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程式p和k,c的关系 你好,请问海桐花和石楠的花程式怎么写?

作者&投稿:党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P只是用来描述花冠和花萼没有区别的种类的,比如木兰科植物。
对于花冠和花萼有区别的种类,是不能用P的,而是必须使用C和K来表示花冠和花萼。

例子上边已经说了,木兰科植物花冠花萼同型无区别,因此使用P
其他大部分植物,都是花萼花瓣有区别的,比如桃、油菜等,就要使用C、K分别标注。
即当k=c时,p=k=c;当k≠c时,p无意义

"花程式"怎么读?~

以K表示花萼,C表示花冠,P表示花被,A表示雄蕊群,G表示雌蕊群,如东北堇菜(Viola mandschurica)的花程式为↓K5-C5A5G[3]),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的花程式为*P3 3A3 3G[3],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的花程式为*K5C5A5G[5],报春花(Priu- mla Sieboldi)的花程式为*K[5]C[5]A[5 5]G[5]。*表示放射对称花,↓表示左右对称花,G(下面有一横线)表示子房上位,G(上面有一横线)表示子房下位,G(上下各一条横线)表示子房半下位,[]表示连合, R.J.Pool(1929)采用了许多花程式,一如他用Ca3 Co5S-P-表示金凤花(Ranuneulus acris var.japonieus pleniflorus) 的花程式那样, Ca表示萼、Co表示花冠,S表示雄蕊,P表示雌蕊,∞表示花蕊数多于10。花程式不同于花图式,它不能表示出花叶的排列。 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见施浒编的《种子植物形态学辞典》)。 花图式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 花程式的表达 是借助于字母、数字和符号来表达、怎么表达法?我们分别来谈: 1.字母 花各组成部分所用符号一般用花各部分拉丁名词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通常用拉丁文 P 表示花被,是拉丁文Perianthium 的缩写。 K 表示花萼,是德文Kelch 的略写。在我国植物学教科书中,常用K表示花萼。当用K表示花萼时,则要用Co来表示花冠。 C或Co 表示花冠,是拉丁文Corolla 的略写),Ca代表花萼(Ca为Calyx的略写) A 表示雄蕊,是拉丁文Androecium 的略写。 G 表示雌蕊群,是拉丁文Gynoecium 的略写。G——子房的位置通常在G的上、下用“—”号表示 2.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0,1,2,3,……10”以及“∞”或“x”来表示,“∞”表示多数,不定数;“x”则表示少数,不定数;通常写在花部各轮每一字母的右下角或右上角,表示其实际数目。 阿拉伯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数字都写在代表各部分字母符号的右下方;∞表示数目在十个以上,或数目不定(数目很多);0 表示缺少某一轮或退化;雌蕊之后如果有三个数字,第一个数字表示心皮数目,第二个数字表示子房室数,第三个数字表示每室胚珠数(一般只用第一和第二个数字),并用“:”将这三个数字隔开。 3.符号 花各组成部分形态结构特征所用符号。 整齐花或辐射对称花用“*”表示,不整齐花或两侧对称花用“↑”来表示;“♂”表示雄花,“♀”表示雌花,“♂/♀”或不写表示两性花;如果表示花的某一部分互相连合,则在其数字外加上“( )”号,如果同一花部有多轮或同一轮中有几种不同的联合和分离的类型,则用符号“+”来连接;而同一花部的数目之间存在变化幅度则用“—”号来连接;如果在字母的右下角的数字后加上“∶”号的话,是表示心皮数、室数和胚珠数间的一种连接。如:豌豆的雌蕊群,我们写成1∶1∶∞(即上位子房,一心皮、一室、胚珠多数)。各花部之间则用“,”号来分开。但在比较老的一些植物分类学书籍中,如胡先骕和郑勉二位先生的著作中,可见到用S来表示雄蕊、P来表示雌蕊的表示法,其花程式的写法也与现行写法不一样。 ↑——两侧对称花 ♂——单性雄花 ♀——单性雌花 * 表示辐射对称花(整齐花)。 ()表示联合。 某一部分各单位互相联合。 + 表示某部分排列的轮数关系(一轮以上)。 -(短横线)表示子房位置。若子房上位,“-”写在G 下方,如G;如子房下位,则“-”写在G 上方,如Ḡ ;如子房半下位,在G 上、下方各写一“”,如。表示两性花(两性花的符号有时略而不写);♂ 表示雄花;♀ 表示雌花。(♂ 、♀ )表示雌雄同株;(♂ /♀ )表示雌雄异株。 例如:柳的花程式: ♂,↑K0C0A2;♀,*K0C0G(2:1) 表示:柳的花为单性花,雄花为不整齐花,花萼,花冠都无,只有两枚雄蕊;雌花为整齐花,无花萼和花冠,子房为上位,二心皮一室。 [编辑本段]花程式书写顺序 花性别、对称情况、花各部分从外部到内部依次介绍K、C、A、G,并在字母右下方写明数字以表示花各部分数目。举例说明如下: (1)苹果花: * K(5) C5 A∞G(5:5:2) 表示两性花,辐射对称;萼片5 枚,合生;花瓣5 枚,分离;雄蕊多数,分离;单雌蕊,子房下位,由5 枚心皮联合形成5 室子房,每室2 个胚珠。 (2)紫荆花:↑ K(5) C l+2+(2)A(9)+lG 1:1: ∞ 表示两性花;两侧对称;萼片5 枚,合生;花瓣5 枚,分离,排成三轮,其中有2 个花瓣联合;雄蕊10 枚,9 枚联合,l 枚分离成二体雄蕊;子房上位,单雌蕊,一室,每室胚珠数不定。 (3)桑花:♂ * P4 A4;♀ * P4 G(2:1:l) 表示为单性花。雄花:花被片4 枚,分离;雄蕊4 枚,也是分离的;雌花:花被片4 枚,子房上位,2 心皮,一室,1 个胚珠。花程式只能表明花各部排列组成位置的彼此关系,不能完全表达出结构的许多特征,因此,为了更全面地表示花的结构还必须应用花图式。 [编辑本段]花程式举例 下面我们举几个典型植物的花程式以供讨论: 木兰科:*P6-15,A∞,G∞ 百合科:*P3+3,A3+3,G(3∶3) 桃花: K5,C5,A∞,G1∶1 蚕豆花:↑K(5),C5,A(9)+1 G1∶1∶∞ 对于木兰科和百合科的花程式的表示法,各种书籍中大致相同;而对于桃花和蚕豆花的表示法则各有千秋,除花部几轮以及各花部的字母、数字和符号间用不用“,”或“;”号外,主要的不同,反映在雌蕊群G右下角数字外,用不用“( )”符号的问题上。为了便于说明,我们不妨 先看一看现行的《植物学》教课书(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该书上册第189页倒数第7—10行写着:“2.蚕豆的花程式为: ↑K(5)C5A(9)+1G(1∶1)”, 接着写“花程式表示:不整齐花,二侧对称;花萼5片,萼片合生;花冠由5片花瓣组成,离生,一轮;雄蕊群有雄蕊10枚,其中9枚合生,另一枚分离,子房一心皮一室,上位。”很显然,该书编者在谈到蚕豆花部的花萼、花瓣、雄蕊时都明确指出其合生或离生,故而在K(5);的5字上用了表示连合的符号“( )”,在C5的5字上则没有用;同理,在A(9)+1的9字上用了“( )”号,1字上未用;唯独在谈到子房时既未用合生也没有用离生的字眼来表示心皮的情况,而在其外用了一个表示该花部各部分连合的符号“( )”。该符号在此能用吗? 众所周知,豆目植物的雌蕊群是由一个心皮组成的;既没有与其他花部合生,自己也仅只一个心皮,而其外表示花部连合的符号“( )”从何而来呢?假如我们硬要于其外冠以符号“( )”的话,那么,人们不禁会问桃花,蚕、豌花之类的一个心皮与什么连合呢?那回答只能是二个字:“没有!”,既然没有同其他单位连合,那为什么其外硬要冠以连合的符号“( )”呢?肯定弄错了。原因可能会很多,推想一种可能是编写时东抄西抄,没有认真细想;再一种可能是编写的人多,各编各的,前后不连贯,以致出现矛盾。 还有关于花萼、花瓣(冠)的符号是用K、C还是用Ca和Co,眼下国内外植物学书籍中多用前者(即K和C),所以,还是用K和C来表示的好。 为此,桃花和豆科(即蝶形花亚科或科)的花程式应这样来表示: 桃花 K(5),C5,A∞,G1∶1 豆科 K(5),C1+2+(2)A(9)+1,G1∶1∶∞ 有一些书中,特别是国外目前所用的教科书大多如此表示法,当然也有不写花程式的。

花程式是用字母、符号、数字来表示花的各个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公式。例如:豌豆的花公式为: ↗K(5)C1 2 (2)A(9) 1 G 1:1:∝ ,意思为:花两性,左右对称;萼片5枚,结合;花瓣5枚,3轮排列,外轮1枚,中轮2枚离生,内轮2枚合生;雄蕊10枚,成二体,其中9枚合生成一体;子房上位,一心皮构成,一室,内生多数胚珠。在花程式中常用的符号或字母及其含义::两性花, ♂:雄花, ♀:雌花, (♂,♀):雌雄同株, ♂/♀:雌雄异株, *:辐射对称花, ↗:左右对称花; P:花被(perianth);C:花冠(corolla);A:雄蕊(androecium);G:雌蕊(gynoecium);G:子房上位; :子房下位; :子房半下位;():结合;⌒:上部结合;︶:下部结合; : 数轮、数层、数体;0:缺如;∝:多数(大于10的不定数);在P、K、C、A、G右下角的数字分别表示花被片、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心皮的数目,出现“ ”表示各轮的数目;G后数字用“:”分开,第一个数字表示心皮数目,第二个数字表示子房的室数,第三个数字表示每一室的胚珠数目。
书写顺序
花性别、对称情况、花各部分从外部到内部依次介绍K、C、A、G,并在字母右下方写明数字以表示花各部分数目。举例说明如下:
(1)苹果花: * K(5) C5 A∞G(5:5:2)
表示两性花,辐射对称;萼片5 枚,合生;花瓣5 枚,分离;雄蕊多数,分离;复雌蕊,子房下位,由5 枚心皮联合形成5 室子房,每室2 个胚珠。
(2)紫荆花:↑ K(5) C l+2+(2)A(9)+lG 1:1: ∞
表示两性花;两侧对称;萼片5 枚,合生;花瓣5 枚,分离,排成三轮,其中有2 个花瓣联合;雄蕊10 枚,9 枚联合,l 枚分离成二体雄蕊;子房上位,单雌蕊,一室,每室胚珠数不定。
(3)桑花:♂ * P4 A4;♀ * P4 G(2:1:l)
表示为单性花。雄花:花被片4 枚,分离;雄蕊4 枚,也是分离的;雌花:花被片4 枚,子房上位,2 心皮,一室,1 个胚珠。花程式只能表明花各部排列组成位置的彼此关系,不能完全表达出结构的许多特征,因此,为了更全面地表示花的结构还必须应用花图式。

自己总结写出来即可。

c语言,麻烦高手讲解过程,* P,* *k什么意思
答:p=a; //此处将数组首地址a赋值给指针p,即此时p指向的是数组a的首地址 ,此时 *p == 2 (数组第一个元素)k=&p; //再将指针p的地址赋值给二维指针k,即k是指向指针p的地址的指针 **k == 2 (数组第一个元素)printf(“%d,”,*(p++));// *(p++),此处为后缀运算符,所以...

概率论中的P和C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组合的计算使用组合数公式,计算公式为:C(n, k) = n! / (k! * (n-k)!)其中,n! 表示 n 的阶乘,阶乘定义为从 1 到 n 的所有正整数的乘积。通过组合的计算,可以解决许多与选择和排列相关的问题,如从一组元素中选择固定数量的元素、确定可能的排列方式数等。区别:P(Probability)表示...

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
答:c(n,m)=p(n,m)/m!=n!/((n-m)!*m!);c(n,m)=c(n,n-m);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n!/(n1!*n2!*...*nk!).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

概率中的C和P有什么区别?
答:概率中的C和P区别:1、表示不同 C表示组合方法,比如有3个人甲乙丙,抽出2个人去参加活动的方法有C(3,2)=3种,分别是甲乙、甲丙、乙丙,这个不具有顺序性,只有组合的方法。P表示排列方法,表示一些物体按顺序排列起来,总共的方法是多少。2、性质不同 公式P是指排列,从N个元素取R个进行排列(...

c语言数组问题,不太明白这里的**k是什么意思,还有就是k=&p,答案是...
答:k是指向指针的指针,赋值的时候把p的地址赋给了k,因为p是指针,取了它的地址才是指向指针的指针。输出的结果,第一个应该打印出a[0]的值,第二个应该打印出a[1]的值,答案是2 4

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k)=c
答:你好,这题先要求出系数c的值,然后根据期望的定义来求出期望的值:因为k=1,2,3,4 所以这四个概率的和是一。根据这一点列出方程就可以得到c的值. 步骤如下:所以最后期望是77/48约为1.604.如果还有问题就留言吧。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 ...

C语言:假如int *p,k;那么 *p=k与p=&k 有什么区别么?
答:1、int *p,k;p=k;//这样写,错! 这句话之前必须有前提,可以这样 int *p,k,y;p=&y;p=k;//此时表示将变量k的值赋值给指针变量p所指向的空间,相当于y=k;2、int *p,k;p=&k;//相当于把变量k的地址赋值给指针变量p

下列属于蝶形花科植物的花公式是( )A.*K(5)C5A∞G(5)B.*P313A313G(3...
答:花公式l编写方法 花公式和花程式是把花l形态结构用符号书写成类似数学方程式l表示方法.一般花公式可以表明花各部分l组成,数目、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间l关系.花公式l书写方法;把花l各部分用一定l字母来代表,通常用K代表花萼(Ktlch),用C代表花冠(Corolla),用A代表雄蕊群(Androtcisrn),...

kθ和p总的关系
答:p为总压,而∑nB中也包括系统中不参加反应的惰性物质 其中:Kθ、Kp、KθC仅与温度有关

求大神 ⊙▽⊙ (C语言程序) 编程计算p=k!/m! 的值, 要求(1)使用用户自...
答:include<stdio.h> long fact(int n){ long t=1;int i;for(i=1; i<=n; i++)t *= i;return t;} int main(){ float p;int k,n;printf("k=?");scanf("%d",&k);printf("n=?");scanf("%d",&n);p=(float)fact(k)/fact(n);printf("p=%f\n",p);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