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婚礼随份子,有些是红包,有些是写账,这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滕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种约定俗成的随份子习俗,让我觉得婚礼的红包就是应该这样随,直到我后来读书工作来了沈阳,参加第一场沈阳人的婚礼,在门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管账先生”,一打听,才知道,沈阳人婚礼随份子是在门口或者餐桌上领一个红包,把自己的份子钱包进去,等新郎新娘敬酒时,把红包亲自交给两位新人。

感受这种差异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身边的沈阳人去鞍山参加婚礼,也遇到过类似的尴尬,很多人回来都吐槽,鞍山人随礼太简单粗暴,有点适应不了。事实上,随礼写账也并非鞍山人的专利,我了解,在辽宁其他城市也有这样的风俗,但具体哪有哪没有,就不太清楚了。(欢迎其它网友补充)

一个 社会 习俗的产生背后往往有很复杂的原因,约定俗成的规则一旦形成,想改变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你很难说谁好谁坏,谁先进谁落后。婚礼毕竟是一件喜事,份子钱表达的是亲朋好友的祝福。不过有一个问题比较有意思,鞍山人写完账看完婚礼庆典,很多人有事就走了,所以等新郎新娘出来敬酒,发现很多桌子已经空了,这倒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事。但是相反,估计很多沈阳人坐在酒桌前,也应该在心里默念:“啥时候过来敬酒啊?”

其实,比起怎么随份子,我还是关心随多少才合适,毕竟我的工资就那么一丢丢,再参加几场婚礼,整个十月就只能宣誓吃素了。

一地一风俗,十风九不同。

拿我们甘肃陇南来说,多盛行于写账:

一、承袭于传统。凡参加婚礼的,不分亲疏远近,入席之前都要随份子(礼金)。过去,这随份子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恭喜”。早期酒炮礼对齐全,后来只注重于酒炮和份子钱。属于底亲、好友才这样,礼情较重;另一种是“行情”。普通人一般只上份子钱,不带酒炮之类。恭喜与行情,大有区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给主家“凑体面”、长精神。


二、便于“礼尚往来”。凡婚礼场所都设有专门的“礼房”,有接管物质的,有接收份子钱的,也有负责记账的,互相监督,分工明确。来客随到随接待,礼薄上的钱物记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甚至于连一挂鞭炮也不忽略。俗话说,“先是人情后是债,提起人情把锅卖。”为什么这样,就是便于以后给人家还“情”。


红包只在近些年来才时兴,只盛行于部分婚礼场中,可以说是时代新风。

红包有红包的好处:

一、简便易行。份子钱置于红包中,来客少了入礼等候的麻烦。

二、避免了尴尬。份子钱是多是少,来客相互间都不知道,场面上好看。

把这个事儿与文化相联系有些小题大做吧?

如果非要与文化联系起来的话,倒是可以说: 中国从很久很久以前到现在,都有去别人家参加婚宴等宴席的时候“随份子”的传统。

只不过以前随物比较多。现在随着 社会 的发展,人们手中的票子不再那么紧张,随物又不知道随啥(人家什么都不缺),于是慢慢地演变为直接点钱了。中国文化有些避讳送钱,于是起个名字叫 “随份子”。

我小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赴宴还是随身背几斤麦子了事。

就像问题中提到的,“随份子”也有不同的形式。

比较好看的,当然是红包了。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自古就代表着喜庆。红红火火,红彤彤……,这些词一出来就会让人感到开心。

红包也不例外。

亲戚朋友结婚是一件大喜事,自己有幸被邀请是一种情面,见面寒暄之余,红包奉上,自然皆大欢喜。

简单直接的,直接点钱也行。

虽然不多见,但也还是有的:发展到今天,直接点钱显得麻烦多余,现场摆上刷卡机,多方便!

猜想不定哪一天就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婚礼现场贴着大大的二维码,扫码支付。

点钱有一个小小的不足:刷刷刷,钱全部进入了一个账户。那么,到底谁点了多少钱?谁点的多,谁点的少?不好区别。

有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 记账。

其实红包也是记账的。

尽管红包表面不会写上金额,但是没有一个送红包的人会连自己的名字也省掉,要不然就回家等着耳朵发热吧。

东家背后会画个圈圈诅咒你的。

既然红包上肯定有名字,红包又是封着口的,那新郎新娘在洞房花烛春宵一刻之余,肯定会一个红包一个红包的拆开记账的。

尽管不同于现场记账,但背后记账这一步必不可少。

道理很简单——

中国文化中关于人际交往有一条经久不衰的习俗: 来而不往非礼也。 今天我结婚我收了人家的红包,明天人家家里办喜事必须酌情还回去。

有来有往,是为人之常情。

不要以为某些时候送钱的没打算被回礼、收钱的也没打算回礼是破坏了这习俗,那只不过是送钱的盯着更大的回礼而已。

您说呢?

在沈北新区,同样是婚礼随份子,有些是红包,有些是写帐,这是因为红包与写帐的用意不同,不是一回事,这也是我最近才知道的内情:

通常的写礼帐是记录随份的凭证,礼上往来,礼帐是基础,是有些东家下帖依据,是双方的往来礼钱参照物。

而红包的私密性,有的能回避亲朋好友的攀比尴尬。另外还有一项是在写礼帐基础上多加的备份,以示关系的递进,大多是直系亲属和闺蜜的厚爱,第二次表示特殊关照。就是说给东家人两份钱,一份公开随众记帐的,一份是私密的包红包。

其中有些包红包的也有一次性随礼的,是为省去麻烦更方便与东家交流勾通。( 一般大众随平常份子都是记帐的,也有些特殊的情况下包红包)

随礼风俗各地不同,我现在沈北新区,蒲河乡村随礼风俗是这样的。

亲,您所在地的随礼又是什么样的?如有不同,请您留言评论区。

我遇上过这样的事,有时候随礼是直接奔账桌,有的是发个红包,需要自己写上名字和金额,主事家人直接收红包,然后回家再立账。

我经历的是这样的,普通老百姓家都是立账桌,红白喜事,有写账的,收款的,事罢,记账的和收款的核对无误后交给事主人。

那红包又是什么情况呢?最早,发红包收礼金是受限办宴的,比如官职人员,国家政策不允许大办宴席的那一类人,有纪检委监督,随时查账桌或没收礼金的情况。

多年前,我第一次看见没有账桌的宴请,是一个公职人员的儿子办升学宴,发红包自己写名字,写礼金数,交给指定收红包的人,随时可以躲过稽查,不会手忙脚乱,不会把礼金被没收。

那一天的宴席都是委托别人坐镇,当事人家主没到场,参加的人都心照不宣,都理解。

再后来,陆陆续续的随礼发红包收礼金的情况就多了,现场根本看不见账桌,可能就不违规了,抓不到现型收礼。

这些是政策和对策的产物。我所在地方,老百姓家办宴,没有发红包写礼金的,穷百姓接不多少礼金,也没有实力超过限制范围,不怕查。

再后来,有实力的办宴分拨办,今天是同学,10桌;三天后是亲戚、朋友,20桌;五天后是同僚,15桌。

就是有100桌,该办也一个都不能少,没有账桌,分批招待,红包礼金,这是普遍现象,既顾及国法,又不失个人利益,中国人的睿智周旋从来都是滴水不漏的。

可能现在大城市追求 时尚 ,玩高雅?红包普遍了。

这只是一种习惯而已,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基本还是喜欢包红包了。但是很多地方还是还存在交钱写张的,毕竟随份子钱就是一个相互交换的过程,我所知道的就是你家随多少礼,以后我家也就回多少礼,自己家富裕一点的就添一点随礼。所以交钱写帐更直观一点,包红包晚上主人家也一样要拆了记账的。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不管是写账,还是送红包,最终主人家都会写账的。

其实大多数地方都是写账,但仍有部分地方或人用红包的方式。

为什么用红包呢?一:节约挂礼时间,斌客快速入席,不需要等待;二:红包看不见多少钱,给客人留有面子,不会攀比;三:部分公职人员,用红包更加私密;四节约写礼的成本啊,且不会算错。

红包这么方便,那为何还要坚持写账呢?

一:显得正式,自古都有写礼的传统,古代一般还当场念礼单;

二:写礼的时间,便于主人家知道谁来了,谁没来,也便于和亲戚朋友打招呼啊

三:写礼有效防止礼金写丢啊(当然,红包让心腹收也没问题)

不一样的方式,一样的祝福,大家就不要计较了。

地区文化不一

沈阳城区近些年是这样,有的礼账和红包都会准备,敬酒时给红包都会写上自己的名字,要不然就白随了,农村还有写礼帐的习俗。看电视剧里面,比如说民国时候办事情,送东西送钱都会有人喊出来,某某送什么什么,也算是财力的较量。无论怎样,最后谁随了多少钱也都会做个统计的。另一个原因,以前婚事都是父母操办,随礼也是给父母的,但现在同学同事多了,很多是直接对应结婚的人,要是还写礼账会让同学同事弄不清到底给谁,但红包好处理,直接给新郎新娘或者给父母。

这个问题有时候是地域风俗不同,有时候是为了个人方便。

传统里的婚礼,一般都是写礼账居多,但是近年来给红包的也不少。因为给红包的隐私性比较强,一般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关系有不少差不多的,为了避免明面上的尴尬,有时候就用红包代替了。红包大的是怕别人尴尬,红包小的是担心自己尴尬。

主人都要等宴会结束了才会看礼账和红包,包红包的个人都会在红包上写自己的名字,不影响主人把数额记载在账簿上。

比如欠了主人人情,想通过礼钱还回来,又和亲友一同去的,就包红包比较合适:尊重别人。不显得突兀。

兄弟姐妹间,也有亲有疏,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包红包的情况就比较多了。包红包的情况在我国沈阳比较盛行,被当做一种时髦趋势。其实我比较看好包红包随份子,随心所欲,谁都不影响,把 装在红包里写好名字,随时可以塞给主人,不用特意去找记礼账的人,大庭广众之下数钱,再报名字记数额,有时候还要详细问名字到底怎么写,因为婚礼人多,有些人的名字比较相近,记礼账的人都是主人比较信任的人,他们也怕弄错了。

我比较看好送红包,方便省事,利人利己。



~

同样是婚礼随份子,有些是红包,有些是写账,这是怎么回事?
答:包红包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讲,既不失体面又随了份子,在红包上写上名字,亲手交给迎客的新郎新娘,表现更加亲近,所以出现了这些特殊的存在,有些地方也逐渐的有了一些包红包的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关于份子钱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有的喜欢包个喜庆的红包,有的不方便到现场的...

同样是婚礼随份子,有些是红包,有些是写账,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种约定俗成的随份子习俗,让我觉得婚礼的红包就是应该这样随,直到我后来读书工作来了沈阳,参加第一场沈阳人的婚礼,在门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管账先生”,一打听,才知道,沈阳人婚礼随份子是在门口或者餐桌上领一个红包,把自己的份子钱包进去,等新郎新娘敬酒时,把红包亲自交给两位新人。感受这种...

结婚随份子
答:结婚随份子是一种传统的习俗,通常在中国的婚礼上流行。随份子是指参加婚礼的宾客向新婚夫妇献上祝福和礼物,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祝福。一般来说,随份子的金额和方式可以根据个人经济状况和新婚夫妇的关系而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随份子的金额和方式也有不同的寓意,比如红色的人民币红包代表着喜...

随份子忌讳讲究,结婚随份子钱随多少合适
答:随份子通常随整数最省事,比如200、600、800等。如果有经济压力,可以少随一些份子钱,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所以送礼的金额也可以是166、188、200、288等,这些也都是不错的数字。结婚随份子钱随多少合适 结婚随的份子钱,可以根据亲疏远近原则,以及当地、圈子的习俗来定。随份子不要被面子、圈子等因素...

结婚红包怎么知道是谁的 结婚随份子是用现金还是红包
答:都可以。1、结婚随份子的时候,用现金或者是红包都可以。一般来说,如果是普通的宾客,直接在礼金登记的地方给份子钱的话,现金是比较妥当的,登记人员也能比较直观的看到具体金额。2、而如果你给的份子钱金额较大,或者和新人的关系较为亲近,那么给红包也是可以的。建议大家如果份子钱超过了1000元,最...

结婚随份子有什么讲究
答:送礼物应忌送“刀、剪”这类神器,有“一刀两断”之嫌;忌送“钟(终)、梨(离)、伞(散)、白毛巾、药、缎子衣服、小乌龟、戴绿帽、半袖半截袖”等不吉祥的物件。结婚当天禧堂也不适合放置这种物件。9、随份子。接到一般的朋友、盆友、远房亲戚亲朋好友结婚的邀约,想送寿礼表明表明,又麻烦重礼,...

参加婚礼随礼什么讲究
答:其次,可以根据对等原则来随礼。有些新人以前曾经参加过自己的婚礼并随了礼。那么在随礼的时候应该比对方的红包要多一些。比如当初新人给自己包了500,则可以随礼600或者800。如果两次婚礼间隔时间较短,可以少加一些,如果间隔时间很长了,则应该多加一些。再次,红包的金额还应该讲究数字吉利。最常见的是...

结婚红包忌讳 结婚随礼必须是包红包里吗
答:一、结婚红包忌讳 1、在结婚红包忌讳方面,首先是在红包内的金额数字上。我们在选择金额数字的时候,忌讳有3、4、7之类的不太吉利的数字。不过,如果是有特殊含义的1314这样的组合,就另当别论了。2、同时,在给结婚红包的时候,我们要做到自己对这份人情往来心里有数。中国的礼金往来,上一次你给了...

结婚一般随出多少份子钱?
答:对于好朋友的定义大家标准都不相同,通常是死党、闺蜜、大学要好的室友等人。这时尽量的赶到婚礼现场,而要送寓意较好的红包。例如,999、1314、1666等。3、亲戚:1200以上 对于亲戚结婚,一般要看关系的远近,一般婚礼份子钱都在1200-8000元。如果是儿时长大的玩伴,经济能力足够的话,封5000元以上的为佳...

结婚份子钱怎么给?
答:结婚份子钱可以以以下几种方式给:红包:红包是最常见的结婚份子钱给法。在中国文化中,结婚时亲友们会将钱装在红包里并送给新婚夫妇。红包的金额通常是根据亲友间的关系和经济状况而定。银行转账: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给予结婚份子钱。可以事先和新婚夫妇商定好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