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国文明,有哪些? 巴蜀文化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作者&投稿:住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产生中华文明的重要因素非黄河和长江莫属了。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

中国文明是灿烂辉煌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发明。除此之外,还有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书画同源的中国画,雕塑艺术如敦煌莫高窟也是国画的特色所在;建筑文明以紫禁城和苏州园林为代表

中国文明体现在多种方面,譬如建筑中万里长城,故宫等,文化方面如书法、京剧、文学作品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文物,可以去博物馆里观看,这些都是其它文明所没有遗留下来的珍贵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我认为中国灿烂的中国文明。我造纸术。四大发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有四大发明。

殷墟是什么意思~

历史沿革古代营建盘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6]。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1]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7],殷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8]近代发掘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出土甲骨殷墟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甲骨窖穴等构成。[3]现代保护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2018年10月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9]同月举办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10]2020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暨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市长论坛荣获2019年遗产保护管理工作4星等级。[11]地理环境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主要景点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宫殿宗庙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在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两面,有一条人工挖掘而成防御濠沟,将宫殿宗庙环抱其中,起到类似宫城的作用。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宫殿宗庙区还有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也是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墓室有殉人16人,出土器物1928件,包括468件青铜器,755件玉器以及564件骨器,另有将近7000枚海贝。殷墟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共出土甲骨约1.5万片。王陵遗址王陵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北岸侯家庄与武官村北高地,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1.3公顷。自1934年以来,在这里累计发现大墓13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2000余处,并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是学术界公认的殷商王陵所在地。其中,东区祭祀坑数量众多,排列有序,坑内有不少人、畜骨架,是殷王室祭祀先祖的一个公共祭祀场地,现辟为M260展厅。
殷墟王陵遗址另外,在王陵的东边出土的后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12]洹北商城洹北商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北岸花园庄,城址大体呈方形,东西宽2.15公里,南北长2.2公里,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四周有夯筑的城墙基槽。洹北商城遗址的发现,延长了殷商的历史时间,延伸了殷墟的范围。洹北商城遗址的年代早于传统意义上的殷墟晚商文化,略晚于郑州早商文化,很可能是商代中后期的一处都邑遗址。[13]匈奴墓葬2017年5月3日报道,考古人员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18座匈奴墓葬。这些匈奴墓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它的时代应该在东汉末年到魏晋,距今1800年左右。[14]发掘沿革史影疑云据《尚书》、《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曾存在商王朝,该王朝延续了近500年,是具备疆域国家形态的中国上古历史的开端。第一位商王名汤,于公元前16世纪初在亳都建国[15][16][17],并迅速征服了周邻势力,稳定了商王朝的政治版图。商朝的王位继承采用“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办法,前后共有31位商王。商朝的都邑曾数度迁徙,自前1319年第20代商王盘庚迁都至殷[18][1],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7],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8]商灭亡后,逐渐沦为废墟。[19]南北朝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殷墟的位置进行了较为确切的描述。[20]宋、元时期,安阳一带多有青铜器出土,引起关注,但被认为是商王河亶甲的相都。[21]铁云藏龟小屯位于安阳市西郊洹河岸边。这一带地势略高,因此战国以来,特别是隋唐时期一度被当作埋葬亡灵的理想地点。直到明朝时,才成为由数户人家组成的一个居民点。清末以来,小屯居民在耕作中常从地下挖到碎骨片。19世纪末,当地传闻碎骨即所谓的龙骨,可以治病,于是村民收集碎骨片,或留作已用,或卖给中药铺。从此,“龙骨”被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掘出。
妇好墓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购药,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开始重金收购,进而考证出这些“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王懿荣义愤自尽,所收藏龙骨由其子转售晚清学者刘锷。1903年,刘锷将其收藏的甲骨编印出版,成为第一部甲骨文著录《铁云藏龟》。发现商代甲骨文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学术界为之振奋,许多学者加入到收藏甲骨的行列中来。各中药铺中的“龙骨”,一时间身价百倍。由于贩卖甲骨有暴利可图,古董商人便把甲骨的出土地点隐瞒起来。1908年(一说说1910年),罗振玉经多方探求,始知甲骨出于“滨洹之小屯”,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至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1917年,王国维对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整理出商王世系表,进一步证实小屯村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22]发掘历程初步发掘1928年,在傅斯年大力支持下,开始对殷墟进行第一次为期18天的试掘,总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1929年春,由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正式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共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宫殿区和王陵区,证实了《竹书纪年》关于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记载,使得殷墟遗址曾经是商代晚期都邑成了不可动摇的结论。再度发掘1950年,武官村大墓发掘,成为新中国首次殷墟发掘。1976年,小屯西北地发现商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1999年1月,在殷墟遗址东北部地下约2米深处,发现一座规模巨大的商代城址,这座城址的年代略早于作为商王朝晚期都邑的传统概念上的“殷墟”,分布上与旧的“殷墟”范围略有重叠,但整体在洹河北岸,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洹北商城”。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丰富,殷墟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宽,从殷墟文化分期到环境(如地理、地貌、植被、资源、动植物)等;从人种、人口、家族组织,到建筑业、手工业(如铸铜、制玉、制陶、制骨);从农业到埋葬制度、祭祀制度;从文字到艺术以及晚商社会的性质等,商朝逐渐成为信史。[23]考古成果1928年10月13日,董作宾先生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委派,赴河南省安阳小屯村进行了第一次殷墟发掘。此后,直至1937年6月,先后在小屯、后岗、侯家庄、大司空村等地进行了15次考古发掘。这是中国考古学史和世界考古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阶段的殷墟发掘,不仅取得了丰富的考古材料,而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图像影像、田野记录、工作日志以及来住书信等,成为研究20世纪中国考古学萌芽与发展的重要资料(殷墟发掘照片展)。[24]2018年10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举办,来自海内外的考古学专家学者200多人共襄盛会,纪念殷墟考古先贤贡献,总结殷墟发掘90年来考古成果,研讨未来殷墟考古传承与发展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向为殷墟考古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考古工作者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郑振香、杨锡璋、刘一曼、徐广德、刘忠伏和原安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孟宪武,颁发了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并为《九十年殷墟考古人与事》、《殷墟出土陶器》、《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殷墟出土玉器新编》等殷墟学术著作举行首发仪式。[10]共7张
殷墟部分出土文物遗址价值世遗信息遗产名称:殷墟 Yin Xu入选时间:2006年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v)(vi)地理位置:N36 07 17 E114 19 01(宫殿和王室祠庙区)N36 08 07 E114 18 17(王室墓葬区)遗产编号:1114遗产描述: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遗址主要包括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2006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被发现,到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殷墟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3]据《竹书纪年》记载“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合理。从殷墟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灭亡后,这里逐渐沦为废墟。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了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殷墟遗址。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甲、乙、丙)”三组,宏伟壮观。另外还发现铸铜遗址等。宫殿区出土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等珍贵文物。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殷墟考古遗址靠近安阳市,位于北京以南约500公里处,是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至1046年)的古代都城,代表了中国早期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最繁荣的时期。在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王室陵墓、宫殿以及中国后期建筑的原型。遗址中的宫殿宗庙区(1000米×650米)拥有80处房屋地基,还有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王室成员大墓“妇好墓”。殷墟出土的大量工艺精美的陪葬品证明了商代手工业的先进水平,现在它们是中国的国宝之一。在殷墟发现了大量甲骨窖穴。甲骨上的文字对于证明中国古代信仰、社会体系以及汉字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书写体系之一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25][26]考古学影响殷墟的发掘,是中国传统金石学与西方田野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标志。[27]殷墟宫殿区、王陵区的发掘,大批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瞩目,确立了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后冈遗址“三叠层”的发现,第一次从地层学上划分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为中国考古学的地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殷墟发掘工地成为培养中国考古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李济、董作宾、石璋如、高去寻、梁思永、郭宝钧、尹达、夏鼐、胡厚宣等中国考古界的第一代精英。殷墟的发掘,对20世纪初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历史研究中盛行的疑古之风作了正面回应。随着商王朝的存在被考古学证实,中国学术界得以展开有关文记载中的“夏王朝”的探索。[28]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对甲骨的研究,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29]残忍?殷商杀活人祭死人,仅甲骨文就记载有15000人用于人祭
浩然文史
赞60
阅读1.2万
共8张
殷墟出土的甲骨片青铜器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礼器有鼎、斛、簋、觚、爵等,乐器有铙、铃、钲等,兵器有戈、矛、钺、刀、镞等,工具有锛、凿、斧、锯、铲等,生活用具有铜镜、杖首、漏、勺、箸、器座、角形器等,装饰艺术品有人面具、人头面具、铜牛、铜虎、铜铃等。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共3张
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金文),特别是篇幅比较长的铭文,是当时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保留了当时的真实的面貌,因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30]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有四五千件。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出土的青铜器中,有礼器170多件,兵器1340多件,还有工具以及其他杂器。1950年~1986年间,发掘所得礼器650多件,兵器1400多件,还有一些工具、艺术品和杂器。1986年以后,仍有不少青铜器被发现。青铜器主要出土于大中型墓葬,其中出土最多的就是保存完好的第五号墓——妇好墓,竟有468件之多,而且种类齐全。青铜器中铸造技术工艺最为精美的是礼器。而殷墟出土的礼器,不仅种类多,而且形制多样,呈现圆、扁、方等形状,其中以圆形器为主。最大最重的当属武官村大墓出土的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古代青铜器,也是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此外,侯家庄西北岗M1004号墓出土的牛鼎和鹿鼎、妇好墓出土的两件司母辛方鼎等,也是重型礼器。建筑特色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造型庄重肃穆、质朴典雅,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审美意趣,集中体现了殷商时期的宫殿建设格局、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建筑技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殷墟的洹北商城,具有高大的城墙、威严的宫殿、特别是严格的“中轴线”布局,成为数千年来中国历代城市的特征。史学价值殷墟的发掘,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史观中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面貌,真实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为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基点作用;填补了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的中商文化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从而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共9张
安阳殷墟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表明,殷墟时期的手工业空前发达,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工艺水平极高。一些主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如青铜冶铸、制玉、制陶、制骨、制车、纺织等都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这一时期的白陶、原始瓷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大量使用青铜构件,独辕双套双轮,结构精致复杂,体现出高超的机械、青铜铸造等复合技术。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随葬方式、祭祀礼仪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并为以后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逐渐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陵寝制度。同时,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突出表现了殷墟时期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体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31][29]社会评价国内评价郭沫若:①“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②“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③“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32]陈运和:“甲骨文乐得跳出殷墟,青铜器乐得跳出殷墟重见天日,真是安阳小屯村的特大欢喜”。夏鼐:①“殷墟不仅文物丰富,而且学术价值很高,它蕴藏的宝物,还远未罄竭。”②“商代殷墟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并且它又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在上述三个要素方面,它都自具有中国色彩的特殊性。在其他方面,例如玉石雕刻、马驾的车子、刻文白陶和原始瓷、甲骨占卜也自有特色。殷墟的艺术也自成一风格。”[33]金秉模:“整体来看,殷墟遗址的价值很重要,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作也是很好的。殷墟YH127甲骨窖穴是人类东方最早的档案库。王陵遗址可与古埃及金字塔相媲美,是第二个古埃及。”[34]江泽民:“这个地方学问很深,很有发展前途。”[35]国外评价2006年在立陶宛召开的第30界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殷墟“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作出了以下评价:II、殷墟作为商王朝都邑,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顶峰时期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III、殷墟的文化遗存提供了非同寻常的关于商代晚期文化传统的证据,包括丰富的科学发明与技术成就,例如建立在日相与月相观察上的天文历法、刻写在甲骨上的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IV、殷墟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留下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范例,奠定了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和陵园制度初期形态,具有重要意义。VI、殷墟的考古发现,为汉字语言、古代信仰、社会制度以及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物质证据。[36][37]参观信息参观时间8:00---18:00 (10月---3月)8:00---18:30 (3月---10月)管理保护1961年,国务院将殷墟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了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外围区的范围,并制定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殷墟保护规划图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后,河南省和安阳市政府,也颁布了与保护殷墟相关的管理条例,把殷墟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并划定了殷墟保护范围与建筑控制地带。1987年,安阳市政府征购小屯东北地(殷墟宫殿区)农田近8万平方米,对该遗址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在此兴建了遗址型的博物馆(殷墟博物苑),集中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成为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1988年,中国古都协会将安阳列入中国七大古都。[38]1997年,殷墟被定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考古界评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殷墟以最高得票数名列第一。[39]2001年,安阳市政府借助申遗,把殷墟宫殿、王陵遗址近千亩土地征用为国有,使其直接控制在政府的管辖之下,有效地阻止了小屯、花园庄向宫殿保护区的扩展,并投入巨资,将重点保护区内的居民拆迁安置到保护区外。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保护殷墟是安阳的第一大功”。2006年,安阳市政府先后投入15亿多元,全面治理殷墟周边环境,探索遗址的展示方法,建造了殷墟博物馆,集中收藏、保护、展示殷墟出土可移动文物。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0届会议上,殷墟以符合世界遗产的第(ii)、(iii)、(iv)、(vi)条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40]2010年,列入国家首批12家考古遗址公园。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34][41]交通路线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殷墟路北端,距安阳市中心5公里,游客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到达:共2张
殷墟旅游导航自驾车:沿京珠高速安阳出口下,沿人民大道至第五人民医院右转即到。公交车:1、6、15、18、39、41路,殷墟站下车步行5分钟即到。火车:安阳站下,在文化宫乘1路公交车殷墟站下,右转步行5分钟即到。(殷墟旅游导航图册来源[42])所获荣誉2021年8月,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44]2021年9月,被评选为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46]2021年10月,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48]

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逍遥,更因刀剑而存。文化上兼容儒释道,以道,注川人风骨;以儒,举川人仕进;以释,去川人彷徨;进退之间,死生契阔。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已分为巴和蜀。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为重庆、川东及鄂西地区,涵盖陕南、汉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主要地理位置涵盖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地区。
滥觞于商代,见名于春秋,主体气质成于秦汉,巴的进取与蜀的兼容由此合二为一,秦汉以后逐渐融入中原文化,摇曳而生姿,经历代而飘然不散,是一片可以遮蔽天空的星云,和而未合,惜乎未能聚拢成星体,过去不能,现在不能,未来亦难能。

扩展资料巴文化、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从秦汉到近、现代巴、蜀产生了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轼、张木式、杨升庵、张问陶、李调元、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巨匠,在许多文化领域,诸如汉赋、唐诗、宋词、巴学、蜀学、史学、道教、天文、易学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前列。巴、蜀的文化和宗教,与齐鲁的儒学、三晋的法学、荆楚的道家,共同形成了祖国古代文化的显著特色。
巴蜀地区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和主经之地,自古与西南各族和南亚各国保持着密切交往,巴蜀文化影响了西南各族乃至南亚诸国,使巴蜀文化冲破了自身的地域特色进而具有大西南意义和国际文化交流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蜀文化

中国历史上那些毁掉大半个中华文明的大火,焚毁了哪些典籍?
答:民谚云,贼偷三次不穷,火烧一次全光。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巨大的火灾,每一次火灾都是一次毁灭性的损失。尤其是那些直接焚毁典籍的大火,几乎毁掉了大半个中华文明,给文化传承带来断层和巨大的损失。历史上有哪些直接焚毁典籍的大火?焚毁的典籍又有哪些?我们一起来梳理下。1、秦始皇焚书大火、项羽...

泱泱华夏数千年文明,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都有哪些?
答:中国古代文明丰富多彩,包含了众多领域的辉煌成就。以下是部分古代文明成就的概述:1. 先秦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屈原的《离骚》是其杰作。先秦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2. 两汉文学:东汉时期,赋和散文发展迅速。司马迁的《史记》是历史散文的巅峰之作。3. 唐代文学:唐代诗歌达到了...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文明?
答:中国古代文明出现在黄土高原的原因古代的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河流,取水方便。因此中国古代文明发源于此。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的原因 原因:1、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进步提供物质基础;2、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3、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体现灿烂中国文明的事物还有哪些
答:今天的我们虽然是暂时的落后,但我们已经在奋起直追了,近30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中华民族重新领先于世界其它民族的日子指日可待。一个民族的自豪感从何而来?古老和悠久的华夏文明史,我们有理由骄傲和自豪!祖国的大好河山,勤劳、勇敢和充满...

中国古代的文明有哪些?
答: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些两千多年的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有许多发展人类推动历史前进了的文明,有:一、农业文明,这是中国文明最历史悠久最辉煌的,它开创了农业发展的先端和方向,利用工具和牲口也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这也相信的发展了农业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二、文学,这是一个名族和国家...

中国古代有哪些方面的文明?
答:中国古代文明有:农业文明、文学、建筑文明、政治文明。1、农业文明,这是中国文明最历史悠久最辉煌的,它开创了农业发展的先端和方向,利用工具和牲口也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这也相信的发展了农业技术和工具的发展。2、文学,这是一个名族和国家发展的灵魂,有了文化使得人类有思想有灵魂有精神。文化...

中国遗失的文明都有哪些?
答:,成宗元贞和大德年间的"元贞通宝"和"大德通宝",武宗至大年间的"大元通宝"等几种.这些铸币的钱文读法均为"顺读",且除较厚大的"大元通宝"当十钱存世尚多外,其余均很稀见. 此外,在元末顺帝至正年间所铸的面为汉字"至正通宝"的大小钱中,有的背穿上分别有"寅","卯","辰","巳","午"...

中国历史上还创造了哪些光辉灿烂的文明?
答:明 在数学上,中国明朝之前的数学家牛顿发明了微分数学工具,而这种感觉的数学书籍,直到最近 再次在业界得到认可,煤矿开采技术领先于世界,像我这样的气体排除技术都是从中国流传到西方,以及锌冶炼锌和铜合金的发现是那么中国的独特技术 科学,在明年底,所有的大集团的异军突起领导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它的历史价值体现在哪里?
答: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外传,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成就及著名的科技著作等。 商文化、秦汉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典型。商有独特风格的青铜制造艺术及先进的历法。秦汉时期的突出表现是中国文明开始源源不断走向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