长安。以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非常信奉佛教,于是,出现了很多高僧,之后,他们在不同的寺庙里宣扬佛教,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教派。所以,汉传六大宗祠现在都在西安,例如:大慈恩寺、大兴善寺、草堂寺、华严寺、净业寺、香积寺,它们分别是法相宗、密宗、三伦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的祠堂。
虽然,有些寺庙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不再正宗,但在后来的修缮中,却也能找到当年的影子。

佛教中的禅宗、净宗、密宗的不同
答:据称禅宗在印度历经二十八代,传到菩提达摩大师,远从西天来中土弘扬印心佛法,为中土禅宗第一代祖师,西天第二十八祖。净土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流传于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净土宗的修行方法是修行者日常念佛修行,命终时借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以自力加上他力的修行...

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有什么不一样
答:佛教始于印度,却在印度不盛行,东传到中国与道教,儒教形成三大教使之本土化,所以中国发展了佛教,唐三藏西取西经,印度的大藏经和中国的小藏经融合,是两者联系更密切!中国佛教主体是大乘佛教,在云南等地还有小乘佛教,但是印度现在是印度教成功复兴,佛教信徒不多,但是现在印度教中已经掺杂了很多佛教...

藏传佛教与禅宗有什么不同,它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的呢
答:禅宗由释迦牟尼佛以心印心而传播下来,密宗的源头不可追踪,它是集合了古印度的瑜珈思想(迦叶佛是古时在雪山中修持的瑜珈行者)释迦牟尼佛的「普贤王如来的心印传承」,与及大成就者的修持结晶而传播下来。莲华生大士虽然被传是藏传佛教的初祖,但是,密宗的密法并非他所创,因为莲华生大士在印度之时...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思想的区别
答:执持阿弥陀佛圣号就是念佛,无论是什么法门,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六道轮回里的苦海众生,脱离轮回的苦海。印度的佛教里有浓厚的印度兴都教色彩,印度的兴都教和我们中国的道教很相似,都是以膜拜神像佛像为主,祈福保佑平安为主。简单的说,中国是以修行为主,印度是以形式为主,区别在此。

禅宗与佛教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禅宗是佛教其中一个宗派,禅宗是达摩祖师传到中国的,他最早是在少林寺传道的,所以少林寺是禅宗的发源地。所以少林寺是佛教,又是禅宗的一支。“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简称,意译为修习方法,禅宗以“禅”概括佛教的修行实践,‘静虑”。禅原本是佛教普遍奉行的一种故而得名。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中...

禅宗和藏传佛教有什么区别
答:佛教与禅宗其实最大的区别是:佛教是包括禅宗的,禅宗只是佛教多个宗派中的一个而已。少林寺属于禅宗。禅宗最初的祖师达摩,曾在少林寺修行并传给了二祖慧可大师,所以少林寺是禅宗寺庙。禅宗是中国汉传佛教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发展最成熟的一个宗派。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少林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吗??还有中国佛学和印度佛学有什么不同...
答:少林文化不是中国土生的,却是土长的。他的开创者是印度人达摩祖师,但后世的发展都是在中国进行的。印度的达摩祖师在南北朝时期来到中国,开创了少林寺和佛教禅宗。再以后历代传人基本上都是中国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与中国原有文化互相渗透,紧密结合。中国的佛学与印度的佛学有极大的不同,事实上...

同样是佛教,中国和印度的佛教有哪些不同呢?
答:既然,汉传佛教已经自成一个分支,那么,这结果是佛教在传播过程中的突变么?“突变”这词更多应有于生物学,一段生物代码的变异,进而导致功能性的改变,但更多时则是有害的,也就是说,从本质来看,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事物了。若是比较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渊源一直还在,不过表达方式...

“佛教”和“禅”有什么区别和关系?
答:在佛教看来,成佛与净或清净是一致的,人的心或自性不净则不能成佛。因而“心性”或“自性”的观念与佛性观念就联系在了一起。在印度,这一问题的讨论在小乘和大乘一般的流派中都存在,不过并没有与禅思想有什么特别的关联。但在中国,禅宗则将讨论的重点放在能否和如何见到人的自性清净心或佛性之上。 心性问题或...

禅宗和密宗有什么区别?!
答:2、禅宗,创始人印度僧人达摩。主张通过禅的参究达到彻见心性本原,即佛教所说的“涅磐之妙心”。禅宗强调“心”的作用,强调顿悟,是对释迦牟尼佛关于佛即人的“觉悟”的思想推倒顶峰。在佛教发展史中,一般学者认为禅宗代表佛教发展的最高阶段。密宗,是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人于公元8世纪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