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三到是什么?

作者&投稿:畅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课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三个看法:

一、《论语》

1、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mǐn ér hào xué,bù chǐ xià wèn。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shì zhī yě。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mò ér shí zhī,xué ér bú yàn,huì rén bú juàn。

2、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二、朱熹

1、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yú cháng wèi:dú shū yǒu sān dào,wèi xīn dào、yǎn dào、kǒu dào。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xīn bú zài cǐ,zé yǎn bú kàn zǐ xì,xīn yǎn jì bù zhuān yī,què zhǐ màn làng sòng dú,jué bù néng jì,jì yì bù néng jiǔ yě。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sān dào zhī zhōng,xīn dào zuì jí,xīn jì dào yǐ,yǎn kǒu qǐ bù dào hū?

2、译文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

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三、曾国藩

1、原文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gài shì rén dú shū,dì yī yào yǒu zhì,dì èr yào yǒu shí,dì sān yào yǒu héng,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yǒu zhì zé duàn bù gān wéi xià liú;yǒu shí zé zhī xué wèn wú jìn,

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bù gǎn yǐ yì dé zì zú,rú hé bó zhī guān hǎi,rú jǐng wā zhī kuī tiān,

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jiē wú shí zhě yě,yǒu héng zhě zé duàn wú bù chéng zhī shì,cǐ sān zhě quē yī bù kě。

2、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

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扩展资料:

鉴赏:

第一篇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有关论述,给人以警醒;第二篇是朱熹论说的“读书有三到”,重在强调心到,表现了朱熹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迪;

第三篇是曾国藩对读书的论述,强调读书要有“三有”——有志、有识、有恒,给人以训诫。

人生就像一本书,翻开它,需要我们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有了志向就有了奋斗的方向,有了方向才能够为了它不断地学习,永远也不满足自己的学识,坚持下来,就会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

而定下远大的目标,再将它划分成无数个小目标,选择了这条道路,勇敢地向前走,不回头,不后悔,成功就在等着你。



~

超市所说的顾客服务的三到是什么
答:貌似听说过,是手到;眼到和嘴到。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这指的是收银工作。手到,送钱到对方手里;眼到,目视顾客;嘴到,唱收唱付。

文言文翻译读书三到
答:5. 《朱子家训》读书三到 文言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对于出处的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课本上...

《朱子家训》中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答:因为心没到,别的就更不会到了。朱熹常说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到,就看的不仔细;看的不仔细,即使读的很流利,也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长久记住。在这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用心读书,不会出现看不仔细、读不流利的情况。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什么意思?
答: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是什么?
答:释义: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上,那么眼就看不仔细,就不会专注,只是泛泛地读,决不可能记下来,即使记下来也不会长久。三到中,心到是最急需的。《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什么意思
答: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全文:朱熹:《训学斋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

读书有三到的解释是什么
答: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解释: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出自哪个
答: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出自宋代朱熹的《古人谈读书》一文。这篇文章是朱熹对读书方法的论述,强调了读书要专心致志,反复琢磨,才能领悟深刻的道理。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古人读书有三到指的是什么
答: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孔子说的三达德是什么?
答:三达德指的是仁、智、勇三大美德。“三达德”的说法是《中庸》提出的,孔子没有说过“三达德”,但孔子分别说过知、仁、勇三个规则。这里的“孔子说三达德”只是一种方便说法而已。孔子就是以“仁、智(知)、勇”为核心建立起他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系的,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规范一种理想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