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的有效性可能取决于什么因素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什么?

作者&投稿:豆卢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税收筹划有效性的价值判断标准 正确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使企业避免缴纳不该缴纳的税金,降低税收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支出,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如何才能提高税收筹划的有效性,真正做到“节税增收”。
首先必须有一套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
根据税收筹划的内涵和本质规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以下三条基本标准来判断: 符合税收法律规范。
因为税收具有强制性,如果偏离了纳税遵从,企业将面临涉税风险。
如果触犯了税法,那就是偷逃税,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就是无效的,甚至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因此,这是评估税收筹划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标准。
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求收益大于成本。
税收筹划活动当然也不例外。
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都有其两面性,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成本费用,这些成本费用包括因税收筹划而引起的一切支出或其它损失。
如果税收筹划的节税额不能弥补这些支出和损失,那这种税收筹划就是毫无意义的,因而也是无效和不可取的。
符合企业的战略利益。
由于税收筹划是企业一种长期行为和事前筹划活动,因此需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仅要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之上,有时还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如果仅局限于短期和局部利益,而不考虑战略利益,那么这样的筹划活动往往是得不偿失,即是无效的。
如仅为贷款利息能在税前列支而大量向银行贷款,其结果必然会加大后续年度的成本和还贷风险。
因此税收筹划正确的取向是应以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为重,把筹划活动放在整体经营决策中加以考虑,综合兼顾各税种及相关利益人的利益。
二、影响企业税收筹划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信息因素:税收筹划活动的前提和依据 信息不仅是税收筹划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触媒,更是筹划者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纽带。
只有充分掌握了信息,才能进一步开展税收筹划活动。
由于税收筹划不能违反税收法规,因此税收筹划人要认真掌握和研究税收法规,找到其中可供税务筹划利用之处。
税法法规常随经济情况的变动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修正,修正的次数也较其他法律频繁,因此,对于税法修正的内容和趋势,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加以注意并适时对筹划方案做出调整。
税收筹划的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要做到有效运用税收筹划,不仅要了解税收法规,还要熟悉会计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唯有如此,才能在总体上为税务筹划活动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虽然在理论上税收筹划与偷税有不同含义,但在实践中一般要通过税务机关的认定和判断,而认定和判断又随主观与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因此企业在运用税收筹划时,还必须了解主管税务机关的观点,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做出筹划,否则,一旦被视为偷税,就会得不偿失。
企业自身的情况是税收筹划的出发点,因此税收筹划不仅必须掌握企业内部信息,如理财目标、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对风险的态度等信息,还要了解企业过去和目前的有关情况,包括有关申报、纳税及与税务机关关系等情况,这将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税收筹划方案。
(二)时间和费用:税收筹划成功的保障 设计和实施税收筹划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费用。
首先,时间是获得知识、信息的保障。
由于税法和财务制度日益完善和复杂,为了获得必要的知识,需要花费时间收集资料、学习和研究税法及财务制度,充分认识投资及经营项目。
其次,设计和实施税收筹划需要时间和费用的保证。
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往往面临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依靠自己的财务人员进行筹划可以节省费用,委托中介机构实施税收筹划会发生额外的支出。
因此,当期望的节税额大于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时,选择中介机构进行税收筹划是明智之举。
在节税收益无法确定时,若依靠自己的财务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则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以保证内部财务人员去思考未来的经济活动可能与税收的联系,以便做出多种筹划方案供企业决策者参考。
(三)人员因素:税收筹划成功的必要条件 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筹划能否有效成功的实施,还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如果企业有能力,可以自己筹划,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可以聘请中介机构代理。
一般而言,选择中介机构要优于依靠内部财务人员,因为中介机构具有知识、时间方面的优势,其具有的独立性能使中介机构面对税务机关和客户时站在中立的立场,依据事实和法律,寻求合法的纳税方案。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税收筹划不可缺少的,但过分密切的关系往往对筹划带来危害。
税务代理和客户之间关系过分密切,客户的问题就可能成为税务代理的问题。
在回答税务人员的询问时,税务代理就可能有所选择和保留,隐瞒部分真相,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逃税。
税务代理与税务部门关系过分密切,同样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三、提高税收筹划有效性的途径 (一)树立诚信纳税意识 税务筹划是企业的一项基本权利,税收筹划的权利与企业的其他权利一样,都有特定界限,超越(无论是主动或是被动)这个界限就不再是企业的权利,而是违背企业的纳税义务,就不再合法,而是违法。
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可以相互转换:当税法中存在的缺陷被纠正或税法中不明确的地方被明确后,企业相应的筹划权利就会转换成纳税义务。
如超额累进税率改为固定比例税率后,纳税人利用累进级距的不同税率而进行的筹划就不存在了;当税法或条例的某些条款或内容被重新解释并明确其适用范围后,纳税人就可能不再有享筹划的权利;当税法或条例中的某些特定内容被取消后,税收筹划的条件随之消失,企业的筹划权利就转换为纳税义务。
因而,要避免涉税法律风险,切实有效的进行税收筹划,应以税法为依据,深刻理解税法所体现的立法精神及国家政策。
(二)做好税收筹划的基础工作 首先,要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设置真实完整的会计账簿,编制真实客观的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的基本需要,又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础。
其次,由于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前期策划和财务测算活动。
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策划,进而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控制,因此必须建立科学严密的审批机制,实行科学化决策,才能使企业税收筹划走入正轨。
另外,要加强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要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树立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并在生产经营过程和涉税事务中始终保持对筹划风险的警惕性。
通过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寻找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制定有效措施遏制税务筹划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系统和税收筹划数据库 任何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税收法律环境下,以企业收集到的信息为基础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税收筹划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它需要输入信息的刺激,在占有大量客观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形成。
这就意味着要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系统和税收筹划数据库,以实现税收筹划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相关适度性要求。
(四)掌握税务筹划的基本技术方法 税务筹划的技术方法有很多,可以分为优惠型税务筹划方法、节约型税务筹划方法、避免税收违法行为的筹划方法等等。
优惠型税务筹划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内容;掌握取得税收优惠政策所必须的条件;争取税务部门的认可。
节约型税务筹划着眼于减少和避免税金的重复支出,调整和取消税金重复支出的生产经营行为和环节,避免税收违法行为的筹划。
主要是掌握和理解税制要素规定、解释,避免因认识的错误而受到处罚造成损失。
另外,由于各税种的应纳税额都是通过会计核算的结果加以纳税调整来确定,凡是税法没有明确规定会计处理方法或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的,会计核算的结果就是应纳税额,因此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也可以实现税务筹划的目的。
企业在进行具体筹划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综合权衡,可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五)注重税收筹划方案的综合性 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
它的目标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决定。
税收筹划必须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综合策划,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
也就是说。
税收筹划首先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仅仅是个别税种税负的减少。
这是由于各税种的税基相互关联,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某种个税税基的缩减可能会致使其他税种税基扩张。
因而税收筹划既要考虑某一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考虑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
其次,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项目投资税收的减少并不等于纳税人整体利益的增加。
如果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最优的方案应是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而非税负最轻的方案。
即便是某种税收筹划方案能使纳税人的整体税负最轻,但并非纳税人的整体利益最大,该方案也应弃之不用。
例如,如果向纳税人提供一份税收筹划方案,可以使他免缴全部税款,前提是要其把经营业绩控制在起征点以下。
这项税收筹划方案一定会遭到拒绝。
因为该方案的实施,虽然能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降为零,但其经营规模和收益也受到了最大的限制,显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纳税人或中介机构开展税收筹划应综合考虑,全面权衡,不能为筹划而筹划。
(六)重视税收筹划人员的培养 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事先的规划和安排,经济活动一旦发生后,就无法事后补救。
成功有效的税收筹划不仅要求筹划主体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更要求筹划主体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统筹谋利的能力,具备税收、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全面了解、熟悉企业筹资、经营、投资等业务情况及其流程,随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情况,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否则,即使有迫切的税收筹划愿望也难有具体的筹划作为。
如果盲目的进行税收筹划,其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
因此企业要想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重视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税收政策的有效性可能取决于什么因素~

一、税收筹划有效性的价值判断标准
  正确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使企业避免缴纳不该缴纳的税金,降低税收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支出,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如何才能提高税收筹划的有效性,真正做到“节税增收”。首先必须有一套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根据税收筹划的内涵和本质规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以下三条基本标准来判断:
  符合税收法律规范。因为税收具有强制性,如果偏离了纳税遵从,企业将面临涉税风险。如果触犯了税法,那就是偷逃税,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就是无效的,甚至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因此,这是评估税收筹划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标准。
  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求收益大于成本。税收筹划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都有其两面性,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成本费用,这些成本费用包括因税收筹划而引起的一切支出或其它损失。如果税收筹划的节税额不能弥补这些支出和损失,那这种税收筹划就是毫无意义的,因而也是无效和不可取的。
  符合企业的战略利益。由于税收筹划是企业一种长期行为和事前筹划活动,因此需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仅要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之上,有时还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如果仅局限于短期和局部利益,而不考虑战略利益,那么这样的筹划活动往往是得不偿失,即是无效的。如仅为贷款利息能在税前列支而大量向银行贷款,其结果必然会加大后续年度的成本和还贷风险。因此税收筹划正确的取向是应以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为重,把筹划活动放在整体经营决策中加以考虑,综合兼顾各税种及相关利益人的利益。
  二、影响企业税收筹划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信息因素:税收筹划活动的前提和依据
  信息不仅是税收筹划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触媒,更是筹划者与外部环境联系的纽带。只有充分掌握了信息,才能进一步开展税收筹划活动。由于税收筹划不能违反税收法规,因此税收筹划人要认真掌握和研究税收法规,找到其中可供税务筹划利用之处。税法法规常随经济情况的变动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修正,修正的次数也较其他法律频繁,因此,对于税法修正的内容和趋势,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加以注意并适时对筹划方案做出调整。
  税收筹划的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要做到有效运用税收筹划,不仅要了解税收法规,还要熟悉会计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唯有如此,才能在总体上为税务筹划活动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虽然在理论上税收筹划与偷税有不同含义,但在实践中一般要通过税务机关的认定和判断,而认定和判断又随主观与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因此企业在运用税收筹划时,还必须了解主管税务机关的观点,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做出筹划,否则,一旦被视为偷税,就会得不偿失。企业自身的情况是税收筹划的出发点,因此税收筹划不仅必须掌握企业内部信息,如理财目标、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对风险的态度等信息,还要了解企业过去和目前的有关情况,包括有关申报、纳税及与税务机关关系等情况,这将有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税收筹划方案。
  (二)时间和费用:税收筹划成功的保障
  设计和实施税收筹划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费用。首先,时间是获得知识、信息的保障。由于税法和财务制度日益完善和复杂,为了获得必要的知识,需要花费时间收集资料、学习和研究税法及财务制度,充分认识投资及经营项目。其次,设计和实施税收筹划需要时间和费用的保证。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往往面临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依靠自己的财务人员进行筹划可以节省费用,委托中介机构实施税收筹划会发生额外的支出。因此,当期望的节税额大于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时,选择中介机构进行税收筹划是明智之举。在节税收益无法确定时,若依靠自己的财务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则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以保证内部财务人员去思考未来的经济活动可能与税收的联系,以便做出多种筹划方案供企业决策者参考。
  (三)人员因素:税收筹划成功的必要条件
  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筹划能否有效成功的实施,还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如果企业有能力,可以自己筹划,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可以聘请中介机构代理。一般而言,选择中介机构要优于依靠内部财务人员,因为中介机构具有知识、时间方面的优势,其具有的独立性能使中介机构面对税务机关和客户时站在中立的立场,依据事实和法律,寻求合法的纳税方案。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税收筹划不可缺少的,但过分密切的关系往往对筹划带来危害。税务代理和客户之间关系过分密切,客户的问题就可能成为税务代理的问题。在回答税务人员的询问时,税务代理就可能有所选择和保留,隐瞒部分真相,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逃税。税务代理与税务部门关系过分密切,同样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三、提高税收筹划有效性的途径
  (一)树立诚信纳税意识
  税务筹划是企业的一项基本权利,税收筹划的权利与企业的其他权利一样,都有特定界限,超越(无论是主动或是被动)这个界限就不再是企业的权利,而是违背企业的纳税义务,就不再合法,而是违法。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可以相互转换:当税法中存在的缺陷被纠正或税法中不明确的地方被明确后,企业相应的筹划权利就会转换成纳税义务。如超额累进税率改为固定比例税率后,纳税人利用累进级距的不同税率而进行的筹划就不存在了;当税法或条例的某些条款或内容被重新解释并明确其适用范围后,纳税人就可能不再有享筹划的权利;当税法或条例中的某些特定内容被取消后,税收筹划的条件随之消失,企业的筹划权利就转换为纳税义务。因而,要避免涉税法律风险,切实有效的进行税收筹划,应以税法为依据,深刻理解税法所体现的立法精神及国家政策。
  (二)做好税收筹划的基础工作
  首先,要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设置真实完整的会计账簿,编制真实客观的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的基本需要,又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础。其次,由于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前期策划和财务测算活动。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策划,进而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控制,因此必须建立科学严密的审批机制,实行科学化决策,才能使企业税收筹划走入正轨。另外,要加强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要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树立税务筹划的风险意识,并在生产经营过程和涉税事务中始终保持对筹划风险的警惕性。通过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寻找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制定有效措施遏制税务筹划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系统和税收筹划数据库
  任何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税收法律环境下,以企业收集到的信息为基础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税收筹划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需要输入信息的刺激,在占有大量客观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这就意味着要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系统和税收筹划数据库,以实现税收筹划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相关适度性要求。
  (四)掌握税务筹划的基本技术方法
  税务筹划的技术方法有很多,可以分为优惠型税务筹划方法、节约型税务筹划方法、避免税收违法行为的筹划方法等等。优惠型税务筹划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内容;掌握取得税收优惠政策所必须的条件;争取税务部门的认可。
  节约型税务筹划着眼于减少和避免税金的重复支出,调整和取消税金重复支出的生产经营行为和环节,避免税收违法行为的筹划。主要是掌握和理解税制要素规定、解释,避免因认识的错误而受到处罚造成损失。另外,由于各税种的应纳税额都是通过会计核算的结果加以纳税调整来确定,凡是税法没有明确规定会计处理方法或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的,会计核算的结果就是应纳税额,因此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也可以实现税务筹划的目的。
  企业在进行具体筹划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综合权衡,可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五)注重税收筹划方案的综合性
  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决定。税收筹划必须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综合策划,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也就是说。税收筹划首先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仅仅是个别税种税负的减少。这是由于各税种的税基相互关联,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某种个税税基的缩减可能会致使其他税种税基扩张。因而税收筹划既要考虑某一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考虑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其次,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项目投资税收的减少并不等于纳税人整体利益的增加。如果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最优的方案应是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而非税负最轻的方案。即便是某种税收筹划方案能使纳税人的整体税负最轻,但并非纳税人的整体利益最大,该方案也应弃之不用。例如,如果向纳税人提供一份税收筹划方案,可以使他免缴全部税款,前提是要其把经营业绩控制在起征点以下。这项税收筹划方案一定会遭到拒绝。因为该方案的实施,虽然能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降为零,但其经营规模和收益也受到了最大的限制,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纳税人或中介机构开展税收筹划应综合考虑,全面权衡,不能为筹划而筹划。
  (六)重视税收筹划人员的培养
  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事先的规划和安排,经济活动一旦发生后,就无法事后补救。成功有效的税收筹划不仅要求筹划主体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更要求筹划主体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统筹谋利的能力,具备税收、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全面了解、熟悉企业筹资、经营、投资等业务情况及其流程,随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情况,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否则,即使有迫切的税收筹划愿望也难有具体的筹划作为。如果盲目的进行税收筹划,其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因此企业要想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重视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取决于财货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
从我国的实践看,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是形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起始点,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对基础货币、利率和信贷政策导向等方面。
面对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整,商业银行按照“四自”(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三性”(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总量、投向及其利率浮动幅度作出调整,以期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投资和消费行为,最终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会受到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影响,这使货币政策传导效应有所削弱,甚至出现阻滞。

扩展资料: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
由于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存在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就广义而言,再贴现政策并不单纯指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也包括中央银行向存款货币银行提供的其他放款业务。
3、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的业务活动即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其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经济金融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答:法律分析:1.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2.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等。法律依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第四条 重大...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效应?
答:此外,巨额货币交易引起的需求剧烈波动,严重地影响着汇率的短期变化,这种短期变化再加上投机产生的心理预期,往往演变成某种带有长期性的走势。汇率的动荡不定,尤其是突发性的和大幅度的升降,会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形成巨大的伤害,并进而影响到国家税收收入和税收政策的有效性。3.跨国公司对国家税收主权的影响跨国公司...

论述题管理有效性的主要考量因素
答:具体说来这种模式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支出,有助于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而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抑制由于松的财政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适宜的条件是:1)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衰退;2)社会...

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主要因素
答: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决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什么?
答:取决于决策本身的客观质量和执行决策的人对决策的认可程度。有效决策是指可以实施的决策。有效决策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决策符合一定的程序制度的要求,具有合法性,可以实施;二是决策符合客观情况,具有可行性,可以实施。这两种有效决策都可以实施,只是其有效性的判断标准不同。前者是主观的判断标准,即人们...

政策具备四项条件
答:效益大体有三个方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政策效果基本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政策执行的成本;二是政策执行的结果.当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的.二者之间的差越大则说明政策效果的有效性越高.反之政策效果是无效的....

论如何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答:文章摘要: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然而,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常常会遇到种种不确定性,以至于使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以上的不利影响因素,遵照上面的一些好的对策,从而...

组织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答:组织有效性的决定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员工因素、管理政策和实践。1、人员因素,组织内部与人力资源方面有关的因素,包括工作态度、领导技能、沟通技能。2、结构因素,组织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结构、职务设计、责权分配、制定规章程序等方面的内容。3、技术因素,帮助组织成员有效完成工作的各种装备以及设计...

6.有人说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有效,而对付通货紧缩无效,你认为这_百 ...
答:当然,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经济状况、僵固和非僵固通胀因素、货币增长速度等。在某些情况下,货币政策可能无法有效地对付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需要采取其他政策手段来促进经济复苏或抑制通货膨胀。总之,货币政策可用于应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