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箭在弦上,打响50:50合资股比保卫战

作者&投稿:巴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年一度的中德汽车大会上,一则一汽与奥迪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在汽车圈霸屏。随着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双方谈判焦点自然聚集到合资股比上。一汽能否守住50:50的红线?抑或是奥迪能够攫取更多利润?

10月13日,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在长春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生产PPE平台纯电动汽车的新合资公司。此次新合资公司规划引入的PPE平台,为奥迪与保时捷共同为大型电动车开发的高端电动车平台,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投产。

随着合资公司的成立,一汽与奥迪双方的焦点似乎不约而同的指向了合资股比。毕竟,与其它豪华品牌与中方的股权结构有所不同的是,奥迪在一汽-大众中所占的股比仅为10%。

10%的股比,意味着奥迪每年只能获得一汽-大众10%的分红。而现实是国产奥迪A4L、A6L的持续热卖,其显然不甘心一汽和大众抽走其中的利润大头。

事实上,作为“利润奶牛”,奥迪对于股份分利润一直不满,早在多年前就寻求改变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比例,多次表态想要提升在一汽-大众的股比,2014年几方谈判甚至签署协议,约定一汽股比由60%减至51%,奥迪由10%增至19%,不过随着2015年大众“排放门”事件爆发,此事没了下文。

现如今,前有华晨宝马率先将宝马的持股比例增至75%,成为合资股比放开后的首个受益者,后有大众获得在江淮大众的股比提至75%,甚是戴姆勒和北汽蠢蠢欲动的股权分割传闻。 

而奥迪又何尝不知道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吸金力”,只不过是此前碍于中国对合资股比50:50的政策限制,奥迪在一汽-大众的控制权一直无法逾越红线。此时,一汽-大众奥迪迫切合资股比调整似乎也并不意外。

对于奥迪而言,自然是迫切的希望合资股比能够尽快调整突破50:50,因此,两者之间难免要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密切博弈。

而事实上,与中方合资伙伴谈提升股比无异于虎口夺食,头顶“共和国工业长子”的一汽集团,在合资之初便能把中方股比提升到60%,几次三番推动股比提升大众依然难以圆梦,而如今在股比放开大势之下,一汽集团肯定不会轻易丢弃自己的利益。

毋庸置疑,一汽集团也有着十足的底气,过去32年的中国豪华车市场征程中,中国一汽为奥迪品牌打造了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的强大体系实力。这一体系涵盖了研发、生产、采购、质保、营销、人才培养等在内的“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以及一汽、奥迪下一个三十年持续引领所升级推出的“全价值链共创”模式。

同时,作为最早将全球标准4S店服务模式引入国内的豪华车品牌,一汽-大众奥迪助力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形成了极具规模的网络布局体系,而这一体系包括了550家经销商,实现了全面的市场覆盖和强大的用户触点打造。

据了解,未来PPE平台合资公司所生产的电动车型,将依托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网络体系进行销售。

除了与一汽合资成立全新电动汽车平台PPE合资公司之外,曾经一直耽搁的上汽奥迪项目也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根据早前消息爆料,上汽奥迪将会先期投放四款国产车型,它们包括:A7L、A+ SUVe、B SUV、C SUV,这其中国产奥迪A7L和A+ SUVe将会是最先投放的两款车型。

而奥迪和上汽的合作,同样也要涉及到合资公司的股比问题。按照奥迪与上汽集团在2016年11月11日签署的协议,双方计划成立股比50∶50的合资销售公司,只不过这一协议只存活了短短半年,就再无消息。尽管上汽奥迪的具体投放车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上汽奥迪的合资公司的股比问题,同样悬而未决。

如今合资股比突防一旦达成,对于奥迪而言,不仅可以实现营收更多,美化财务报表,更是可以实实在在的增加奥迪的利润,与一汽-大众奥迪的控制权一同纳入囊中。

不过,最终的博弈还是要落在中外双方各自的市场环境以及对抗实力上去。尤其对于体量巨大的一汽集团而言,繁杂的体系、国企的身份,以及对于资本的强势控制,都是奥迪股比突围的阻力。

从目前看来,围绕合资车的利益分配问题,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奥迪汽车之间的博弈仍将继续。

毕竟,从一汽集团和奥迪签署备忘录到股比正式落地还需要有一段漫长的博弈期,在此期间,合资双方在股比上还会有什么新的创新模式出现吗?一汽集团能否守住50:50的合资股比呢?水滴汽车将持续关注。

文/封甜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歇后语急需50个,赶快给我写几十个来
答:牛角上挂把草:捎带不费力 火烧灯草: 一点就燃 沙土地里的萝卜: 一带就来 床头上拾钱:不用弯腰 两个小孩子抬一根野雉翎:压不着 秃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卖肉的切豆腐:不在话下 驼子作揖:起手不难 和尚头的虱子:好捉 药店里的甘草: 一抓就到 顺水推舟:不费力 起重机吊鸡毛:不费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