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女人以什么身材为美 古代女性以什么身材为美

作者&投稿:长沙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先秦时期北方女子以“体长”为美

健身方式:劳动、跳舞

代表美女:卫庄公夫人庄姜

点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就北方中原地区而言,先秦时推崇“硕”或“颀”,用民间的俗话来说,就是“高个儿”,以“体长”为美。先秦高个子美女的代表人物是卫庄公的夫人庄姜。庄姜是齐国公主,出嫁时的婚礼场面很大,相当风光。《诗经·国风·卫风》中那首《硕人》,写的就是庄姜出嫁场面,诗中两次提到庄姜的身材:“硕人其颀”、“硕人敖敖”。硕人,即身材高大之人,而“颀”、“敖敖”,则进一步强调了庄姜的身材修长之美。而且,庄姜不只身材苗条,其手、脖子、皮肤、口、齿、眼都很漂亮:“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几乎无处不美。

《诗经·国风·唐风》中的《椒聊》诗中,也提到一名高个子女性:“彼其之子,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且笃”。从“无朋”和“且笃”用语上来看,这位采椒女,不只个高,还十分健康和丰满。

《椒聊》中的“彼其之子”到底是什么人?文学界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此诗“欣妇人之宜子也”,是赞美女子硕大丰腴,健康多子;也有认为“彼其之子“非女子,乃男子”。事实上,在春秋时期,不论是女子还是男子,只有高大健康的人才有资格参评美女、帅哥。从位于今河南境内的郑国、卫国到位于今天山东境内的齐国、山西境内的唐国,均流行这样的审美观。

《诗经·国风·邶风》中《简兮》诗,描写了一女子在观看盛大的“万舞”表演时对领队舞师的感觉:“硕人俣俣”,意思是舞师高大英武。

其实,以高个为美的审美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如商朝最后一位国君纣王是当时公认的美男子,就是因为他个头高大,此即《荀子·非相篇》中所谓:“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

如何让身材变硕、变颀?古人提倡的是多运动、多劳动,如《椒聊》的“彼其之子”,便是参加采椒劳动。此外,跳舞也是古人青睐的一项健美运动。《简兮》中的舞师之所以有一个好身材,与其舞蹈锻炼是分不开的,“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先秦时期南方女子以“细腰”为美

健身方式:节食、束带

代表美女:楚国宫妃

点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先秦时期,在以楚国人为代表的南方人眼里,高个儿似乎不再受到青睐,而是以“细腰”为美。“细腰”又叫“纤腰”、“小腰”、“柳腰”。据《韩非子·二柄》,韩非子在论述君王个人好恶对执政治国行为的影响时,引用了这样的例子:“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意思是,楚王欣赏细腰之人,结果身边人为了取悦于他,大多节食瘦身。

楚灵王是春秋时出名的昏暴之君,他生前穷奢极欲,审美意识另类。《墨子·兼爱中》对其“细腰”癖好导致的后果记录得更为具体:“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这番话直译的意思是: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吸一口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可以站起来。等到一年后,朝廷臣僚都饥瘦得面有黄黑之色。

从《墨子》所记来看,楚王的细腰之好是针对男子来说的,但受影响最大的却是楚国女子,她们纷纷在腰身上下功夫,故北宋词人晏几道《鹧鸪天》诗称:“楚女腰肢越女腮。”楚王之好一出,楚国上下皆以“细腰”为美,所以细腰又叫“楚腰”。除了楚灵王,据说之前的楚庄王也“好细腰”。这种审美观对后世带来不小的影响。

如何塑造出一个细腰之身?从《墨子》记载来看,古人有两种方法:一是节食瘦身,所以楚国“多饿人”;二是束带控制,“胁息然后带”,就是这回事情。如今流行的减肥法,也是这类节食瘦身法。

汉魏时期女子以“体轻”为美

健身方式:跳舞

代表美女: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点评:“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

秦汉以后,女子好身材的标准又变化了,“体长”和“细腰”虽然仍有人欣赏,但贵族阶层更喜欢身体轻柔纤弱——以“体轻”为美。

从史料所记来看,汉朝后宫受宠嫔妃都是体轻者。如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娇躯翩转,极具韵律之美。戚夫人如果体重过大,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身材最出色的女子,应该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轻如燕,成语“环肥燕瘦”中的“燕瘦”,说的便是赵飞燕。身轻到何种程度?宋秦醇《赵飞燕别传》称:“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

这一时期出现的美女多是这种以“体轻”为美的轻体美女。如古代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便是“柳腰”,体态轻盈。王昭君本为汉元帝的宫妃,后来和亲北疆,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此即“昭君出塞”故事之由来。

体轻为美这一风尚对此后南北朝女子的塑体选择也产生了影响,先秦时期的“硕人其颀”标准被这一时期的女性彻底放弃。据《南史》,南朝梁名将羊侃的艺伎张净琬腰围只有一尺六寸,能站在人的手掌上跳舞。此舞叫“掌中舞”,据说是赵飞燕的原创舞蹈作品。

为什么汉朝会以“体轻”为美?可能与东汉女史学家班昭的鼓吹有很大关系。她在《女诫·敬慎》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阴阳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这句“女以弱为美”,导致整个魏晋六朝时期都崇尚“仪静体闲,柔情绰态”。

如何让体态轻盈?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方式是跳舞。上述提到的戚夫人、赵飞燕、王昭君、张净琬,无一不善舞,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唐朝时身材以“丰腴”为美

健身方式:参加体育活动

代表美女:唐玄宗宠妃杨玉环

点评:“其俗喜丰艳,虽肥不伤肉。”

唐朝一改之前的“细腰”和“体轻”,女子身材以“丰腴”为美,杨柳腰反而不被看好,唐朝美女无一不富态。如阎立本的《步辇图》上,唐太宗周边的侍女没一个瘦的。时间越往后,绘画中的唐朝仕女越丰满。现代考古发现的盛唐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也证实了这一点,个个丰腴,没有一个瘦子。

唐朝这一好身材标准的出现,也与上层人物的喜好不无关系。从《全唐书》所记文字来看,首先是皇帝直接否定了汉魏时的“细腰”,唐人所作的《两阶舞干羽赋》称:“吾君是以黜掌上之纤腰,弛庭中之妙戏。”

在否定了细腰之美后,唐朝诞生了全新的“健美”理念——人以体壮为强,以健康为好,当时甚至朝廷选官时也强调健美。《新唐书·选举志》记载,“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

需要注意的是,唐朝以丰腴为美,并不等于以胖为美。在现存唐朝人物画中,男子无一是“啤酒肚”,女子也没有“怀孕腹”,身材比例都很合理,有一种自然的健康之美。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在唐朝时是备受推崇的代表性美女,《旧唐书·杨贵妃传》评价她的美:“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

“太真”是杨玉环的号,对她这种身材,明末清初文人方文的点评入木三分,他在《无题》诗中称:“其俗喜丰艳,虽肥不伤肉。”

如何让身材丰满且“虽肥不伤肉”?唐朝女子的方法是多参加体育活动。从唐朝壁画上看,唐朝女性喜欢骑马郊游,还爱参加大型文体活动。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京城举行“燃灯”活动,“长安少妇千余人,于灯轮下踏歌……”至于唐朝以后,女子身材审美也有相应的特点,呈现多样性,但基本上以“苗条”为美,与现代十分接近。

古代女性以什么身材为美~

先秦时期北方女子以“体长”为美。
健身方式:劳动、跳舞。
代表美女:卫庄公夫人——庄姜。
点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先秦时期南方女子以“细腰”为美。
健身方式:节食、束带。
代表美女:楚国宫妃。
点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汉魏时期女子以“体轻”为美。
健身方式:跳舞。
代表美女: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点评:“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

唐朝时身材以“丰腴”为美。
健身方式:参加体育活动。
代表美女:唐玄宗宠妃——杨玉环。
点评:“其俗喜丰艳,虽肥不伤肉。”

哈哈,我想说几句楼上不一样的。
历代不一样不假,但是唐代不是以肥为美,是以丰腴为美,而且只有武则天大姐当政的短短几十年,这个为啥我就不细说了。中国历代来说,大多时期是以瘦为美,但是不是干瘦,是有胸有腰的瘦,在普遍吃不饱的古代,这算比较丰满的,同样的体形在现代是算很瘦的了。不要看书上说啥是啥,书上是主观判断,就好像中国的胖子到了美国也是瘦子一样,也要看文物和经济水平的。
另外,还是说说吧,唐代以丰腴为美是因为武则天万年体态丰腴,你想想当时的官员连一个姓武的老婢女都要认做干妈,可见拍马屁拍到什么程度,这种审美应该跟武则天本身的身材有关。

古代女性以什么身材为美
答:先秦时期南方女子以“细腰”为美。健身方式:节食、束带。代表美女:楚国宫妃。点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汉魏时期女子以“体轻”为美。健身方式:跳舞。代表美女: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点评:“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唐朝时身材以“丰腴”为美。健身方式...

“美女”以胖为美!在众多朝代中为何唐朝会这样审美,究竟是何因所致...
答:所以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环肥燕瘦的唐代仕女图,象征着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与中华民族对于佛教源远流长的崇尚和敬畏之情,不无关系。历史上对于武则天和杨玉环这两位唐朝最为后人所熟知的两位女性,身材的形容词都惊人地相似:“额方、脸圆、广颐、体胖”,仅仅只是简单的词汇便可想象其丰满富态。那么...

唐代为啥“以胖为美”,唐代女性的审美观是如何转变的?
答:1、初唐:“以瘦为美”为主、“以胖为美”开始出现 初唐时从当时的大量诗歌以及绘画作品中的描写、形象来看,对于女性还是主要以“瘦美人”为主。 杜易简用“弱腕随桡起,纤腰向舸低”描绘出了一位袅袅婷婷的船家美女形象;刘希夷用“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传神地勾勒了美女翩翩起舞的画面;吴少微的“小腰丽女夺...

什么朝代的女人以胖为美女人以胖为美是哪个朝代
答:1、在唐朝,女性以身材丰满为美。2、唐朝对体型的审美与其他朝代有明显差异。那时的女性相对较为丰满,但这种“胖”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肥胖,而是丰满的身材被视为美丽。3、唐代推崇丰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富足,如杜甫诗中所描述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朝是如何以胖为美的,有什么历史渊源
答:唐朝是开放社会,容许袒胸露臂,崇尚的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唐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以肥为美,世人公认。唐朝第一美人杨贵妃身材就很丰腴,据野史考证称: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也有说杨贵妃身高1.55米,体重120斤的,但杨贵妃究竟有多胖,至今无法考证,只能从唐代诗词...

古代女性以什么身材为美
答:不要看书上说啥是啥,书上是主观判断,就好像中国的胖子到了美国也是瘦子一样,也要看文物和经济水平的。另外,还是说说吧,唐代以丰腴为美是因为武则天万年体态丰腴,你想想当时的官员连一个姓武的老婢女都要认做干妈,可见拍马屁拍到什么程度,这种审美应该跟武则天本身的身材有关。

唐朝的女人是以胖为美吗?哪里有历史依据?
答:花木兰从军后回到家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这种装饰的体现。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

为什么古代的女生以胖为美?
答:唐代喜欢以胖为美,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再者,唐代时期是比较富裕的,并不像宋代一样,所以女孩子的话胖一点也是很正常的。再者,当时的皇室成员都是比较胖的,比如李贵妃,武则天以来,所以就一直延续着以胖为美的这一个实例。而李贵妃武则天都是长得比较漂亮的。所以,以胖为美也不为过。

以胖为美的唐朝,女人真的很胖吗,究竟多胖算美呢?
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在唐朝女子其实是以胖为美的。然而提到唐朝的美丽女子,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杨贵妃了。虽然杨贵妃的具体身高体重在如今根本无法考证,但是对于杨贵妃的描述是有的。在历《史记》载中,杨贵妃是确实是十分的丰满的。那么不经女人1万大姐以要有多么的丰满才算是美呢,在唐朝...

宋朝时期的审美是什么样子的,是否以平胸为美?
答:正确的说法是:宋朝以女子纤弱、瘦弱为美。当然可以理解纤弱女子的胸都较平,但以纤弱为美跟以平胸为美,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有人身材瘦弱,但不平胸;有人平胸,但身材并不瘦弱。但女人平胸外表上会给人感觉很纤弱,所以很多身材比较圆润的女子为了让自己显瘦,就给自己缠胸,让胸看起来更平。宋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